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在哪裡
㈠ 石林在哪裡
石林(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一般指石林彝族自治縣
石林彝族自治縣(簡稱石林縣)是雲南省昆明市下轄的遠郊縣,原名路南彝族自治縣,因境內的石林地質公園而改名。
石林縣位於雲南省東部,東部和南部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彌勒市接壤,北部與曲靖市陸良縣相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昆明市宜良縣毗連。
㈡ 石林、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叫、石林、
石林風景區(Stone Forest Scenic):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最佳資源保護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
石林風景區又稱為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350平方公里,景奇物豐,風情濃郁,石林是阿詩瑪的故鄉。
石林形成於2.7億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擁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獨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風景區由石林、黑松岩(乃古石林)、飛龍瀑(大疊水)、長湖、圭山、月湖、奇風洞等組成,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
石林風景區范圍廣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觀錯落有致,是最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是最佳旅遊目的地,是旅遊者的天堂。
㈢ 雲南石林位於什麼地方
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屬於世界地質公園,也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之美譽。
㈣ 石林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叫它石林
石林在雲南省昆明市的東南方,在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昆明省城只有80千米左右。叫石林是因為它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
㈤ 石林在什麼地方
石林特指我國雲南石林,位於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市區八十公里。石林是2億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層,經地殼運動、海水和風雨浸蝕形成的自然奇觀。主要包括大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瀑布、芝雲洞、奇風洞、長湖、月湖等七個景區。
㈥ 石林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叫它"石林
在雲南
我小時候和我爸一塊去過
至於為什麼叫石林我還真忘了
不過它里頭確確實實是有很多的石柱
看起來就像石頭的林子一樣
建議你有時間去雲南玩玩
大理
麗江都很不錯
㈦ 石林在哪裡
石林就是在雲南省昆明市。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地處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離昆明市約78公里。
㈧ 「石林」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叫他「石林」
1、石林:是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2、我國著名的石林風景區:
「路南石林」:位於昆明南邊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昆明市86公里。
「林隱石林」:位於福建省永安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大湖鎮境內
「阿斯哈圖石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㈨ 雲南石林在哪裡
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
地理位置:昆明市東南面,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
景點位置: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阿詩瑪」的故鄉。
距昆明市區78公里,有昆石高速公路通達,乘車需要近2個小時。
海拔1500m—1900m之間,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與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桂林山水齊名,成為中國四大旅遊勝地之一。
門票
成人票:175元 兒童票:100元
開放時間
7:30 - 18:30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㈩ 石林在什麼地方
石林風景名勝區.石林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市約78公里,保護區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
建園於1931年的石林公園,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世界聞名的喀斯特地區之一,被人們贊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大約在2億多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許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經過了後來的地殼構造運動,岩石露出了地面。約在200萬年以前,由於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離,又經過常年的風雨剝蝕,形成了今天這種千資百態的石林。石林地區,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牆。有的石峰高達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幾米。天晴時,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時則變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性傳說。聰明、善良、美麗的阿詩瑪與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愛。頭人的兒子軟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詩瑪並將她關進牢籠逼婚,阿詩瑪堅決不從。阿黑趕來相救,妒火燃燒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這對戀人。最後,阿詩瑪回歸大自然--變成了一座美麗的石像,永駐石林。
火把節
每年的農歷6月24日,在著名的航天城、「月城」西昌,聚居在那裡的彝族同胞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賽馬、摔交、射箭的比賽,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遊行,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歷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十種,內容豐富,優美動人。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說法是:
一、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羅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歷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二、書倫撰修《西昌縣志》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回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戶所松焉。燎長丈余,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志.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余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杯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
三、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本文關鍵字:彝族,火把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