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❶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有那些
先秦時代
1.華夏族的由來 2.堯舜禪讓 3.大禹治水 4.商湯滅夏 5.順民意周伐商 6.烽火戲諸侯 7.齊桓公稱霸 8.伍子胥鞭屍雪恥 9.勾踐卧薪嘗膽 10.韓趙魏分晉 11.商鞅南門立木 12.孫臏龐涓鬥智 13.張儀連橫破合縱 14.藺相如完璧歸趙 15.毛遂自薦 16.信陵君竊符救趙 17.荊軻刺秦王 18.秦王滅六國 19.百家爭鳴 20.胡亥假傳遺詔 21.陳勝吳廣起義
兩漢三國
劉邦和項羽 2.巨鹿破釜沉舟 3.蕭何月下追韓信 4.楚漢相爭 5.漢高祖白登被圍 6.漢高祖殺馬立誓 7.周勃智奪軍權 8.張謇通西域 9.司馬遷寫《史記》 10.昭君出塞 11.王莽篡權稱帝 12.綠林赤眉起義 13.劉秀中興漢朝 14.蔡倫發明造紙術 15.跋扈將軍梁冀 16.黃巾軍起義 17.王允計除董卓 18.挾天子以令諸侯 19.官渡大戰 20.孫策占據江東 21.劉備三顧茅廬 22.火攻赤壁 23.關羽白走麥城 24.曹植七步成詩 25.七擒孟獲 26.孔明揮淚斬馬謖
兩晉南北朝
1.司馬昭之心 2.滅屬建西晉 3.王濬樓船破吳 4.八王之亂 5.李特的流民大營 6.王馬共天下 7.王羲之寫字換鵝 8.祖狄中流擊楫 9.恆溫北伐 10.淝水之戰 11.劉裕巧布缺月陣 12.「元嘉治世" 13,乘長風破萬里浪 14.孝文帝定計遷都 15.賈思勰編寫農書 16.北魏的分裂 17.梁武帝做和尚
隋唐五代
1.陳後主荒淫亡國 2.隋文帝治國 3.楊廣弒父奪皇位 4.隋煬帝遷都 5.李淵太原起兵 6.李世民平定東都 7.玄武門之變 8.唐太宗降服突厥 9.武則天顯赫一時 10.著名宰相狄仁傑 11.韋後亂政 12.唐玄宗開元之治 13.李林甫口蜜腹劍 14.貴妃楊玉環 15.李白蔑視權貴 16.安祿山叛亂 17.馬嵬驛兵變 18.李光弼破史思明 19.杜甫寫「詩史」 20.郭子儀退回紇
21.甘露之變 22.唐王朝的末日
宋明清史
1.黃袍加身 2.杯酒釋兵權 3.李後主亡國 4.阿保機建遼 5.楊家將 6.元昊建立夏朝 7.寇準建遼 8.鐵面無私的包拯 7.王安石變法 8.靖康之恥 9.南宋趙構稱帝 10.女詞人李清照 11.岳飛打破金兀術 12.」莫須有"冤獄 1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4.忽必烈建元 15.文天祥起兵 16.正氣歌 17.馬可波羅東行 18.明太祖嚴懲貪吏 19.明太祖興文字獄 20.鄭和七下西洋 21.戚繼光碟機逐倭寇 22.明末後宮三疑案 23.皇太極施反間計 24.李自成進京 25.吳三桂降清 26.鄭成功收復台灣 27.康熙帝平定三藩 28.曹雪芹寫《紅樓夢》 28.大貪官和珅 29.林則徐虎門銷煙 30.英法火燒圓明園 31.慈禧垂簾聽政 32.戊戌變法 33.八國聯軍進京 34.武昌起義
❷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上下五千年裡歷史故事有哪些
1、八仙過海
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會,途經東海,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2、老馬識途
在公元679年,齊桓公約諸侯共同訂立盟約。可是,楚國不但不參加,反而叫鄭國也別參加。齊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議去討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到這里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了,老百姓都快死光了。從此一場大戰展開了。
經過幾個國家的齊心協力,終於打了勝仗。山戎的老百姓歸順了齊國,但是,孤竹國大將黃花把齊桓公和燕庄公領進了孤竹國都城,騙到了迷谷,使齊桓公、燕庄公和將士們迷失了方向。那裡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分不出東南西北。士兵們很著急,不知道怎麼辦?就在這危急時刻,管仲想出了老馬識途的辦法,讓大家走出了迷谷。
3、過五關斬六將
劉備三兄弟逃出許昌後,曹操派軍隊去進攻。打了幾仗之後,劉備戰敗,只好逃走了。張飛找不到兩個哥哥,也逃到山裡去了。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家人,又被曹操的軍隊包圍,處境很危險。曹操很敬佩關羽,希望關羽能成為他手下的將領,就派關羽的朋友張遼去勸他投降。
