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植物造景

校園植物造景

發布時間: 2021-09-21 23:29:33

校園景觀要做的內容有哪些

一、校園景觀既是高等教育實施的場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標志。
二、校園景觀要做的內容:
1、校園景觀規劃更注重內外部空間的交融,強調空間的交往性。校園不僅是傳授知識職能的教育場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發展的生活環境。
2、校園通過環境的景觀化處理使校園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可為校內師生提供娛樂、交流、休閑的場所,達到舒緩壓力、疏鬆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韻味的景觀還寓教於樂,這是校園的一種文化潛力,亦即校園的「場所精神」。
三、校園景觀設計原則:

1、功能原則
學校主要包括校前區、教學區、生活區、課外活動區等功能區,設計時應根據各功能區的不同特點進行布置,既要滿足教學、工作、學習、生活的物質功能,更要滿足增進師生交流、激發靈感、創造智慧、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區是學校對外形象宣傳的重要展小區,故設計採用簡潔、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區則採用體閑、親切的設計手法,創造宜人的空間,設置較多的園桌、園凳,為師生的體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為本的原則
學校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時間性、群體性的行為規律,如大禮堂、食堂等人流較多的地方,綠地應多設捷徑,園路也適當寬些空間的組織與劃分應依據不同層次需要,組織不同活動空間各種設施設置、材料的選擇、景觀的創造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心理需求。

3、突出校園文化特色原則
充分挖掘校園環境特色和文化內涵,運用雕塑、廊柱、浮雕、標牌等環境小品,結合富有特色的植物來強化校園的文化氣息。

4、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以生態理論作指導,堅持以植物造景為主,盡可能進行喬、灌、草多層次復式綠化,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綠量,以有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使其可持續發展。

5、景觀生態規劃原則
景觀生態規劃是指應用景觀生態學原理,以區域景觀生態系統整體優化為目標,在景觀生態分析、綜合和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區域景觀生態系統優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模式。高校校園的規劃應當以景觀生態優先並從整體考慮出發,合理布局景觀空間格局的各個單元,以期望達到高校景觀生態系統整體優化的目標。

6、最高效率原則
最高效率原則就是指校園規劃應考慮到學生在校園內完成同等數量的任務和活動所運動的水平距離最短。可見,最高效率原則在規劃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通過合理布局使學生在運動最短的距離內到達一個或多個既定的目的地。考慮到大學生在校園中的作息規律和生活習慣,可以得出在上課期間,大學生每天在各類型斑塊之問移動的一般次序。以此為依據,有序的布局各個斑塊,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學生的目的。

7、多樣化原則
開放空間多樣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樣化。功能多樣化,如隔離、交通、交往、運動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樣化,如形狀、尺度、色彩、材質、構圖等多種變化;配置多樣化,如草坪、樹林、山、水、建築等不同設置。有利於滿足校園的基本功能校園開放空間需要交通、集會、運動等多種功能,有利於滿足師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於強化教學環境氛圍生機勃勃、豐富多變的校園景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育氛圍。

8、 整體性原則
從整體上確立大學校園景觀的特色是設計的基礎。這種特色來自於對大學校園所處的氣候、環境、地理、自然條件、歷史、文化、藝術的尊重與發掘。所謂特色,就是指大學校園總體景觀的內在和外在特徵,它不是靠人隨意斷想與臆造的,而是對大學校園生活功能、規律的綜合分析,對人文、歷史與自然條件的系統研究,對現代生產技術的科學把握,進而提煉、升華創造出來的一種與大學校園活動緊密交融的景觀特徵。

9、安全原則
安全是人性化設計中的第一要素。大學校園景觀設計,安全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物理環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物理環境安全主要體現在校園環境建設要把好質量關,工程質量經得起時間考驗,優化建築結構,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災功能,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過窄,彎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設人行道;不能種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間作用的植物可以選擇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觀賞的則應選擇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的植物;危險之處應設置扶欄等等。
心理安全相對比較復雜,主要是避免教室、圖書館、校園中的步行道、宿舍區、校園操場以及其他會令師生感到不安的情況。如昏暗的燈光、狹窄的甬道、刺鼻的氣味、巨大的沒有聲音的空間等。不同形態的空間也會引起師生情緒及心理上的不同體驗,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適、隱蔽的環境空間。人在進行各種活動時,總希望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因此每一個人周圍都有屬於自己的范圍和領域,好像有個「氣泡」一樣,它實質是一個虛空間。另外,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接觸的對象不同「氣泡」也不一樣。因此,室外環境空間的大小尺度、桌椅距離等都應按師生對環境的尺度需求及認知狀態進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穩定的形體,危險的沒有圍護的巨大空間等。

