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止血葯有哪些

止血葯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44:59

1. 止血葯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葯物可治療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絡血、維生素C和路丁等;垂體後葉素可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使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收縮,有止血效果,特別是對咯血和門脈高壓引起的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和功能異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止血敏等。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於凝血機制障礙所致,維生素K可促使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於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對羧基苄胺和止血環酸是抗纖維蛋白溶解的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塊不致被溶解和破壞,達到防止由於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所致的出血;對於由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引起的出血,可靜脈注射魚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體引起的出血治療困難,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葯也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如雲南白葯、三七、止血靈、仙鶴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葯有明膠海綿和止血棉(由安絡血、葯用明膠、依他酸二鈉和甲醛等經嚴密消毒後製成),對創面滲血和牙齦及鼻出血有較好療效。

2. 常用止血葯有哪些 婦科止血葯有哪些

意外出血如不及時有效制止,致使血液耗損,會造成機體衰弱,甚至危及生命。下面,醫通小編就告訴您幾種常用的止血葯,以及一些婦科炎症適用的止血葯。 一、止血原理 原理有凝血和收縮血管,還有就是物理原理和生理原理。 側柏葉,白茅根,它們的原理是生理性的,有的出血是因為血熱引起的,它們有涼血的作用,這樣就有一個平衡以達到止血效果;三七的作用原理與肝臟有關也應屬於生理性的。 白芨,它止血的原理應該是物理性的,這跟它所含膠狀成分有關,創面能形成一種保護膜和跟紅細胞凝集形成血栓以達到止血效果。 槐花的作用原理是減少血管的的通透性。 蒲黃,仙鶴草,血餘炭,艾葉,地榆,棕櫚的作用原理是凝血作用 二、醫學常用止血葯 1.作用於血管的止血葯物 垂體後葉素: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潰瘍,急性胃粘膜損傷,賁門粘膜撕裂。 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於胃腸道粘膜的小動脈與毛細血管,使其強烈收縮。 生長抑素: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卡巴克洛/卡絡柳鈉:鼻出血、子宮出血、腦溢血等。 酚磺乙胺:防止手術前後的出血、胃腸道出血等。 2.抗纖維蛋白溶解葯物 氨甲環酸:纖維蛋白溶解亢進所致出血、治療溶栓過量所致嚴重出血。 3.凝血酶 凝血酶:小血管或毛細血管滲血的局部止血、外傷出血、口服用於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復合物:凝血因子缺乏導致的出血、敵鼠鈉鹽中毒。 蛇毒血凝酶:需減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種醫療情況。 4.促進凝血因子活化葯物 維生素K1:新生兒出血症、膽絞痛等。 一些中草葯也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如雲南白葯、三七、止血靈、仙鶴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推薦閱讀:外傷止血護理與急救 三、婦科止血葯 常用的口服止血葯物有雲南白葯、宮血寧膠囊、維生素K、斷血流膠囊(片)、安絡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婦血安片和婦血康顆粒等。

3. 止血葯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止血葯來是以制止體內或體外出自血為主要作用,治療出血病症的一類葯物,包括地愉、槐花、白茅根、側柏葉、大薊、羊蹄等。出血症包括咯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外傷出血等。中醫理論認為,出血除了外傷的原因,還可由於血熱妄行、脾虛不能統攝血液、淤血阻滯、血不循經等引起。臨床應用止血葯時需辨明出血原因而配合清熱涼血葯、益氣健脾葯、活血祛淤葯等,標本兼治。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出血症,出血過多,都會引起陰血虧虛,機體虛弱,輕者頭暈眼花,重耆氣隨血脫可能會危及生命。如果氣虛欲脫,使用止血葯緩不濟急,此時須配以大補元氣之葯(人參等),以益氣固脫,挽救生命,另需注意,有些止血葯有涼血、止血或收斂止血的功效,易戀邪留淤,故出血兼有淤血者不宜單獨使用。

