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款的危害案例
校園貸存在很多「挖坑」現象。有的平台隱瞞或模糊實際資費、滯納金、違約金,內大學生貸款購物,最容終卻要償還相當於貸款本金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利息或者滯納金。有的平台使用非法手段催收欠款,比如詆毀名譽、騷擾恐嚇、威逼抵債等等,給借款學生造成極大心理壓力。
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念和創業需求是校園網貸平台快速發展的背景條件,對於大學生正常的金融需求應當給予保護和支持,打擊重點應當是嚴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1)校園貸款的危害案例擴展閱讀:
針對校園貸亂象,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大整治打擊力度。2017年,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
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然而,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校園貸也改頭換面,披著培訓貸、美容貸、租房貸等「馬甲」繼續危害校園。
Ⅱ 校園貸的危害及預防
一、校園貸的危害
1.身背沉重的還款負擔
從以往的案例來看,辦理了校園貸的同學往往會背負上沉重的還款負擔,貸款利息往往要比貸款本金高出許多。在武漢,某位同學貸款8000元,實際到手2000元。在兩個多月後還清時,實際還款9900元,還欠下其它平台5萬多元的債務。校園貸高額的利息,讓幾乎沒有日常收入的同學們陷入困擾的境地。
2 人身安全受損
現在,很多誘導學生辦理校園貸的平台都是處在黑色地帶的機構。如果貸款學生未能按照要求歸還貸款本金、貸款利息、手續費、逾期費、評估費、中介費等欠款,那麼這些校園貸平台就會安排一些人員進行暴力催收。
沉重的息費等心理負擔不但影響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出現跑路或輕生行為。校園貸基本有父母的隱形擔保,大部分家長會選擇為他們償還,對於困難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防範措施
1.樹立正確金融觀和消費觀
提倡通過勤工儉學或助學貸款等方式獲得支持,糾正盲目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的錯誤觀念。
2.理性消費
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3.提高警惕
天上不會掉餡餅,對廣告中的「免費」「優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幾個問號;了解金融常識,增強防範意識。
4.保管好身份證件
不隨意借給他人自己身份證,保管好個人證件。有的同學是在熟人介紹的情況下去申請校園貸的。因此,在涉及到貸款這類事件時,大家不要感情用事輕信熟人。
5.選擇正規借貸機構
確需貸款要選擇有正規許可的機構辦理,學習了解合同和金融法律基本知識,並及時按約還款,維護良好信用。
6.及時反映情況
如果大家發現自己上了校園貸的圈套,一定不要一個人默默地承擔下來,要及時向學校老師、父母反映情況。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同學們一定要及時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Ⅲ 大學生校園貸款有哪些風險
所謂「校園貸」就是在校學生通過針對大學生的網路貸款金融機構和平台在網上申請獲得信用貸款的方式。然而,大學生校園貸是存在風險:

所以,大學生應該理性消費,避免過度消費導致申請校園貸而引發一系列不良後果。
Ⅳ 什麼是校園貸及其危害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
目前校園貸產生的危害版主要有權以下這些:
1、高出本金眾多的的利息。目前網貸平台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連累身邊同學家人。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於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餘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易滋生借款惡習,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易誘發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Ⅳ 校園貸款的危害有哪些
校園貸款讓不少大學生負債累累,它具體有哪些危害?各位,校園貸款的危害太大了,小編總結了一下,其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幾點:首先,校園貸款具有高利貸性質。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最後,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貸」進行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請大家要謹慎辦理「網貸」、「小額貸」,切勿因他人勸說或被所謂的「好處費」等蒙蔽,以自己的名義辦理貸款給他人使用或為他人提供擔保。如需辦理「網貸」、「小額貸」的務必咨詢家長和銀行,謹防被騙。
Ⅵ 關於校園貸的案例,談談隱藏在網路中的危害
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因此要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平台的監管和整治。業內人士表示,不良平台將被逐漸淘汰,今後整個行業的發展會更加規范化和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