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有什麼症狀表現
1. 心臟病有哪些症狀
不同類型的心臟病其症狀有所不同,共同症狀有胸悶、心慌、氣短、乏力。除此專之外還會有胸痛、發紺屬、咳嗽、咳血、水腫、呼吸困難、瀕死感等症狀。心臟病是指影響人體心臟正常功能的一大類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及後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心臟在胎兒期中發育異常所致,病變可累及心臟各組織;後天性心臟病是指出生後心臟受到外來或機體內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臟病、內分泌性心臟病、血液病性心臟病、營養代謝性心臟病等。
2. 心臟病主要的症狀有哪些
告訴你心臟病的主要症狀很多啊,其中最主要的有心慌。氣短,出汗,胸悶,心前區疼,咳嗽,勞累性呼吸困難。休克等。明白嗎?
3. 心臟病都有什麼症狀
你好!簡單講就是與生俱來是先天性心臟病,一般來講沒有後天性心臟病這個說法,一般出生以後的心臟病都是有原因的,比如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肺心病等。前者遺傳原因,後者由於自身免疫造成。心臟病的有哪些症狀?
症狀往往是診斷疾病的先導。心臟病亦如此,病人的感覺,也可為醫生提供重要線索。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把某些不相乾的症狀,與心臟病聯系起來,是常有的事情。有不少人以為,心悸就是心臟病。其實,雖有心悸但心臟卻是健康無恙的。因此,把心臟病症狀說清楚,對喚起人們的注意和消除不必要的疑慮是必要的。
疲勞: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症狀。當心臟病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稍,令人產生疲勞感。疲勞可輕可重,輕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礙工作。但心臟病疲勞沒有特殊性,它與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勞難以區分。
疼痛: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的病人均可感到胸部疼痛。最常見的是心絞痛。心絞痛往往以勞累、激動、飽餐為誘因突然發作,疼痛部位多在胸部正中,有壓迫、灼熱或擠壓感,甚至是一種瀕臨死亡的窒息感,有的可放散在左肩、背及左上臂內側。疼痛持續時間短,3—5分鍾消失,最長不超過20分鍾。
氣短:氣短是心臟病常見症狀。最顯著特點是勞力性氣短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勞力氣短就是氣短與活動有關。心臟病人常說,我上二層樓都心慌、憋氣,受不了;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即夜間睡卧不平,有時從夢中憋醒,端坐且喘息一會兒方可緩解。
紫紺:皮膚、粘膜、耳輪周圍、口唇鼻周、指端發紫。
水腫:全身或下肢水腫,有時還會出現胸腔或腹腔的積水。
心悸:病人常感心悸,尤其在活動以後。但心悸在有其它疾病或沒有病時也可發生,故心悸對診斷心臟病意義不大。
預防心臟病發作
注意飲食
不要超食。減少膽固醇、脂肪和糖份的攝取量。多吃含有大量水果和蔬菜的均衡飲食。通過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來除去多餘的脂肪。不要給心臟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不要吸煙
不吸煙者,千萬別開始吸煙。吸煙者,現在就戒煙。
增加活動
讓生活更充滿活力。多走動。爬樓梯而不乘搭電梯。定時運動。
應付精神壓力
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你可以培養嗜好或通過運動來鬆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控制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和糖尿病
定時檢查身體並遵照醫生的指示去做。
4. 心臟病有幾種症狀是什麼
這些體表徵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輕微活動時,或者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臉色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這表明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明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皮膚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這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有關。皮膚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說明心臟缺氧,血液中的還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臟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表現,這是因為內耳的微細血管動力異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應時,內耳就得到了先兆信號。如果你的耳垂出現一條連貫的皺褶,極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頭頸如果由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條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氣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內側卻有陣陣酸痛,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腳手指末端或趾端明顯粗大,並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於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臟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迴流受阻的表現。此外,如果時常心悸、氣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緩解,這是紫鉗性心臟病的特有表現。
5. 心臟病有哪些特徵
心臟病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可以有不同的症狀。如果是心律失常,可能會出現心悸、心悸、暈厥等症狀。如果是心肌缺血,很容易出現胸悶和疼痛等症狀。如果是風濕性心臟病或心肌病,很容易出現心悸、疲勞、水腫等症狀。活動結束後。需要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來判斷類型,以便適於進一步治療。
6. 心臟病發作時有什麼症狀