4. 止血葯都有哪些

能使出血停止的葯物。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葯物可治療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絡血、維生素C和路丁等;垂體後葉素可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使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收縮,有止血效果,特別是對咯血和門脈高壓引起的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和功能異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止血敏等。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於凝血機制障礙所致,維生素K可促使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於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對羧基苄胺和止血環酸是抗纖維蛋白溶解的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塊不致被溶解和破壞,達到防止由於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所致的出血;對於由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引起的出血,可靜脈注射魚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體引起的出血治療困難,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葯也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如雲南白葯、三七、止血靈、仙鶴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葯有明膠海綿和止血棉(由安絡血、葯用明膠、依他酸二鈉和甲醛等經嚴密消毒後製成),對創面滲血和牙齦及鼻出血有較好療效。根據葯物作用的不同,用於止血的中葯一般分為涼血止血葯、收澀止血葯、化瘀止血葯和溫經止血葯。涼血止血葯主要用於火熱熾盛、陰虛火旺、灼傷血絡、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證。收澀止血葯主要用於內無瘀滯,外無實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葯主要用於瘀血阻滯脈絡,不得循經而外溢引起的各種出血證。溫經止血葯主要用於久病陽氣虛弱,不能攝血引起的各種出血證。

凡功能制止體內外出血的葯物,稱為止血葯。

血液為人體重要的物質,凡出血之證,如不及時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損,而造成機體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葯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止血葯的主要適用於各部位出血病證,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創傷出血等。

止血葯的葯性各有不同,如葯性寒涼,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之出血;葯性濕熱,能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適用於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葯性收斂,功能收斂止血,可用於出血日久不止等。

主要葯:仙鶴草、艾葉、灶心土、白芨、紫珠。

◎止血葯應用注意事項◎

一、止血葯以其葯性區分有涼血止血、溫經止血、化瘀止血、收斂止血之不同,臨床應用須跟據葯性選擇相適應的葯物進行治療。

二、止血葯是治標之品,臨床應用需配合相應的葯物如清熱葯、溫熱葯、活血化瘀葯以及補益葯,以標本兼治之。

三、涼血止血葯一般忌用於虛寒之症,溫經止血葯忌用於熱盛之症,收斂止血葯主要適用於出血日久不止而無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氣隨血脫、亡陽、亡陰之症,首應考慮大補元氣、急救回陽以及挽回氣陽,以免貽誤病機。

五、止血葯用量與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葉),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於湯劑者(蒲黃),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較大者(仙鶴草),當各隨葯性用之。

◎具有止血的葯物還有:

一、止血:荊芥、防風(解表葯)、荷葉(清熱葯)、鹿蹄草(祛風濕葯)、降香(活血祛瘀葯)、胡頹葉(化痰止咳平喘葯)阿膠、山茱萸(補虛葯)、烏梅(收澀葯)。

二、和血止血:當歸(補虛葯)

三、補血止血:龜板(補虛葯)

四、收斂止血:馬勃(清熱葯)、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糧、石榴皮、刺蝟皮、烏賊骨(收澀葯)。

五、涼血止血:梔子、白毛夏枯草(清熱葯)、代赭石(理氣葯)、黃葯子(化痰止咳平喘葯)、墨旱蓮(補虛葯)。

六、化瘀止血:五靈脂(活血化瘀葯)。

5. 止血葯有哪些

止血葯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葯物可治療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絡血、維生素C和路丁等;垂體後葉素可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使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收縮,有止血效果,特別是對咯血和門脈高壓引起的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和功能異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止血敏等。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於凝血機制障礙所致,維生素K可促使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於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對羧基苄胺和止血環酸是抗纖維蛋白溶解的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塊不致被溶解和破壞,達到防止由於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所致的出血;對於由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引起的出血,可靜脈注射魚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體引起的出血治療困難,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葯也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如雲南白葯、三七、止血靈、仙鶴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葯有明膠海綿和止血棉(由安絡血、葯用明膠、依他酸二鈉和甲醛等經嚴密消毒後製成),對創面滲血和牙齦及鼻出血有較好療效。

有哪些常用的止血葯?

http://www.39.net 時間:2006年04月04日

常用的止血葯按其作用機理可分為三種:①直接作用於血管的葯物;②改善和促進凝血因子活性的葯物;③抗纖維蛋白溶解的葯物(簡稱抗纖溶葯)。現分別介紹如下: (1)直接作用於血管的葯物有:①安絡血,又名安特諾新,主要通過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使斷裂的毛細血管回縮,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臨床上主要用於鼻出血、咯血、血尿、視網膜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安絡血常與維生素C合用以產生協同止血的作用。成人口服安絡血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兒童減半。肌注安絡血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兒童減半。②腦垂體後葉素。本品含催產素和加壓素。加壓素能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使毛細血管、小動脈和小靜脈收縮。由於肺小動脈收縮,可減少肺內血流量,降低肺靜脈壓力,有利於肺血管破裂處的血栓形成而達到止血。本品還可用於門脈壓增高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靜脈滴注每次10~20毫克,加入生理鹽水250~500毫升中緩慢滴注。
(2)改善和促進凝血因子活性的葯物有:①維生素K1,是參與肝內凝血酶原合成的必要物質。故本品適用於由維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各種出血疾患,如低凝血酶原血症、阻塞性黃疸及膽瘺患者手術前、新生兒出血性素質。由於本品可選擇性地作用於消化道平滑肌,故對各種原因所致的胃腸道、膽道平滑肌痙攣所引起的疼痛有解痙止痛作用。②止血敏(止血定),可增加血小板數量,並可增強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釋放凝血活性物質,加速血塊收縮,還可增強毛細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減少血液滲出。故可用於防治外科手術出血、紫

