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校園管理
❶ 數字化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益教數字化校園建設實施方案分為實施建設、中期調度和驗收三個階段專
1.數字化校園實施建設階段:各屬職業院校要成立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管理機構,確定主要負責人。做到職責分工明確,有計劃,有措施,有總結。
2.數字化校園中期調度階段:組織召開項目建設中期調會,聽取項目匯報,肯定並推廣好的經驗做法,發現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數字化校園驗收階段:項目啟動第3年,市教育局將根據各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專家進行驗收。
❷ 數字化校園
科迅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路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和利用。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達到提高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
數字化校園將學校內部的相對獨立分散的業務系統,進行統一整合和有效的集成,對集成數據按標准進行驗證,對信息進行實時更新,確保信息的一致性、准確性,從而提升學校整體管理水平和綜合實力,提供無紙化的學校網上辦公平台。主要解決高校信息孤島,規范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為師生員工提供「一站式」服務創建虛擬大學空間,實現跨地域管理,體現決策管理水平,及整體綜合實力有助於教學模式和觀念的轉變輔助學校領導決策。
系統完全遵循教育部CETS相關行業標准,包括統一桌面、單點登陸、身份認證、教務管理、資源管理、考務管理、OA辦公、網路視頻會議、學工管理、招生管理、收費管理等15大模塊,80小模塊,各模塊採取分布式管理,可拆可分。用戶可根據需要進行相關組合。採用迭代開發模式,因客戶需求而體現價值;遵循統一規劃、頂層設計的原則;引入企業ERP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術\融合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流程,並根據中職類院校的共性以及學校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的打造支持學校整體運營管理和服務的業務平台。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強化學校行政管理能力,提升面向師生的服務水平,實現數字化和諧發展。 通過數字化校園項目建設,構造能夠滿足數字化校園應用長期持續發展的應用框架,通過這一穩定、可擴展的應用框架為應用系統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撐和服務。該應用框架將充分支持於高校的應用需求和未來發展,同時考慮到系統的總體擁有成本,必須採用先進的理念和思路,輔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運用現代系統工程和項目管理規范標准,科學合理的進行建設。建成完整統一、技術先進,覆蓋全面、應用深入,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數字化校園,消除信息孤島和應用孤島,建立校級統一信息系統,實現部門間流程通暢,可平滑過渡到新一代技術,對校園的各項服務管理工作和廣大教職工提供無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務。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決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競爭力,總體水平達到國內一 流,滿足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具體目標就是實現「六個數字化」和「一站式服務」。
環境數字化
構建結構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穩定、安全保密的基礎網路。在此基礎上,建立高標準的共享數據中心和統一身份認證及授權中心,統一門戶平台以及集成應用軟體平台,為實現更科學合理的高校數字化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管理數字化
構建覆蓋全校工作流程的、協同的管理信息體系,通過管理信息的同步與共享,暢通學校的信息流,實現
管理的科學化、自動化、精細化,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學數字化
構建囊括全日制教育、繼續教育和成人培訓等在內的綜合教學管理的數字化環境,科學統一的配置教學資源,提高教師、教室、實訓室等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學模式、手段與方法,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產學研數字化