關羽對張遼說:「我死也不會投降。」張遼告訴他可以暫時投降,這樣劉備的家人不會受到傷害,以後還可以去找劉備。關羽想了一下說:「要我投降也可以,但是知道了大哥劉備的下落後,我馬上就走。」曹操一開始不答應,張遼對他說:「關羽這個人講義氣,只要對他好,他一定會報答你的。」曹操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關羽投降以後,曹操對他很好,經常送給他珠寶、黃金,但是關羽都不要。後來,曹操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他,關羽卻很高興的接受了。曹操奇怪的問:「以前送珠寶你都不要,為什麼送你一匹馬就這么高興呢?」關羽解釋說:「這匹馬跑得很快,如果我知道大哥在什麼地方,可以馬上找到他。」曹操聽了,十分後悔送給他好馬。
後來,關羽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准備帶著劉備的家人去找他。因為以前答應了關羽,曹操只好讓他走,但卻通知了各個關口的將軍攔住他。關羽的功夫十分厲害,他在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殺死了留個阻攔他的將軍,終於找到了劉備和張飛。三兄弟見了,十分高興。
4、炎黃二帝
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本部落人被稱之為「百姓」。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5、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居功自傲,蠻不講理,相國晏嬰擔心他們會鬧事而影響國家安危,建議齊景公賜兩個桃子讓他們三人論功而食,結果他們有勇無謀,因爭吃桃子紛紛自殺身亡。
❸ 上下五千年裡歷史故事有哪些
先秦時代
1.華夏族的由來 2.堯舜禪讓 3.大禹治水 4.商湯滅夏 5.順民意周伐商 6.烽火戲諸侯 7.齊桓公稱霸
8.伍子胥鞭屍雪恥 9.勾踐卧薪嘗膽 10.韓趙魏分晉 11.商鞅南門立木 12.孫臏龐涓鬥智 13.張儀連橫破合縱 14.藺相如完璧歸趙
15.毛遂自薦 16.信陵君竊符救趙 17.荊軻刺秦王 18.秦王滅六國 19.百家爭鳴 20.胡亥假傳遺詔 21.陳勝吳廣起義
兩漢三國
劉邦和項羽
2.巨鹿破釜沉舟 3.蕭何月下追韓信 4.楚漢相爭 5.漢高祖白登被圍 6.漢高祖殺馬立誓 7.周勃智奪軍權 8.張謇通西域
9.司馬遷寫《史記》 10.昭君出塞 11.王莽篡權稱帝 12.綠林赤眉起義 13.劉秀中興漢朝 14.蔡倫發明造紙術 15.跋扈將軍梁冀
16.黃巾軍起義 17.王允計除董卓 18.挾天子以令諸侯 19.官渡大戰 20.孫策占據江東 21.劉備三顧茅廬 22.火攻赤壁
23.關羽白走麥城 24.曹植七步成詩 25.七擒孟獲 26.孔明揮淚斬馬謖
兩晉南北朝
1.司馬昭之心 2.滅屬建西晉
3.王濬樓船破吳 4.八王之亂 5.李特的流民大營 6.王馬共天下 7.王羲之寫字換鵝 8.祖狄中流擊楫 9.恆溫北伐 10.淝水之戰
11.劉裕巧布缺月陣 12.「元嘉治世" 13,乘長風破萬里浪 14.孝文帝定計遷都 15.賈思勰編寫農書 16.北魏的分裂 17.梁武帝做和尚
隋唐五代
1.陳後主荒淫亡國
2.隋文帝治國 3.楊廣弒父奪皇位 4.隋煬帝遷都 5.李淵太原起兵 6.李世民平定東都 7.玄武門之變 8.唐太宗降服突厥
9.武則天顯赫一時 10.著名宰相狄仁傑 11.韋後亂政 12.唐玄宗開元之治 13.李林甫口蜜腹劍 14.貴妃楊玉環 15.李白蔑視權貴
16.安祿山叛亂 17.馬嵬驛兵變 18.李光弼破史思明 19.杜甫寫「詩史」 20.郭子儀退回紇
21.甘露之變 22.唐王朝的末日
宋明清史
1.黃袍加身
2.杯酒釋兵權 3.李後主亡國 4.阿保機建遼 5.楊家將 6.元昊建立夏朝 7.寇準建遼 8.鐵面無私的包拯 7.王安石變法 8.靖康之恥
9.南宋趙構稱帝 10.女詞人李清照 11.岳飛打破金兀術 12.」莫須有"冤獄 1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4.忽必烈建元 15.文天祥起兵
16.正氣歌 17.馬可波羅東行 18.明太祖嚴懲貪吏 19.明太祖興文字獄 20.鄭和七下西洋 21.戚繼光碟機逐倭寇 22.明末後宮三疑案
23.皇太極施反間計 24.李自成進京 25.吳三桂降清 26.鄭成功收復台灣 27.康熙帝平定三藩 28.曹雪芹寫《紅樓夢》 28.大貪官和珅
29.林則徐虎門銷煙 30.英法火燒圓明園 31.慈禧垂簾聽政 32.戊戌變法 33.八國聯軍進京 34.武昌起義
❹ 《上下五千年》中有哪些故事。
先秦時代
1.華夏族的由來 2.堯舜禪讓 3.大禹治水 4.商湯滅夏 5.順民意周伐商 6.烽火戲諸侯 7.齊桓公稱霸 8.伍子胥鞭屍雪恥 9.勾踐卧薪嘗膽 10.韓趙魏分晉 11.商鞅南門立木 12.孫臏龐涓鬥智 13.張儀連橫破合縱 14.藺相如完璧歸趙 15.毛遂自薦 16.信陵君竊符救趙 17.荊軻刺秦王 18.秦王滅六國 19.百家爭鳴 20.胡亥假傳遺詔 21.陳勝吳廣起義