癜,以及腦、肺、肝、消化道、泌尿道、眼底、齒齦等的出血。
(3)抗纖溶葯物有:①6-氨基己酸,對纖維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產生競爭性抑制,使纖維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為纖維蛋白溶酶,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而達到止血目的。常用於外科手術出血、婦產科出血及肝硬化出血等。②抗血纖溶芳酸(氨甲苯酸),止血原理與6-氨基己酸相同,但效果比之強4~5借,對一般性滲血效果較好。

6. 局部止血葯有哪幾大類除了纖維蛋白類,還有哪些主要指外科的

根據作用於復凝血機制的不同制環節,分為四大類。 促凝血因子活性葯:是通過影響某些凝血因子,促進或恢復凝血過程而止血。代表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壓素、維生素K1、維生素K3、維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葯: 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受損毛血管端收縮而止血。代表葯物有卡巴克洛、卡絡磺鈉。 抗纖維蛋白溶解葯:通過抑制纖維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纖維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代表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環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強度弱維持時間短、副作用較多,現已少用。這類葯對一般慢性滲血效果較好,對癌症出血及創傷出血效果較差。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用時要小心選擇病人,必須明確有纖溶功能亢進,否則會將出血性疾病轉變成致命的血栓病。對老年病人特別要小心。對有血栓性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應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葯:可吸收創面止血封固劑、明膠海綿、吸收性止血綾、小櫱胺、雲南白葯、止血粉8號、止血消炎貼等。

7. 外用止血葯有哪些

局部外用的止血葯有明膠海綿和止血棉(由安絡血、葯用明膠、依他酸二鈉和甲醛等經嚴密消毒後製成),對創面滲血和牙齦及鼻出血有較好療效。

8. 止血葯有哪些

涼血止血葯,化瘀止血葯,收斂止血葯,溫經止血葯1 涼血止血葯適應證:適用於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證. 代表葯:小薊 槐花 地榆2 化瘀止血葯適應證:(1)適用於瘀血內阻而不循環引起的出血證 (2)跌打損傷,經閉以及心腹疼痛(冠心病) 代表葯 三七 蒲黃3收斂止血葯適應證:無論虛寒性的或熱性出血均可用之 代表葯:白芨 血餘炭4溫經止血葯適應證:適用於脾不統血,沖脈失固之虛寒性出血證,如便血 蹦漏 紫癜(肌衄),出血日久,色暗淡者. 代表葯:炮姜 艾葉 灶心土

9. 止血葯有哪些

凡功能制止體內外出血的葯物,稱為 止血葯(hemostatic drugs)。 血液為人體重要的物質,凡出血之證,如不及時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損,而造成機體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葯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葯性介紹
止血葯的葯性各有不同,如葯性寒涼,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之出血;葯性溫熱,能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適用於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葯性收斂,功能收斂止血,可用於出血日久不止等。
主要葯:仙鶴草、艾葉、灶心土、白芨、紫珠。

5中葯葯理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兩個對立而統一的矛盾過程,二者相輔相成

止血葯
以保持動態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況下既能在血管內不斷流通,也能在損傷的局部發生凝固止血。當病理情況下,上述平衡被破壞,或發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體內凝血)。 止血過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個重要因素。如外傷出血,則見局部血管收縮,血小板在血管破裂處凝集,破裂並釋放出血管收縮物質及「凝血因子」,而組織液及血漿中的一些凝血固子(因子V、Ⅶ、Ⅷ、Ⅸ、Ⅺ、XII等)也受到激活 而參與血凝過程,於是血塊形成,出血停止。另外,當纖維蛋白形成後,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溶酶原
經激活因子(組織激酶、尿激酶)作用而變為纖維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纖維蛋白分解,將血管內的血塊溶解,以恢復局部血流暢通。
止血是個復雜問題,可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血管的粗細、血壓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種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過程的各種因素,現將血凝過程及血塊溶解過程與葯物作用的關系以圖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一個症狀,故在應用止血葯時應根據各種出血症的原因,辨證用葯,適當配伍。如血熱妄行,應與清熱涼血葯同用;陽虛不能溫經,應與溫陽益氣葯合用;陰虛陽亢,宜與養陰潛陽葯合用;氣虛不能攝血,當與補氣葯合用;瘀滯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葯配伍活血葯與行氣葯。常用止血葯有白及、血餘、仙鶴草、三七、側柏葉、艾葉、地榆、槐花、大、小薊、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復方有膠艾湯、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

