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筆教學
1. 2007感動中國的頒獎詞
2007感動中國頒獎詞
2007感動中國頒獎詞
1、錢學森
【頒獎詞】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 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沖勁十足!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閔恩澤
【頒獎詞】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對閔恩澤這樣評價:歸國五十多年,奠基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以知識報效國家,一生成果難數,開發生物柴油推動綠色化工,憑貢獻樂享人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在推薦閔恩澤的時候這樣寫:青春投學,愛國有志;耄耋赤子,報國有恆。成就卓著,貢獻卓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閔恩澤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男,84歲。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他成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後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製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製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後,他指導開展己內醯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應用於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並被發現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一直堅持工作並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3、方永剛
【頒獎詞】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對方永剛這樣評價:有人說,理論是灰色的。他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以他的實踐和人生告訴人們,理論是彩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在推薦方永剛是這樣寫到:他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思考中國的今天和未來,他是偉大理論的真誠播火者,他所傳播的理論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贏得了青年一代。
方永剛 把忠誠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男,44歲,中共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余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後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生上完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4、謝延信
【頒獎詞】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對謝延信這樣評價:這個人對愛情忠貞,對老人孝順。謝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在推薦謝延信的時候這樣寫到:家庭是什麼,是人世間最可信賴的社會細胞。謝延信作到的不僅僅是孝,這是對家庭親人的忠誠,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忠誠。
謝延信 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後,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
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5、鍾期榮 胡鴻烈
【頒獎詞】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對鍾期榮、胡鴻烈兩位老人這樣評價:作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作好事,始終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終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兩位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們的信仰觀照了許多社會無力的角落,當我們每個人都去彌補社會缺位的時候,其實也彌補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們為百年樹人,更樹仁義於百年。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在推薦兩位老人的時候這樣寫:我想到了中國的武訓。胡鍾夫婦本為青年才俊,意氣風發,但感於貧困學子,即拋家舍業,投身教育,一座樹仁學院就是一座豐碑,永遠感動中國。
鍾期榮 胡鴻烈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
兩位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第八屆開始,他連續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後,一直是執業律師。因感於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35年來,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儉。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據估算,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並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
6、羅映珍
【頒獎詞】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對羅映珍這樣評價:誰說久病床前無賢妻?羅映珍用行動告訴我們: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羅映珍的時候這樣寫:苦難磨勵愛情的堅強,愛情總因苦難而顯光芒。她不僅喚醒了丈夫,也喚醒了許多人在這紛雜時代中對內心情感最深處的拷問。
羅映珍 700個日夜喚醒沉睡愛人
女,27歲,中共黨員,從1998年9月起在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計生服務所工作。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雲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鬥,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後,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並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現在,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中蘇醒過來,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是"、"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並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見證了這個奇跡的人們都說,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評選為感動雲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國婦聯、雲南省婦聯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7、李劍英
