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哪裡人
㈠ 莫言是哪的人
莫言是山東高密人。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
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2月6日,莫言獲頒授澳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路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路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㈡ 莫言哪裡人
莫言是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人。 莫言1956年3月5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一個農民家庭。
㈢ 莫言是哪裡人
山東高密人
㈣ 莫言是哪裡人
姓名:莫言
生日:1955年2月17日職業:作家
簡介: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山東高密人
㈤ 莫言是哪裡人家鄉是哪裡
莫言, 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代表作有《紅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勞》《豐乳肥臀》《蛙》等。 張藝謀導演的著名電影《紅高粱》,正是改編自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奪得1988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莫言也更多地為世界所知。 2006年12月15日,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莫言以34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發廣泛關注。 2011年8月,莫言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2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㈥ 莫言是哪裡人
山東高密大欄鄉
莫言,男,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他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2011年莫言憑借小說《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㈦ 莫言是哪裡人
山東高密市人。哈哈,我老鄉。
㈧ 莫言是哪裡人
莫言是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人。
莫言1956年3月5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一個農民家庭。
㈨ CF解說莫言是哪裡人
1460650973
人家莫言那叫有個性,你還罵人家。你是嫉妒莫言哥吧!!!!!!!!!!
言哥河南人,知道了吧!!
希望以後不要罵莫言哥!!
謝謝
㈩ 莫言的個人資料
個人資料:
莫言,中國當代著名作家,20世紀80年代中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
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
主要作品有《檀香刑》、《豐乳肥臀》、《透明的紅蘿卜》、《藏寶圖》、《四十一炮》、《拇指銬》、《白狗鞦韆架》、《酒國》、《食草家族》、《紅樹林》、《戰友重逢》。

(10)莫言哪裡人擴展閱讀
莫言的小說中,可以很容易發現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心理分析、感覺印象、幻覺夢境、時空顛倒等。
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隱喻、象徵、預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誕派戲劇的誇張、變形、荒誕;還有結構主義、感覺主義、象徵主義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兩位,即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爾克斯。
莫言小說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斷的場景切換和時空顛倒,具有明顯的空間形式小說的特徵,與福克納的風格遙相呼應。而他引用神話傳說以及動物角度敘事則明顯帶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意識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法,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裡就已經明顯體現出來,比如他發表於1985年的《枯河》,小說運用了意識流的蒙太奇手法將過去與現實交融在一起,並且以兒童「小虎」的感覺描寫代替敘事,令故事詩意化和夢境化。
還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狀閃電》里的慢鏡頭描寫,《歡樂》里的自由聯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識流藝術的體現,莫言在運用意識流手法的過程中,兌現了自己對於仿夢小說的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幻覺現實主義。
莫言對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借鑒是廣泛的,不只局限於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對於農民被收各種花樣的賦稅的誇張描寫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風格;《幽默與趣味》寫人進城市後變成猴子,則有著卡夫卡《變形記》的荒誕。
但莫言並非單純的借鑒,他對西方現代主義極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發表於1993年的《酒國》更是一部史無前例的創新實驗性小說,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徵。
意識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法,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裡就已經明顯體現出來,比如他發表於1985年的《枯河》,小說運用了意識流的蒙太奇手法將過去與現實交融在一起,並且以兒童「小虎」的感覺描寫代替敘事,令故事詩意化和夢境化。
還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狀閃電》里的慢鏡頭描寫,《歡樂》里的自由聯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識流藝術的體現,莫言在運用意識流手法的過程中,兌現了自己對於仿夢小說的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幻覺現實主義。
莫言對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借鑒是廣泛的,不只局限於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對於農民被收各種花樣的賦稅的誇張描寫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風格;《幽默與趣味》寫人進城市後變成猴子,則有著卡夫卡《變形記》的荒誕。
但莫言並非單純的借鑒,他對西方現代主義極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發表於1993年的《酒國》更是一部史無前例的創新實驗性小說,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