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在哪個省
1. 雁門關在哪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恆山沿代縣北境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
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門關坐落於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於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門關所在地代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乾燥,冬夏溫差大,冬季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1)雁門關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景區介紹
1、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城樓與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
2、雁門關西門之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地利」。北門未建樓頂,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嵌鑲磚刻對聯一副:「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
」關城之北築有營房、東側建置靖邊寺,內有一對石獅、一豎石旗桿和一面石碑,碑文記述趙國名將李牧率兵屢勝匈奴的豐功偉績。東南方向設有練兵校場。
3、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長城之「外三關」,這里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牆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東西兩面將老營口、坷申池口、陽方口、東隆口、西陘口、匕樓口、大石口、石口、馬蘭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地勢十分險要,為歷代兵家征戰之地。
2. 雁門關是指的哪裡
長城上的重要關隘。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
3. 雁門關在什麼地方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版
雁門關是長城上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3)雁門關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恆山沿代縣北境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雁門關坐落於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於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雁門關
4. 電視劇天龍八部裡面的雁門關在現在的哪個省
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古關、險關、要關的古代邊塞軍事文化勝地———雁門關,位內於山西省境內的北嶽恆容山主峰———雁門山頂,京原鐵路和108國道橫穿關下。
雁門關分為東陘關、西陘關,合稱雁門關。上古稱北陵,夏商周稱西陘關,春秋稱勾注塞,魏晉分成東陘關、西陘關。歷史上雁門之險是漢擊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的國防要塞。在古代「得雁門而得中原,失雁門而失天下」。秦始皇統一六國修復萬里長城時的《輿圖志》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記載。過去叫塞,現在叫關。
現在,這里已被開發成為雁門關旅遊區,區內有許多獨特景點。
5. 雁門關在哪個省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中國山西省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
6. 雁門關在哪裡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7. 雁門關在那個省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
8. 雁門關位於哪個省
山西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9. 雁門關在山西省哪個地市
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回門為首」之說。位於中國答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0. 雁門關在我國哪個省
雁門關
位於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在城西北大約40華里的地方,又名「西陘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 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 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
傅山先生所書的「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對聯也已化為灰燼了。但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仍寫出了雄關的豪邁氣勢:「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流傳至今。
起源:
雁門關的軍事地位人人皆知,但真正熟悉其歷史的也不多見。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崇高又神秘。那名人字偃,滄州青池人,公元前1019年因鎮守朔北、雁門有功,深得周成王寵信,遂賜幸為姓,封於滄州。
2001年06月25日,雁門關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