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紅山在哪裡

紅山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1-08-04 06:30:06

『壹』 紅山屬於什麼地方

1.浙江紅山:塘江南岸錢江六橋邊紅山農場;
2.烏魯木齊紅山;
3.鄒城紅山:鄒城東北35公里,田黃鎮政府駐地東南6公里,田黃、張庄兩鎮的交界處。東接鳳凰山,西與筆架山相毗鄰,北與鹿山隔河相望;
4.武安紅山:武安市磁山村北,距武安市區15公里;
5.內蒙古紅山: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

『貳』 紅山文化的發源地在哪裡

凌源作為紅山文化發源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地處遼冀蒙交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是東北與中原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

『叄』 紅山文化的遺址在那

紅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動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遼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迄今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在遼寧西部地區的幾近千處。在中國卷帙浩繁的典籍中,一向視中華文明史為上下5000年,然而從考古學角度,其地下證據只能上溯至4000年——紅山文化提供了前1000年文明史的實物證明。
自秦始皇以長城將華夏大地南北兩分,中原即為中華民族的文明搖籃,就成為2000餘年間不爭的事實——紅山文化向世人揭示,素以荒蠻稱世的北方,亦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紅山文化以其燦爛的遠古文明,驗證並扭轉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思維定式。
紅山文化是指華人祖先在距今五、六千年間,於北從西遼河流域,南到大凌河流域、渤海灣北岸,並延伸到燕山以南的區域內,創造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原始文化形態。因1935年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紅山後村,而於1955年正式得名,並將其後面世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之代表為牛河梁。
牛河梁位於建平縣、凌源市交界,居大凌河、老哈河之間,是蔓延於努魯兒虎山谷的三道黃土山樑。自20多年前紅山文化得以在此發現並發掘,這三個土得掉渣的字就變得大氣十足,幾乎在一夜之間舉世聞名。
女神廟處於整個遺址中心,面積75平方米,現被圈起,並用8道房梁搭了個篷。篷內只是一塊長方形空地,凹凸起伏,堅硬的黃土地殘留著發掘的痕跡。遠近松濤在篷外陣陣呼哨,使之顯得空曠而又蒼涼。
由於科技上的不足,當年只對女神廟進行了局部試掘,之後掩上黃土,一直保護至今。至於何時才能具有足夠的技術支持,沒有人說得清。
試掘之時,女神廟出土了紅陶彩繪的壁畫和祭器殘塊,以及泥塑的熊爪、鷹爪和鳥翅。最令世人震驚的是女神像殘件,分屬於6個個體,有大小不一的女神頭像、手臂、腿部,以及鼻和耳。女神頭像缺了半邊耳朵,整個面部表情卻依然生動。綠玉石的眼睛深深凹進眼窩里,使眉骨、顴骨顯得很高。嘴巴有點特別,回縮微咧,好似略帶笑意。
牛河梁女神廟是考古界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神殿;女神廟里的女神像,是億萬炎黃子孫第一次看到的5000年前由泥土塑造的祖先形象。當年女神頭像重見陽光的輝煌一瞬,曾被遼寧省博物館的攝像師搶入鏡頭,照片以「五千年後的歷史性會面」為題,刊登於國內外大小報刊。後人一片喧嘩,祖先雍容自若。
環女神廟而建於各山頭的,是諸多積石冢和祭壇。所謂積石冢,即以石板搭建的墳墓,其墓室、墓蓋、墓底、墓界均為石板。祭壇則是積石冢的附屬設施。積石冢是紅山文化的特徵之一,與國內華北、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以土坑為主的墓葬形制完全不同。
縱觀牛河梁發掘的所有遺址,每一處積石冢群均是小墓圍繞中心大墓,四周又砌築石牆以為框界。大墓上面積石封土,形成高聳的山頭。大墓皆為男性,其隨葬品亦明顯多於周邊小墓。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古人,無疑已經學會了區別,以及區別對待,從而形成階級的雛形,文明的原胎。
紅山文化的墓葬另有一獨特之處,即只隨葬玉器。這與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墓葬中普遍隨葬有陶器,亦迥然不同。其墓葬玉器除常見的玉鐲、玉箍、玉璧等之外,比較打眼的有玉龜、玉鳳、玉人。而其最為奪目的亮點,則是玉豬龍。
牛河梁第4號墓為成年男性,隨葬品不多,只三件,但除了一隻枕於頭下的玉箍形器,另兩件均為珍貴的玉豬龍。兩只玉龍安卧於人體胸腔,一大一小,大的10厘米多一點,小的充其量6、7厘米;一綠一白,綠的瑩澈閃亮,白的泛著微黃;頭朝下,背靠背而眠。通體胖嘟嘟,頭部肥大,支楞著飽滿的雙耳,嘴和鼻樑上有活靈活現的皺紋,兩只圓圓的大眼睛微微突起,好像在目不轉睛地望著人。其神其態,酷似女神廟對面的豬首山。
龍是炎黃子孫的原始情節,其究竟起於何時成於何物,現已難溯其源。歷來最流行的說法是聞一多先生的觀點。聞先生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再結合獸類的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形成——內里沒有豬的影兒。
事實上從發現第一塊玉雕龍時起,其命名就已被考古界吵得沸沸揚揚。有人認為其形像鹿,有人認為像熊、像金龜子的幼蟲蠐螬,甚至像胎兒、像道家的陰陽魚兒,不一而足。直到2003年10月21日,在距今8000餘年的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文化遺址,發掘出一個由石塊和陶片組成的S形動物,靜靜地躺在一個灰坑裡,活脫脫一隻巨龍,其龍頭部,安放著一隻野豬頭骨。
——「玉豬龍」由此叫響全世界,並認為其不僅僅是一種飾品,而更應是一種圖騰物。
玉豬龍大體可分兩類,一類體形細瘦,長鬃飄飛,形似英文字母「C」,稱「C形龍」,紅山文化另一處遺址——內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玉龍即屬此類;另一類環體肥厚,形象似豬,稱「玉豬龍」。牛河梁出土的玉雕龍均屬此列。
紅山文化北從西遼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的科左中旗、開魯縣,到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三星他拉,再到遼河上游及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阜新、赤峰、喀左、建平等地,其文化行程陸續南移,一直到遼河入海口的盤錦。
盤錦於1982年在市郊發現七處紅山文化遺址,並於地表採集到彩陶器殘片、細石器、玉石斧、磨製石斧、網墜等,至今沒有進行發掘,以至再無收獲——輝煌數千年的紅山文化,據此在長城以北消失了蹤影。
然而紅山文化一經發現,其文化特徵就迅速被世人捕捉。
中國史前集中出土玉器的文化,除紅山文化外,還有距今3、4千年前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兩者都有以玉器為陪葬品的特點,其玉璧、玉環、玉龜、玉鳥等玉器均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是紅山文化「C」形龍的龍頭與良渚文化大目獸的面紋,具有共同的基本構成因素。
遂有學者以此為據,推測後期紅山先民遷至盤錦後,曾沿著渤海灣海岸線陸續南移,不斷向中原遷徙,從而使長江下游文化面貌劇變,融入諸多紅山文化的崇玉傳統,最終形成了良渚文化。
進而推出一個足以令世人震驚的結論:史前更為發達的文化,並非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黃河流域的仰韻文化,而恰恰是中國北方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除長江、黃河之外,遼河,更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成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參考資料:http://202.96.80.59/why/yuanqushow.asp?id=546