【頒獎詞】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在推薦李劍英的時候這樣寫到:李劍英說過這樣的話:「老百姓對我們那麼好,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正是軍人的沛然正氣與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對李劍英這樣評價:生為國生,榮為國榮,碧空長劍,英雄不死。永恆的十六秒,他用軍人的生命譜寫了熱愛人民熾烈的壯歌。
李劍英 英雄試飛員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8、李麗
【頒獎詞】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對李麗這樣評價:我們從李麗的事跡中感到了愛的力量。李麗也證明這樣一點,一個人無論多麼平凡,無論多麼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獻愛心,就一定能夠促成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的廣大。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於丹,在推薦李麗的時候這樣寫:孱弱的身體,強大的心靈,這個座標對太多健康的軀體是一個提示,讓我們更多自省,看到真誠與善良的心靈力量是無邊的。
李麗 湖南張海迪
女,45歲,衡陽人,1歲患小兒麻痹症,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在多舛的命運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後義務深入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社區、監獄開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餘人次;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數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4年多時間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萬人獲得心靈的洗禮。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被人們譽為「感恩天使」、「湖南的張海迪」、「中國的海倫•凱勒」。
9、陳曉蘭
【頒獎詞】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陳曉蘭這樣評價: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卻挑起了維護醫療環境純潔的大任,屢遭報復,陷入困窘,依然堅持,無怨無悔,最終推動主管部門出台多個法規性文件。她所作的對得起作為一位醫生的良知。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於丹,在推薦陳曉蘭的時候這樣寫到:一個弱婦女子冒著生命危險揭露行業潛規則,她代表了這個社會核心價值的方向。
陳曉蘭 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年度「3•15質量先鋒」 。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 「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目前,上海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已經正式聘請她為「食品葯品安全社會監督員」。
10、孟祥斌
【頒獎詞】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孟祥斌這樣評價: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而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紀寶成,在推薦孟祥斌的時候這樣寫到:真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願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紀寶成)
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餘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鍾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東齊河人,愛學習、肯鑽研,曾當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2. 關於寫老師的作文
在我的腦海里,時常閃出曾經教過我的王老師的影子。
王老師以她全部的愛,精心的培育著我們,既把知識傳授給我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給我們點燃了理想的火花。
記得那時三年級開學的第一天的第一節課——發書。新書領來了,教室里一片歡騰。當時,我坐在第一排,新書一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拿到書一睹為快。於是,我迫不及待的挑起來,把嶄新的、干凈的書放進書包,把沾有灰塵稍有磨損地往後傳。
我的舉動被王老師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她那和藹可親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愁容,「鈴……」下課了,王老師走到我面前認真地說:「你來辦公室一趟。」我忐忑不安地向辦公室走去。邊走邊想:第一天上課就要挨批評,該不是剛才上課……我嘀咕著走進教室,王老師微笑著問:「你是叫趙妍嗎?」我點了點頭,心想:第一天接班,就已經知道我的名字,可見這個老師太「厲害」了。我不由得對老師產生一種敬佩之感。她又說:「請你查一下『先人後己』、『自私自利』這兩個詞的解釋,並且理解意思,明天我可要考你喲!」我點了點頭,心裡暗自慶幸:剛才上課的事,沒被老師發現,一塊懸在心上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回家後,我把這兩個成語的解釋滾瓜爛熟。第二天第一節課後,我又被叫到辦公室。王老師嚴肅地問:「昨天讓你背的兩個詞已經理解了嗎?」「『先人後己』是指無論干什麼事,先為別人利益著想。『自私自利』是自私心很重,無論干什麼事,只為個人利益打算。」王老師點點頭微笑著說:「嗯,詞背得很熟,如何與自己行動掛鉤呢?」「我,我……」我無話可說,臉漲得通紅,羞愧得低下了頭。接著王老師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父親拿出一盤梨,給大家吃,讓孔融先拿,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你為什麼拿一個最小的?」孔融說:「我最小就應該吃小的,應該先人後己。」王老師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如果人人都為自己著想,事事都考慮自己,怎麼能體現出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優越性呢?『自私自利』可有百害而無一利呀!」王老師的一席話,是我茅塞頓開。是呀!我拿走了完整無缺、干凈平整的新書,而稍有磨損的書給誰呢?看看孔融比比自己真是相形見絀。於是我誠懇地對老師說:「老師我錯了,我一定要改掉自私的壞毛病。」老師滿意地點頭微笑,愁容舒展了。
「鈴……」上課鈴響了,我如釋重負地走出辦公室,可耳邊還回響著老師的忠告,老師呀!我們就像一棵棵,隨時都需要你的精心培育。您時時為我糾正傾斜的軀干,為我們長大成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我怎麼才能感謝您呢?王老師!