兩漢三國
劉邦和項羽 2.巨鹿破釜沉舟 3.蕭何月下追韓信 4.楚漢相爭 5.漢高祖白登被圍 6.漢高祖殺馬立誓 7.周勃智奪軍權 8.張謇通西域 9.司馬遷寫《史記》 10.昭君出塞 11.王莽篡權稱帝 12.綠林赤眉起義 13.劉秀中興漢朝 14.蔡倫發明造紙術 15.跋扈將軍梁冀 16.黃巾軍起義 17.王允計除董卓 18.挾天子以令諸侯 19.官渡大戰 20.孫策占據江東 21.劉備三顧茅廬 22.火攻赤壁 23.關羽白走麥城 24.曹植七步成詩 25.七擒孟獲 26.孔明揮淚斬馬謖
❺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有什麼故事
一、開天闢地的神話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是一片混沌。它無邊無沿,沒有上下左右,也不分東南西北,樣子好像一個渾圓的雞蛋。這渾圓的東西當中,孕育一個人類的祖先——盤古。 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在這渾圓的東西中孕育成熟了。
他發現眼前漆黑一團,非常生氣,就用自己製造的斧子劈開了這混混沌沌的圓東西。隨著一聲巨響,圓東西里的混沌,輕而清的陽氣上升,變成了高高的藍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變成了廣闊的大地。從此,宇宙間就有了天地之分。
盤古出世後,頭頂藍天,腳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間。以後,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盤古自己也變成了九萬里長的頂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樣撐著天和地,使它們不再變成過去的混沌狀態。
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因為天地是他開辟出來的,所以他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天地也跟著發生不同的變化。他高興的時候,天空晴朗;他發怒的時候,天空陰沉;他哭泣的時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匯成江河湖海。
他嘆氣的時候,大地上颳起狂風,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現閃電;他發出鼾聲,空中響起隆隆的雷鳴聲。 不知經過多少年,盤古還是死了,躺倒在地上。
他的頭部隆起,成為東岳泰山;他的腳朝天,成為西嶽華山;他的肚子高挺,成為中嶽嵩山;他的兩個肩胛,一個成為南嶽衡山,另一個成為北嶽恆山。至於他的頭發和汗毛,全變成了樹木和花草。 後來,才有了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二、大禹治水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帶領群眾鑿開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禹常年腳長年泡在水裡連腳跟都爛了,只能拄著棍子走。
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大禹治水塑像 禹新婚僅僅四天,還來不及照顧妻子,便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
三、崤山大戰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後,國勢日盛,已有圖霸中原之意。但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不聽大臣蹇叔等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為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為不驚動秦軍,准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險地而圍殲之。
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通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一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
