蒙古有哪些
① 蒙古有哪些省
後杭愛省(車車爾勒格)
巴彥烏列蓋省(烏列蓋)
巴彥洪戈爾省(巴彥洪戈爾)
布爾干省(布爾干)
達爾汗烏勒省(達爾汗)
東方省(喬巴山)
東戈壁省(賽音山達)
中戈壁省(曼達勒戈壁)
戈壁阿爾泰省(阿爾泰)
戈壁蘇木貝爾省(喬伊爾)
肯特省(溫都爾汗)
科布多省(科布多)
庫蘇古爾省(木蘭)
南戈壁省(達蘭扎德嘎德)
鄂爾渾省(額爾登)
前杭愛省(阿爾拜赫雷)
色楞格省(蘇赫巴托爾)
蘇赫巴托爾省(西烏爾特)
中央省(宗莫德)
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扎布汗省(烏里雅蘇台)
括弧內為首府
② 蒙古有哪些城市
蒙古有以下9個城市,分別是:烏蘭巴托,滿呼爾丹台,達爾文,喬巴山,賽音山達,科布多城,額爾登特,阿勒坦步拉格,溫都爾汗。
1、烏蘭巴托:
它是蒙古國中最有活力的城市。
2、滿呼爾丹台:
位於蒙古北部的這個人口還不及中國的一個城鎮,但這里有非常發達的銅鉬礦,在前蘇聯時期,蘇聯重點發展了這部分的礦物,成為了亞洲最大的礦物地。
3、達爾文:
位於蒙古國的北部,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在這里配備了發電廠。
4、喬巴山:
常住人口在5萬人左右,主要是因為其是蒙古國的英雄,為了喬巴山和蘇聯取得了聯系,從蘇聯得到了很多援助,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畜牧業也很發達,為了在這里運輸資源,在19世紀專門修建了鐵路。
5、賽音山達:
位於蒙古國南部,是蒙古國第四大城市,東戈壁省的省會。在蒙語中,賽音山達的意思是「好水池」。
6、科布多:
原為中國清朝城名,後大多用作中國清朝西北邊疆政區名,又稱和卜多。科布多地區東接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有驛道直達烏里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俄羅斯接壤。
7、額爾登特:
蒙古國北部城市,鄂爾渾省首府,位於杭愛山北麓,為蒙古國第二大城市,該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8、阿勒坦布拉格:
又譯阿爾丹布拉克,在清朝時期漢人稱「買賣城」,是蒙古色楞格省北部蒙俄邊境的一個城市,北面毗鄰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恰克圖。
9、溫都爾汗:
蒙古國東部小型城市,肯特省首府。溫都爾汗位於克魯倫河上游,為蒙古國東部畜牧業中心,建有麵粉廠和食品加工廠。
③ 蒙古特產有哪些
1、奶豆腐
奶豆腐是內蒙古常見的奶製品,它是用牛奶、羊奶、馬奶等凝固、發酵而成。因為其外形跟豆腐很相似,因此有著奶豆腐這個形象的稱呼。它的食用方法也比較多,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沖泡在奶茶當中,非常的方便。
④ 蒙古族有哪些重大節日
1、馬奶節
馬奶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以喝馬奶酒為主。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
蒙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2、白節
白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整個白月期間,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紛紛騎上駿馬,帶上嶄新的哈達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戶給各浩特的親友、家長拜年。
不過現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騎摩托車或開吉普車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賽馬、追逐、嬉戲的絕好機會。身臨其境的人無不感到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獷豪邁。
3、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語,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今天,那達慕除了進行男子三項競技外,還增加了馬球、馬術、田徑、球類比賽、烏蘭牧騎演出等新的內容,同時舉行物資交流會和表彰先進。舉行那達慕時,牧區方圓數百里的牧民穿起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或乘坐汽車、勒勒車絡繹不絕地前來參觀。
4、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節日之一。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敖包旁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
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念經。牧民們都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遭,求神降福。
5、點燈節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歷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
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製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在每個蒙古包內有用面團攢成的小油燈,整個晚上都亮著,象徵著世界永遠光明,人們長命百歲。
⑤ 獨一無二的蒙古名字有哪些
如下:
1、蘇日勒和克--威武
2、岱欽--戰將
3、拉克申--魁梧
4、岱森達日--殲敵
5、達日阿赤--鎮壓
6、巴特爾--英雄
7、莫日根--古
8、日斯蘭--哈薩
9、阿日斯蘭--雄獅
10、扎那--大象
11、伊日畢斯--金錢豹
12、孛日帖赤那--蒼狼
13、查乾巴日--白虎
14、哈日巴日--黑虎
15、呼和巴日--青虎
16、烏蘭巴日--紅虎
17、希日巴日--黃虎
⑥ 蒙古國有哪些重要城市!
