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張三豐活了多少歲

張三豐活了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0-11-20 15:42:03

❶ 張三豐究竟活了多少

在金庸筆下,張三豐是南宋末年的人(生於淳祐七年四月初九,公元1247年5月15日),在元亡時他已一百 多歲, 在俠客行小說里有提及。

張三豐,原名張君寶,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登場。為人正氣凜然,寬和從容,頗有仙風道骨之姿,其是當世無出其右的武學奇才。百歲之時自創太極拳、太極劍,將武當派發揚光大,威名遠揚武林江湖豪傑黑白兩道無不拜服。門下七位弟子有「武當七俠」之稱。

(1)張三豐活了多少歲擴展閱讀:

名字由來:

說起「張三豐」這個名號,其來歷與寶雞有關。據清代汪錫齡《三豐先生本傳》記載,有一天,張三豐站在金台觀旁,憑欄向南眺望,看見對面雞峰山巍峻挺拔,3座尖尖的高峰挺立蒼潤,直插雲霄,秀麗可人。

恰巧這時,旁邊有人請問他尊姓大名,他就隨手指著渭河對岸雞峰山的3個高峰,說自己號「三峰」,這樣一來,人們便稱他為「三峰居士」。

後來,他又覺得「三峰」這個名號有些不雅,擔心被人與「三峰采戰術」相聯系而玷污了自己的名聲,但若更改還得知會眾人,突然想到八卦中「乾爻三連,而坤爻六斷」。

便從坤土之中,豎一根浩然正氣,補其斷而全其一,從此他更名為「全一」,字「三豐」。這就是「張三豐」名號的由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張三豐

❷ 張三豐到底活了多少歲

❸ 金庸小說里的張三豐活了多少歲

一般人都說是149

這是一高人推算的.你可以看一下,我沒算是多少歲.

