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贛是哪個省的簡稱

贛是哪個省的簡稱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27:53

A. 中國各省市的簡稱都是什麼

天津市簡稱津,上海市簡稱滬。

重慶市簡稱渝,河北省簡稱冀。

河南省簡稱豫,雲南省簡稱雲。

遼寧省簡稱遼,黑龍江省簡稱黑。

廣西壯族簡稱桂,甘肅省簡稱甘。

(1)贛是哪個省的簡稱擴展閱讀:

各省簡稱由來:

1、黑龍江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2、山西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3、雲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4、山東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5、遼寧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6、吉林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7、北京市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

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北平,後復稱北京。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8、天津市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

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1965年與河北省合並,1967年,天津恢復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9、上海市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

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

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10、江蘇省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

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11、浙江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12、安徽省

以境內山名是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

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13、福建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故簡稱「閩」。

14、江西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

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15、湖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戰國楚國在此建都,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16、河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

17、河北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

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18、廣東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東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19、西藏自治區

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0、海南省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21、廣西壯族自治區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設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2、四川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

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

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23、貴州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

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24、重慶市

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1949年設為直轄市,1954年並入四川省,1997年,重慶恢復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5、陝西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

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6、湖南省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

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27、甘肅省

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

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28、內蒙古自治區

以區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

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9、寧夏回族自治區

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

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並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

清末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1、青海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32、台灣省

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

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省份簡稱

B.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簡稱,那麼豫、鄂、湘、贛分別是哪裡的簡稱

豫是河南的簡稱。
鄂是湖北的簡稱。
湘是湖南的簡稱。
贛是江西的簡稱。

【拓展資料】

豫:河南回省位於中國的中答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
遠古時期,這里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因此,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宇"豫"的起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C. 青、魯 藏、川、滇、 鄂、 湘、贛、皖、蘇、滬分別是哪個省和市的簡稱

青,青海省。魯,山東省。藏,西藏藏族自治區。川,四川省。滇,雲南省。鄂,湖北省。湘,湖南省。贛,江西省。皖,安徽省。蘇,江蘇省。滬,上海市。

D. 贛是那個省的簡稱

江西省,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省地處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於華東地區。江西省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省會為南昌市。
省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
江西糧食作物以稻子為主,次為小麥。還盛產油菜、油茶、茶葉、黃麻、薴麻和柑橘。茶葉多產於北部山地,"寧紅"、"婺綠"均為茶中名產。主要工業為有色冶金、煤炭、鋼鐵、機械製造、化肥等。景德鎮的瓷器工藝歷史悠久,產品馳名中外。
2015年,江西省GDP達16723.8億元。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為4565.63萬人,較2014年增長了0.52%。江西省漢語方言主要有贛語、客家語、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徽語 。

E. 江西省各地區的車牌號分別是什麼打頭的如南昌是贛A,贛州是贛B等等!

江西省各地區的車牌號分別是:

其中:贛M是江西省直系統、中央駐贛等單位

(5)贛是哪個省的簡稱擴展閱讀

江西,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又稱江右、別稱贛鄱大地,省會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為干越之地和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地處中國東南部,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

江西轄境面積共16.69萬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622.1萬人,轄11個設區的市、100個縣級行政區(縣、不設區的市(縣級)、市轄區)、1個國家級新區,省會為南昌市。

F. 青、藏、川、滇、 鄂、 湘、贛、皖、蘇、滬分別是哪個省和市的簡稱

青——青海省;藏——西藏;川——四川省;滇——雲南省;鄂——湖北省;

贛——江西省;皖——安徽省;蘇——江蘇省;滬——上海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6)贛是哪個省的簡稱擴展閱讀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中華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眾多省份簡稱中,還保留先秦時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兩個:冀和豫。從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繼承中原文化正統,優勢得天獨厚。不光如此,「豫」字,還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氣候大變遷。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個人看著大象。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經常發現商朝貴族田獵捕象的信息。這說明,在商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

野象、犀牛等種群的存在,證明中原地區曾經長期處於「全新世大暖期」,這一氣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到商朝這段時間。進入周初,氣候發生顯著變化,野象棲息的地域也整體南移到淮河流域。

金文中,粵字是由「雩」演化而來,它的字形像是海洋上的氣流受阻,巫師祈求降雨。《詩經》里,粵常和「越」通用,含義也是一樣。

在先秦文獻中,中原文化對長江以南沿海部族,統稱為「百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駱越、於越等。從簡稱上看,粵(通「越」)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和越文化有關的省份。

廣東的「粵」起源於南越國,這是一個已經完成中原文化融合的政權,它的建立者是秦朝南海郡尉趙佗,祖籍就在今天河北的正定縣。

在南越國建立之前,秦朝就已經完成了大范圍的民族融合。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發逃亡被捕者、入贅者和賈人進入百越。這批人口共有50萬,其中大部分是商人。由此可見,嶺南人的經商血統是一脈相承的。

G. 閩、滇、贛、鄂、黔分別指的是哪個省

閩、滇、贛、鄂、黔分別指:福建省,雲南省,江西省,湖北省,貴州省。

省份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省: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

(7)贛是哪個省的簡稱擴展閱讀

中國區域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氣候特徵:

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類型,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氣候帶。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