Ⅱ 如何利用植物造景,如何利用植物造景知識

1、主題原則
主題原則是一個植物配置的綱領,通過這個綱領,確定要通過植物景觀表現什麼樣的主題。這種景觀常常需要一種或幾種特定的喬木、灌木、花卉,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繼續延伸並擴大其內涵,就會形成一種文化與精神特徵。
以紫竹院為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過多年的引種馴化,精心養護管理,共栽植2100餘種100萬株竹子,形成濃郁的竹文化氛圍。這種主題植物,就像人類的骨架,起到支撐整個綠地或公園的作用。又如香山的紅葉、玉淵潭的櫻花、植物園月季園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2、適宜原則
該原則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常提到的「適地適樹」。二是與四周環境的協調與適宜。適地適樹原意為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種自然環境條件來選擇能夠健康生長的樹種。通常的做法是選用鄉土樹種,這樣可以保證樹種對本地風土條件的適應,保證成活。但「適地適樹」不能被拘泥於固定的樹種中,一些經馴化、引種,能在當地生長良好的外來樹種,完全可以被選入植物配置,而這些樹種也常常是具有某些當地植物缺少的優點,例如金葉女貞的引進,為北京綠化增添了一個新鮮的彩色元素,也為植物造景提供更豐富的色彩空間。
另外一點就是植物配置要適應或符合園林綜合功能的要求。例如,幼兒園的綠化與工廠的綠化有明顯的不同,幼兒園不適宜栽植飛絮及帶刺的植物,工廠要考慮選用抗污染能力強的植物,這是與其服務功能相適應的。
3、時效原則
所謂時效原則指的是植物配置設計時,要考慮長期與短期景觀效果相結合,也要考慮達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時間。在設計時可考慮將快長樹與慢長樹相搭配,適當考慮植物的生長空間與長勢。若想在早期見效,可適當密植,幾年後進行間移,但必須考慮到將來間移後的景觀效果。
4、經濟原則
有人曾提出園林綠化與果品生產相結合,或者說是將果樹應用到園林綠化中來。關於這種做法,筆者認為,在一些管理水平較高的綠地、或單位附屬綠地上完全可以考慮,但在一些公共綠地上要慎重考慮。
此處提到的經濟原則不是這個意思。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0毫米,降水量在年內分配不均,對園林植物生長極為不利,需要按季節補充灌水。北京已從「水資源緊張」到了「水資源危機」,所以水成為園林植物景觀中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
經濟原則指的是發展節水型園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適當考慮節水的問題。例如有節制地發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選擇耐旱節水的草坪品種,可採用暖冷季草混播,或選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優先選取較耐旱的園林植物,如銀杏、臭椿較絨毛白蠟、國槐耐旱,金銀木、黃刺玫較紫薇、迎春耐旱。選擇節水和耐旱植物材料,是城市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園林造景,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空間上形成更加豐富的景緻。

Ⅲ 例舉出學校某處植物造景較好的一處景觀,並簡單說明理由

出入口設計
以學生們的視角設計教育建築,用設計的語言表達出人性的思想!

學校大門常設在比較顯露的位置,面臨城市的主要幹道,除供出入和警衛外,還具裝飾性、審美性、特色性。門內外一般都留有較大的空間廣場。
門外廣場根據功能劃分相應領域,可布置花壇、樹木、噴泉、景牆等;兩邊可放置花台或花景。門內廣場、道路要與主幹道綠化相結合,其間可布置花壇、花台、雕塑、噴泉、水池、校園標識系統如全校導游線、路牌等。

