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哪裡人
Ⅰ 曹操是哪裡人
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
相關知識: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統帥。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盪,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子將,許子將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於世。
Ⅱ 三國的曹操是現在的哪裡人
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Ⅲ 曹操的老家在哪裡
曹操的故鄉是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3)曹操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曹操後世評價
錢穆:曹操兼能政治、軍事和文學,又能用人,是魏國創業者。然而,他卻是一大奸雄,故為歷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國歷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辭其咎。
黃仁宇:
①《三國志》里的曹操,不見得比他同時人物如劉備、孫權更為譎詐。而且他有敢說敢做、豪邁磊落、放浪不羈的浪漫色彩。
②曹操能夠出類拔萃,是由於他的不拘小節、眼光遠大。然則他雖看清傳統道德不能解決當日毛病,但他也不知放棄傳統道德亦不見得能拯救當日毛病。
《劍橋中國秦漢史》:給予漢王朝的致命一擊卻留給了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賤,是大詩人、大戰略家,也是現實主義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對儒家的禮儀和道德束縛。
Ⅳ 曹操究竟是哪裡人
不管埋在哪曹操都是安徽人 昨日,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們表示,「不管埋在哪,曹操都是安徽人。」 吳懷東介紹,「曹操是亳州人,這是早就有定論的。」《三國志》等史書上都有描述,歷史記載得很清晰,亳州市有地下運兵道、曹氏宗族墓群等一批歷史古跡,個個都跟曹操相關。 在正史《三國志》中,《魏書·武帝紀》開篇就提到,「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而這個沛國譙正是現在安徽亳州,史學界對此也是完全認同的。 目前安徽的不少文物也見證著曹操和安徽的關系。 亳州是曹操的故鄉,也是他政治理想和軍事理論的實驗場。亳州老城下面有古運兵道,又叫曹操運兵道,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故有「地下長城」之譽。地道縱橫交錯,立體分布,有貓兒洞、掩體、障礙圈、障礙牆、絆腿板、陷阱等軍事設施,還有通氣孔、傳話孔、燈龕等附屬設施。 據史書記載:曹操曾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復多次,迷惑敵人,出奇制勝。 如今在亳州依然能尋訪到曹氏宗族的古跡。曹氏宗族墓群位於亳州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劉園孤堆、薛家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佔地約10平方公里,甚為龐大。
Ⅳ 曹操是哪裡人啊具體點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和文學家。年二十,舉孝廉,為郎,歷任洛陽北部尉、濟南相等職。曹操。曹操在鎮
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據兗州,
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
許(今河南許昌東)。後用其名以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
破元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二十餘
萬南下,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封魏王。死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
,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門
弟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在所統治的地區內,社會經
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法接要》等書。曹操不僅在政
治、經濟、軍事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能,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曹操的和他的兒子
曹丕、曹植都是當時文壇上的領袖人物。在他們提倡、帶動之下,這個時期的創作成
為我國文學史上光采奪目的一章——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建安文學」。曹操的詩今存
二十餘首,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他的詩都是採用樂府古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
優良傳統,又有所創造,對五言詩的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蒿里行》、《觀滄
海》等篇,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向為後人傳頌。散文亦清峻整潔。他善於以質朴剛
健的語言直抒胸臆,無典雅浮華之弊。魯迅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散文代表作
有《讓縣自明本志令》等。遺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
Ⅵ 曹操是哪國人
曹操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兗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官至 魏王 丞相 謚曰武
家族資料 父親 曹嵩
母親 未知
配偶 卞氏
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沖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關人物 袁紹 周瑜 劉備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魏
曹操 - 簡明歷史傳記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統一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 - 簡明演義傳記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綉、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曹操的歷史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Ⅶ 三國的曹操是哪裡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Ⅷ 曹操到底是哪裡人
曹操出生地: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Ⅸ 曹操是哪國人
曹操是魏國的奠基人,但他沒有篡位,而是將這樣的大任留給了其子曹丕。在廣義的三國歷史中他算是魏國人,而從狹義的三國中他就只能算是東漢的一位權臣。不過,由於他自封為魏王,實際上也有了自己的旗號,所以一般都將他納入魏國的范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