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怎麼讀
① 琰這個字怎麼讀
琰yǎn
一、釋義
拼音為yǎn,部首為斜玉旁。一種雕飾的玉名(通常形容美玉)
二、說文解字
古文:璧上起美色也。從玉炎聲。
譯文:有雕飾的玉名。以玉為偏旁,炎為聲旁。
三、異形字(如圖)

一、翠琰[ cuì yǎn ]
碑石的美稱。
二、琰圭[ yǎn guī ]
圭的上端尖銳者。古代作為征討不義的符信。
三、璧琰[ bì yǎn ]
玉璧與琰圭。
四、琰琬[ yǎn wǎn ]
1、美玉。
2、比喻美好。
五、瑤琰[ yáo yǎn ]
本指美玉,亦指美玉的色澤。
② 琰怎麼讀呢
琰
讀音:[yǎn]
部首:王五筆:GOOY
釋義:1.〔~圭〕上端尖的圭。2.〔~~〕有光澤的樣子,如「黛玄眉之~~」。3.美玉。
③ 琰怎麼讀音是什麼
琰 讀音:[yǎn] 部首:王五筆:GOOY 釋義:1.〔~圭〕上端尖的圭。 2.〔~~〕有光澤的樣子,如「黛玄眉之~~」。 3.美玉。
④ 琰是什麼意思,琰怎麼讀,琰的意思,琰的讀音,琰的解釋
「琰」的基本解釋 1.〔琰圭〕上端尖的圭。 2.〔琰琰〕有光澤的樣子,如「黛玄眉之琰琰」。 3.美玉。 「琰」的詳細解釋琰 (yǎn)名詞(形聲。從玉,炎聲。本義:美玉名) 同本義 [name of a beautiful jade] 「琰」的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上】【玉字部】琰 【唐韻】【韻會】
⑤ 乾隆皇帝的兒子顒琰名字怎麼讀
顒聲母是y,韻母ong,讀第三聲。琰是y,韻母an,讀第二聲。
顒琰讀作yǒng yán。
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漢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為皇儲。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顒琰於1796年登基,但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污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
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
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終年61歲。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5)琰怎麼讀擴展閱讀
乾隆末年,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由於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川、楚、陝等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圍剿,起義軍雖然受到一些打擊,但仍然如火如荼。
顒琰親政後,他通過誅殺和珅,緩解民怨,並把幾年來鎮壓起義不力的責任推給和珅,說他欺罔擅專,以至將領在他庇護下虛冒功績,坐糜軍餉,另一方面更易統兵大員;獎懲分明,逼將領用命;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推廣寨堡團練,堅壁清野的做法,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系。
嘉慶十年將起義鎮壓下去,在歷時九年多的戰爭中,白蓮教起義軍占據或攻破州縣達204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征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400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⑥ 「琰」字怎麼讀

讀音:yăn
⑦ 璟琰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璟琰讀音是jǐng、yǎn聲調為上聲、上聲。
璟琰意思為美玉
璟原意是玉的光彩。表示美玉、美德、瑜璟;
例句《玄宗幸蜀記》--貫休 (唐)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變移。
如何游萬里,只為一胡兒。
泣溻乾坤色,飄零日月旗。
火從龍闕起,淚向馬嵬垂。
始憶張丞相,全師郭子儀。
百官皆剽劫,九廟盡崩隳。
塵撲銀輪暗,雷奔棧閣危。
幸臣方賜死,野老不勝悲。
及溜飄淪日,行宮寂寞時。
人心雖未厭,天意亦難知。
聖兩歸丹禁,承乾動四夷。
因知納諫諍,始是太平基。
琰:一種玉名。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刀啟》:「冰鍔含彩,雕琰表飾。」
琰 1)表示美玉、琰琰、琰圭,意義優美。
2)比喻美好品德。
宋·黃庭堅《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披榛攏芝蘭,斷石收琰琬。」
元·王沂 《送陳彥和院判》詩:「豐碑磨琰琬,潛德播芳馨。」明·王錂《春蕪記·賜婚》:「才郎琰琬,淑女娉婷。」
琬圭、琰圭
」 蔡沉 集傳:「琬琰,圭名。」
為碑石之美稱
唐玄宗 《孝經序》:「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宋蘇軾《賀林待制啟》:「箸書已成,特未寫之琬琰;立功何晚,會當收之桑榆。」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寫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聲;炳若丹青,掩 麟閣 雲台 之美。」
泛指美玉
《楚辭·遠游》:「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火炎 崐 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唐 韓愈 《送窮文》:「攜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楊珽 《龍膏記·觖望》:「花明寶鈿,光浮琬琰,是 廣寒 仙媛,合配風流時彥。」清 戚惠琳 :「美玉無瑕玷,名曰戚琬琰。此物私君子,未敢雲相思。愛以身得之,貴以身得之。子復何報之,遂以香纓贈。」
⑧ 喁琰 怎麼讀
yóng yǎn
喁
yóngㄩㄥˊ
◎ 〔~~〕a.低聲,如「~~細語」;b.隨聲附和,如「~~相和」;c.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如「延頸舉踵,~~然,皆爭歸義」。
◎ 魚口向上,露出水面:「水濁則魚~」。
筆畫數:12,部首:口,筆順編號:251251125214
琰
yǎnㄧㄢˇ
◎ 〔~圭〕上端尖的圭。
◎ 〔~~〕有光澤的樣子,如「黛玄眉之~~」。
◎ 美玉。
筆畫數:12,部首:王,筆順編號:112143344334
⑨ 「璟琰」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璟 拼音為jǐng ,璟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jǐng,形聲。從玉,景聲。《通用規范漢字表》編號:6030,漢字字義為:玉的光彩。例如:璟,玉光彩。出《埤蒼》。
琰 拼音為yǎn,部首為斜玉旁。一種雕飾的玉名(通常形容美玉)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刀啟》:「冰鍔含彩,雕琰表飾。」在劉峻的《辨命論》中也有: 「火炎昆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這樣的話。
璟琰從字意上看就是多描述美好的事物,贊美的意思。

(9)琰怎麼讀擴展閱讀
琰的漢字首尾分解:王炎 漢字部件分解:王炎。筆順讀寫:橫橫豎橫點撇撇捺點撇撇捺。
說文解字琰:璧上起美色也。從玉炎聲。以冉切
解釋為:璧上起美色也。璧當為圭。也當為者。周禮注雲。凡圭剡上寸半。琰圭剡半以上。又半為瑑飾。許雲起美色。葢與鄭意同。或當作圭剡上起美飾者。若高注淮南、顏注司馬相如傳皆雲。琬琰、美玉名。此當合二字為一名。別是一物。尙書玉五重。琬琰亦是一物。非周禮之二圭也。從王。炎聲。以冄切。古音第八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