Ⅳ 園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則來自哪裡

園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則:
科學性
藝術性
經濟性
(一)科學性
1.要符合綠地的性質和功能要求
2.要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
3.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綠地性質和功能要求
園林植物造景,首先要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不同的園林綠地具備不同的功能。
街道綠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蔭。吸塵、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選擇易活、對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樹冠高大挺拔,葉密蔭濃、生長迅速,抗性強的樹種作行道樹,同時也要考慮組織交通市容美觀的問題。
綜合性公園,從其多種功能出發,要有集體活動的廣場或大草坪.有遮蔭的喬木,有艷麗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靜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醫院庭園則應注意周圍環境的衛生防護和雜訊隔離,在周圍可種植密林。而在病房、診治處附近的庭園多植花木供休息觀賞。
工廠綠化主要功能是防護,而工廠的廠前區、辦公室周圍應以美化環境為主;遠離車間的休息綠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和搭配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力穩定的群體結構,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種植點的距離。為了在短期內達到配置效果,也可適當加大密度,過幾年後再逐漸間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徵,注意將喜光與耐陰、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的基礎上創造優美、穩定的植物景觀。
(二)藝術性
1.總體藝術布局上要協調
2.考慮四季景色的變化
3.全面考慮植物形、色、味、聲的效果
4.從整體著眼,注意平面和立面變化
1.總體藝術布局上要協調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於藝術美的范疇。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綠地、景點、建築物性質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體現不同的風格,處理好建築、山,水、道路的關系。
如公園、風景點要求四季美觀。繁花似錦,活潑明快,樹種要多樣,色彩要豐富
寺院、古跡地則求其庄嚴、肅穆,配置樹種時必須注意其體形大小、色彩濃淡要與建築物的性質欣和體量相適應。
2.考慮四季景色的變化
應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如在四季遊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賞。植物景觀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葉、花、果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主次分明,從功能出發,突出某一個方面,以免產生雜亂感。
3.全面考慮植物形、色、味、聲的效果
人們欣賞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園林植物是極少的,因此,要發揮每種園林植物的特點。就應根據園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點進行設計。
紫荊主要賞其春花
成片的松樹可以形成「松濤」聲
4.從整體著眼,注意平面和立面變化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要從總體著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種植的疏密;在豎向上要注意林冠線,樹林中要注意開辟透景線;同時要重視植物的景觀層次,遠近觀賞效果(遠觀常看整體、大片效果;近觀欣賞單株樹的形態、花、果、葉等)。
豎向上要注意林冠線
總體藝術布局上也應協調。根據局部環境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應採用不同的種植形式,規則式園林植物種植多對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表現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如在大門、主要道路、整形廣場、大型建築物附近多採用規則式種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對稱的小型建築物附近則採用自然式種植。
自然式園林綠地中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
(三)經濟性
1.充分運用鄉土樹種
2.注重經濟樹種種植
1.充分運用鄉土樹種
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於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這也是解決城市園林綠地不斷增加而建設費用節節上漲之類矛盾的辦法。因為鄉土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
2.注重經濟樹種種植
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樹種,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薄殼山核桃、杜仲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Ⅳ 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形式有哪些

.滿足植物生態要求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長,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種植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生態條件基本上能夠得到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植物正常生長創造適合的生態條件。
適地適樹
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時,應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或者通過引種馴化或改變立地生長條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長。
在中國傳統園林中,植物是四大造園要素之一。英國造園家B.Clauston提出: 「園林設計歸根結底是植物材料的設計,其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其它內容只能在一個有事物的環境中發揮作用」。
一、園林植物造景的概念
園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園林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園林藝術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創造各種優美景觀的過程。它是園林規劃設計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園林植物造景的類型
園林植物造景按其類型可分為自然式、規則式、混合式、自由式。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強調變化為主,具有活潑、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調;規則式配置多以軸線對稱,成行成排種植,有強烈的人為感、規整感。
三、園林植物造景的原則
園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則:
科學性
藝術性
經濟性
(一)科學性

1.要符合綠地的性質和功能要求
2.要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
3.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綠地性質和功能要求
園林植物造景,首先要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不同的園林綠地具備不同的功能。

街道綠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蔭。吸塵、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選擇易活、對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樹冠高大挺拔,葉密蔭濃、生長迅速,抗性強的樹種作行道樹,同時也要考慮組織交通市容美觀的問題。

