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在哪裡
A. 漢玉門關的關址在哪裡
對於漢玉門關的關址,唐宋時期的一些古籍,如《括地誌》、《元和郡縣圖志》等,均認為漢代玉門關的關址在唐壽昌縣西北59千米。唐代的壽昌縣,就是後來敦煌南湖的壽昌故城址。
而敦煌遺書《沙州圖經》、《沙州城土鏡》、《壽昌縣地境》等則都認為,漢玉門關的關址在唐壽昌縣北的80千米處。
還有認為,最早的漢玉門關在敦煌之東,即玉門縣,就是後來玉門赤金附近。公元前103年,漢將李廣利伐大宛後才遷到敦煌西北。
後來,人們依據敦煌馬圈灣等地烽燧遺址所出的漢簡,以及對當地地形、驛道相關位置等考證得出結論認為,玉門關應位於臨要燧東側,玉門侯官燧西側,似在小方盤城西11000米的馬圈灣遺址西南6000米處,通往西域的古驛道就從此高地中間穿過。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C. 玉門關是個什麼地方 百度網盤
玉門關是個什麼地方有一個地方叫玉門那個關注叫Vvery bad。
D. 玉門關在哪裡
「玉門關」是我國史書中頻頻出現的一個地名,
但它的確切地理位置究竟在哪裡,學術界一直未有定論。日前,
專家通過反復研究與勘察,認定唐代「玉門關」
應在甘肅省安西縣雙塔堡一帶。
唐代玉門關是古代我國西北疆域內的著名重鎮,
歷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和交通要塞。根據歷史文獻記載,
唐軍與北匈奴曾多次在「玉門關」大戰,唐代詩人王昌齡也在《
從軍行》中特別描寫過「玉門關」。而《西遊記》
中的玄奘法師也是路過「玉門關」西行取經去的。因此,唐代「
玉門關」一直是我國史學界和考古界的研究熱點。
近日,
多年從事河西走廊歷史地理研究的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專家李
並成經過多次實地勘察,
列出判定唐代玉門關地理位置的多項具體條件:
應位於今疏勒河南岸;應置於遍設烽燧的山間;
西北處應有沿線烽燧;應在漢長城「昆侖塞」址上;
應距隋唐晉昌城不遠等,並據此確認,唐代「玉門關」
的地理位置就在甘肅省安西縣雙塔堡附近。此外,李並成還指出:
此玉門關早自東漢即已設立,一直延續到唐末,歷時約830多年。
目前,考古工作者還沒有找到唐「玉門關」遺址,
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千餘年來的風雨侵蝕,
唐玉門關可能早已被毀;
二是清代在這里修築雙塔堡時可能利用了唐玉門關的殘址。
E. 玉門關在哪裡
甘肅省敦煌市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區約90公里,西距羅布泊約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區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呈東西線性分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0.5公里。現遺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長城遺址18段,已對遊客開放有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和當谷燧周邊漢長城遺址。

(5)玉門關在哪裡擴展閱讀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主要景點
1、漢代烽燧
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2、碑文長廊
烽火台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漫步在長廊里,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3、南湖和葡萄長廊
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4、絲綢之路
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說到陽關,就不得不提它和絲綢之路的關系。絲綢之路開辟時,商隊從長安出發,到敦煌進行補給後,再從兩個關口出發,陽關就是其中一個。
經過陽關後,商隊穿過沙漠,到達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於闐,接著經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到達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後,和從玉門關出發的商隊會合,再到塞琉西亞,最遠到達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區。
F. 隋唐時期的玉門關在哪裡
隋唐時期,玉門關的關址由敦煌西北遷至敦煌以東的瓜州晉昌縣境內了。根據記錄我國古代佛教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玄奘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記載,當年玄奘法師西行求經,629年的秋天抵達瓜州晉昌城,也就是後來的甘肅省安西鎖陽城。
玄奘渡過葫蘆河,通過了河上的玉門關。據此,人們普遍認為,隋唐時期的玉門關位於鎖陽城北30千米處,即安西縣城東50千米處的疏勒河岸雙塔堡附近。
隋唐時期的玉門關地址後來移至距離漢玉門關東240千米之處,這里正處於交通的樞紐地位,東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西北與伊州相鄰,而且傍山帶河,地勢險要。
G. 玉門關位於中國的哪裡
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甘肅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門關也省稱「玉關」。《江南靖士詩稿·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春風已度玉關外,率土共和歌大同。」 汽車沿著215國道向西行駛,翻超阿爾金山,就可以到達青海省的柴達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薩。今天前往玉門關景區,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形態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這些景物和金黃大漠、綠草,襯以藍色天空,構成了一幅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提起玉門關首先要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一段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安全與暢通。大約公元前121年---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陽關」、「玉門關」。
H.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關於玉門關的所在地,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具體地址,現在大多認為是在小方盤城遺址。之所以說春風不度玉門關,這裡面有氣象學的知識,也有地理學的知識,接下來跟大家詳細說明。
玉門關是皇帝為了防禦匈奴而修建的防禦設施的一個關節,距現在已有上千年的時間了,在這千年之間,經歷了自然和歷史的各種變化,所以玉門關的地址無法准確判斷,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在現在的小方盤城遺址,之所以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因為玉門關獨特的地理位置,導致氣流很難留存下來。
I. 玉門關在什麼地方有關玉門關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玉門關在現在的甘肅省敦煌市 。和玉門關有關的故事主要在漢朝,比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或者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都是描述塞北出征的經歷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