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發布時間: 2020-11-19 22:08:15

⑴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⑵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火把專節有著深厚的屬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擴展閱讀:

由於長期的歷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態,而是復合形態,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

包容著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內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區素有「火之故鄉」的美譽,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著先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音樂舞蹈傳統和口頭藝術,在火把節習俗形成的歌調、傳說乃至史詩表演等也當屬「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宗重要傳承。

⑶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3)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擴展閱讀: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

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

大理和昆明一帶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⑷ 火把節是什麼族人民的節日

火把節是納西族人民的節日。
農歷6月25日至27日三天,是納西族人民的「火把節」。他們的火把節有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玉皇大帝在天宮感到十分厭倦。想看看人間的生活。有一天。他打開南天門,只見大地青山綠水,人壽年豐。他非常生氣。便命天將去燒毀人間。天將不忍心那樣做,便謊稱人間己被燒毀。
誰知謊育被玉皇大帝天察覺。就把這員天將殺了。就在6月的一天。從天上滴下一滴血,變成一個娃娃,哭著說:玉皇大帝今晚要燒毀人間,叫大家快點嫩火把。連燒三天,迷惑玉帝,才能度過災難。聽了娃娃的話,家家戶戶三天三夜點燃火把。終於免除了災難。為紀念那員大將,從那以後,就有了火把節。

⑸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01.少數民族的狂歡盛宴

火把節算是少數民族節日中比較出名的節日里,除了我們大家已經知道的彝族之外,還有不少的少數民族也過火把節。比如少數民族裡人數較多的白族,除此之外還有納西族、基諾族和拉祜族,這些少數民族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火把節的節日的熱鬧氣氛卻一個賽一個的高。

在火把節這幾天,民族的成員們還會圍在一起跳篝火舞,預祝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⑹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

⑺ 火把節屬於哪個民族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節,但是,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傳說

相傳,火把節的由來與諸葛亮有關。很久以前,雲南維西地區的百姓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有一年,諸葛亮率兵來到這里。在一次慶祝戰勝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隸主)的酒席上,諸葛亮了解到當地百姓不會耕種水稻,他就率領大家刨土、搬石頭、壘田埂、修水渠,同時派人去四川拉稻種。

一天夜裡,諸葛亮得悉去拉稻種的人馬被瘴氣和黑暗困在不遠處的森林裡,便決定讓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氣的方法,迎接運送稻種的漢兵,這一天正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從那時起,維西、巨甸一帶就開始種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後每到這一天,當地人就點燃火把,載歌載舞,慶祝這個象徵幸福的日子。

(7)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擴展閱讀:

1、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2、彝族傳統火把節歷史悠久,富含深厚的人文內涵。縱觀火把節文獻記載、民間口頭傳說,以及節期舉行的各種習俗活動,均圍繞著敬天祭祖、占田祈豐、燒蟲逐疫、叫魂贖魂等民俗特質展開。

3、彝族火把節的重要節目之一是選俊男靚女。彝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

參考資料:火把節-網路

⑻ 火把節是我國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雲南省的彝、白、傈僳、納西、普米、哈尼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據說,天上的大力士與地上的大力士相約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摔跤,結果天上的大力士摔死了,天神大怒之下,派蝗蟲到人間討回命債。蝗蟲吃光了地上的植物,人們用火把燒死蝗蟲,但蝗蟲越來越多,只好與天神達成協議,人間每年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給天神賠償犏牛、羯羊、雞、雞蛋、蘸水等物,白天用陽光照著賠,夜間用火把照著賠。從此,火把節流傳下來(《新編麗江風物志》)。
火把節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內容,實為「東方的狂歡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農歷 六月二十四日—— 六月二十六日 。節日這天,各村寨都要堅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寫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語言觀看過大火把之後,各家各戶的小孩耍玩小火把,並在大人的帶領下,到田邊園內用火把驅逐害蟲,還在火把上撒把松香,以除害避邪,直至火把燃盡為止。耍完火把之後,各家聚會吃水果和食物。晚上睡覺時,婦女和小孩要用一種搗爛的「鳳仙花根」包捂手指頭,第二天即把指甲染紅,傳說是以此紀念鄧賧詔主皮羅造的妻子柏潔慈善夫人,象徵忠貞的愛情。
火把節的起源、民族特色、活動內容不盡相同。火是光明的象徵,代表理想和希望,明天更美好。

⑼ 火把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拓展資料: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參考資料:

網路 火把節

⑽ 火把節是我國哪個名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簡介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贊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火把節民族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三天。
刀耕火種。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