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怎麼讀
1. 「謫」字怎麼念

拼 音 zhé
2. 謫怎麼讀
謫
zhé
1. 譴責,責備:眾人交~。
2.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遷。~降(jiàng )。~戍。~居。貶~。
3. 變異:「庚午之日,日始有~」。
3. 謫字右半邊怎麼讀
謫字右半邊——啇,拼音:dí , 基本字義:樹根。
4. 謫仙人 、第一個字到底念什麼是di / 還是zhe
謫仙人的謫字讀音為:zhé
謫部首:訁
部外筆畫:11
筆順編號:4541432512251
總筆畫:13
五筆86:YUMD
五筆98:YYUD
倉頡:IVYCB
鄭碼:SSUL
四角號碼:30727
漢字部件分解:訁亠丷冂十口
漢字首尾分解:訁啇
釋義:
1.封建時代把高級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貶~。~居。
2.指神仙受了處罰,降到人間(迷信):有人把李白稱為~仙。
3.責備;指摘:眾人交~。
(4)謫怎麼讀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謫守
[zhé shǒu]
因罪貶謫流放,出任外官或守邊。
2.遷謫
[qiān zhé]
貶官。
3.貶謫
[biǎn zhé]
封建時代指官吏降職,被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
4.譴謫
[qiǎn zhé]
官吏因犯罪而遭貶謫。
5.謫歸
[zhé guī]
因罪革職回鄉。
5. 「謫」怎麼拼讀
謫zhé
1. 譴責,責備:眾人交~。
2.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遷。~降(jiàng )。~戍。~居。貶~。
3. 變異:「庚午之日,日始有
6. 謫 拼音怎麼讀
謫
blameexile
謫
謫、讁
zhé
<動>
(形聲。從言,啻(chì)聲。本義:有意指摘,責備)
同本義 [blame;censure]
謫,罰也。——《說文》
罰罪者曰謫。——《通俗文》
國子謫我。——《左傳·成公十七年》
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左傳·昭公七年》
善言無瑕謫。——《老子》
窮年不相謫發。——《列子·力命》
公會齊侯於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左傳·桓公十八年》
室人交遍謫我。——《詩·邶風·北門》
又如:謫疑(指摘懷疑);謫我(譴責我);謫罵(責罵);謫譴(譴責);眾口交謫
降職並外放 [exile;banish;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漢書·賈誼傳》
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
只因勸酒蟠桃會,誤犯天條謫翠微。——《封神演義》
又如:謫降(降級下放到邊遠地方);謫發(發配邊疆);謫官(謫宦。謫吏。被貶降的官吏)
謫
謫
zhé
<名>
被罰戍邊的罪人 [a high official to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徙謫實之初縣。——《史記·秦始皇本紀》
缺點;過失 [fault; mistake]
善言無瑕謫。——《老子》
謫居
zhéjū
[live after official exile] 貶謫後住在某地
謫居黃州
謫遷
zhéqiān
[transfer to a remote area after official exile] 謫降而遷徒到邊地
謫戍
zhéshù
[be exile for penal servitude] 封建時代將有罪的人派到遠方防守叫謫戍。謫,貶謫。戍,防守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漢·賈誼《過秦論》
謫
(謫)
zhé
ㄓㄜˊ
譴責,責備:眾人交~。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遷。~降(ji刵g )。~戍。~居。貶~。
變異:「庚午之日,日始有~」。
鄭碼:SSUL,U:8C2A,GBK:DAD8
筆畫數:13,部首:訁,筆順編號:4541432512251
blameexile
7. 貶謫的「謫」怎麼讀
一、貶謫的謫的讀音是zhé ,謫只有一個讀音。
二、基本釋義
1、封建版時代把高級官吏權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貶謫。謫居。
2、指神仙受了處罰,降到人間(迷信):有人把李白稱為謫仙。