張三豐生卒年探微

明清兩朝文獻記載張三豐的生年,的確少得可憐,對於生年問題,只有從張三豐著的《雲水集》詩中尋找端倪。《雲水集》明清兩朝目錄家又未著錄,現今看到的《雲水集》,是康熙末年汪錫齡編纂的《張三豐全集》本和嘉慶、道光間李涵虛的重編本,原本難以覓見,故此作一番考證。
首先看記載《雲水集》來源,陸西星雲:「張三豐,……子道意、孫鳴鸞、鳴鶴。鸞入明初,遷淮陽。六世孫花穀道人(即鸞嫡孫)與余為方外友,其家有林園之勝,老仙嘗至其家,叩以當年軼事,則書雲游詩若干首,寶誥數章,丹訣一函,命藏之。花谷每為余言,不勝使人遐想也。」
如果張三豐把己著授於花穀道人,則與史實相違背;張三豐早已飛升,怎能又至其家?陸西星生於正德十五年(1520),卒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陸與花穀道人為友,年齡恐不相上下,這樣,花穀道人最早也不生於成化、弘治時代,怎麼也遇不到先祖張三豐;如果張三豐授給其孫或重孫,還符合當時情形。明初張三豐,確實住過淮南王景雲的家中,順便探望其晚輩,也屬可能之事。
汪錫齡有《雲水集序》雲:「三豐先生元明間所作者也,永樂時,胡廣等收入《大典》之內,世間少得其本。嘉靖中,詔求方書,仍從《大典》中 出梓行,頒示國師等等。錫齡於康熙五十九年(1794)得此本於揚州書肆,寶而藏之,即花費了相當的時間,閱讀了殘存《永樂大典》,尋找張三豐的詩,結果無有發現,也許是殘卷關系,正如近人李致中所說:《永樂大典》現「僅存帙的百分之三多一點。」不能拿現在殘卷來說過去《大典》,無張三豐的詩。那是不正確的,也是武斷的。《雲水集》不管是家傳,還是來自《大典》,但有一點基本完全一致,那就是花谷藏書是也。
關於張三豐生年問題,還是由《雲水集》尋求答案,最關鍵的是《悠悠歌》,北嶽作,時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歲也。「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歲空消磨,人生壽命能幾何!1株守恆山十六載,燕趙往來成逝波。到不如攜琴劍,整笠蓑,東走蓬萊唱道歌。」從詩情況反映,還未能遇人傳至訣,惆悵消磨歲月哀嘆。集中還有《上曲》與《恆岳》二詩,有「西望常山只白雲」和「結廬仙嶺上」。張三豐所謂的北嶽恆山,是河北的曲陽縣,非山西渾源州之北嶽恆山,渾源州之北嶽,乃是順治十七年(1660)由曲陽恆岳,移祀之地。
由此歌之四十八歲,逆朔則知張三豐生於元定宗貴由二年(1247)丁未歲。此時為南宋理宗淳祜七年,金朝已亡十二年了。
《雲水集》中另有一首詩,大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兩個暮秋,金台觀遊魂七日,歸來付楊軌山一偈。詩喻元終明始意,蓋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1368),偈雲:「元氣茫茫返太清,又隨朱雀下瑤京。剝床七日魂來復,天下齊看日月明。」
張詩作於元末,有一最好旁證,是寶雞金台觀《張三豐遺跡記》之碑,此碑中有張用浣跋詩雲:「一自飛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塵。」(見前)。此碑為天順六年(1462),往上逆推,恰巧為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九十八年,所以詩有「一自飛升近百春」之句。由此說明《雲水集》中有些詩完全可以信賴的。因此,我認為張三豐,至正末遊魂,較為可*,也符合史實。
至於文獻上記載遊魂之事,除元末說外,多數為洪武二十六年(1393)之說。主元末者,為楊儀撰《高坡異纂》,還有王圻撰《續文獻通考》,以及賈漢復等修《陝西通志》等文獻,主此說者較少。
洪武說,為楊溥的《禪玄顯教編》,其次為《大明一統志》、《獻征錄》中的《張三豐真人傳》,還有寶雞金台觀范宗鎮所立之碑,《稗史匯編》,以及《明史》等等文獻,可謂洋洋大觀,究其實都不過沿襲楊溥之說而已。
有些文獻,認為張三豐為金時人,較著名者,為陸深的《玉堂漫筆》,還有何喬遠的《名山藏》等文獻,主此說者較少。金王朝滅亡在元太宗六年(1234)正月,金為天興三年,南宋為理宗端平元年。此時張三豐還未誕生,此說不攻自破,根本不能成立。
《雲水集》部分詩,還是真實的史詩,完全可*的。如《遙挽劉仲晦相公》:「時至元十一年(1274)冬月初旬也。博學其餘事,今之古大臣。澹然忘嗜欲,記矣脫風塵。舉世誰知我,登朝屢薦人。八盤他日過,清酒奠公神。」整流器這有《博陵上仲晦相公》與《答劉相公書》,以及《廉平章以書薦余名於劉仲晦太保感而詠此》的詩。