綜合性公園,從其多種功能出發,要有集體活動的廣場或大草坪.有遮蔭的喬木,有艷麗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靜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醫院庭園則應注意周圍環境的衛生防護和雜訊隔離,在周圍可種植密林。而在病房、診治處附近的庭園多植花木供休息觀賞。
工廠綠化主要功能是防護,而工廠的廠前區、辦公室周圍應以美化環境為主;遠離車間的休息綠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和搭配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力穩定的群體結構,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種植點的距離。為了在短期內達到配置效果,也可適當加大密度,過幾年後再逐漸間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徵,注意將喜光與耐陰、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的基礎上創造優美、穩定的植物景觀。
(二)藝術性
1.總體藝術布局上要協調
2.考慮四季景色的變化
3.全面考慮植物形、色、味、聲的效果
4.從整體著眼,注意平面和立面變化
1.總體藝術布局上要協調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於藝術美的范疇。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綠地、景點、建築物性質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體現不同的風格,處理好建築、山,水、道路的關系。
如公園、風景點要求四季美觀。繁花似錦,活潑明快,樹種要多樣,色彩要豐富
寺院、古跡地則求其庄嚴、肅穆,配置樹種時必須注意其體形大小、色彩濃淡要與建築物的性質欣和體量相適應。
2.考慮四季景色的變化
應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如在四季遊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賞。植物景觀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葉、花、果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主次分明,從功能出發,突出某一個方面,以免產生雜亂感。

3.全面考慮植物形、色、味、聲的效果
人們欣賞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園林植物是極少的,因此,要發揮每種園林植物的特點。就應根據園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點進行設計。
紫荊主要賞其春花
成片的松樹可以形成「松濤」聲

4.從整體著眼,注意平面和立面變化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要從總體著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種植的疏密;在豎向上要注意林冠線,樹林中要注意開辟透景線;同時要重視植物的景觀層次,遠近觀賞效果(遠觀常看整體、大片效果;近觀欣賞單株樹的形態、花、果、葉等)。
豎向上要注意林冠線
總體藝術布局上也應協調。根據局部環境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應採用不同的種植形式,規則式園林植物種植多對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表現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如在大門、主要道路、整形廣場、大型建築物附近多採用規則式種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對稱的小型建築物附近則採用自然式種植。
自然式園林綠地中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
(三)經濟性
1.充分運用鄉土樹種
2.注重經濟樹種種植

1.充分運用鄉土樹種
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於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這也是解決城市園林綠地不斷增加而建設費用節節上漲之類矛盾的辦法。因為鄉土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
2.注重經濟樹種種植
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樹種,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薄殼山核桃、杜仲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Ⅵ 校園綠化如何配置植物

校園綠化以景觀綠化植物造景,這些植物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護作用起到凈化空氣、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改善環境的功能。校園綠化主要為師生創造一個防暑、防寒、防風、防塵、防噪音、相對寧靜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的活動場所。

校園綠化如何配置植物?校園景觀綠化工程植物的配置要點如下:

1、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樹木花草。

2、採用喬、灌木、花、草的有機組合和藤蔓類植物合理搭配的種植方式,充分利用綠地,增加綠化植物的層次。

3、在局部綠地中,利用喬、灌木組織空間的功能,巧妙地開辟安靜、優美的大小綠地空間,來滿足師生晨讀、遊憩、課外運動等多種需求。

4、不宜種植有刺激性氣味,分泌毒液或帶刺的植物。多選擇鄉土樹種,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1:1為宜。植物配置應表現較強的季節性、色彩鮮艷,使校園環境輕松、愉快。

Ⅶ 校園美化綠化現狀之我見

校園綠化是校園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能夠很好地表現一種校園精神與文化內涵, 為了美化校園,為師生創建優美的工作學習環境,營造出濃厚的校園寧靜氣氛,我們合理分配校園綠化美化分布,建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全力將可綠化面積進行綠化,如今我們校園綠化如火如荼,學校建設日新月異,大家的生活學習環境正日益改善,我們正闊步向園林式學校目標邁進。去年我們已投資數萬元進行綠化,今年我們看到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綠色,校園里到處飄滿了桂花香的味道。現在我們將精力放到新開辟出的新可綠化地帶,新增綠化帶要和原有的綠化格調一致,注重基礎工作就是長期工作,抓基礎要思長遠,注重品種搭配,合理栽種,增加垂直綠化面積,建立完整的綠化體系。將學校可利用的一切條件都挖掘出來,逐步發展。

21世紀的校園應該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以高科技、健康為主題的人才聚集地,是人本理念與自然景觀相融合,是環保的現代化生態型數字化校園……

