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有哪些
A. 全部修辭手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詳解: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用典,點化,雙關,互文,同感,反復。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打比方的雙方要有共同特徵。比喻旨在於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2、擬人是藉助想像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作用是揭示文章中心,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文學的(句子)感染力。進一步增強聯想;創造文章的氛圍。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對偶:對偶,指的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最經典的就是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對於對偶的判斷,一個在於句式一個在於情感。句式要相似,情感要相同。
8、借代:指的是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一般分為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可能有同學認為,比喻和借代有些相似,的確,沒有經過系統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是有些相似,但是經過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卻是很好分辨的。比喻中出現的兩種事物或景物是沒有關系的,而借代里出現的兩種事物或景物,卻存在著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B. 常用的8種修辭手法有哪些
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
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
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
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
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麼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里的"多麼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
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後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
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的劃著船,般兩邊的水嘩、嘩、嘩。
迭字:是指:就是一個字重復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1.諧音雙關。2.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4.音、形、義雙關。
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
擬人:藉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人們的印象,用它來說明道理時,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於人們理解。
反問在於突出地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說的話具有一種不可辯駁的氣勢。
反復
能夠強調某種思想,突出某種感情。
反語
能增加說話或寫文章的幽默感與諷刺性,具有特殊的表達效果。
對偶
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和諧悅耳,便於記憶和傳誦。
誇張
能夠增強表達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徵。
設問
能夠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
借代:比較含蓄,能使描寫對象更形象。
排比
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語調協調,說理周密,表現充沛,論證雄辯,氣勢磅礴。擬人
能夠把甲事物藉助豐富的想像摹擬成乙事物。
C. 修辭手法有幾種
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8小類。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
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
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共計63種。

(3)修辭手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例如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對某某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2、對道理進行比喻: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幫助人們深入的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3、用比喻法描寫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讀者的印象;用來說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於理解。運用它可以把陌生的東西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
D. 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
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共計63種。

(4)修辭手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比喻
1、定義
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3、分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為四種。
⑴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⑶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⑷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2](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
例1: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天上的街市》)
例2:那時候,礦洞里發出可怕的響聲,象打雷一樣,不,比打雷還可怕。(《煤的對話》)(這是一種迂迴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體"打雷"之後,再否定喻體,最後又提出喻體。經過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強了比喻的鮮明性。)
例3:老師用溫柔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久久地沒有松開。我知道老師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進步。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場春雨灑得我昂起了頭。(這樣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場肯定,回環跌宕,使抒情淋漓盡致。)
4、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5、構成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⑶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