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

發布時間: 2020-11-20 10:19:18

1.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為常見的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蒙古族的各種節日、慶典等重大場合上都有它的身影。
馬頭琴,蒙古語稱《Морин Хуур(音莫林胡日)》,原形是《Цоор(音潮爾)》。相傳:牧人蘇和,為愛馬而救,人還而馬去,緬之,取其頭骨為筒,腿骨為柱,鬃尾為弦,裘皮蒙面,首雕愛馬之相,製得二弦琴。
後期由齊寶力高和仟白乙拉等人改革了琴體結構、琴弦組成和演奏技法,使馬頭琴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馬頭琴,音色圓潤,音域寬廣,曲調悠揚,可塑性極強,因此聞名中外,享譽世界。
馬頭琴屬於蒙古民族,屬於全世界。1989在大師齊寶力高的努力下,野馬馬頭琴樂團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成立(

2.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樂器。
馬頭琴以琴桿上端雕刻的馬頭而得名。最早的馬頭琴中心任務「奚琴「,因為它起源於東胡的」奚「(庫莫奚)。馬頭琴有梯型、方型、八角形等形狀。它的共鳴箱的框板用硬質木板做成,箱的兩面蒙以馬皮或牛皮。馬頭琴的弓是在兩弦的外面拉奏。多用於獨奏或自拉自唱。它的旋律深沉悠揚,音色寬廣優美。

3.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蒙古族的,好象是最早是用馬的後退和馬尾巴做的。
還有個白馬的傳說。
馬頭琴的旋律,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深沉、粗獷、激昂,猶有萬馬奔騰。
http://www.lifepop.com/podcast_view_%C3%CE%BB%D8_455808.html

4.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常用的樂器

馬頭琴,蒙古族拉弦樂器。蒙語稱莫林胡兀爾。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

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游記》載,十二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

琴桿用梨木、紅木製,大者全長124、小者全長70厘米。音箱呈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六方或八方形。框板用硬木製,兩面蒙馬皮、牛皮或羊皮,並繪有圖案。也有背面蒙松木薄板的。兩側開有出音孔。琴桿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軸。弓用藤條作桿拴以馬尾。張兩條馬尾弦。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

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改革製成數種馬頭琴。一種全長100厘米。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張尼龍弦。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另一種全長128厘米,音箱膜板結合,面板中央挖橢圓形洞框,蒙以蟒皮。增置弧面指板,張三條金屬弦。定弦A、d、a。音域A—c2。

演奏時坐姿,音箱夾於兩腿中間,琴桿偏向左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在弦外拉奏。按弦法頗為獨特,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頂弦,無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頂弦。有顫指、滑音、雙音、撥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右手有頓弓、擊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

傳統樂曲有《硃色烈》、《阿斯爾》、《走馬》、《四季》等。

5. 馬頭琴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樂器() A. 藏族 B. 滿族 C. 蒙古族 D. 朝鮮族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傳統樂器.
故選:C.

6.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

是蒙古族的。

早期的馬頭琴主要擔當史詩說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馬頭琴曲,人聲起便可琴聲合,尤其是同蒙 古民族的「烏爾圖道」(即長調民歌)相結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韻味。隨著社會的發展,馬頭琴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馬頭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場合演奏,也出現在民間的婚典儀典和親友聚會等日常活動中;既可為歌伴奏, 亦可獨奏曲目。馬頭琴的傳統曲目多從民歌中演化而來,可分為五類:

1、原生民歌,如《硃色戀》、《八雅鈴》。

2、英雄史詩曲牌,如《奔馬調》、《打仗調》。

3、馬步調,即表現馬形象的曲調。

4、從民歌發展而來的琴曲,如《荷 銀花》、《莫德烈》等。

5、漢族古老曲調,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6)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里拉起了馬頭琴。」



馬頭琴的優秀曲目很多,傳統的琴曲風格多樣,富於草原特色,曲調委婉,多是描繪自然風光或對馬的歌唱。

如《硃色烈》、《涼爽的杭蓋》、《四季》、《牧馬人之歌》《青松》《朝霞》《敘事曲》《蒙古小調》、《鄂爾多斯的春天》、《清涼的泉水》、《走馬》和《馬的步伐》、《乾杯》。

網路-馬頭琴

7.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為常見的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蒙古族的各種節日、慶典等重大場合上都有它的身影。
馬頭琴,蒙古語稱《Морин Хуур(音莫林胡日)》,原形是《Цоор(音潮爾)》。相傳:牧人蘇和,為愛馬而救,人還而馬去,緬之,取其頭骨為筒,腿骨為柱,鬃尾為弦,裘皮蒙面,首雕愛馬之相,製得二弦琴。
後期由齊寶力高和仟白乙拉等人改革了琴體結構、琴弦組成和演奏技法,使馬頭琴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馬頭琴,音色圓潤,音域寬廣,曲調悠揚,可塑性極強,因此聞名中外,享譽世界。
馬頭琴屬於蒙古民族,屬於全世界。1989在大師齊寶力高的努力下,野馬馬頭琴樂團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成立(Өвөр Монгол-Хүххот);1992年蒙古國馬頭琴大樂團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成立(Дээд Монгол-Улаанбаатар)。這兩個機構的建立都為馬頭琴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優秀的馬頭琴藝術家有:齊寶力高、包寶音圖、仟白乙拉、李波、賀西格等。

8. 馬頭琴是中國哪個民族的拉弦樂器

蒙古族
中國 蒙古 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馬皮蒙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蒙古民族
音樂
文化的百花園中,馬頭琴巧奪天工、光彩奪目。當您接觸到深情委婉的馬頭琴,自然會被她純美的音色及草原風格的演奏所吸引,領悟到蒙古民族勤勞、朴實的品格。

馬頭琴,蒙古人稱之為"莫琳胡兒",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馬頭琴也具有構造精細、攜帶方便的特點:一棵高傲的馬頭挺立在上方,細長的琴桿連著梯形的共鳴箱,兩支弦軸分立在馬頭的左右,緊拉著兩根琴弦,還有一把與琴體分離的琴弓。正面看去琴體猶如一匹馬變了形的半身像。

馬頭琴的音色純朴、渾厚,極貼近人聲。演奏時採用坐勢,將共鳴箱夾在兩腿之間。早期的馬頭琴主要擔當史詩說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馬頭琴曲,人聲起便可琴聲合,尤其是同蒙古民族的"烏爾圖道"(即長調民歌)相結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韻味。隨著社會的發展,馬頭琴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馬頭琴,蒙古族拉弦樂器。蒙語稱莫林胡兀爾。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

9. 冬不拉和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

冬不拉是一種哈薩克族民間流行的彈撥樂器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樂器.

10. 馬頭琴是哪個族的。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