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豆蔻是多少歲

豆蔻是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0-11-20 07:46:11

Ⅰ 豆蔻是指幾歲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為十三、四歲。

50歲——年逾半百、回知非之年答、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Ⅱ 「總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歲啊

古時小孩子把頭發紮起來束發為兩結,形狀如角,故稱,借指童年。《紅樓夢》第三回:「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蘇軾《被酒獨行》詩之二:「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Ⅲ 豆蔻是多少歲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
「豆蔻年華」一詞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後世使用「豆蔻年華」一語形容少女,雖然不拘泥於杜牧所說的「十三餘」這個具體年歲,但也有個大致的限度。

Ⅳ 豆蔻年華是指多少歲

女孩:12歲-金釵之年,13歲-豆蔻之年,15歲--及笈之年,16歲-碧玉之年,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滿周歲-襁褓之年,2-3歲-孩提之年,13-15歲午勻之年,16-20歲-弱冠之年,30歲-而立之年,40歲-不惑之年,50歲-知命之年,60歲-花甲之年,70歲-古希之年,80歲-杖朝之年,90歲-耄耋之年,100歲-期頤之年.

Ⅳ 垂髫,及笄,豆蔻分別指多少歲

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

(5)豆蔻是多少歲擴展閱讀

幼兒的代稱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泛指不滿周歲的初生嬰兒。《孟子 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孩提——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老子》:「如嬰兒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 因亦指小孩過程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 周晬,指嬰兒周歲。

垂髫、髫年、總角——泛指幼童時期。古兒童尚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故稱之,也稱作「垂發」。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

童齔「chèn」、黃口——指童年。說文有「男八月生齒,八歲生齔;女七月生齒,七歲生齔」之說,可見小孩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齡。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參考資料:網路——古語年齡



Ⅵ 豆蔻年華是指多少歲

豆蔻年華:少女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該詞語出自杜牧的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近義詞:金色年華、黃花少年、錦瑟年華
反義詞:風燭殘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黃

Ⅶ 豆蔻指多大年紀

豆蔻年華是指女子十三、四歲
豆蔻是什麼?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約丈許,在春末夏初開花,成穗狀,初為嫩葉所卷,葉漸展而花漸開,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學作品中常常被用來形容少女的純潔天真和做夢的年齡。「豆蔻年華」一語出自杜牧的《贈別》一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在三十多歲時「落魄揚州」,時作冶遊,在百無聊賴中寫下這首詩贈給一位少年妓女,詩中的「十三餘」明白無誤地確定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Ⅷ "豆蔻"是指多少歲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Ⅸ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為多少歲

13歲。

出處: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意思是身材婀娜的13歲女子就好像2月那枝頭的豆蔻一樣,含苞待放。

豆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òu kòu,指白豆蔻( Amomum cardamon )的別稱或白豆蔻的果實和種子的俗稱,可以入葯。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

豆蔻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許,秋季結實。種子可入葯,產於嶺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開的,稱為含胎花,以其形如懷孕之身。

(9)豆蔻是多少歲擴展閱讀:

稱謂釋義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

生小:幼年。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舞勺:13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強壯:指四十。

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歲

黃發:指長壽老人。

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