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濕氣重該如何調理
Ⅰ 濕氣重怎麼調理
最簡單有效又能堅持的是去超市買熟的薏米粉和紅豆粉,各一半混合在一起,每天吃個幾勺即可。想口感好些,上火的人可以加點冰糖,反之可加白糖或紅糖(沒糖尿病的話)。有關濕氣問題,下面文字將詳細為你介紹了。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 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復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 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 . 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 ,吐出舌頭觀察一下 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乾的襯衫似的那麼別扭。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 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 把體內的濕氣驅逐出去, 既簡單又方便的做法是薏米紅豆粥:人人皆宜的去濕佳品。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葯」。這兩個葯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里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干,造成糊底。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里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咱們家現在不常用的保溫瓶洗干凈,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裡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去熬。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粘發稠,總是底下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湯里。由於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很多,這些湯可能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因為喝到下午就餿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紅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點白糖。這可不是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嗎?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葯里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葯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對治濕邪最好的葯。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薏米紅豆粥煮不成粘稠狀的呢?」 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 ,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 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Ⅱ 怎樣改善身體濕氣重
濕氣一般是由外濕氣入侵體內產生內濕氣,如淋雨、穿濕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時飲食不當也會產生內濕氣,如夏天吃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濕氣。去濕氣不僅僅從飲食上去調理,更多的是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做起。你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泄身體裡面的毒素,像跑步,游泳,球類運動都是一些不錯的選擇,其次不要接觸潮濕的東西,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杯子,房間濕氣重,記得開窗透氣,盡量保持空氣的對流!還有一點,我們身體9點到12點這些時間段自動調整,把身體內多餘的水分通過腎臟和呼吸排出,所以,不要熬夜,你的身體濕氣就不會重!除了一些外在條件之外,選擇汗蒸、足貼、浴足粉也是一些非常不錯的選擇,我一般休息之前都會用熱水泡下腳或者貼上足貼,第一個對排泄濕氣有很大的作用,另外一個我感覺貼上足貼睡覺很容易入睡,一覺睡的很香!一句話就是你要堅持,堅持一段時間過後,你就會發現效果。(以上轉載自新浪微博九功堂健康科技)
Ⅲ 寒性體質濕氣重怎麼辦
一般來說,當空氣中的濕度為40%至60%時,人體體感比較舒適。但如果濕度過大,細菌則更易繁殖或傳播。濕度大除了可能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影響外,還會導致產生一些疾病。人體對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的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內水分調控失衡,濕留體內,影響健康。而濕氣重容易讓人感覺疲乏睏倦,沒有食慾,手腳冰冷,身體黏膩不舒服。這些都是濕清重表現,可以選擇中葯調理,徳甫的濕清草茶,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氣,幫助調理,祛走「濕」氣,隨身攜帶、方便飲用。
濕氣重的人不要吃寒涼性的食物。包括鴨肉、蛋白、蟹、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異果、楊桃、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黃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針、茄子、蓮藕、筊白筍、薏仁、茶葉、綠豆、綠豆芽、鹽、醬油、白糖等等。一般民間所說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涼性食物。
Ⅳ 陰虛體質濕氣重怎麼辦
薏米,便秘尿多孕婦和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兒童不宜用,其它都可以。
去濕,吃多氣色好,千萬不要買錯,稀健薏米紅豆茶最好,48一盒我經常喝,同時記得辛辣海鮮生冷食物盡量不要吃的,多鍛煉身體,不要熬夜。
Ⅳ 濕氣重體質怎麼調理
你好 濕氣重主要是由於脾腎陽虛,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聚於體內形成的,會引起口腔異味、脾胃虛弱、胃部不適等症狀,治療當以溫補脾腎之陽以治本,運化水濕之氣以治標,可以選用有溫補脾陽作用的附子理中丸和健脾化濕的參苓白術丸進調理,也可以選用藿香正氣口服液進行調理,平時可以用薏米、茯苓煮粥喝,有健脾化濕的作用 祝你健康
Ⅵ 濕氣重怎麼調理
一、適當的進行有氧運動
如果體內的濕氣比較嚴重,那麼就要適當的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說慢跑、打羽毛球,或者是做瑜伽。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少濕氣重的情況。
二、多吃清淡的食物
體內有濕氣的人在飲食上一定要多加註意,最好是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吃一些可以清熱利濕的食物,比如說紅豆、苦瓜、白菜、冬瓜等。這些食物有利於體內濕氣排出,維持身體健康。油炸食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最好是不要吃或者少吃,涼性以及生冷的水果和蔬菜最好也不要吃,會加重腸胃不適,不利於濕氣排出。

五、經常按摩腳底和腿部
體內濕氣重的人,平時要多按摩腳底的湧泉穴和小腿的足三里穴,經常按摩這兩個穴位可以保證身體血液暢通,氣血變得越來越足,加快體內濕氣排出。
六、按時休息,不要熬夜
平時要注意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每天晚上都能按時休息,不要總是熬夜,最好是晚上11點之前就能上床睡覺,讓腎臟和其他的器官能夠把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少體內濕氣過重的情況。
Ⅶ 濕氣體質怎麼調理
首先要飲食清淡,多運動健脾,可以用點中成葯健脾祛濕。平時用點赤小豆、淡竹葉、馬齒筧、槐米、芡實、綠茶,煮水喝。
Ⅷ 濕氣重的人怎樣才能改變體質
制你好。
夏季除濕正當時:
夏日三款粥 幫身體除濕
第一種:炒黃的大米(注意事項:炒米的時候保證米是乾的,要不停地炒,炒至米發黃)加入適量的水煮,跟平時煮稀飯一樣。
炒黃的大米甘溫,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除濕、和五臟的功效。
第二種:取適量的薏米和白米,兩者的比例是3:1,薏米可以先用水浸泡1~3個小時,白米浸泡半個小時,然後兩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第三種:取適量的白扁豆和白米,兩者的比例為3:1,白扁豆先用水浸泡四五個小時,白米浸泡半個小時,然後兩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以上三種湯食用的同時,可以吃點芹菜、香菜、洋蔥、冬瓜、蘿卜之類的菜,因為這些菜可以芳香除濕,利水,增強食慾。
祝你好運。
Ⅸ 寒性體質濕氣重怎麼調理
對於濕氣重的人來說,運動是排除濕氣的一個辦法。此外,飲食還應以清淡為主。對於祛除體內濕氣,專家建議,薏米是祛除濕氣不錯的選擇。熬煮薏米粥具有利於水消腫、健脾祛濕的功效。此外,茯苓也有祛濕的效果。取1至3克的白術泡茶喝,或用藿香製成的飲品都對祛濕有幫助。
另外,用中葯調理,徳鋪的濕清草茶,去除體內濕氣。還有推薦大家在材料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實、扁豆,這類食材有除濕功效。推薦食譜有: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薏米扁豆雜糧粥等等,大家可以在食譜中靈活添加。
減少濕氣有妙招
1、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2、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3、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
4、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86
5、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有太陽時不妨抓緊時間曬曬自己,曬曬毛巾、被褥,利用紫外線讓心情、身體、環境都不發霉,這也是祛濕的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