構建數字化產學研信息平台,為產學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權威的信息資源,實現教學、科研和實訓一體化,提供開放、協同、高效的數字化產學研環境,促進知識的產生、傳播與管理。
學習數字化
構建先進實用的網路教學平台,整合、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創造主動式、協同式、研究式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建立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
生活數字化
構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數字化生活環境和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利用一卡通系統,實現校內外主要消費流通、學生入學繳費、身份認證及門禁管理等。
一站式服務
實現教職工和學生的管理、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等主要活動的一站式服務,提高對師生服務的水平,提高對社會的服務能力。校園信息化全面實現後,大學功能、范圍將得到自然擴展,使學校的教學、科研和
管理突破傳統的概念,延伸其內涵,成為一個可以覆蓋網路可達范圍的無圍牆的數字化校園。
數字化校園應用
學生在任何時間都可以通過網路學習;老師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培訓;學校管理者可以自動分配教學任務;整個學校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在固定空間之內,是一個個的學習中心、交互中心、分組教室、安靜的區域;突破空間界限,人們可以通過互動式或基於WEB的交流平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入校園網,進行學習和交流,整個校園已經無線覆蓋,課桌椅等設施可以靈活布置。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系統由於融合網路,應用源源不斷的完善,可以為每個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教育,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系統。教室、宿舍、禮堂、圖書館都智能化、網路化了,學生和教職員工可以在生活、工作的任何地方獲得教學資源。
可視化、互動式教學
教師可以開展可視化教學,也可以通過交互、協作的資源引導學生互動式學習。學生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有豐富的課件,可以對信息進行搜和分析,學生很容易聯繫到老師甚至全球的專家。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在線職業培訓。
新型學習工具
通過多種新型的學習工具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通過網路遠程學習;通過模擬、虛擬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感同身受。創建沒有圍牆的校園將是一個終身的、沒有圍牆的校園,學生不會因為「畢業」而離開「學校」。學生和校友通過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課程與學校保持聯系,隨著他們職業生涯的發展不斷獲取知識和技能,實現終身技能訓練。學生和教職員工可以通過桌面電腦獲得超級計算能力,開展協作的、跨學科研究。
❸ 數字校園的系統建設
三維虛擬校園系統是數字校園的基礎和平台, 開展三維虛擬校園系統及相關課題的研究適應了信息社會發展的趨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數字城市和數字校園 開始涌現並逐步轉變為現實。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學校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是新時期對學校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數字校園系統結合三維可視化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再現實際地理環境的真實情況,系統具有動態性和實時交互性的特點。 三維虛擬校園系統設計的交互中,主要包括視圖操作(平移、旋轉、渲染、光照、霧化、視點變換)、三維漫遊(繞點漫遊、沿路徑漫遊、自由漫遊)及漫遊控制等功能。 用戶可以在系統中通過行走, 鳥瞰以及選擇不同的攝像機視圖來多視角觀看校園景觀,以達到全方位認識校園的目的。 平台選擇包括建模平台的選擇和開發平台的選擇。
(1)建模平台的選擇。2013年前三維建模的方法主要有:
①直接利用傳統GIS中的二維線劃數據及其相應的高度屬性進行三維建模,各建築物表面可加上相應的紋理,但這種方法只限於平頂建築物的三維建模。
②使用3D 軟體,如AutoCAD、3DMAX可直接做出逼真的三維模型,特別是對於那些不規則的建築物(如路燈、涼亭、塔型建築物等)效果較好。
③利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進行三維建模,但採用這種方法過程較復雜,成本高,逼真度不好。基於開發系統成本和條件的考慮,本文利用二維CAD數據、數碼相機實地拍攝的紋理數據、GoogleEarth 航拍地圖基礎,使用3DMAX 對地物進行三維建模。