張三豐寫的詩與正史也完全吻合,《元史?劉秉忠傳》:「世祖在潛邸,海雲禪師被召過雲中,聞忠於書無所不讀。……至元元年(1264)翰林學士承旨王鶚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方計。……而秉忠猶仍其野服散號,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顯秩。帝覽奏,即日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中書省事。……十一年(1274)扈從至上都,其他有南屏山,嘗築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無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聞驚悼!……出內府錢具棺殮,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其喪,還葬大都。劉秉忠撰《藏春集》,尾有附錄,王磐撰《劉太保神道碑銘》內中有雲:「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其表,還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鄉之原。」
劉秉忠逝世這年,完全與張三豐的詩符合,不過張三豐的詩是指埋葬時間,而非逝月罷了。劉秉忠生於元太祖十一年(1216)歲次丙子。張三豐寫輓詩時正在任上,其餘二首也在任縣令時所詠。惟有《廉平章以薦余名於劉仲晦太保而詠此》,從詩的內容來看,此時張三豐小於劉秉忠三十一歲,而寫輓詩時,張三豐為二十八歲。劉秉忠是邢台人,中為緇衣,後改其服。
《雲水集》有《呈廉閣老》詩雲:「真人不露真,玄門不露玄。方士乃何物,自然徒紛然。堯舜享高壽,無為靜也吉。幾曾餌金石,而乃得遐年。我愛廉夫子,忠悃心拳拳。上書攻異教,肝同鐵石堅。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了房師避谷,志和隱釣船,素與天子近,不談汞和鉛。功成身勇退,英雄則在焉。帝王自有一,其在白雲邊。凡為大臣者,孔戒心當先。我愛廉夫子,正氣與陣賢。時人有廉孟之目。」另一首《送廉公之江陵》,「我有老親,頭已白矣。我得微官,公之德矣。公自愛才,我非貪祿。公往江陵,民皆受福。」
《元史?廉希憲傳》,「廉希憲,字善甫,布魯海牙子也.……侍母居中山。……世祖為皇帝,希憲年十九入侍,見其容止議論,恩寵殊絕,希憲篤好經史,手不釋卷。一日方讀孟子,聞召急懷以進,世祖問其說,遂以性善,義利仁暴之旨為對,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方士請煉大丹也。帝曰:然,遂卻之。時方尊禮國師,帝命希憲受戒,對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對曰:為臣為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二年右丞阿裏海牙下江陵,圖地形上子朝,請命重臣開大府鎮之,帝急召希憲還,使行省荊南。……希憲疾久不愈,十五年(1278)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濕熱,如希憲病何!即召希憲還。……十七年(1280)十一月十九日。……卒年五十。」
張三豐這詩與廉希憲之史實,已完全吻合,《呈廉閣老》,可能在至元十一年,此時廉希憲詔起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之時。不久又奉旨到遼東,任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後又召還,有江陵這行,時間是至元十二年五月間。廉希憲南行經過真定路中山府,(即今之定縣)。故有張三豐送行之詩。從詩中反映此時張三豐正在任安喜縣令,所以有「我非貪祿」之句。中山府,北宋為中山府博陵郡。元為真定路中山府,領縣三:附部為安喜縣、外縣為新樂縣、無極縣。張三豐為博陵縣令,實際就是安喜縣縣太爺。張三豐稱廉孟子,方士煉丹及受戒,都符合廉希憲之傳,而且廉希憲幼時「侍母居山中」,而任江陵府之職時,經過中山,尋訪故地與友人,也是情之所趨,理所當然。也說明張三豐的詩是真實的記載,信得過的史料。
廉希憲生於元太宗三年(1231),卒於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那麼廉希憲長於張三豐十六個春秋。張三豐在什麼時間辭去縣令呢?還是由他詩文來證實。《上天梯》雲:「棄官游海岳,辛苦尋丹秘。辭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非角兒,掉頭離火宅。」還有《三十二歲北游》詩,故有「烏紗改作道人裝,明朝佩劍攜琴去」之詠。三十二歲為至元十五年,此時廉希憲居大都,張三豐是否去探望故交?有此北行,總之官是不做了,一身輕,又是夜裡由家中出走,為了生死路,到處任遨遊,開始求師訪道的生活。
