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會是哪個城市
A. 山東省的所有城市名稱
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共有17個地級市: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濱州、德州、聊城、臨沂、菏澤、萊蕪、臨沂。該省的省會是濟南。
山東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以其位於太行山東部的住所而得名。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西南與河南,南部與東南部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對。中部是山東省的中部,泰山是全國的最高點。東部是山東半島,東南部是黃海。

(1)山東省會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省會濟南被簡稱為「濟南」或「泉城」。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南側中心城市,山東省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科技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北方戰區部隊機關駐扎在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
截至2018年,濟南市轄8個市轄區和2個縣。它們是: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淮陰區、歷城區、長青區、章丘區、濟陽區、平陰縣、上河縣。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連長三角經濟圈,東連山東半島和中部地區。它是環渤海經濟區與京滬經濟軸心的重要交匯點。它也是環渤海和黃河中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濟南先後成功舉辦了亞洲杯、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國內外大型活動。
中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具體如下:
1、山東:濟南
2、河北:石家莊
3、吉林:長春
4、黑龍江:哈爾濱
5、遼寧:沈陽
6、內蒙古:呼和浩特
7、新疆:烏魯木齊
8、甘肅:蘭州
9、寧夏:銀川
10、山西:太原
11、陝西:西安
12、河南:鄭州
13、安徽:合肥
14、江蘇:南京
15、浙江:杭州
16、福建:福州
17、廣東:廣州
18、江西:南昌
19、海南:海口
20、廣西:南寧
21、貴州:貴陽
22、湖南:長沙
23、湖北:武漢
24、四川:成都
25、雲南:昆明
26、西藏:拉薩
27、青海:西寧
28、天津:天津
29、上海:上海
30、重慶:重慶
31、北京:北京
32、台灣:台北
33、香港
34、澳門

(2)山東省會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中國各省名稱的由來:
1、北京市
簡稱:京。由來: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
2、天津市
簡稱:津。由來: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3、上海市
簡稱:滬,其他簡稱:申。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於宋代,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江蘇省
簡稱:蘇,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
5、浙江省
簡稱:浙,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6、安徽省
簡稱:皖,由來:以境內山名是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7、福建省
簡稱:閩,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故簡稱「閩」。
8、江西省
簡稱:贛,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9、湖南省
簡稱:湘,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10、山東省
簡稱:魯,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河南省
簡稱:豫,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12、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由來:以區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13、湖北省
簡稱:鄂,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4、寧夏回族自治區
簡稱:寧,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1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簡稱:新,由來: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16、廣東省
簡稱:粵,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17、西藏自治區
簡稱:藏,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18、海南省
簡稱:瓊,由來: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19、廣西壯族自治區
簡稱:桂,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設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0、四川省
簡稱:川或蜀,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21、河北省
簡稱:冀,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22、貴州省
簡稱:貴或黔,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23、重慶市
簡稱:渝,其他別稱:巴,由來: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4、山西省
簡稱:晉,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5、雲南省
簡稱:雲或滇,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里,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6、遼寧省
簡稱:遼,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
27、陝西省
簡稱:陝或秦,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8、吉林省
簡稱:吉,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29、甘肅省
簡稱:甘或隴,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30、黑龍江省
簡稱:黑,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31、青海省
簡稱:青,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32、台灣省
簡稱:台,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稱:港,由來: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34、澳門特別行政區
簡稱:澳,由來:澳門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蚝」。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
C. 山東省都有哪座城市
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
D. 山東省的省會城市是哪個地方
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
E. 山東的省會是哪個城市
山東省會濟南位於黃河之畔,天津南面。是山東的省會。人口1,430,000
F. 青島屬於山東省哪個市
青島屬於山東省青島市。
青島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半島東南、東瀕黃海,是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青島作為國際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駐有山東大學(青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校區、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26所,引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9所高校。青島的異域建築種類繁多,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會」。八大關建築群榮膺「中國最美城區」稱號。

(6)山東省會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
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G. 山東省的省會是哪個城市
山東省的省會是濟南。
濟南市:是山東省的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H. 中國34個(省會)大城市分別是什麼
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上海市:上海;重慶市:重慶 ;河北省:石家莊 山西省:太原 ;陝西省:西安 ;山東省:濟南;河南省:鄭州 ;
遼寧省:沈陽 ;吉林省:長春 ;黑龍江省:哈爾濱 ;江蘇省:南京 ;浙江省:杭州 ;安徽省:合肥 ;江西省:南昌; 福建省:福州; 湖北省:武漢;湖南省:長沙; 四川省:成都; 貴州省:貴陽; 雲南省:昆明;
廣東省:廣州; 海南省:海口; 甘肅省:蘭州; 青海省:西寧; 台灣省:台北;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西藏自治區:拉薩;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

省會,或稱省治、治所,古稱「首邑」。清代稱為省城,為省行政中心(政府駐地)。中國的省會為國家一級行政區——一般為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並不稱作省會。自治區的行政駐地通常稱首府,在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有時也被稱為省會;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不稱之為省會,直接稱之為政府所在地、駐地或治所。
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六個大區
1954年以後撤銷大區,大區實際上屬於軍事政區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即30個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後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3年分六個大區和西藏、內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1954年調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即25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65年全國調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即22個省、5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成立天津市(直轄市)。
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I. 山東省會是哪個城市啊
濟南市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位於魯中西部,是我國環渤海地區南翼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軟體名城、國家創新型城市之一。濟南是山東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旅遊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北連京津,南接滬寧,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發展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是中華文明中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是第11屆全國運動會和第7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辦城市。
我是濟南的 歡迎你來濟南
J. 山東省哪個市面積最大
臨沂是山東最大的市。
截至2016年底,臨沂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萬人,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臨沂,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和魯南臨港產業帶。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庄、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
臨沂是著名的商貿名城和物流之都,是全國重要的物流周轉中心和商貿批發中心。也是山東省地區中心城市、臨日都市區核心城市、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和商貿物流中心 。
沂州,中國古州名。北周滅北齊,改北徐州為沂州,其因沂河而得名。北周改北徐州為沂州,將治所從即丘縣(蘭山區蘭山街道古城村)東移晉琅邪郡城開陽(隋改臨沂縣)。其范圍曾包含過今魯南的臨沂大部、棗庄東部,魯中的沂源、新泰,還有魯東南的日照大部以及蘇北一帶。
清朝升為沂州府, 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 領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共6縣1州。

(10)山東省會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臨沂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
截至2015年6月,臨沂平均地表水資源量51.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3.6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15.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9.6億立方米。其中有水利工程平水年可供水量31.8億立方米。
2、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6月,臨沂發現礦產84種,白雲岩儲量居中國第一位,金剛石、石膏、石英砂岩儲量居第二位。蘭陵鐵礦可采面積達10.61平方公里,總儲量達18億噸。該區礦石岩性為磁鐵石石英岩,mFe平均在25%左右,tFe平均在32.83%,礦物顆粒較大,屬易選礦石。
3、地熱資源
截至2015年6月,臨沂共發現地熱異常區49處,總面積1417.85平方公里,預計遠景地熱資源總量5.4×1018J,相當於1.84億噸標准煤的產熱量。已驗證地熱異常區12處,發現6處地熱田,河東湯頭,沂南松山、銅井,沂水許家湖四大溫泉開發基地已初具規模。
4、生物資源
截至2015年6月,臨沂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種。其中木本植物65科、367種,葯用植物830餘種,主要農作物品種923個。動物約14綱1049種,其中淡水魚15科57種,鳥類37科171種,哺乳類7目25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臨沂
網路-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