心臟病發作主要是因為心肌供血被部分或者全部阻斷。血流阻塞可引起心絞痛,心絞痛是因為心肌供氧量不足時,發生短暫性的胸痛或者胸部的壓迫感,血流阻塞也可能會引起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導致不穩定性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心臟病發作的症狀多樣,主要有胸部不適或者疼痛,可能會蔓延到背部、下頜、左手臂、左肩膀、腹部,出現氣短、惡心或嘔吐、突然大量出汗、焦慮、躁動、感覺頭暈。女性症狀通常比較多變,不容易被識別,為什麼女性的症狀多變,目前具體的原因還不清楚,在有心臟病發作的人群中,大約有1/3的人沒有胸痛現象。
7. 心臟病的症狀有哪些
您好
常見症狀:心動過速、身體瘦弱、胸痛、暈厥、惡心、一過性昏厥、發紺、窒息、心悸
1、耳鳴
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人,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現耳鳴,這是因為內耳的微細血管變化比較敏感,心血管動力學上出現異常尚未引起全身反應時,耳內可以得到先兆信息。因此,45歲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內頻繁出現耳鳴,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2、打鼾
胖人打鼾多。自然,他們當中不乏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人。長期持續打鼾者患心臟病、中風的人數遠比其他兩類的多,比例高。從事這項研究的專家庫姆·柯斯肯夫教授認為:睡眠打鼾是心臟仍處於工作狀態的表示,是心臟病的警報信號,應作為診斷心臟病的依據之一。因此,如果一個人長期持續打鼾,就要留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肩痛
肩膀疼痛,嚴重時連穿衣都困難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臟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現象,特別是左肩、左手臂酸痛,為陣發性,並與氣候無關。據有關資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約占病人總數的65%左右,這是與血液流動動力學及神經走向有關。故中老年人發生肩痛,特別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簡單地貼上塊風濕膏就算了事,應經常注意自己的心臟情況。
4、胸痛
心臟病患者表現的胸痛,多在勞動或者運動之後,多發於胸骨後,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時有一種胸部緊縮樣感覺,持續2—3分鍾,一般停止活動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終止。有些心臟神經官能症者也有胸痛,多數位於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經常變化,刺痛較短暫,隱痛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與活動無關,心前區多有壓痛點。必須區別於心臟病人。
5、呼吸困難
心臟病人胸悶,呼吸困難多與肺鬱血有關,故常發生在夜間、卧位時,坐位時減輕,為陣發性。活動與上樓也可發生。
6、水腫
心臟負荷過重致靜脈迴流受阻,遠端血管充血發生水腫,也是心臟病人常見症狀。除心衰外,輕微水腫往往是先兆症狀。凡中年人有浮腫,都應及早求醫。
8. 心臟病有哪些表現
近年來,雖然心臟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心臟病還是導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人出現心臟病的症狀時並沒有及時得到幫助;另一個原因是心臟病症狀並不總是劇烈和明顯的,一些早期症狀被忽視,而釀成大禍。
由於一些症狀很難被意識到是心臟病的首發症狀,即使有些醫生提出不要忽視這些警戒信號,但常常並未引起大家的重視,這些症狀有時被認為是胃痛、肌痛或者其他疾病,而沒有想到可能是心臟病。因此,出現以下這些症狀時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為很可能就是心臟病的信號。
1.焦慮心臟病可以引起劇烈的焦慮或者對死亡的恐懼,心臟病倖存者大都有過「休克感」的經歷。
2.胸痛胸痛是心臟病發作的典型症狀,但是並非所有的心臟病患者都有胸痛症狀。由心臟病引起的胸痛主要局限於胸骨偏左部位,而且女性患者多會感到胸部有灼熱感,而不是胸悶或者胸痛。
3.咳嗽持續咳嗽或者哮喘是心衰的徵兆,是肺積水導致的結果。有時候,心衰患者可有咳血痰現象。
4.眩暈心臟病發作可引起頭暈和意識喪失,心律不齊導致的這些症狀可能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5.疲勞心臟病發作期間可引起經常性的疲勞,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
6.惡心或食慾減退心臟病發作時可能有消化道症狀,心臟病導致的腹部水腫可以干擾食慾。
7.疼痛心臟病發作時,疼痛可由胸部延伸到肩部、手臂、肘部、背部、頸部、下頜或者腹部。有時候可能並不會發生胸部疼痛,而是其它部位的疼痛,而且是一過性的。男性心臟病患者經常感到左臂疼痛,女性患者多發生雙臂或者肩胛骨疼痛。
8.脈搏急促或者不規則脈搏急促或者不規則,尤其是伴有虛弱、眩暈或者呼吸急促是心臟病、心衰或者心律不齊的症狀。如果不及時處理,一些嚴重的心律不齊可能會導致卒中、心衰或者突然死亡。
9.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可能是心臟病發作或者心衰的徵象,有些心臟病患者並不會發生胸悶和胸痛,但是會有呼吸急促症狀發生。心臟病發作時,呼吸急促經常會伴有胸悶,也會在胸部不適前發生。
10.出汗突然出現冷汗亦是心臟病發作的一個常見徵兆,患者即使是坐在椅子上不動也會不停出汗。
11.腫脹心衰可引起積液,導致腳、踝、腿和腹部腫脹,亦可導致體重突然增加,食慾減退。
12.虛弱在心臟病發作期間,一些人會有嚴重的、不明原因的虛弱症狀。有的患者感覺到用手指拿一張紙的力氣都沒有了。
來源:《醫葯經濟報》
9. 心臟病初期有些什麼症狀
心臟病初期症狀就是心悸,氣短,偶爾可出現絞痛。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心血管內科就醫,做心彩及心電,心肌酶檢查,如果確診及時進行治療。平時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養,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睡眠,保持大便通暢。
出生後心臟受到外來或機體內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臟病、內分泌性心臟病、血液病性心臟病、營養代謝性心臟病等。

(9)心臟病有什麼症狀表現擴展閱讀:
心臟病的檢查
1、侵入性檢查
主要有心導管檢查和與該檢查項結合進行的選擇性心血管造影,選擇性指示劑(包括溫度)稀釋曲線測定心排血量,心腔內心電圖檢查、希氏束電圖檢查、心內膜和外膜心電標測、心內膜心肌活組織檢查以及心臟超聲顯像、心血管內鏡檢查等。
這些檢查給患者帶來一些創傷,但可得到比較直接的診斷資料,診斷價值較大。
2、非侵入性檢查
包括各種類型的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超聲多普勒血流圖檢查、實時心肌聲學造影、數字減影法心血管造影等。