今天介紹的蒙古國主要城市:烏蘭巴托、喬巴山市等。
烏蘭巴托,蒙古國首都,也是蒙古國的直轄市和蒙古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工業,科技中心,有300多年歷史。烏蘭巴托始建於1639年,1778年起,逐漸定居於現址附近,並取名「庫倫」和「大庫倫」,蒙古語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國成立後,改庫倫為烏蘭巴托,並定為首都,意思是「紅色英雄城」。位於蒙古高原中北部,整座城市在草原上。烏蘭巴托也是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城市,面積不到全國的1%,卻住著全國一半的人口,以年輕人居多,2000年普查時是唯一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喬巴山市:喬巴山市是東方省首府,為蒙古國第四大城市,2000年人口41,714。是為紀念蒙古國建國元勛霍爾洛·喬巴山而命名。喬巴山市是蒙古國歷史名城、軍事要地,也是蒙古國東部的經濟中心。
蒙古國其他的主要城市(不介紹): 額爾登特、達爾汗、溫都爾汗、烏里雅蘇台、阿爾泰、賽音商德。
1,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現轄9地級市,3盟,共計21市轄區,11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 :回民區、新城區、玉泉區、賽罕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武川縣、清水河縣
包頭市:昆都侖區、東河區、青山區、石拐區、九原區、白雲鄂博礦區、土默特右旗、固陽縣、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海市:海勃灣區、海南區、烏達區
赤峰市 : 紅山區、元寶山區、松山區、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寧城縣、敖漢旗
通遼市: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達拉特旗、准格爾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錦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滿洲里市(代管扎賚諾爾區)、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阿榮旗、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五原縣、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
烏蘭察布市 : 集寧區、豐鎮市、卓資縣、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涼城縣、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
錫林郭勒盟: 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
2,蒙古國(外蒙古)
截至2013年,蒙古國除首都烏蘭巴托外,還劃有21個省,為後杭愛省、巴彥烏勒蓋省、巴彥洪格爾省、布爾干省、戈壁阿爾泰省、東戈壁省、東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愛省、南戈壁省、蘇赫巴托爾省、色楞格省、中央省、烏布蘇省、科布多省、庫蘇古爾省、肯特省、鄂爾渾省、達爾汗烏勒省和戈壁蘇木貝爾省。
⑧ 蒙古姓氏有哪些啊
蒙古姓氏一般以部落名稱為姓:
1、科爾沁
既豁爾赤,哈薩爾屬民四千戶,以善制弓箭著稱,十五世紀二十年代由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領南下拱衛博迪汗者為嫩江科爾沁,留在呼倫貝爾原地者為阿魯科爾沁。「科爾沁」由軍事機構的名稱逐漸演變成合撒兒後裔所屬各部的泛稱,形成了著名的科爾沁部。
2、喀喇沁
喀喇沁是個古老部落,元代生息於稱海(今蒙古國科布多)。北元時屬永謝布萬戶,由達延汗孫巴雅斯哈勒領有,南移獨石口邊外。喀喇沁在蒙古語里指制黑馬奶的牧人。
3、土爾扈特
也稱陶日古特,原為林木中百姓,十三世紀六十年代隨阿里不哥起兵反對忽必烈稱帝,失敗後越過阿爾泰山到額爾齊斯河和准噶爾盆地北緣游牧。土爾扈特是今卡爾梅克人的主體。土爾扈特人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非18世紀中後期的渥巴錫領導的東征運動(東歸僅僅是政治宣傳)和二戰後期留在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後裔遭斯大林政府流放兩大歷史事件莫屬。
4、巴林
也稱白仁,元代大將伯顏出自巴林,曾領兵伐宋。巴林部為蒙古古老部落之一,其名稱最早見於13世紀蒙古文名著《蒙古秘史》,到明初,明人用漢字音寫的《秘史》譯作巴阿鄰。用波斯文撰寫的14世紀名著《史集》通作Barin,漢譯作八鄰。
5、巴魯喇斯
十三世紀初,巴魯喇斯大部隨察和台西遷,成為察哈台汗國屬民。十四世紀帖木爾建立了帖木爾帝國,成為成吉思汗後又一遼闊帝國。巴魯剌思是蒙古族姓氏之一,來自巴魯剌思氏部。巴魯剌思氏是蒙古部落,源出尼倫蒙古,祖先可追溯至哈剌察兒,與成吉思汗同宗(大家也是起源於勃端察兒),這部落在草原時代著名人物是忽必來。
⑨ 蒙古族有多少種哪些
目前,可粗為9種。
蒙古人(這里指偽蒙古國的主體民圌族和內蒙古的蒙古人)、布里亞特人、衛拉特人(瓦剌)、達斡爾人、莫戈勒人、東裕固人、吐谷渾人(土族)、東鄉人、保安人。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以東胡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稱,後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於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游牧部落,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蒙古」一詞,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
蒙古族(蒙古語: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爾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圌族,是中圌國的少數民圌族之一,同時也是偽蒙古國的主體民圌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圌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秘史》和《舊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交圌配之後,生下了成吉思汗的祖先。
在蒙古民圌族的真正族源問題上,現代、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基圌督前5世紀至基圌督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圌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圌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圌國影響最大的游牧民圌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圌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
基圌督4世紀中葉,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的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丹」。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北史》卷94《室韋傳》)。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
基圌督12世紀時,室韋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布於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圌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圌族和部落。當時與他們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貝加爾湖周圍的塔塔兒部,住在貝加爾湖東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活動在貝加爾湖西部地區和葉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這三部都使用蒙古語族語言。另外,還有三個信奉景教的突厥貴圌族統圌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據回鶻汗庭故地周圍的克烈部、其西邊的乃蠻部和靠近陰山地區的汪古部。
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發展水平,大致分為「草原百圌姓」與「林中百圌姓」兩類。第一類包括久住原地過游牧生活的突厥諸部和後來遷入接受突厥影響、完成向游牧生活過渡的蒙古諸部;第二類是留居森林地帶,主要從事狩獵的諸部,如鄂溫克族。
基圌督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圌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圌族共同體。
⑩ 蒙古美食有哪些
1、手扒肉
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用傳統的方式宰殺,剝皮去內臟,去頭去蹄,洗凈,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