(2)開發平台的選擇。2013年前開發平台種類繁多,通過比較,本系統採用深圳中視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開發的一款三維虛擬現實平台--VR-Platform(簡稱VRP)三維互動模擬平台。
該軟體特點是可同時支持多個max 版本的安裝與使用,支持適時導航圖顯示、視角切換功能,能模擬高效高精度物理碰撞,支持自動漫遊、手動漫遊,可自定義漫遊軌跡,可使用行走相機、飛行相機、繞物旋轉相機等相機,可提供完善的SDK 介面。該軟體適用性強、操作簡單、功能強大、高度可視化,真正做到了管理意義上的所見即所得。 場景三維建模是虛擬三維校園漫遊系統主要構成部分,也是工作最為繁重的部分。模型的好壞直接影響模擬的效果和相似度,所以構建的模型一定要遵循建築物的實際形狀。在建模過程中,把獲取的原始工程CAD 圖紙導入到3DMAX 中,根據CAD 圖紙建築物的頂面圖、立面圖創建三維模型。在創建模型時,為方便後期導入到VR-Platform 三維互動模擬平台,有幾點需要恪守的建模准則。
首先要盡量做簡模。虛擬現實中的運行畫面每一幀都是靠顯卡和CPU 實時計算出來的,如果面數太多,會導致運行速度急劇降低,甚至無法運行;模型面數的過多,還會導致文件容量增大,在網路上發布也會導致下載時間增加。
第二點要注意模型的三角網格面盡量為等邊三角形,不要出現長條型,因為長條形的面不利於實時渲染,還會出現鋸齒、紋理模糊等現象。
第三點模型的數量不要太多。如果場景中的模型數量太多會給後面的工序帶來很多麻煩,如會增加烘焙物體的數量和時間,降低運行速度等,因此,一個完整場景中的模型數量控制在2000 個以內(根據個人機器配置)。
第四點合理分布模型的密度。在VRP 中,所有模型的面與面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推薦最小間距為當前場景最大尺度的二千分之一。在製作場景長(或寬)為1km 的室外場景時,物體的面與面之間距離不要小於20cm。如果物體的面與面之間貼得太近,在運行該VR場景時,會出現兩個面交替出現的閃爍現象。另外還需要注意在表現細長條的物體時,盡量不用模型而用貼圖的方式表現;相同材質的模型,遠距離的不要合並;保持模型面與面之間的距離;刪除看不見的面;用面片表現復雜造型等准則。
要生成具有真實感的校園三維景觀,就需要在校園地形以及建築物表面粘貼真實的紋理影像。地物紋理主要通過數碼相機來獲取的獲取之後對紋理影像進行處理,使用的軟體是Photoshop CS2,處理工作包括傾斜度的調整、障礙物的擦除、顏色的調整等。對改正過的照片,再在3DMAX 的環境下,調用貼紋理命令在相應的建築物模型上貼上相應的紋理。
場景貼圖完成後,要進行烘焙,再導入VR-Platform平台中製作交互,這就要注意在3DMAX 環境下正常的材質貼圖,是否能在VR-Platform 平台中正常顯示。因此,在製作VRP 場景時盡量使用Advanced Lighting、Architecturd、Lightscape Mtl、Stan-dard 的材質類型。
如果在VRP 場景中使用了多維材質,需要更改為手動展UV 的貼圖方式,否則將不能正常顯示。最好VRP場景中每一個模型都賦上相應的材質,如果模型有明確的紋理屬性,可以根據紋理屬性給模型賦上相應的貼圖;如果模型沒有紋理屬性,就是一個顏色的,則需要製作一張色系貼圖。如果沒有給模型賦上貼圖,在對其進行烘焙完之後,導入到VRP編輯器中會發現該模型光感很平、過亮等效果。另外可以添加一些片面物體製作人物,體現場景的真實性。為了讓VR 場景的氣氛表現的更好一些,在VR 校園場景內的湖面上添加一個流水的atx動畫用於模擬水波紋等。 系統現實了校園三維景觀的可視化模擬,是基於現實校園的三維虛擬環境與傳統的二維校園圖形相比更加直觀、生動、逼真。該系統可通過瀏覽器訪問,操作方便,能選擇不同的攝像機任意進行平移、視點變換、角度旋轉等。同時實時渲染速度快,能迅速重建和還原地形、地貌,而且整個系統開發成本較低。
通過VRP 平台建設數字校園,得出以下注意點:
(1)模型個數優化。模型個數的多少直接影響到VRP 演示DEMO 啟動時的速度,在製作VRP 項目時盡可能的把同種材質的模型合並成一個物體(以達到減少模型個數目的)。製作後地整個場景中的模型個數控制在3000~5000 個以內(包括了全部模型)。
(2)模型面數優化。面數優化主要是把看不到和不需要的面刪掉,只留看的到的面。為了在後期瀏覽順暢,整個場景中的模型面數應控制在300 萬~500 萬面以內。
(3)場景貼圖量優化。貼圖量的優化需要從一開始烘焙貼圖時就要開始遵循一個優化原則:即重點建築,其烘焙貼圖尺寸可以為1024×1024,相對於重點建築小一些的模型,其烘焙貼圖尺寸可以為512×512,比較小的模型,其烘焙貼圖尺寸可以為256×256 或者128×128。另外盡可能的重復利用已有的貼圖,以減少貼圖量。 數字校園系統以VRP技術為平台,初步構建了一個具有漫遊等功能的網路信息系統, 瀏覽者僅需計算機必備的外設(如滑鼠、鍵盤)即可實現的虛擬現實效果。
❹ 大專院校數字化校園管理人員需要做些什麼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開放分類: 學院、蘇州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是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隸屬江蘇省教育廳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現任黨委書記:李唯青,院長:博士生導師陸建洪教授。 學院位於蘇州上方山石湖風景區的蘇州國際教育園北...