○『∪__∪』●~~◇[∧__∧]◆~希望採納~△〖∏__∏〗▲~~★(∩__∩)☆
我的老師
何老師雖然年紀只有三十多歲,可頭上卻已經有了不少的白發,臉上的皺紋也多起來。但他常笑容可掬,神采奕奕。
何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他講課非常幽默、風趣。他上課時,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在這笑聲中,同學們學習知識又快又好。一次,老師讓我們劃分課文層次。那是寫景的文章,篇幅太長了,同學們一下分不清,都愁眉不展。老師沒有讓我們馬上回答,而是讓大家回憶自己的旅遊經歷。同學們一下臉上陰天轉晴,然後老師又引導大家分析本文的景點,路線和心情,並且讓大家畫出示意圖。語文課都成了美術課了。有幾個畫得非常生動,樂得搖頭晃腦的。最後,讓我們把自己的旅遊感受寫下來。啊,那場面好感動人!一下子,教室里靜悄悄的,同學們個個筆走龍蛇。「沙、沙、沙」,千筆競速,就像大漠遙遠的古戰場,萬馬奔騰!我的心不在教室,重又回到那「歡樂谷」去了,不知不覺,寫下800多字。剛寫完,就被老師拿去了,他在班上宣讀,贏得同學們一陣陣掌聲。下課了,引來外班不少同學圍觀,窗外也一齊喊「好」,這歡樂聲轟動了整個校園。
何老師為了讓我們課後多學些知識,經常給我們買書,精心設計思考題,指導我們快速閱讀。日常生活中,何老師就像我們的保姆。有一次,我在做操時,何老師及時發現我不舒服,馬上叫班上的同學扶我去校醫室。當我聽到老師親切地問:「好點了沒有?」我非常感動。前一段,班上有幾個男同學,天天惹老師生氣。後來,一連幾個星期,只見從不打球的何老師一反常態,放學後就同那幾個學生一起打羽毛球,有說有笑的。不久,他們就成了班上的好學生。有一次我生病時,我沒去上學,老師很關心我,總叫同學來家裡看我,並且有空時親自來我家給我講課。我生病的時間內,成績不但沒下降,反而上升了。老師不把功勞歸於自己,卻在班上大力表揚我帶病堅持學習。我都忍不住流下淚來,站起來大聲說:「不!老師,這是你辛苦教育的結果啊!」
老師一笑,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我想,那都是老師為我們操勞的結果啊。
「師者父母也」。說到老師,那在講台上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形象,總是讓學生有一種油然而生的畏懼感。但今天我要說的歐老師,卻一點也沒上面的「高大」形象,甚至有點反其道而行之。
身為本班的最高統帥,歐老師本應霸氣十足,不怒自威。可他卻偏偏和我們的同學稱兄道弟,說笑玩樂,十足一個孩子王,教人又好笑時又親近。每天早上,我們一踏進校園,總能看到一個「鶴立雞群」的身影在本班男同學的追逐中左沖右突,時而大笑,時而狂呼,引人注目。我不說他是誰,你們都應知道那就是在我們班男同學中一呼百應的歐老師在踢足球。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班的女同學都情不自禁地成為觀眾,為這難得的校園一景歡呼加油。而我們的歐老師呢,就會越發的得洋忘形,還不時向我們揮手、歡呼,十足球場上的足球明星。這本來也沒什麼,可是後來他卻變本加厲,竟要求我們女生每天早上都要跑步五圈,還美其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財富。這一舉動,自然讓我們這些家中弱不禁風的「大小姐」們吃盡了苦頭,在抗議的浪潮下,我們的歐老師最後不得不承諾:他將身先士卒,加跑五圈。看到我們的班老師沖鋒在前,苦不堪言的樣子,一種苟由自取的喜愉才使這一次「跑步」事件宣告平息。說來也怪,從此我這個負責登記病假的班幹部就變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空職。
歐老師還有一「怪」。每天中午,他總是在教室里忙得不亦樂乎。不要以為他在給我們補課,他從來就沒那樣勤力過。他是在教室擺下擂台陣,象棋、圍棋、軍棋……他常說:人生如棋,要我們永遠懷有一顆進取的心,要勤思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可惡的是,他還自誇打遍班級無敵手。這話一出,引起極大的民憤,全班同學同仇敵愾,個個上陣。一時間,班級竟掀起下棋的熱潮,連我們這些女同學也不甘後人,以打敗老師為榮。日子一長,歐老師敗下陣來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們的成功感也與日俱增。每每聽著老師後生可畏的感慨,我們心裡都不知有多高興。說來也怪,歐老師的擂台一擺下,平時喜歡追追逐逐的男同學變得安靜起來,連平時的破壞紀律大王也立心在棋盤上一展身手不再興風作浪,我們這些文靜的小女孩也樂於和男同學一較高下。
更怪的是歐老師布置的作業,別班同學的作業總是抄抄寫寫,讀讀背背。我們歐老師的作業卻總是那樣別出心栽,他會叫你自由組合每周搞一份手抄報,每周准備一次辯論比賽或者故事會;又會叫你到校園外搜集錯別字,到社區搞一次環境污染的調查研究;甚至叫你自己搞一本屬於自己的作品選……天啊,在他眼中我們全都是畫家、律師、環保人士……甚至大作家。可是也怪,同學們對這些作業卻總是樂而不倦,連平時作業的「欠交」大戶也時時出現在表現突出的光榮榜上。
出現在歐老師身上的「怪」事還多著呢。不過時間一長,我們也見怪不怪了,但有一樣可以肯定;我們是最來最喜歡這樣的「怪」老師了,真希望下學期,歐老師還是我們的班老師!