還有一事與生卒年關系不大,但是在張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為明代文人對此很重視,不可忽略,就是張三豐跋《蓬萊仙奕圖》,這也是研究張三豐有價值的史料,此圖贈給淇國公丘福時間是永樂二年(1404),也有記載是永樂十年,須要澄清這個歷史事實。
最先記載此事是《禪玄顯教編?冷謙傳》,有雲:「冷謙,字啟敬,號龍陽子,武陵人也。元中統初,與劉秉忠從沙門海雲游,博學精於易,尤深百家方術,靡不洞習。至元間秉忠為相,謙乃棄釋從學,游雲川交趙孟俯,嘗同往四明,故宋相史彌遠家,觀李思訓畫,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繪稱。……國初仕於朝,為太常博士。逆旅人貧,謙數給之。一日就館壁,畫為公門狀,語館人曰:吾且與爾同入。……謙引手推門,門開挽館人入見,是大帑屋,金寶百貨充 ,謙令恣取之。……捕館入至吐實,乃正其幸,而謙迄漏骱焉。謙嘗至元六年(1340)五月五日,作《仙奕圖》,以遺三豐遁老,三豐遁老者,即所謂張刺闥也。迨永樂二年(1404),三豐題此圖,以歸於太師淇國丘公。其圖作奇巒異沼,林木室宇,種種軒輊,屋內為仙奕。沼中荷花正艷發,群仙姝采其傍。張題及謙終事。但雲:天朝維新,君有畫鶴之誣,隱壁仙逝,予將訪君於十洲三島,恐後人不識,奇仙異筆,混之凡流,故識此,蓋張且諱之也。」
祝允明(1460--1526)撰《野記》與《禪玄顯教編》完全一致,不過祝在尾處有「本朝仙跡,稱周顛及張為最著,奇遁之事,稱謙及山西金箔張。」還郎鍈的《七修讀稿》,查繼佐的《罪惟錄》,皆作永樂二年,《稗史匯編》作永樂三年。而郎鍈對此圖,提出懷疑,但是立論根據不足,難以推翻《野記》之說。
《雙槐歲鈔》和王鰲著《震澤長語》,皆雲:此圖為丘福所有,為永樂十年,《張三豐全集》也同此說。
問題是張三豐把《仙奕圖》贈送丘福,是永樂二年?還是永樂十年?看看《明大宗實錄》:「永東七年(1409)秋七月癸酉,命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總兵官。……八月甲寅,是日總兵官淇國公丘福。……戰敗,死年七十六。」丘福死後,追削爵遷家屬於嶺南。記載此事,有薛應旗《憲章錄》,葉向高撰《夷考》,朱國楨撰 《皇明史概》,談遷撰《國榷》。在永樂二年丘福是靖難功臣中的顯赫人物。張三豐題跋《仙奕圖》和贈給的時間,為永樂二年,甚是吻合當時實際情況。如果是永樂十年,那時丘福已經死去兩年多了,難道說送給遠戍家屬不成?這是不可能的事。說明永樂十年,根本不能夠成立,也是錯誤的。我們認為永樂二年才是正確的。
或有人問:永樂皇帝遣使訪張三豐,丘福與張三豐來往,為何不面奏永樂皇帝?丘福那不成為欺君之罪,實際大大不然。永樂即位之後,大封靖難功臣,另一方面誅戮建文舊臣,這一時期皇位並不十分牢固,所以無暇顧及建文出走之事。皇權鞏固後,才於永樂七年(1409)十二月,遣戶科給事中胡瀠訪張三豐,以後連年遣使。這段歷史時間弄清楚了,《仙奕圖》題跋的年代,也跟著迎刃而解。此《蓬萊仙奕圖》,乃是後至元六年五月五日,冷謙為張三豐而繪的。
張三豐卒年問題,也是老大難的事。不過文獻中大體上還有些零星記載,都穆雲:「正統間猶在。」(見前)楊儀雲:「天順末,或隱或現。」《大邑縣志》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人左翹撰有《鶴鳴觀記》雲:「或居此而獲黃白飛升,張三豐先生在此化去。」寶雞金台觀碑,范宗鎮雲:「天順中,仙樂下迎異香七日,遂沖舉。」(抄錄之碑)郎鍈雲:「天順三年(1459),又來謁帝,尋見其像,須鬢豎上,一髻背垂,面紫大腹,而攜笠者。」順治間《祥符縣志》雲:「天順二年羽化於成都鶴鳴山,詔封通微顯化真人。」雍正七年(1729)《河南通志》與縣志同。而《盛京通志》雲:「既而羽化於甘州張指揮園中,後屢崢他處。」嘉慶間《郴州總志》雲:「張三豐曾結廬於此仙升,指書石為鄉人別。」還有陸深雲:「天順末或隱或現。」何喬遠與王圻也持此說。《郴州總志》正統中,張三豐結茅桂東了髻山。
從上可見,沖舉於天順時期,覺為可信。至於「後屢見他處」,實屬不可信賴。如此下限到天順八年(1464),逆推到貴由二年(1247),那麼張三豐就活了二百一十八歲,實在不可思議,人究竟能否有此高壽,只有由養生家和醫學家來解答了。我們不過是根據文獻立論,莊子雲:「存而不論。」
另外不家佚名《張三豐仙師外傳》一說,也附帶一提。《外傳》有雲:《方壺勝會圖》,「三豐紹興辛卯八月十五日生」。宋高宗紹興無辛卯,考宋幹道七年(1171)為辛卯,此時是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外傳》為說部之書,難以為信史,故不考證。方壺即方從義,是龍虎山道士,元代繪畫家。元、明兩代有些文集提到此人的畫。奉旨尋訪張三豐的吳伯理,乃是方壺的弟子也。
關於張三豐卒年問題,還是以朱祁鎮 的《御剛張三豐銅碑》之誥命為依據,因為誥命是為活人而寫,說明張三豐那時還混跡人間。以誥命年代和文獻相結合,我們認為張三豐卒於天順末年,較為符合實際情況

