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汶川中學
汶川中學中考藝體班當然是非常好的,也好考。只要你有體育特長,或者音樂特長等等都可以報這個學校。然後上完三年高中,你一定能上一個非常好的學院。
Ⅱ 汶川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歷史
四川省汶川縣第一中學由原汶川縣威州中學、桑坪中學、七盤溝中學三校合並而成,以威州中學為主要歷史背景。汶川威州中學創辦於1964年,校址位於阿壩州的南大門——汶川縣縣府所在地威州鎮。學校始建僅兩個初中班,招收學生45名。剛起步不久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停辦三年。1970年秋復校,縣上將威師附小、紅星小學兩個戴帽的初中班歸入威中,12月學校建立了「革命委員會」。當時,全校教職工(包括兼課教師)不到20人。1972年秋,上級決定在威中增設一個高中班;與此同時,「工宣隊」進駐學校參與領導、管理;同年,為貫徹「五.七」指示,實行開門辦學,學校又舉辦了「紅醫」、「農技」兩個高中班。自此,全校師生員工年年都要走出校門進行學工、學農、學軍的教育鍛煉。
為適應藏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阿壩州經濟建設的需要,1980年,阿壩州人民政府決定在威州中學試辦寄宿制民族重點高中班,並招收南坪、松潘、黑水、茂縣、理縣和汶川六縣內的藏、羌、回等少數民族學生。民族重點班「一屆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每年的高考升學率均保持在85%以上,為阿壩州培養較高層次人才和合格的建設者做出了巨大貢獻,學校在1987年和1989年連續兩次獲得四川省民委、省教委頒發的民族教育獎勵基金獎。由於辦學成績突出,1984年12月20日被列為四川省首批擴大辦好的重點中學,1986年被省委、省教育工會授予「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上世紀九十年代,威州中學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在校學生由1993年的16個教學班,658名學生擴展到2000年30個教學班,1500餘名學生;學校佔地面積31100平方米,校舍佔地面積253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2200萬元,成為全州辦學規模最大的學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學校被迫遷至成都市龍泉驛區陽光體育城,遷移路途十分艱辛,途經馬爾康、金川、丹巴、雅安等地,路程逾千里,經全校師生齊心協力,於2008年9月全部平安轉移至過渡校區。在過渡的一年時間里,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全校師生同甘共苦。災後以原四川省首批省重點中學、省級示範校、省級文明示範單位威州中學為歷史文化背景,合並原汶川縣初級中學中發展水平較高的桑坪中學、七盤溝中學,斥資2.4億人民幣建成汶川一中新校區。2009年8月,汶川一中建成。威州中學順利完成過渡,遷回汶川。2013年12月23日,經四川省教育廳復核正式批准四川省汶川縣第一中學校成為四川省二級示範高中。
Ⅲ 汶川中學好還是綿陽南山中學好
綿中跟南山一直都是爭來爭去的,不相上下。個人覺得,南山要比東辰好些。
Ⅳ 在汶川地震中那個中學的學生有秩序的逃生無人員傷亡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中學,在1分多鍾全校全部撤到操場,無人傷亡。就是安縣桑棗中學,校長叫葉志平,他四川省優秀校長。
Ⅳ 汶川縣第一中學的介紹
四川省汶川第一中學(汶川中學)隸屬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這里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全國羌族主要聚居區,其中藏族佔52.3%,羌族佔17.7%,回族佔3.2%,漢族佔26.6%,其他民族佔0.2%。汶川第一中學位於汶川縣城北大門——雁門,西依岷江,東臨羌山,是災後以原四川省首批省重點中學、省級示範校、省級文明示範單位威州中學為歷史文化背景,合並原汶川縣初級中學中發展水平較高的桑坪中學、七盤溝中學,斥資2.4億人民幣建成。學校佔地面積一百六十八畝,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設計理念先進。學校現有學生4000餘名,教職員工350名左右:其中有特級教師3人,有高級教師106人,中級教師107人。有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有省級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是阿壩州辦學規模最大的學校。
Ⅵ 汶川縣哪些學校是鄉村中學
汶川縣鄉村中學有:
汶川縣水磨中學校
汶川縣綿虒中學
四川省汶川卧龍特別行政區中學校
四川省汶川縣七一映秀中學
Ⅶ 2008汶川地震中哪個學校的學生都倖存了
是四川安縣桑棗中學。
安縣桑棗中學校長是葉志平,四川省優秀校長。
地震來臨時,他正在綿陽辦事。大地震動,他站不穩,只好與學校的總務長互相抱著。
手機打不通,電話斷了,第一波震盪過去後,他立即驅車往地處重災區的學校趕。
他惦記著學校那棟沒有通過驗收的實驗教學樓,心裡最怕的是那棟樓出事。
上世紀80年代中,那棟樓建設時,學校沒有找正規的建築公司,斷斷續續地蓋了兩年多。到後來,沒有人敢為這棟樓驗收。當時,他還是普通教師,是學校為數不多的黨員之一,別人不敢搬,他只好帶頭搬。
搬進新樓時,新樓的樓梯欄桿都是搖搖晃晃的。燈泡各式各樣,參差不齊,教室本應雪白的牆上,只有底灰,什麼都沒有。
1997年,他把與這棟新樓相連的一棟廁所樓拆除了。他發現,廁所樓的建築質量很差,污水銹蝕了鋼筋。他怕建築質量不高的廁所樓牽連同樣質量可疑的新樓,要求施工隊重新在一樓的安全處搭建了廁所。