這些檢查對患者無創傷性,故較易被接受,但得到的資料較間接,而隨著儀器性能和檢查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提高,其診斷價值也在迅速提高。
10. 心臟病有什麼前兆
心臟病診斷:
生活中出現下列現象時 ,建議做一次心臟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心臟病 ,從而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體力活動時有心悸、疲勞、氣急等不適 ,或產生呼吸困難感 ;
◆勞累或緊張時 ,突然出現胸骨後疼痛或胸悶壓迫感 ;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頸部 ;
◆出現脈搏過速、過慢、短促或不規則 ;
◆熟睡或做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 ,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 ,需要坐起來一會兒才好轉 ;
◆性生活時感到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 ;
◆飽餐、寒冷、吸煙、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 ,感到心悸、胸悶或胸痛 ;
◆在公共場所中 ,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
◆上樓時比以前或比別人容易出現心悸和氣急 ;
◆突然出現一陣心悸、頭暈、眼前發黑 ,有要跌倒的感覺 ;
◆兒童的活動能力比同齡差 ,活動時感覺心悸、氣急、乏力、口唇青紫 ;
◆感冒後輕微勞動也感到心悸、疲乏 ,或走路稍快就覺氣急 ;
◆突然胸部不適而昏倒在地上 ,或有馬上要「死去」的感覺 ;
◆晚間睡覺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 ,需要高枕而睡 ;◆出現下肢浮腫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現肥大、變形 ;
◆臉、口唇和指甲出現青紫、暗紅等異常顏色 ;
◆靜息時自覺心跳有異常聲音 ,或手掌握觸前胸壁心臟部位時有震顫感 ;
◆妊娠期出現心悸、頭暈、氣急或浮腫 ;
◆左肩痛長期不愈。
【認識心臟】
人體「發動機」
●心臟是一個強壯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強力泵。心臟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
●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鍾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一個人的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一旦心臟停止跳動而通過搶救不能復跳,那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終止了。
●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而我國,每年有幾十萬人死於心臟病。
【早期症狀】
察顏觀色早發現
俗話講,無病早防,防患於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補牢未為晚。心臟的防病與治療關鍵是「早」。
那麼如何在早期發現心臟病呢?那就是察顏觀色:心臟病除常見的心悸、心前區疼痛等人們熟知的症狀外,常常還有一些體表徵兆。注意觀察這些先兆症狀,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些體表徵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輕微活動時,或者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臉色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這表明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明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皮膚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這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有關。皮膚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說明心臟缺氧,血液中的還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臟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表現,這是因為內耳的微細血管動力異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應時,內耳就得到了先兆信號。如果你的耳垂出現一條連貫的皺褶,極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頭頸如果由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條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氣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內側卻有陣陣酸痛,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腳手指末端或趾端明顯粗大,並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於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臟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迴流受阻的表現。此外,如果時常心悸、氣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緩解,這是紫鉗性心臟病的特有表現。
重視胸悶與心慌
我發現,不少老年人對自己的一些症狀缺乏認識,而一些年輕人對出現胸悶、心慌等症狀也不是很重視,往往認為沒什麼關系,忍一忍就過去了。正是這些想法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有一位40歲左右的高校領導,平時自覺心臟不適,卻不加重視,結果猝死了,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他及時就診、及時治療,結果就會大不相同。所以說,只要積極治療,心臟病的治癒和緩解還是很樂觀的。
【高發人群】
1.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大於55歲的女性。
2.吸煙者。
3.高血壓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膽固醇血症患者。
6.有家族遺傳病史者。
7.肥胖者。
8.缺乏運動或工作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