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永樂大典是在哪裡編成的

永樂大典是在哪裡編成的

發布時間: 2020-11-19 18:49:32

Ⅰ 明成祖為何要編纂《永樂大典》

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邊疆穩定的局面下,為整理知識,明成祖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召集一百四十七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集成》;明成祖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大典》修書過程對所收錄的書籍沒有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的方式,保持了書籍原始的內容。明成祖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永樂大典》有22877卷,其中凡例、目錄60卷,全書分裝為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有三億七千多萬,且未有任何刪節,這是清朝《四庫全書》無法相提並論的。但成祖並未將《永樂大典》復寫刊刻,而決定只製作一份抄本,並於1409年完成。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都是嘉靖年間的抄本。

Ⅱ 永樂大典成書時間有多久

《永樂大典》開始編纂是在明永樂元年(1403年)。那時,明成祖朱棣剛剛從他侄子建文帝手裡奪來政權,為了表示講修文治以籠絡人心,遂命解縉等人編輯這部書。1404年編完,命名為《文獻大成》。不久明成祖朱棣認為該書內容不夠詳備,不符修此書的原意,故而又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等參與,重新編修。這次參加編校、抄寫的達2100多人,歷時5年,於永樂六年即1408年12月14日完工,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總計近22900卷以上,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億7千萬字,賜名《永樂大該書為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宏大的類書。采錄曲集七、八千種,經、史、子、集、釋、道、戲曲、平話、醫卜、工技、農藝等各類著作無所不錄,搜羅甚廣,資料頗豐。
所以《永樂大典》成書時間有612年。

Ⅲ 永樂大典是什麼時候完成的

公元1407年中國明朝《永樂大典》的完成,《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類書,也是世界公認的一部大型網路全書。全書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3.7億字。參加編寫的人員多達2169人,先後歷時5年,從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開始,到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成書。由於此書所收從先秦到明永樂年間8000條典籍,分門別類整編整段抄入,一字不改,因而許多古代文獻才得以保存。這是明成祖及其編寫人員為繼承、弘揚中華燦爛文化事實上做了一件不朽的偉事實應永彪青史,為我們後人所景仰,所學習。

Ⅳ 永樂大典歷時幾年完成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版、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權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

Ⅳ 《永樂大典》是如何編修而成的

永樂年間是明朝生產恢復後國力強盛起來的黃金時代。朱棣做了皇帝之後,在文治武功方面想做一些名垂後世的大事。在南京繼位後,他便派姚廣孝(1335~1418)、解縉(1369~1415)、劉季篪等人負責,由2000多人在5年內編修了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計11095冊,22937卷。

Ⅵ 《永樂大典》成書於什麼時候

《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是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竊走。

(6)永樂大典是在哪裡編成的擴展閱讀

《永樂大典》的主要內容: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不列顛網路全書》在「網路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網路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Ⅶ 永樂大典是在哪裡編成的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庄、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 解縉(1369-1415年),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Ⅷ 「永樂大典」是在哪裡編寫的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後,明成祖賜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篡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庄、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全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三億七千萬字。該書編成後,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宮內的文樓(即文昭閣)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謄寫副本一部,從此《永樂大典》才具有正副兩部,分別珍藏在文淵閣和皇史兩處。全書舉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以及日、月、星、雨、風、雲、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餘種古書資料,大凡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均予收輯,並加以匯聚群分,甚為詳備。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1360年(永樂元年):明成祖下令修書

1404年(永樂二年):首次成書,當時叫《文獻大成》

1405年(永樂三年):重修

1410年(永樂六年):正式成書

嘉靖年間:收藏在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原稿毀於火災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令人抄寫一本副本,耗時六年。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毀於此時的戰火

雍正年間:副本收藏在翰林院

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發現《永樂大典》有千餘冊不知所蹤

1875年(光緒元年):僅存五千餘冊

1894年(光緒二十年):僅存八百餘冊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翰林院遭縱火,《永樂大典》所余無幾,到1959年為止,收集到《永樂大典》原本兩百一十五冊,加上復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今天國內所倖存者有1960年中華書局影印的《永樂大典》730卷,加上後來從世界各地徵集的65卷,共計795卷。
《永樂大典》全書按《洪武正韻》的韻目編排,每韻下列單字,每字下列各項文史記載,保存了宋元以前大量的珍貴文獻資料。

現狀
《大典》殘本星散於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散落在10多個國家的30多個單位,大約400冊。單位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台灣中央圖書館、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三理圖書館、日本靜培堂文庫、日本斯道文訓、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長兵衛、日本石黑傳六、日本小川廣己、英國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英國劍橋大學、英國馬登、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康奈大學、美國波士頓圖書館、越南河內法國遠東學院、韓國舊京李王職文庫等。中國國家圖書館擁有221冊(包括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的60冊),居世界各處收藏之首

Ⅸ 《永樂大典》哪年編成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