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崤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崤山,因去時未通敵情,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然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將士個個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不能,驚恐大亂,全部被殲。
四、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世代為仇。有次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並答應了吳王的苛刻要求:要越王去吳國侍候吳王,勾踐來到吳國,小心謹慎地侍候吳王,三年後才被釋放回國。
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勵,鍛煉鬥志,睡的是柴草,飯前睡前都要嘗一嘗苦膽,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復國計劃。不出十年,越國終於強大起來,一舉滅掉了吳國。
五、扁鵲治病
扁鵲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由於他醫術高超,被世人公認為「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有一天扁鵲拜見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訴給扁鵲,請求扁鵲予以治療。 秦武王的近臣說:「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間,即使治療也未必能治好。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把耳朵搞聾,把眼睛搞瞎。」 秦武王把近臣的話告訴了扁鵲。
扁鵲聽了,大發脾氣,把針石丟在地上,氣憤地說:「君王既然跟懂得醫理的人商量治病,卻又聽不懂醫理的人胡言亂語,這怎麼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這種法則來管理秦國的政事,那麼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舉動上遲疑不決,秦國很快就會滅亡啊!」
❻ <<上下五千年>>里有哪些故事
李廣射虎 酒肉池林 左支右絀 焚書坑儒 指鹿為馬 拔山扛鼎 先發制人 破釜沉舟 鴻門宴 項庄舞劍, 沐猴而冠 一狐之腋 招搖過市 韋編三絕鴻鵠之志 積毀銷骨 毛遂自薦 歃血為盟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怒發沖冠 膠柱鼓瑟 紙上談兵 一字千金 奇貨可居 圖窮匕見 背水一戰 肝腦塗地 多多益善 雞鳴狗盜 狡兔三窟 軒轅天子 囊血射天 酒肉池林左支右絀
焚書坑儒 指鹿為馬 拔山扛鼎
001 開天闢地的神話
002 鑽木取火的傳說
003 黃帝戰蚩尤
004 堯舜讓位
005 大禹治水
006 神箭手後羿
007 商湯和伊尹
008 盤庚遷都
009 姜太公釣魚
010 奴隸倒戈
011 周公輔成王
012 國人暴動
013 驪山上的烽火
014 囚車里的人才
015 曹劌抗擊齊軍
016 齊桓公九合諸侯
017 愚蠢的宋襄公
018 流亡公子重耳
019 晉文公退避三舍
020 弦高智退秦軍
021 崤山大戰
022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023 伍子胥過昭關
024 孔子周遊列國
025 勾踐卧薪嘗膽
026 范蠡和文種
027 墨子破雲梯
028 三家瓜分晉國
029 商鞅南門立木
030 孫臏龐涓鬥智
031 張儀拆散聯盟
032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033 孟嘗君的門客
034 燕昭王求賢
035 田單的火牛陣
036 屈原沉江
037 藺相如完璧歸趙
038 廉頗負荊請罪
039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040 紙上談兵的趙括
041 毛遂自薦
042 信陵君救趙
043 李斯諫逐客
044 荊軻刺秦王
045 秦王滅六國
046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047 博浪沙的鐵椎
048 沙丘的陰謀
049 大澤鄉起義
050 劉邦和項羽
051 巨鹿大戰
052 劉邦進咸陽
053 鴻門宴
054 蕭何追韓信
055 楚漢相爭
056 霸王烏江自刎
057 大風歌
058 白登被圍
059 白馬盟
060 蕭曹兩相國
061 周勃奪軍
062 緹縈救父
063 周亞夫的細柳營
