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
㈠ 火把節屬於哪個民族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節,但是,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傳說
相傳,火把節的由來與諸葛亮有關。很久以前,雲南維西地區的百姓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有一年,諸葛亮率兵來到這里。在一次慶祝戰勝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隸主)的酒席上,諸葛亮了解到當地百姓不會耕種水稻,他就率領大家刨土、搬石頭、壘田埂、修水渠,同時派人去四川拉稻種。
一天夜裡,諸葛亮得悉去拉稻種的人馬被瘴氣和黑暗困在不遠處的森林裡,便決定讓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氣的方法,迎接運送稻種的漢兵,這一天正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從那時起,維西、巨甸一帶就開始種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後每到這一天,當地人就點燃火把,載歌載舞,慶祝這個象徵幸福的日子。

(1)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1、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2、彝族傳統火把節歷史悠久,富含深厚的人文內涵。縱觀火把節文獻記載、民間口頭傳說,以及節期舉行的各種習俗活動,均圍繞著敬天祭祖、占田祈豐、燒蟲逐疫、叫魂贖魂等民俗特質展開。
3、彝族火把節的重要節目之一是選俊男靚女。彝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
參考資料:火把節-網路
㈡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火把專節有著深厚的屬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由於長期的歷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態,而是復合形態,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
包容著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內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區素有「火之故鄉」的美譽,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著先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在火把節習俗形成的歌調、傳說乃至史詩表演等也當屬「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宗重要傳承。
㈢ 火把節是哪個族
火把節是傣族的節日啊。
我們漢族是沒有這個節日的呀,一般都是少數民族的呀,他們還有什麼潑水節呀,或者是唱歌節啊,等等哪
㈣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
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系,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著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
其間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就是趨吉避凶。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著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內核是火崇拜,與氐羌系統的彝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4)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火把節」也是白族的一個盛大節日,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會舉行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活動。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說是唯一進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的冬至那一天,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著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在房前屋後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㈤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
㈥ 火把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拓展資料: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參考資料:
網路 火把節
㈦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