1998年,他發現新樓的樓板縫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紙袋。他找正規建築公司重新在板縫中老老實實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錢將原來的磚欄桿拆掉,換上輕巧美觀結實的鋼管欄桿。接著,他又整棟樓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規的要求從37厘米直徑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動手測量,每根柱子直徑加粗了15厘米。
對新建的樓,他的要求更是嚴。樓外立面貼的大理石面只貼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來砸到學生,他讓施工者每塊大理石板都打四個孔,然後用四個金屬釘掛在外牆上,再粘好。
桑棗中學校長每學期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他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要在全校組織一次緊急疏散的演習。會事先告知學生,本周有演習,但娃娃們具體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課間操或者學生休息時,學校會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緊急疏散!
每個班的疏散路線都是固定的,學校早已規劃好。兩個班疏散時合用一個樓梯,每班必須排成單行。每個班級疏散到操場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級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會錯。
教室裡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從前門撤離,後4行從後門撤離,每列走哪條通道,娃娃們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們事先還被告知的有在2樓、3樓教室里的學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樓、5樓的學生要跑得慢些,否則會在樓道中造成人流積壓。
每周二都是學校規定的安全教育時間,讓老師專門講交通安全和飲食衛生等。他管得嚴,集體開會時,他不允許學生拖著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須平端椅子——因為拖著的椅子會絆倒人,後面的學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還會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這樣出現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學生們正是按著平時學校要求、他們也練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來,老師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學生們立即趴下去。老師們把教室的前後門都打開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門。震波一過,學生們立即沖出了教室。
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師生,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
通信恢復後,老師們接到家長的電話,會扯著大聲驕傲地告訴家長:我們學校,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
汶川中學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關鍵詞搜索一下
汶川中學微信公眾號的關注方法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打開並登陸微信,進入微信的主界面;
2.然後點擊通訊錄選項,點擊公眾號;
3.接著在公眾號界面點擊右上角+圖標;
4.輸入名稱「汶川中學」搜索或相關關鍵詞;
5.找到相應微信公眾號點擊關注就可以了。
Ⅸ 汶川地震中有個校長他們學校一個人都沒死,那個校長叫什麼
葉志平,是安縣桑棗中學校長,四川省優秀校長新華網5月27日報道「我們學校,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這所學校名叫安縣桑棗中學,與汶川大地震傷亡最為慘烈的北川縣毗鄰。據新華網報道,這所在大地震中沒被「震倒」的學校全靠一位名叫葉志平的校長加固了「豆腐渣」教學樓,4年堅持組織學生緊急疏散演習。網友們稱其為「史上最牛校長」,網友號召「各地校長好好向葉志平校長學習,借鑒一下桑棗中學的成功經驗。」兩千學生下樓只消一分半鍾據此前媒體介紹,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緊鄰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桑棗中學校長叫葉志平,是四川省優秀校長,他擔任校領導後,下決心花40萬元將造價才16萬元的一棟「豆腐渣」實驗教學樓進行了徹底的加固,消除了隱患;更為主要的是,從2005年開始,他每學期都要在全校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工作做得非常仔細,每個班的疏散路線、樓梯的使用、不同樓層學生的撤離速度、到操場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亂,井然有序。逃生模式結果竟與演習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