064 晁錯削地
065 馬邑誘敵戰
066 飛將軍李廣
067 衛青和霍去病
068 張騫通西域
069 蘇武牧羊
070 司馬遷寫《史記》
071 霍光輔政
072 王昭君出塞
073 王莽復古改制
074 綠林赤眉起義
075 昆陽大戰
076 劉秀重建漢王朝
077 硬脖子的洛陽令
078 老當益壯的將軍
079 取經求佛像
080 班超投筆從軍
081 張衡和地動儀
082 跋扈將軍梁冀
083 「黨錮」事件
084 范滂進監獄
085 黃巾軍起義
086 袁紹殺宦官
087 曹操起兵
088 王允計除董卓 089 遷都許城
090 衣帶里的密詔
091 官渡大戰
092 孫策占據江東
093 諸葛亮隆中對策
094 周瑜火攻赤壁
095 華佗治病
096 劉備進益州
097 蔡文姬歸漢
098 關羽水淹七軍
099 呂蒙白衣渡江
100 曹植七步成詩
101 陸遜燒連營
102 七擒孟獲
103 馬謖失街亭
104 五丈原
105 司馬懿裝病
106 司馬昭的野心
107 鄧艾偷渡劍閣
108 扶不起的阿斗
109 王浚樓船破吳
110 石崇王愷比富
111 周處除「三害」
112 白痴皇帝
113 八王混戰
114 李特的流民大營
115 匈奴人稱漢帝
116 聞雞起舞
117 王馬共天下
118 石勒讀漢書
119 祖逖中流擊楫
120 陶侃運磚頭
121 王羲之寫字換鵝
122 桓溫北伐
123 王猛捫虱談天下
124 一意孤行的苻堅
125 謝安東山再起
126 淝水之戰
127 陶淵明不折腰
128 劉裕擺卻月陣
129 檀道濟唱籌量沙
130 說實話的高允
131 大發明家祖沖之
132 范縝反對迷信
133 魏孝文帝改革風俗
134 北魏的分裂
135 梁武帝做和尚
136 反復無常的侯景
137 陳後主亡國
138 趙綽依法辦事
139 隋煬帝游江都
140 李密牛角掛書
141 瓦崗軍開倉分糧
142 李淵太原起兵
143 李世民取東都
144 玄武門之變
145 魏徵直言敢諫
146 李靖夜襲陰山
147 玄奘和尚取經
148 文成公主進吐蕃
149 女皇帝武則天
150 請君入瓮
151 狄仁傑桃李滿門
152 張說不做偽證
153 姚崇滅蝗
154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155 李白蔑視權貴
156 安祿山叛亂
157 顏杲卿罵賊
158 馬嵬驛兵變
159 張巡草人借箭
160 南霽雲借兵
161 李泌歸山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163 杜甫寫「詩史」
164 段秀實不怕強暴
165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166 顏真卿剛強不屈
167 渾瑊和李晟
168 東宮里的棋手
169 劉禹錫游玄都觀
170 白居易進長安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172 韓愈反對迎佛骨
173 甘露事件
174 朋黨的爭吵
175 沖天大將軍黃巢
176 唐王朝的末日 177 「海龍王」錢鏐
178 伶人做官
179 「兒皇帝」石敬瑭
180 周世宗斥馮道
181 黃袍加身
182 杯酒釋兵權
183 李後主亡國
184 趙普收禮
185 楊無敵
186 王小波起義
187 寇準抗遼
188 元昊建立西夏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190 范仲淹實行新政
191 歐陽修改革文風
192 鐵面無私的包拯
193 王安石變法
194 沈括出使
195 司馬光寫《通鑒》
196 蘇東坡游赤壁
197 花石綱
198 方臘起義
199 頭魚宴上的阿骨打
200 李綱守東京
201 太學生請願
202 兩個皇帝當俘虜
203 宗澤三呼「過河」
204 女詞人李清照
205 韓世忠阻擊金兵
206 岳家軍大破兀術
207 賣國賊秦檜
208 「莫須有」冤獄
209 鍾相楊么起義
210 虞允文書生退敵
211 辛棄疾活捉叛徒
212 陸游臨終留詩
213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214 賈似道誤國
215 文天祥起兵
216 張世傑死守厓山
217 正氣歌
218 郭守敬修訂歷法
219 歐洲來客馬可·波羅
220 《竇娥冤》感天動地
221 一隻眼的石人
222 和尚當元帥
223 鄱陽湖大戰
224 劉伯溫求雨
225 胡維庸案件
226 燕王進南京
227 三保太監下西洋
228 土木堡的慘敗
229 於謙保衛北京
230 楊一清計除劉瑾
231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
232 海瑞剛正不阿
233 戚繼光碟機逐倭寇
234 李時珍上山采葯
235 張居正輔政
236 葛賢痛打稅監
