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位多久
㈠ 雍正在位多少年
1722—1735年在位,在位13年
㈡ 雍正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1722年即位,1735年去世,共在位13年)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內定都北京後容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歷。
㈢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在位13年清世宗雍正 清代滿族 生卒年: 1678—1735
生平簡介 :
清世宗,名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後繼位,為清代入關第3帝。在位13年,傳說為俠女呂四娘報家仇所暗殺,終年58歲;一說為正常死亡,葬於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雍正是一位十分復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他是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但他畢竟是封建皇帝,有著重大過失和種種局限,他的繼位為帝,也存在很大疑點。雍正的主要功績有:攤丁入地,創立軍機處改土歸流
㈣ 雍正在位多少年
1、在位13年。2、人物簡介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胤禛的年號,雍正帝出生於公元1678年。生母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由貴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後)撫養。與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為同母兄弟。師從顧八代、張英、徐元夢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駕崩。胤禛登基,時年45歲。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駕崩,享年58歲。3、為政舉措雍正上任後,既不容忍「貪」,又不容忍「懶」,兩手抓,兩手硬。他首先誅殺貪官,保持高壓,讓官員們聽到「錢」字就發抖。在對貪官執行死刑時,常組織官員到場觀摩,他認為現場警示教育,比讓官員學習《論語》管用得多。與此同時,雍正獎掖勤能、責罰庸懶,逼迫官員改變作風,不換腦筋就換人。大家如夢初醒,意識到不是現在官不好當了,而是過去當官太容易了;誰再像以前那樣混日子,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於是,各級官員很快適應了新形勢,紛紛行動起來。官場風氣迅速扭轉,號稱「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這實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奇跡,也為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條件。雍正治吏的非常舉措分為如下幾點:考核縣太爺,對官員每三年考核一次提拔工勤員有其臣必有其君,雍正本身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最有作為的君王之一。
㈤ 雍正在位多少年
雍正(1678~1735)名愛新覺羅·胤稹,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後繼位,在位13年。雍正是歷史上毀譽參半的一位皇帝。他繼位後殘酷屠戮曾參與皇位爭奪的兄弟,並大興文字獄,嚴厲鎮壓具有反清思想的知識分子,以特務機構強化君主專制,這些都使得他以嚴酷、殘忍而聞名。但他平定青海和碩特部貴族的叛亂,反擊准噶爾部貴族的騷擾,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與沙俄訂立《中俄布連斯奇界約》、《中俄恰克圖界約》等措施,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有步驟地進行多項重大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為乾隆時期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死後葬於河北泰陵(今河北易縣西),廟號為世宗憲皇帝,史稱雍正皇帝。
㈥ 雍正在位多少年是怎麼死的他在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與「打擊貪腐」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個人比較喜歡雍正,相對於康乾,他更清廉,一生奮斗在朝政上。關於死因現在有爭議。。他讓乾隆代替祭祖,幾天後早晨還好好的,晚上突然傳出死訊。。有呂四娘刺殺說,用金頭代替說,也有服食丹葯過量說。未來開啟陵寢的時候,死因將會揭曉....
㈦ 雍正在位多少年
雍正在位13年,即公抄元1723年至1735年。雍正1722年冬日繼位,當時45歲。1735年因為操勞過度,壯年離世。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

(7)雍正在位多久擴展閱讀
雍正帝在即位的當月,諭令大學士、尚書、侍郎:「政事中有應行應革能裨益國計民生者,爾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給地方官員分別發布上諭,號召為國計民生進行興利除弊的政治改革。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征暴斂。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胤禛六歲進尚書房,胤禛跟從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徐元夢學習滿文。與胤禛關系最密切的是顧八代,胤禛說他「品行端方,學術醇正。」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從事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的學習,也在這個時期,作《春日讀書》、《夏日讀書》等詩歌。
㈧ 雍正在位多少年 雍正真的是謀權篡位嗎
雍正在位13年,篡位之說並無根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征暴斂。
雍正七年(1729年),發往西北軍營效力的前工部主事陸生楠,著《通鑒論》十七篇,論述封建、建儲、兵制、君臣關系、無為而治等問題,涉及到當朝朋黨之爭等敏感問題。

(8)雍正在位多久擴展閱讀
雍正為政舉措:
雍正帝擴大密折的范圍和內容。密折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折有助於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
設立軍機處,為了加強皇權,順治時期恢復明朝內閣。康熙成立南書房都旨在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
㈨ 雍正在位幾年怎麼死的
雍正在位十三年,後來因病而死。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版1735年10月8日)權,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去世後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㈩ 雍正在位多少年啊