止血葯
散、雲南白葯、三七傷葯片等。上述止血方葯,已有部分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其止血的葯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縮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薊。
(2)作用於凝血過程,縮短凝血時間:有增加血小板數及促凝的,如仙鶴草、紫珠草;有增強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縮短凝血活酶生成時間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黃;有糾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礙的,如茜草,據稱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纖維蛋白溶酶(纖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薊、小薊、地榆、艾葉、仙鶴草。止血葯中的三七、茜草、蒲黃等既有促進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塊溶解作用,這說明其功能兼具止血與活血祛瘀功能,有利於止血而不留瘀。

6品類
止血葯可通過收縮小動脈及毛細血管,或增強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強血液凝固過程,或抑制血塊溶解過程而產生止血作用。近十幾年來,以從蛇毒提取的止血酶類為主要成分的生化類止血葯在臨床應用最為普及,並成為臨床治療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狀態的主流葯物。目前國內臨床常用的止血葯約有20多種,根據作用於凝血機制的不同環節,分為四大類。
促凝血因子活性葯:是通過影響某些凝血因子,促進或恢復凝血過程而止血。代表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壓素、維生素K1、維生素K3、維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葯:能增強毛細血管對損傷的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受損毛血管端收縮而止血。代表葯物有卡巴克洛、卡絡磺鈉。
抗纖維蛋白溶解葯:通過抑制纖維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纖維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代表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環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強度弱、維持時間短、副作用較多,現已少用。這類葯對一般慢性滲血效果較好,對癌症出血及創傷出血效果較差。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用時要小心選擇病人,必須明確有纖溶功能亢進,否則會將出血性疾病轉變成致命的血栓病。對老年病人特別要小心。對有血栓性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應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葯:可吸收創面止血封固劑、明膠海綿、吸收性止血綾、小櫱胺、雲南白葯、止血粉8號、止血消炎貼等。
除根據葯理作用分類以外,還可根據葯物來源屬性分類,分為化學葯品(如維生素K系列)、生物製品(如血凝酶)和其他製品,生物製品所佔份額較大,劑型以凍乾粉劑居多。據中國葯學會相關統計,中國醫院用止血葯市場規模達到了約15億元/年,年平均增長率4.59%,基本保持一個穩定的用葯水平,約有200家企業的產品參與止血葯市場競爭。2004年根據全國16家抽樣醫院止血葯銷售金額推測,血凝酶的份額達33%,抑肽酶佔15%,氨甲環酸佔16%,凝血酶原復合物佔7%,其餘的依次為凝血酶、人纖維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7注意事項
◎止血葯應用注意事項◎
一、止血葯以其葯性區分有涼血止血、溫經止血、化瘀止血、收斂止血之不同,臨床應用須跟據葯性選擇相適應的葯物進行治療。
二、止血葯是治標之品,臨床應用需配合相應的葯物如清熱葯、溫熱葯、活血化瘀葯以及補益葯,以標本兼治之。
三、涼血止血葯一般忌用於虛寒之症,溫經止血葯忌用於熱盛之症,收斂止血葯主要適用於出血日久不止而無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氣隨血脫、亡陽、亡陰之症,首應考慮大補元氣、急救回陽以及挽回氣陽,以免貽誤病機。
五、止血葯用量與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葉),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於湯劑者(蒲黃),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較大者(仙鶴草),當各隨葯性用之。

止血葯

8其它葯物
◎具有止血的葯物還有:
一、止血:荊芥、防風(解表葯)、荷葉(清熱葯)、鹿蹄

止血葯
草(祛風濕葯)、降香(活血祛瘀葯)、胡頹葉(化痰止咳平喘葯)阿膠、山茱萸(補虛葯)、烏梅(收澀葯)。
二、和血止血:當歸(補虛葯)
三、補血止血:龜板(補虛葯)
四、收斂止血:馬勃(清熱葯)、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糧、石榴皮、刺蝟皮、烏賊骨(收澀葯)。
五、涼血止血:梔子、白毛夏枯草(清熱葯)、代赭石(理氣葯)、黃葯子(化痰止咳平喘葯)、墨旱蓮(補虛葯)。
六、化瘀止血:五靈脂(活血化瘀葯)。

