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在哪裡
1. 想知道: 洛陽市 汝窯遺址 在哪
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2000年6至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寶豐縣汝窯遺址內找到並揭露出汝官窯瓷器的燒造區,獲得了大量精美的汝官窯瓷器標本,尤其是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傳世品中所罕見的新器形,取得了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此次發掘面積475平方米,清理出汝官窯窯爐15座、作坊2處、大型澄泥池2個、釉料坑2個、灰坑22個和水井1眼,出土一大批形制比較完整且品種豐富的汝官窯瓷器和匣缽、墊餅、墊圈、支燒等窯具。此次發掘發現了研究陶瓷工藝燒造技術不可缺少的窯爐、作坊和各種有別於民窯的窯具,彌補了長期以來研究汝官窯瓷器不見窯址和實物標本缺乏的遺憾,也為解決汝官窯的燒造年代提供了科學而可信的地層根據。
2. 哪裡的汝窯最好
東道的比較便宜,柏采稍稍好點,曉芳的比較貴,在市面上算是質量最好的吧,
3. 四大名窯分別叫什麼,產地在哪
是中國五大名窯:
汝窯 官窯 鈞窯 定窯 哥窯
中 國 汝 窯
過去一直以為汝窯窯址在臨汝縣境內,則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臨汝進行了大量調查和發掘工作後,仍然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進行實地調查,終於在與臨汝相鄰的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發現了汝窯窯址,並出土了宮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從而揭開了汝宮瓷之謎。
中 國 官 窯
官窯瓷器,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北宋官窯迄今尚未發現窯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遷臨安(今杭州)後,為了滿足宮廷和達官貴人的用瓷需要,先後建立了修內司官和郊壇官窯。
中 國 鈞 窯
在宋代青瓷獨占瓷壇的時候,鈞窯燒造的一種復雜的花釉瓷,是一支異軍突起的名窯,它的窯址在河南省禹縣的鈞台及八卦洞。
鈞台窯是一座官辦窯。
中 國 定 窯
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河北省曲陽縣,由於宋時屬定州而得名。
中 國 哥 窯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據史料記載,浙江龍泉南宋時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為業,各主一窯,兄所主之窯名哥窯,弟窯亦稱龍泉窯。
4. 哪裡出的汝窯最好
汝窯:在汝來州境內(今河南臨源汝),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兩部分,其一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為宮廷燒御用瓷器。釉滋潤,天青色,薄胎,底有細小支釘痕。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也列汝窯為第一。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明代前期景德鎮御窯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製,但鮮有亂真者。臨汝嚴和店、軋花溝、下任村三處遺址燒制民用青釉瓷器,現稱"臨汝窯",系汝窯另一部分。燒瓷時間長,主要燒青釉,有印花、刻花裝飾,以印花為主,造型紋飾與耀州窯有不少共同點,質量比耀州遜色,燒瓷歷史比耀州晚,明顯受該窯影響,屬耀州窯系。
5. 汝窯哪裡產地
窯址在現在的河南寶豐清涼寺。
6. 汝窯,魅力在哪
攝影/文字 懷念很美
?我只喜歡可以使用的汝窯,那是一些汝窯的杯子。在喝茶版的時候,汝窯的杯子就開始記錄你喝權茶的歷史,那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杯壁上的開片會沉澱出越來越美的線條,這些線條與天青、粉青、月白混成朴實的中國味,成為我們生活履歷的一部分。我想,與你一起成長並留下痕跡,這就是汝窯的真正魅力。
有茶跡開片的天青瓷碗釉色古樸
器形優美,這是古典的天青斗笠杯
這是菊口的粉青杯,衡連的老款,網上炒到800塊就是這個!
這也是天青里的極品。因為是菊花外壁,天青色內壁,並且是不開片的仿宋汝窯。基本要過千。
仿宋菊口,都捨不得用。
許德家的天青也是極品茶具。
東道汝窯還是遜色許多。
衡連的四喜杯堪稱經典。
7. 汝窯在哪裡
原產地在河南汝州和清涼寺一帶,古代汝窯遺址也在這一塊
8. 汝瓷之鄉在哪裡啊
汝州吧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也有"中國"的意思。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瓷器脫胎於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燒制瓷器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須是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或高嶺土;二是燒成溫度須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為陶器向瓷器過渡時期的產物,與各種陶器相比,具有胎質緻密、經久耐用、便於清洗、外觀華美等特點,因此發展前景廣闊。原始瓷燒造工藝水平和產量的不斷提高,為後來瓷器逐漸取代陶器,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礎。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這一時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製作工藝發展,東漢時期北方人民南遷以及厚葬之風的盛行的基礎上,以中國東部浙江的上虞為中心的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中國瓷器的發源地。這件浙江上虞縣面官鎮出土的東漢時期青釉水波紋四系罐,為我們展示了瓷器燒造工藝發展的初期情況。 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已達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涌現;明清時代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我國的陶瓷業至今仍興盛不衰,質高形美,其中比較著名的陶瓷產區有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廣東石灣和楓溪、江蘇宜興、河北唐山和邯鄲、山東淄博等。
清時期彩瓷的種類很多,從燒造工藝上來區分,除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兩大類。釉上彩是先燒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進行彩繪,再入彩爐低溫二次燒成,釉上五彩,粉彩、琺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燒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繪畫圖案,罩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是青花) ,然後再在適當的部位塗繪釉上彩,入爐低溫二次燒成。青花礬紅彩,鬥彩、青花五彩都屬於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終形成青花類;色釉瓷類;彩瓷類三大系列。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白陶的燒製成功對由陶器過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產品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凈;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細致,光澤美觀;建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為主色,色清潤;官窯是否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一般學者認為,官窯就是卞京官窯,窯設於卞京,為宮廷燒制瓷器;哥窯在何處燒造也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根據各方面資料的分析,哥窯燒造地點最大的可能是與北宋官窯一起生產;鈞窯燒造的彩色瓷器較多,以胭脂紅最好蔥綠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滋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明代精緻白釉的燒製成功,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志著中國制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制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康熙時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琅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斗艷,故名「鬥彩」。
清代仿銅胎畫琺琅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琅彩又稱「料彩」。
9. 現在很多大大小小的瓷器都自稱是汝窯的,是真的嗎都是哪產的
百分之九十以上皆為仿品,千萬不要因為便宜而打眼吃葯。
10. 北宋汝窯在哪裡
北宋汝窯在汝州境內(今河南寶豐清涼寺),故名汝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