幼時,兒時,少年時一個個透明的日子,永遠像一塊塊湛藍的寶石,凝縮著每一滴歡笑的淚水,潔白的紙上塗上了夢想的色彩,也記錄著我們在一起時的許多歡樂,老師,教師節就要來了,我要對您說聲:「老師,謝謝你!」
老師,你還記得嗎?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又哭又鬧,非要找媽媽,你呢,眉頭緊鎖,又是給我買棒棒糖,又是給我買冰激凌急得團團轉,我還是在那裡又哭又鬧,結果把你的衣服的一大塊地方弄得臟兮兮的,可是你也沒有生氣,那天你還給我講了《丑小鴨》的故事,從那以後,我感覺到你很美麗。
老師,你還記得嗎?從小我就是一個很膽小的小女孩,在課堂上我總不敢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害怕回答錯了讓同學們嘲笑我,是你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那一天,在學習《撈鐵牛》時,你提出了一個問題,全班同學沒有一個感於舉手的,可是那道問題我恰巧復習到了,舉手還是不舉手呢?萬一回答錯了怎麼辦?我心中打起了鼓,這個時候,是你向我投來了鼓勵的目光,我成功了,從那以後,我越來越活潑了,成績也一天比一天好,同學們都說我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老師,你好記得嗎?今年風箏節那天,你帶我們全班同學來到操場上放風箏,同學們拿出了各自帶來的風箏,有大雁,有老鷹,有燕子,風箏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奔跑、放線、風箏飛在蔚藍的天空上,風箏與白雲為伴,與藍天為伍,我們在下面跑呀,跳呀,感到快樂極了,微笑掛在你的臉上,幸福留在了我們的心裡,和你在一起,我們總有說不完的快樂。
老師,我們在一起的日子總會有那麼多的歡樂,我們的成長離不開你辛勤的汗水,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您汗水的結晶。你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教師節,就要到來了,我要說聲:「謝謝你,老師!」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澆灌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老師給予了我們許多的知識,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老師給予了我們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為了我們,老師操了不少的心,費了不少的力。
我的語文老師就是一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叫她陸老師。她有一張櫻桃般的小嘴,一雙閃著智慧、炯炯有神的眼睛,一頭金黃色的長頭發點綴著那張瓜子似的臉蛋。
她是一個雙重性格的老師。溫柔時,她把同學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嚴厲時,把手往腰上一插,就開始批評犯錯誤的同學了。但她溫柔的時間肯定多一點。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感冒,三天兩頭就跑醫院,那天我穿得很少,下課時,陸老師俯下身體輕輕地對我說:「都感冒了,還穿得這么少,要多穿點啊!」我點點頭,聽了這句話,我原本冷冰冰的身體,瞬間變得溫暖極了。
雖然老師在生活上非常關心我們,但在學習上對我們也非常嚴格。有一次,一位同學把一道簡單的題目做錯了,一下子就被罰抄了50遍,那位同學抄了一早上才抄完。從此,我們全班同學寫作業再也不感馬虎。你看。我們老師威力大吧。
老師,您為了我們付出了許多的汗水,雖然您對我們很嚴格,那都是希望我們能不耽誤學習,我今後會用我的事業來報答您。
夜深了,我還獨自坐在窗前,若有所思地遙望這深夜的夜空,這常引起我遐想的景色。
而今,我卻一點也不感覺興趣。想到的卻是施老師略帶微笑的臉龐。提起筆,筆尖在紙上跳躍,欣然靈感奔發,寫下了今天的作文——《誇誇我的老師》。
施老師的眼睛值得誇贊,這明亮的雙眸,似乎會說話,不信,你瞧!