❺ 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有什麼區別
近年來,如火如荼的物聯網,使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概念向我們蜂擁而至。但這些概念似乎又與才現不久的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校園等概念相差不大,那麼「智慧」與「數字」兩者到底有什麼聯系與區別呢?就通過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兩個概念來分析認識一下。數字校園的來源與特點:數字校園的來源要追溯到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的教授凱尼斯·格林主持的一項名為「信息化校園計劃」大型科研項目,首次提出了數字化校園的概念,並打開了信息技術進入校園並用於學校管理的大門。1998年1月31日,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發表了題為「數字地球:二十一世紀認識地球」的方式演講之後,「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校園」等概念隨互聯網的深入發展應用而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其實,數字校園就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它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也被賦予了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內涵。發展到今天,數字校園的最高境界是基於互聯網下、統一於一個應用平台下的校園信息化平台。作為「數字校園」用戶的全校師生員工只需要一個登錄點既可以進入教務管理系統查閱課表安排,也能進入學生管理系統完成學生考勤,甚至也可以進入財務管理系統查看工資情況等。總之,用戶不必因不同的管理系統而進行多次登錄的繁瑣操作,也就是所謂解決「信息孤島」的數字校園。這種意義上的數字校園實現了單點登錄後完成所有網路下的教學、管理工作;實現了校園網下採用統一共享的資料庫平台對多個應用系統數據的共享;實現了一個部門對多個部門進行多頭應用系統的管理,節約了人力成本。數字校園是基於互聯網的信息化典範,其設計理念是將校園內的各種信息數字化、集成化、平台化,通過其集成的數字化平台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改變了教師的授課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了學校的管理,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
❻ 數字校園是什麼
數字校園是針對教來育行業的信息化應自用,基於用戶使用的PC和手機終端,開發及運營的教育管理、教育資源共享、家校互動、校園社區、數字校園手機版,融合簡訊於一體的教育行業應用平台。
通過數字校園實現教育主管部門內部、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學校內部、學校之間協同辦公及教務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滿足學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之間,教師與學生及教師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的需求。
❼ 「數字校園」是干什麼的
數字校園是在信息技術日益普遍和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個概念。 它是在充分整合中國電信語音、寬頻互聯網、七彩鈴音、全球眼、校園一卡通、綠色上網、校園百事通、IT整體服務等通信信息服務的基礎上,開發數字校園教育在線行業應用平台,面向教育行業的綜合產品包。該產品能充分滿足校方、教師、學生、家長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教學、溝通、信息獲取的需求,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強IT服務保障能力,構建和諧平安數字化校園。讓信息技術惠及下一代從數字校園開始。 它反映現代社會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和師生成長等領域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重要作用 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科學規范的管理對校園內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許可權控制;通過組織和業務流程再造,推動學校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管理規范化。 以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為主體,以教學、科研、管理活動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校園數字化實現資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動,建設數字化教學、科研與管理環境。 傳統校園的基礎上,以網路為基礎,從環境、資源、到活動全部數字化,實現網上辦公、網上管理和網上服務。 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對外通訊工作全過程中運用寬頻、交互性和專業性的區域網絡實現數字化教學和學校辦學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