中學校園的優良環境對於生活在其中的學生起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重要作用,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狀況下,更加能夠舒緩壓力、啟發思維、激發靈感。同時,也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空間和場所。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環境,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優雅的文明舉止、和諧的環保意識是大家的必備素質,破壞生活環境更無異於自殘。這里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理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來愛護優美的環境、以無私的愛心來為我們的校園更加美好盡一份力,以實際行動來維系高尚的社會文明,及時譴責並制止一切破壞校園環境的不和諧行為。「除了關愛,什麼也別留下;除了回憶,什麼也別帶走。」讓我們共同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強化環保意識,呵護一草一木,促進校園和諧發展,讓文明與優美永駐我們的校園!
我們堅信有你的關愛,我們的校園更加美好!

今後我們將在綠化的科學管理方面再下功夫,在園林植物造景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再加大投入,把家炳中學這張藍圖描繪得更加絢麗多彩!(田家炳中學現高一(11)班-------唐增

Ⅷ (廣西師范學院植物造景調查分析)之類的的論文 急急急。。。事成之後一定加加分

植物造景定義:園林植物是城市綠化中最總要的景觀構成素材,運用具有特定觀賞功能的園林植物,通過工程設計的手段和綜合施工的方法,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園林景觀的造景技術。

Ⅸ 校園景觀植物配置

校園景觀綠化植物造景配置很講究的,這些植物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護作用起到凈化空氣、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改善環境的功能。

1、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樹木花草。


2、採用喬、灌木、花、草的有機組合和藤蔓類植物合理搭配的種植方式,充分利用綠地,增加綠化植物的層次。

3、在局部綠地中,利用喬、灌木組織空間的功能,巧妙地開辟安靜、優美的大小綠地空間,來滿足師生晨讀、遊憩、課外運動等多種需求。


4、不宜種植有刺激性氣味,分泌毒液或帶刺的植物。多選擇鄉土樹種,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1:1為宜。植物配置應表現較強的季節性、色彩鮮艷,使校園環境輕松、愉快。

校園景觀樹的選用要求 

1.鄉土樹種,擁有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理,一方水土一方樹。鄉土樹種是經過當地環境千百年歷練出來的品種,環境適應性可想而知。同時,這類苗木成活率高,可以減少後期維護成本。鄉土樹種還有一個不可多得的優點,即它本身包含的對當地歷史文化的影射和濃縮,能夠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觀,從而加強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

2.具有生態環保性

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特性,決定了校園景觀樹種必須具有生態環保功能,即污染性少,抗污染性能高,少毛無刺,沒有刺激性氣味。這種生態性不僅強調樹本身的環保性,也強調通過多樣性的配置實現生態的平衡。比如通過草本類、灌木類和小喬木、大喬木這種多層次的搭配,不僅營造出視覺的美感,也維護了生態多樣性,形成一種類自然的狀態。

3.美化功能

除了生態效果,校園景觀樹還要承擔起美化環境的作用,營造出視覺上的豐富美感。或者樹本身的或婉約、或硬朗的線條美,或者通過孤植、列植、群植等多種景觀配置方式來塑造美。

Ⅹ 園林植物造景和園林植物造景應用哪個專業比較好考研的話,哪個學校最好呢

我覺得園林植物造景應用相對好些,因為偏向於應用,注重實踐。這是個人看法,還是看你喜歡。學校的話比較牛的是北林的設計,南林的植物,還有東南大學應該都不錯,西北農林科大也很受歡迎,但是首推北林和南林。你自己可以詳細的再了解下。

熱點內容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書 發布:2025-05-09 01:33:48 瀏覽:68
孫子的英語 發布:2025-05-09 01:05:20 瀏覽:26
愛久教育 發布:2025-05-09 01:00:30 瀏覽:446
舞曲動作教學 發布:2025-05-09 00:57:43 瀏覽:572
生日英語怎麼寫的 發布:2025-05-09 00:57:40 瀏覽:741
化學中酸 發布:2025-05-09 00:54:40 瀏覽:557
世界怎麼去 發布:2025-05-09 00:46:50 瀏覽:205
醫生的英語 發布:2025-05-09 00:30:42 瀏覽:273
晏陽初平民教育 發布:2025-05-08 23:53:40 瀏覽:840
如何搭搭訕 發布:2025-05-08 23:47:57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