237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238 薩爾滸大戰
239 徐光啟研究西學
240 左光斗入獄
241 五人墓
242 袁崇煥大戰寧遠
243 皇太極施反間計
244 徐霞客遠游探險
245 闖王李自成
246 盧象升戰死巨鹿
247 張獻忠奇襲襄陽
248 李岩和紅娘子
249 吳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揚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252 鄭成功收復台灣
253 李定國轉戰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薩的勝利
256 三征噶爾丹
257 顧炎武著書立說
258 文字獄
259 乾隆帝禁書修書
260 曹雪芹寫《紅樓夢》
261 大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聰兒
❼ 上下五千年裡的故事名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目錄: 盤古開天地 女媧補天 神農嘗百草 黃帝戰蚩尤 堯舜禪讓 大禹治水 商湯滅夏 武丁和傅說 文王訪賢 武王伐紂 烽火戲諸侯 齊桓公重用管仲 曹劌智敗齊軍 一鳴驚人 孫武練兵 勾踐卧薪嘗膽 孔子周遊列國 商鞅變法 胡服騎射 完璧歸趙 屈原投江 紙上談兵的趙括 毛遂自薦 荊軻刺秦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 孟姜女哭長城 指鹿為馬 項羽破釜沉舟 胯下之辱 鴻門宴 四面楚歌 飛將軍李廣 蘇武牧羊 司馬遷著《史記》 昭君出塞 馬援老當益壯 張衡發明地動儀 黃巾起義 曹操起兵 三顧茅廬 赤壁之戰 關羽水淹七軍 曹植七步成詩 陸遜火燒連營 諸葛亮七擒孟獲 周處除「三害」 王羲之書成換鵝 淝水之戰 「三絕」畫家顧愷之 乘風破浪 花木蘭從軍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李春巧建趙州橋 直言敢諫的魏徵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取經 「詩仙」李白 安史之亂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段秀實不畏強暴 黃巢起義 「兒皇帝」石敬瑭 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包青天 畫家米芾 大敗金兀術 留取丹心照汗青 「頭魚宴」上的阿骨打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馬可·波羅來華 紡織家黃道婆 郭守敬與《授時歷》 王冕學畫 大腳馬皇後 鄭和下西洋 商輅連中三元 戚繼光抗倭 海瑞備棺上疏 梃擊案 皇太極巧用反間計 闖王李自成 鄭成功收復台灣 康熙智擒鰲拜 鄭板橋當縣令 大貪官和珅 林則徐虎門硝煙 第一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起義 火燒圓明園 垂簾聽政 甲午海戰 武昌起義
❽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
1.開天闢地的神話
2.鑽木取火的傳說
3.黃帝戰蚩尤
4. 堯舜讓位
5.大禹治水
6.神箭手後羿
7.商湯和伊尹
8.盤庚遷都
9.姜太公釣魚
10.奴隸倒戈
11.周公輔成王
12.國人暴動
13.驪山上的烽火
14.囚車里的人才
15.曹劌抗擊齊軍
16.齊桓公九合諸侯
17.愚蠢的宋襄公
18.流亡公子重耳
19.晉文公退避三舍
50.弦高智退秦軍
21 .崤山大戰
22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23 .伍子胥過昭關
24. 孔子周遊列國
25.勾踐卧薪嘗膽
26.范蠡和文種
27.墨子破雲梯
28.三家瓜分晉國
29.商鞅南門立木
30.孫臏龐涓鬥智
31.張儀拆散聯盟
32.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33.孟嘗君的門客
34. 燕昭王求賢
35. 田單的火牛陣
36.屈原沉江
37.藺相如完璧歸趙
38.廉頗負荊請罪
39.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40.紙上談兵的趙括
41.毛遂自薦
42. 信陵君救趙
439李斯諫逐客
44.荊軻刺秦王
45.秦王滅六國
46.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47.博浪沙的鐵椎
48.沙丘的陰謀
49.大澤鄉起義
50.劉邦和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