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症狀
1.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糖尿病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及消瘦。
1.多尿、多飲把多尿多飲放在「三多」之首,是因為多尿多飲在「三多」中最為常見,約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有多尿多飲的狀況。多尿與多飲是一個因果關系,多尿是多飲的原因,多飲是多尿的結果。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不是「喝得太多,不得不尿」,而是「尿得太多,不得不喝」。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對人體損害很大,人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通過尿液將多餘糖分排出。人如果尿得太多,體內水分必然大量缺失,就會感到口渴難忍。多尿多飲的臨床表現為:口唇乾燥、舌頭發粘、有時還發麻。每天飲水量超過一個5磅暖瓶,白天、夜間尿次和尿量都多,特別是夜間尿多。有的人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脹了,仍感到口渴。也有的人口乾,卻不想喝水,中醫管這種情況叫「渴不欲飲」,認為是體內濕熱郁積所致,虛熱則口乾,濕滯則不欲飲。這里說約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有多尿多飲症狀,另外,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沒有多尿多飲或者多尿多飲的症狀不太明顯。
2.多食由於尿中失糖過多,身體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機體處於半飢餓狀態,致使能量缺乏引起食慾亢進,食量增加,血糖上升,尿糖亦增多,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有多食症狀,表現為飯量比以前增大,或者進食明顯多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勞動強度者時,仍有飢餓感。一般來說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食量會逐漸減少,性別、年齡和活動量相近者飯量應該相差不多。如果一個人突然或者逐漸食量增加,反而體力不支,體重下降,就要高度警惕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
3.消瘦由於胰島素不足,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以補充能量和熱量。其結果使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丟失,患者體重減輕、形體消瘦,嚴重者體重可下降數十斤,以致疲乏無力,精神不振。
除此之外,有些糖尿病患者還出現了皮膚瘙癢、視力下降等症狀。也有手足麻木、心慌氣短、腹瀉、便秘、尿瀦留和陽痿等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表現。
2. 糖尿病有哪些表現
糖尿病症狀較多,糖尿病血糖高能造成機體各個部位病變,包括微血管、回大血管、神經答、糖尿病足,但早期症狀可能很多病人不明顯,也是造成有些病人糖尿病血糖很高患者仍不知道,比如早期可出現口乾、乏力或者睡眠差,還有尿多、吃得多、體重消瘦等症狀,過去是典型三多一少症狀,但現在不多見。很多病人都是因為視物模糊、尿里有泡沫或者肢體麻木才來就診。現在因為也有人說內分泌科是個小內科,各個系統都會出現問題,比如病人視物模糊是眼底病變,現在眼科有很多失明病人都是糖尿病造成。比如腎臟科腎功能不全、尿毒症也是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心梗、動脈硬化、腦梗塞、糖尿病足病人也都是。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殘主要原因,因為有下肢血管和神經病變,可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3.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症狀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消瘦乏力。多尿系因血糖增多,超過腎閾值,致使大量葡萄糖由腎臟排出,帶走大量液體而引起。尿多者一日20餘次,總量2000~3000毫升甚至10000毫升以上。多尿勢必多飲,病人感到口渴而增加飲水量。飲水越多尿量越多,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極易造成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多食是由於大量葡萄糖自體內排出,造成體內能源物質缺少,從而使患者感到飢餓思食。另外,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亦可引起食慾亢進。糖尿病人缺乏胰島素,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供給熱能,只得藉助於肌肉和脂肪的分解,致使高能磷酸鍵減少,氮質呈負平衡,並出現失水等現象,因而患者常會消瘦乏力。所以絕大多數幼年型患者均體型消瘦,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成年型患者在發病前多有肥胖史,但得病後體重減輕。
全身症狀有腰痛、四肢酸痛、手足蟻感、麻木、視力減弱。婦女外陰瘙癢、性慾減退、月經失調、閉經;男性陽痿;兒童夜間遺尿。糖尿病可合並許多慢性病,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約有70%病人有微血管的病變。近年來提出自由基活性和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抗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不足,均與糖尿病合並微血管病變有關。
糖尿病合並大中動脈硬化較常見,糖代謝紊亂,血脂可升高,是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病、心肌梗塞比非糖尿病人高2倍以上,而且發生心肌梗死的年齡早。可誘發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主要由微血管病變及糖代謝異常增強所致。病變部位以周圍神經為最常見,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病人常出現肢端感覺異常,皮膚麻木、針刺、灼熱等,有時產生痛覺過敏,隨後出現四肢疼痛,呈隱痛、刺痛或燒灼樣痛,夜間和寒冷季節加重。後期可出現運動神經受累,出現肌張力減弱,肌肉萎縮和癱瘓。植物神經的病變也較常見,病人出現排汗異常,如無汗、少汗或多汗;胃排空延遲、腹瀉、便秘;直立性低血壓、持續性心動過速;尿失禁、尿瀦留、逆向射精、陽痿等。
