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雞蛋要多久
A. 水煮蛋一般要煮多久才熟
很多人都愛吃煮雞蛋,而且煮雞蛋的營養是最適合被人體吸收的,但是雞蛋煮多久能熟呢?我們怎麼把控這個煮雞蛋的時間呢?一起來看看。

三、煮雞蛋時間過長危害大
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雞蛋內部就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會變得緊密,不易與胃液中的蛋白質消化酶接觸,因此很難被消化。蛋白質含蛋氨酸,長時間加熱後,分解出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元素反應形成硫化鐵和硫化亞鐵。這也是為何雞蛋蛋黃外層會產生黑綠色的原因。
因此,建議大家煮雞蛋最好不要超過10分鍾。
四、半生不熟的雞蛋容易引起腹瀉
雞蛋在形成過程中,不僅存在沙門氏菌污染的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生成。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因此,雞蛋要高溫煮熟後再吃。
B. 水煮蛋要煮多久
雞蛋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如果吃水煮雞蛋,雞蛋最好煮得嫩點,即開鍋後再煮五六分鍾就可以了,此時雞蛋的蛋黃剛剛凝固,食用這種狀態的雞蛋,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
另外,事實上,長時間的高溫水煮雖然可以起到充分殺菌的作用,但卻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即營養素損失增加以及脂肪被氧化。如果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內部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變得更緊密,不容易與胃液中蛋白質消化酶接觸,所以較難消化。
蛋品中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蛋氨酸,經過長時間加熱後,它會分解出硫化物,它與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形成人體不易吸收的硫化鐵,營養損失較多。

(2)煮雞蛋要多久擴展閱讀:
煮雞蛋的技巧:
1、別用沸水煮蛋:首先,沸騰的水會讓雞蛋在鍋里四下翻滾,很容易把蛋殼撞碎,甚至蛋白都露出來。其次,雞蛋中的蛋白質凝固變性,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通常60℃—87℃就可以,而沸水的溫度能達到100℃。
如果用沸水煮,蛋白可能就老得跟橡皮一樣。所以煮蛋的時候,應該開蓋,讓水微微冒泡,而不是沸騰。
2、煮的時間要短,煮後要冷卻:蛋白全熟、蛋黃也完全凝固的雞蛋需要煮10分鍾,可如果想要一個蛋黃嫩嫩的水煮蛋,大概6分鍾就可以了。如果雞蛋煮的時間過久,就會有難聞的硫的氣味。另外要注意的是,把雞蛋從鍋里拿出來後要立即用涼水冷卻,否則殘余的溫度會讓蛋繼續加熱而變老。
C. 煮雞蛋要用多長時間
具體計時時間是從雞蛋放入冷水中 ,開中火煮,等到水煮開後計時。
如圖下圖:流黃蛋(蛋白凝固,蛋黃還是液體的狀態):水開後2分30秒。

時間到後,取出雞蛋在冷水中冷卻即可。
註:因國內的雞蛋大部分都不是無菌蛋,所以建議大家盡量還是選擇完全熟的雞蛋。
D. 煮雞蛋需要多長時間最好
煮雞來蛋莫「實心」,蛋白質自在64OC時就要變性,而一個雞蛋則在80OC時才能凝固。所以,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再煮3分鍾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
將新鮮無破損的雞蛋洗凈後,涼水下鍋,開鍋後,分別計時3、5分鍾,撈出過涼。「3分鍾雞蛋」,蛋清熟而軟嫩,蛋黃剛要熟,略溏。「5分鍾雞蛋」,蛋清熟而嫩,蛋黃熟而不硬。
據營養學家介紹: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人體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增加10%。
E. 用水煮雞蛋要煮多久才會全熟幾分鍾
雞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禽蛋了,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餐桌上都離不開。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它富含優質的蛋白質、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健腦益智的卵磷脂,且易消化易吸收,是非常不錯的蛋白質的來源。

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不要給自己的身體帶來任何健康隱患,食物盡量煮熟再吃。
以上是我對「用水煮雞蛋要煮多久才會全熟?吃沒熟透的雞蛋會生病嗎?」的解答,以及分享煮雞蛋的技巧,希望對您有幫助。
F. 煮雞蛋要住多久才能熟
開大火煮沸(約3~5分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