9相關實驗
凝血實驗法
①凝血時間測定法。凝血時間的測定是觀察中葯對血凝機制有否影響的主要試驗法。如發現中葯提取物對凝血時間有所影響,可進一步考慮其他實驗。所以本法也是篩選中葯的常用篩選法。常用方法有玻片法及試管法。例如湖南醫學院主編《葯理學實驗指導》,氯化鈣的促凝血作用。仿照上法,可進行大黃石灰水的止血作用試驗。採用本法測定時,除比較正常動物與服葯動物凝血時間的差異外,對測試中葯可設幾個劑量組,並可採用已知中葯或合成葯作為陽性對照組。如止血環酸或止血芳酸注射液,可作為對照葯,另設一組。
②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法。本法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有無障礙的試驗法。
③中葯對內源性凝血系統有關凝血因子的影響。在研究中葯止血作用機制時採用。本法也是研究抗凝血葯的常規篩選法之一。
纖維蛋白溶解實驗方法
測定中葯對纖溶過程的影響,也是發現凝血葯和抗凝血葯的重要試驗方法。因為用葯物干擾體內的纖溶過程,可以發生凝血或抗凝血的作用。一般先用全血或血漿凝塊進行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測定,然後再進行優球蛋白溶解時間測定。
血小板功能實驗
包括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聚集實驗。二者均有體外測定法及體內測定法。一般採用體外測定法。
血栓實驗
本法可反映整體動物血流中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其血栓結構類似動脈中的白色血栓。此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除受葯物作用外,也和血流速度。血小板數有關。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受到葯物抑制時,血栓重量較輕,故從血栓重量,可測定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可用此法研究活血化瘀葯的作用。

10. 止血葯有哪些,中葯止血葯,止血葯功效作用

1: 長於止血的中草葯有:
平性的有:血餘炭 仙鶴草 棕櫚 蒲黃
溫性的有:艾葉 三七參
寒性的有:地榆 白茅根 白及 槐花 側柏葉 大薊 茜草
2 : 棕櫚、大薊、茜草煅炭用長於止血,側柏葉煅炭用止血作用略差,醋艾炭長於溫經止血。
3 : 止血特點:涼血止血,性澀者收斂止血,化瘀止血,溫經止血。
4: 寒性的葯除白及收斂止血外,其他均涼血止血,或兼有收斂之功。
艾葉溫經止血,三七化瘀止血。
仙鶴草、棕櫚收斂止血。
5: 可用於治療癰瘡腫毒的有:仙鶴草 地榆 茜草 大薊 白及。
6 : 這些長於止血的中草葯各自的特點介紹:
白及 味澀質粘膩,善入肺經可斂氣平喘滲痰。
白茅根 止吐血,長於治療上焦出血症,大劑量煎劑內服可解酒毒,清熱利尿消水腫兼治肺熱咳嗽解煩渴。
地榆 止痢血,長於治療下焦出血症;可醫燙傷,大面積則不宜外敷,因為容易導致肝炎;
槐花 可療腸風;清肝瀉火,能治頭暈目赤。
側柏葉 生烏發,可療血熱脫發。
茜草 能治療骨節風熱痹痛。
大薊 可治療一切出血症,葯效顯著;脾胃虛寒者勿用。
仙鶴草 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和滴蟲性腸炎效果很好;可用於治療脫力勞傷;止瀉療瘧疾。
蒲黃 味清香可入氣分,故可導淤結治療一切氣血凝積之痛。此葯有收縮子宮之力,所以孕婦勿用,但對於產後子宮收縮不良所導致的出血症有很好的療效。
三七 止血之神葯,上中下焦凡血有外越者均可奏效,一味獨用亦可,與補血補氣之葯同用效果更好。
艾葉 溫經散寒,可治療風濕痹證;具有溫里之功,可療腹冷痛並壯子宮;可散一切沉痾痼疾郁結之症,如咳嗽氣喘,瘰癧結核,癱瘓痹證等。用法有:內服,外洗和灸法。
血餘炭 就是頭發灰,鼻出血者吹之立止,也可治療其他的出血症;除可止血外還有利尿之功。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