雍正在位13年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在位 在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中,有一座陵墓叫做泰陵,它就是雍正皇帝的墓地。雍正是一位引起後人爭議較多的皇帝,他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實行的嚴厲治國政策讓人評說不已,而他的突然暴死,更給後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 暴死之謎 關於雍正之死,清宮檔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這樣記載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八月十八那天他與大臣們商量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八月二十他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第二天仍然正常辦公,說明這時他的身體仍然很好。 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卻突然得病,當天晚上,已經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傳位給兒子乾隆。第二天,58歲的雍正就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對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簡單的記載,也沒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 崇尚丹葯 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對丹葯產生了興趣。他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葯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了相當的研究和興趣。 雍正當上皇帝後,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雍正特別贊賞張伯端發明了金丹要領。 至少從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開始,雍正就經常吃道士煉制的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葯。從他對田文鏡奏摺的批語中,可以知道他感覺服後有效,還把丹葯作為禮品賞賜給鄂爾泰、田文鏡等大臣。 秘密煉丹 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動的同時,在圓明園內開始秘密升火煉丹。 清宮《活計檔》是專門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裡面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的記載是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其主要內容是:十一月十七,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十二月初七,海望、劉勝芳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鐵火盆罩一件,紅爐炭100公斤。十二月十五,海望、劉勝芳和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一同傳令:往圓明園秀清村送去礦銀十兩、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進忠又一同傳令:圓明園秀清村正在煉銀,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 檔案中提到的秀清村位於圓明園東南角,依山傍水,是一個進行秘事活動的好地方。根據檔案記載,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往秀清村送的木柴、煤炭就有兩千多公斤。清代皇家宮苑取暖做飯所用燃料都是定量供應,並有專門賬本,從不記入《活記檔》。同時,操辦這件事情的海望是雍正心腹,劉勝芳則是雍正醫療保健的總管太醫院院使。而檔案中的「礦銀」、「化銀」等,是煉丹所用必需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從雍正八年末,雍正就在圓明園秀清村開始煉丹了。 專家從《活計檔》中發現,從雍正八年到十三年這5年間,雍正先後157次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其中光為煉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噸,此外還有大量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由此可以想見幾年間秀清村煉丹的情景。 服食丹葯 當時在圓明園內為雍正煉丹的道士有好幾個,其中最主要的是張太虛和王定乾。他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一爐又一爐所謂的金丹大葯。 雍正吃了道士煉制的丹葯,自我感覺良好,所以他不但自己吃丹葯,還拿出一部分賞賜給親信官員。 在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曾經兩次賞發丹葯,對此《活計檔》里是這樣記錄的: 第一次三月二十一,內大臣海望交丹葯四匣,按雍正旨意,分別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等四位大臣。 第二次是四月初一,內大臣海望交丹葯一盒,按雍正的旨意,用盒裝好賞賜給散秩大臣達奈。 這兩次賞賜旨意都是從圓明園來的帖子傳發,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葯」,就是在圓明園的御用煉丹爐里煉制的。 丹葯中毒 事實上,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具有毒性,對大腦和五臟侵害相當大。 雍正死前的12天,《活計檔》中曾記錄:「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要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 黑鉛是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100公斤黑鉛運入圓明園,之後不久雍正在這個園子內突然死去,史學家認為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直接證明了雍正之死,完全有可能是丹葯中毒造成的。 隨著雍正檔案發掘和研究,雍正服丹致死說法越來越引起一些史學家的關注和認同。因為從清宮檔案看,雍正確實長期服食丹葯。那麼,丹葯的有毒成分在他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了他的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不少專家都通過著作對此進行了詳細的推斷。 學者們還普遍注意到,雍正的兒子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了許多破綻。就在雍正死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惹下彌天大禍,在這種非常時刻乾隆哪至於大發肝火,還專門為兩個小小的道士發一道上諭呢? 乾隆在諭旨中還特別強調,雍正喜好「爐火修煉」是有的,但只是作為游戲,並沒有吃用丹葯。如果真的沒有吃丹葯又何必辯解呢? 就在驅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閑話」,免得讓皇太後「心煩」。雍正剛死,究竟能有什麼「閑話」?皇太後為什麼聽了「心煩」?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死於服用有毒的丹葯,死於煉丹道士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