眼部病變如白內障、青光眼、屈光改變等均常見。由於皮膚小動脈痙攣所致供血不足引起局部皮膚缺血性潰瘍,多見於足部,潰瘍表淺、疼痛,皮膚潰瘍合並感染時,潰瘍加重,甚至繼發化膿性骨髓炎。嚴重者伴有酮症酸中毒與電解質丟失。
4. 糖尿病是什麼有哪些表現
一、面色灰黃
糖尿病患者早期,面色無光澤,此種情況可能是因為身體的細胞不能吸收水份,引發脫水的跡象。
二、眼瞼蒼白
有的時候,輕輕拉開眼皮,檢查眼瞼內側是否呈光澤的粉紅色,如果不呈粉紅色就表示你缺少鐵質,即貧血。如果有貧血的跡象,就應該多吃些紅肉、青菜、谷麥和豆類等。
三、眼皮下垂
有的時候,眼皮沉重有時不一定是睏乏的表現,也可能是壓力過大,甚至可能與糖尿病有關,甚至是肺癌、中風的表現。
四、視力下降
患者的視力可出現下降的現象,有的較為明顯。一般可以引發的眼部疾病包括:白內障,視力下降,急性視網膜病變等,這也是糖尿病的症狀。
五、皮膚瘙癢
糖尿病的症狀還會引起的皮膚瘙癢,往往使人難以入睡,特別是女性陰部瘙癢更為嚴重。末梢神經炎,出現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燒灼感等,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覺等都是初期比較常見的一些糖尿病的症狀。晚期末梢神經炎的概率相對會更高一些。
六、膽道尿路感染
對於大多數患者的身體各部位可出現感染的現象,最為明顯的部位可出現在膽道和泌尿系統。糖尿病伴發膽囊炎的發病率相當的高,可不伴有膽石症,膽囊壞疽及穿孔等情況的發生。糖尿病的症狀引起的尿路感染是有一定的特點的,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菌尿起源於腎臟,其次就是盡管給予適宜的抗感染治療,但急性腎盂腎炎發熱期會延長。
5. 糖尿病患者有哪些表現呢
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表現在醫學上稱為三多一少,那麼第一多就是多飲,也就是多喝水,糖尿病患者通常會感覺到口渴,而且最奇怪的是經常喝水之後還是感覺到口渴,所以你會看到糖尿病患者會頻繁的喝水。第二多就是多尿,這一點就比較好理解了,一般情況下多喝水的時候都會頻繁的小便,但是糖尿病患者對於水的過濾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要比平常人多喝水更加頻繁的小便。第三多就是多食,也就是吃的多,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的不均衡所導致的一種負面效果,所以就會經常感覺到餓。一少主要指的是體重急劇減少,即使是在吃的很多的情況下,體重也在不斷的減輕。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想要預防糖尿病,或者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3、注意忌口
另外在我們一日三餐的飲食當中也要注意忌口,盡量少吃一些高油高鹽,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含糖量較多的食物也盡量要少吃,平時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蛋白質。
6. 糖尿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臨床表現】
1.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
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多見於1型糖尿病。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症狀更為明顯。
2.疲乏無力,肥胖
多見於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時診斷,體重會逐漸下降。
【檢查】
1.血糖
是診斷糖尿病的惟一標准。有明顯「三多一少」症狀者,只要一次異常血糖值即可診斷。無症狀者診斷糖尿病需要兩次異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試驗。
2.尿糖
常為陽性。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160~180毫克/分升)時尿糖陽性。腎糖閾增高時即使血糖達到糖尿病診斷可呈陰性。因此,尿糖測定不作為診斷標准。
3.尿酮體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尿酮體陽性。
4.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
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應不可逆,HbA1c水平穩定,可反映取血前2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斷血糖控制狀態最有價值的指標。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與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島素正常或增高,隨著病情的發展,胰島功能逐漸減退,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見血脂異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時尤為明顯。表現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標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和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是1型糖尿病體液免疫異常的三項重要指標,其中以GAD抗體陽性率高,持續時間長,對1型糖尿病的診斷價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級親屬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有預測1型糖尿病的意義。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聯方法
可靈敏地檢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輕度升高。
【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毫摩爾/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後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發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葯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
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