❹ 歷史上真實的張三豐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豐具體活了多少年,在歷史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是根據記載可以推測出他活了至少200來年。張三豐生於南宋末年,直到明朝時期仍然可以見到其蹤影,明成祖朱棣就曾見過張三豐,並且學得些許“長生”秘訣。

而張三豐到底是什麼時候去世的,是哪一年死的就更沒有記載了。畢竟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找不到張三豐這個人,誰又能夠確定他的死亡時間,史官也就無從記載了。不過張三豐留下的太極拳,其養生效果到如今都被人們推崇,可見張三豐能夠活那麼久也不是空穴來風的。

❺ 歷史上張三豐到底活了多少歲

武俠小說中的天下第一高手張三豐,歷史上到底活了多少歲?中國武學史載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生於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於公元1464年,享年218歲,張三豐32歲北游寶雞,自號三豐,67歲進終南山拜火龍真人為師,後入武當山,開創武當派,收了武當七俠,就是大家在《倚天》中看到的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 莫聲谷7個弟子了。

張三豐是如何離開人世的?這又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一是說,張三豐修道而死,是屬於正常死亡,張三豐已經有一百多歲的高齡,即使他身負絕技,武藝高超,但他還是肉體之身。器官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衰退,這也是生老病死的必經之路。二是說,張三豐沒有死,尚在人間。《禪玄顯教編》中提到了張三豐的事跡,張三豐曾經在陝西省寶雞一帶修行。

❻ 現實中的張三豐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豐為元明之際的著名道士,其生年月日不可考,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載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生於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於公元1464年,享年218歲,朱祁鎮 的《御剛張三豐銅碑》之誥命為依據,因為誥命是為活人而寫,說明張三豐那時還混跡人間。所以本人認為張三豐卒於天順末年(公元1464年,享年218歲)較為符合實際情況。

至於電視上說的張三豐活了150歲也好121歲也好還是多少歲也好,沒有史料記載依據,雖然活到218歲讓人不相信,但是卻有史料記載,證據較多,因此張三豐活了218歲

❼ 張三豐活了多大歲數

張三豐,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即元定宗二年、公元1247),卒於明英宗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本名通,字君寶,漢族,遼東懿州人(就是今天的遼寧阜新)。元季儒者、道士。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游寶雞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豐子。亦有因「豐」字和「豐」的簡體字同形而錯稱為「張三豐」。他的生辰籍貫都有爭議,一般認為他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武當山道士。或作全一真人。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張三豐好象是活了135歲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