隨著上課鈴聲短暫而又急促的響聲,施老師走進了教室。剛跨上兩步,便站住了,她的眼睛似乎盯著地上什麼東西,眉頭皺了一下,我好奇的伸長脖子,望瞭望,喲,那不是被人踩碎的粉筆嗎?糟了,今天是我值日生,竟沒注意到這醒目的白點,我不由的低下了頭,等著挨老師的批評。只見老師向寫有值日生輪流表的牆角走去,目光一下子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像觸電般,把頭垂得更低了,臉上感到一陣火辣辣。出乎我意料,施老師並沒有嚴厲斥責。只是用深得讓人無法理解的目光掃視全班,似乎想從同學們臉上找出些什麼。教室里安靜得出奇。這樣的沉默足足僵持了一分鍾。
「此時無聲勝有聲」施老師那深深的目光讓我體會到了老師這兩個字的豐富內涵。老師的沉默,替我敲響了警鍾:做好本職工作。
古今中外,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她都能侃侃而談;由孔子,到魯迅,至列寧馬克思主義,甚至當今流行的音樂,施老師都能口若懸河地講的頭頭是道。真讓人對她與眾不同的口才,心服口服。不僅在課堂上她能言善辯,下課後,更是能說會道。有時候,真覺得她更像我們的大朋友。
施老師非比尋常的教學方法,值得稱贊。
自從她接手我們班,我們的作文成績,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但要你說老師作業布置的多,那也不。生字,詞彙和基礎知識,老師從不要求我們死記硬背,她的口號是:「求質量,不求字量。」我們當然大呼;「理解萬歲。」
在施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班的語文成績從原來的倒數第一,爬到了年段第一,這可真得感謝施老師。記得有一首歌這樣寫道:「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汗滴……」
歌聲在夜空中忽高忽低。夜更深了,一陣寒風,拉回了我慢慢思緒。有人說,老師似園丁,辛勤地哺育著祖國未來的花朵。可我覺得老師更像杜浦《春夜喜雨》的詩句中的那隻求付出不求收獲,名利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 千筆教學賬號怎麼注冊
手機號注冊。
1、首先打開千筆教學app,點擊右下角的注冊。
2、其次輸入手機號,等待驗證碼。
3、最後輸入驗證碼設置好密碼即可注冊成功。
4. 如何鑒別李可染作品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於單純。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還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簡淡,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50年代以後的作品,藉助於寫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他從范寬、李唐、龔賢、黃賓虹等古今大師那裡汲取了創造朴茂深雄風格的營養,又迥然不同於他們。他多取材於江南與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鑄了他風格中的幽與秀。他的純朴、醇厚的北方素質又使他的風格溶入了朴茂深沉。他又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從總體看,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了對象的感性真實,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這是對於明清以來山水畫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傾向的一種補正和突破,且與五·四運動以來注重寫實的文藝思潮相一致。
李可染對寫意人物畫曾下過很多功夫,下筆疾速,動態微妙,形象誇張但不醜化,朴質卻不古拙,富於詼諧、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齊白石曾給予很高的評價。李可染還是畫牛高手。他喜歡牛的強勁、勤勞和埋頭苦幹,畫室取名師牛堂。多年來畫了大量牧牛圖。
李可染善書法,喜搜求書帖,尤愛北碑。他的書法,得益於黃道周,亦得益於他的繪畫修養。重結體的建築性與神韻,態靜而多姿致,剛勁、蒼秀又溫絢樸厚。他為許多著作題簽,布局構圖必經營再三,落筆即極具妙趣。李可染從1943年開始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
以最近熱拍1.84億成交的李可染畫作《萬山紅遍》為例解析。
從1962年到1964年間,李可染便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為主題進行了系列創作。這一系列共7張,其中以《萬山紅遍》最為精彩,這幅作品尺寸不算太大,高131厘米,寬84厘米,畫面打破了中國繪畫慣用的全景式構圖方法,進行了大膽的剪裁和高度的意匠加工,從對自然本身的關注轉化為對創作意向的關注。欣賞這幅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作品主要分近景、中景兩個部分:近景描繪了涓涓小溪、明亮的飛瀑以及錯落的紅色樹木;中景重點刻畫了雄奇的主峰和樹木掩映的山村房屋;小部分遠景墨色加重,層層推進。為了強調詩歌中的「遍」、「盡」的意味,作品構圖特別飽滿,極具張力,有著西方構成主義的成分,並且畫家一反平日黑、重的用色方法,為了突出作品的一個「紅」字,使用了大量的硃砂點,比出茂密,通紅一片,畫面強烈醒目,又以濃厚的墨色為底,形成冷暖調子的對比,既深沉靜穆又層次豐富。而林間的白牆,山上的飛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為襯托,極具氣勢,成為畫面的亮點。作品在黑紅對比中書寫南國的深秋景色,帶有明顯理想化的詩意色彩,包含著畫家對祖國山河無限的深情,體現了其熱烈深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