3、責備;指摘:眾人交謫。
三、組詞有謫守遷謫謫居貶謫譴謫謫譴謫歸謫徙謫發謫治降謫謫斥討謫百謫等。
(7)謫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謫,罰也。從言,啻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謫,處罰(即獲罪貶官)字形採用「言」作邊旁,採用「啻」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罪謫
[zuì zhé]
古代官吏因罪降調或流放。
2、謫見
[zhé jiàn]
古代迷信認為異常的天象是上天對人的譴責,出現災變的徵候謂之「謫見」。
3、降謫
[jiàng zhé]
貶謫。舊指官吏降職並被貶往遠離京城的地方。
4、譴謫
[qiǎn zhé]
官吏因犯罪而遭貶謫。
5、貶謫
[biǎn zhé]
封建時代指官吏降職,被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
8. 謫是什麼讀音
「謫」的讀音是:zhé
【名稱】謫
【五筆】YUMD
【部首】訁
【含義】
封建時代把高級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貶~。~居。
指神仙受了處罰,降到人間(迷信):有人把李白稱為~仙。
責備;指摘:眾人交~。
【組詞】謫守、遷謫、譴謫、貶謫、謫居、謫見、謫治、謫墮、謫所、謫發等。
【附】
文言版《說文解字》:謫,罰也。從言,啻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謫,處罰(即獲罪貶官)字形採用「言」作邊旁,採用「啻」作聲旁。
(8)謫怎麼讀擴展閱讀:
組詞解釋:
1、遷謫:貶官
何其芳 《樓》:「以後,大概那個出名的人類祖先的故事暗示了我,我總常有一個無罪而度遷謫之月的感覺。」
2、譴謫:官吏因犯罪而遭貶謫
朱自清 《別》:「他不曾容忍過伊僅有的、微細的譴謫,他常用語言壓迫伊。」
3、貶謫:封建時代指官吏降職,被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
秦牧 《藝海拾貝·數字與詩》:「 柳宗元 詩句中如果不是採用了那些數字,他的貶謫流浪、沉鬱蒼涼的感情便未必能表達盡致。」
4、謫治:懲罰
明朝末年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此兒多口過,不謫治,怕敗壞了天地間事。」
5、謫守:因罪貶謫流放,出任外官或守邊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慶歷 四年春, 滕子京 謫守 巴陵郡 。」
白話翻譯: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9. 「謫」這個字到底怎麼讀
1、謫拼 音 zhé
2、基本釋義
(1)封建時代把高級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回貶謫。謫居。
(答2)指神仙受了處罰,降到人間(迷信):有人把李白稱為謫仙。
(3)責備;指摘:眾人交謫。
3、詳細翻譯:〈名〉
(1)被罰戍邊的罪人
(2)缺點;過失
(9)謫怎麼讀擴展閱讀:
1、意思是針對罪犯所作的判詞,出自《說文》、《通俗文》、《左傳·昭公七年》、《左傳·成公十七年》、《列子·力命》、《左傳·桓公十八年》。
2、相關組詞
(1)遷謫[ qiān zhé ]:貶官。
(2)謫譴[ zhé qiǎn ]:亦作「讁譴」。譴責。
(3)謫歸[ zhé guī ]:因罪革職回鄉。
(4)謫見[ zhé jiàn ]:古代迷信認為異常的天象是上天對人的譴責,出現災變的徵候謂之「謫見」。
(5)謫治[ zhé zhì ]:懲罰。
10. 「謫」字讀zhe還是讀di
zhé。
謫字詳解:
一、詳細信息:
拼音:zhé
部首:訁
筆畫:13
二、筆順圖:

三、基本釋版義:
1、封建時代把高權級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貶~。~居。
2、指神仙受了處罰,降到人間(迷信):有人把李白稱為~仙。
3、責備;指摘:眾人交~。
(10)謫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遷謫
[qiān zhé]
貶官。
2、貶謫
[biǎn zhé]
封建時代指官吏降職,被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
3、譴謫
[qiǎn zhé]
官吏因犯罪而遭貶謫。
4、謫調
[zhé diào]
指古代官吏的貶謫與選調。
5、謫放
[zhé fàng]
貶謫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