『肆』 中國的紅山文化在哪裡

這個問題很寬泛,考古意義上的紅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遼河流域和燕山以北、大凌河流域,因首次發現在赤峰的紅山腳下,而得名紅山文化。赤峰大部分區域,遼西大部分區域都有比較集中的紅山文化遺存。
最著名的是遼寧凌源和建平之間的牛河梁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紅山文化玉器,現在這批玉器在遼寧沈陽市的遼博展出,同期展出的還有內蒙各旗縣博物館、社科院考古所,河北考古所的紅山文化玉器,是一次難得紅山文化的遺存大匯聚,8月中旬可能就結束了,值得一看。

出土比較集中的區域,內蒙古有赤峰、烏丹、大阪、敖漢、林西、通遼,遼寧有凌源、建平、喀左、阜新,吉林有通榆、鎮賚。

『伍』 武漢紅山區在哪裡呀

是洪山區,不是紅山區,在武昌那邊!丁字橋,中北路,區服務大廳在街道口往南,

『陸』 新加坡紅山在哪裡

新加坡紅山(REDHILL) - 一個地名,你可以坐地鐵(東西線)到REDHILL MRT STATION。那裡都是屬於REDHILL 的范圍了。

『柒』 中國的紅山文化在哪裡

概述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細石器工具發達;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種類有罐、盆、瓮、無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發展中具備了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峰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熱點內容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