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醫葯文化進校園

中醫葯文化進校園

發布時間: 2021-10-07 03:01:45

1. 上海中醫葯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訓:勤奮、仁愛、求實、創新
校徽:主題圖案外形為「鼎」寓意中醫葯文化的傳承與鼎盛;內形為」爐「,象徵岐黃學子在校內淬煉成才。內核的太極圖案為藝術化呈現。主體圖案似」申「,特指上海申城,彰顯學校的地域特點及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文化特徵。該圖案又似篆書「東」,暗含中醫葯文化源起東方之意。圖案中央蘊含「中」字造型,體現學校的中醫葯特色。中英文校名體現學校的國際化與開放性。「1956」表示建校時間。色彩為暗紅色,古樸,莊重,襯托出學校源遠流長的歷史
校歌:《杏花開遍美麗的校園》吳佐忻(署名樂莪)作詞、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作曲家朱鍾堂作曲
歌詞(節選)
陽光灑遍清脆的心靈
我們相聚在浦江之濱
努力地弘揚中華的瑰寶
為人類托起濃濃的綠茵
平凡的人類
求實創新
跨越世紀
走向世界
偉大的...

2. 對於中醫葯文化進入校園,你支持嗎

現在很多的教育部門正在大力地開展中醫葯文化進入校園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因為中醫葯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對醫學的發展也有著突出的貢獻。中醫葯文化有很重要地學習和傳承的價值,進入校園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學習它,更能為人類造福。


在中西文化強烈碰撞的當下,要懂得文化的包容性,讓醫學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要取百家所長,中醫葯文化歷經傳承,留下了更多的精髓,如果能不斷地發展,不斷地融入新思想,必將變得更加的完善,更有利於造福人類。所以中醫學文化要和西醫文化一樣,走進校園,讓更多的學子去探討學習。

3. 如何弘揚中醫葯文化發展

宣傳中醫葯文化歷史。歷史是文化的積淀,中國醫葯學有幾千年的歷史,曾經有過很多的輝煌。從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到東漢的華佗最 早發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從中醫針灸療法到東漢時期張仲景創立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從宋代開始就在民間流傳的用人痘接種 預防天花的方法到明代李時珍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問世等等,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醫葯學成就。對中醫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蘊 藏,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弘揚,充分發揮其獨有的價值,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傳承中醫葯文化理念。中醫葯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充分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別是運用整體觀和系統論作為指導中醫 葯認識健康、辨證論治、預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維方式,充分顯示了中醫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有效性。中醫對人體的健康,提 倡預防為主的思想,強調防患於未然,重視平時保健調理,關注日常養生的思想至今仍彌足珍貴,傳承這種理念,對於增強社會的中醫葯 共識大有裨益。 弘揚中醫葯傳統醫德。中醫提倡的是「醫為仁術」,強調一個「仁」字。「醫為仁術」便是對一個合格醫者的道德標準定義,它是中國古代 醫學家對醫學的定性,是對醫學靈魂的高度概括。對於醫者而言,所要求的就是對病患者要懷抱一顆仁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與患者 的交流在充滿愛的氛圍中進行,而不是沒有表情的程序化的診治。「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 良,不可信也。」中醫葯服務只有充分體現中醫葯特有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環境形象,才能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醫患 關系等方面切實感受到獨特而良好的服務。 建設中醫葯「名科」品牌。幾千年形成的中醫的獨特理論體系和獨到的診治方法,是中醫能夠保持其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從中醫服 務機構角度看,應該著力打造自己的「名科」品牌,突出中醫葯在養生、預防、康復中的特色優勢,通過「名科」品牌打造走出一條「中醫院以 中醫葯收入為主導」的路來。 發揮中醫葯文化助推區域發展的作用。中醫葯在群眾中具有廣泛認同感,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我們應努力 探索如何使中醫葯真正成為我市破解農民「看病貴」難題的重要手段、融入「海西」的重要紐帶、打造「秀山麗水,養生福地」的重要媒介、提高 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讓中醫葯在助推區域發展中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 盡管當下中醫葯發展步履維艱,但只要它的文化根基還在,它就有迅速走向復興的可能——中醫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中醫葯發展的不

4. 關於中醫葯文化進校園,你支持嗎

我是非常支持的,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

5. 中醫葯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了嗎

江西首批中醫葯實驗班日前在南昌市灣里區開班。全國中醫葯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走進小學一年級課堂,為小學實驗班的孩子們講第一課。

學生們通過課程學習,可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中醫葯常識,既可以培養對中醫葯的認知和興趣;也可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明確起居有常、飲食有節,獲得一生都有用的中醫健康教育。

6. 為什麼要讓學生理解和認同中醫葯文化

讓學生理解和認同中醫葯文化

——中醫葯文化振興發展的新使命新課題

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劉彭芝是這次「中醫文化進校園校長研討會」的發起者,她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理應在學生心中植入中醫葯這樣的文化基因,激發、喚醒他們的民族文化自覺與自信。」就在今年1月份,劉彭芝在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在北京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普及推廣中醫葯基礎知識,並提議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

劉彭芝表示,讓中醫葯進校園,主要目標不是培養出多少個中醫葯名家,而是發揮中醫葯文化在教書育人中的獨特作用。

福建中醫葯大學學生在校內中醫館調配中葯。新華社發

「中醫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深度契合,反映出中華文化在把握人與自然關繫上的智慧,也讓中醫超越一般的經驗科學,具有人文關懷的文化屬性和多元價值,是一種與文化緊密相融的醫學科學體系。」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認為,開展中醫葯文化進校園活動,不僅是應用中醫葯養生保健的現實需要,更是傳承、發展、創新中醫科學的戰略性需求。「讓中醫葯文化進校園,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黃璐琦院士說。

「在孩子們心中埋一顆信任中醫的種子」

中醫葯文化傳承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但讓中醫葯文化進校園還是一件新事。

2012年,北京全面啟動了「中醫文化進校園」活動,是最早推進中醫葯文化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我們提出,要把北京打造成全國中醫葯的文化中心,這可不光是我們有多少中醫專家,有多少中醫院,有多少博物館,關鍵是得有文化,尤其是讓孩子們具備這種文化。」在多年的工作中,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黨委委員、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深有感觸。

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副所長李萍希望:「在孩子們心中埋一顆信任中醫的種子。」從史家學校的中葯體驗課程、育才學校的神農本草課程、北京小學的四季課程中……李萍認識到,中醫葯文化要與教學體系緊密相連,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是跨學科的,需要由語文數學生物、勞動等多門課程綜合形成。

西南大學附中學生在實驗室開展中醫葯專項《薏苡種質資源材料組培快繁研究》。資料圖片

比如育才學校開設的「敬先農,愛本草」系列課程,分年級進行內容遞進的授課:二年級由「京葯」開始,種植常用中葯,建立校園「盆栽百草園」;三年級在種植「京葯」的同時,記錄本草的生長過程,四年級學習代茶飲功效、配方及製作工藝,五年級通過參觀學習,掌握桑的生長規律、葯用價值及桑蠶文化。

北京中醫葯大學校長徐安龍認為,倡導中醫葯文化進校園,也不能盲目躍進,必須要遵守嚴謹、科學的精神,不能把中醫講成一個玄之又玄的東西,它是一門實踐科學,不能誇大中醫葯治癒疾病的療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切勿把成功個案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認為,「可以在學生當中開展中醫葯知識大賽,如《黃帝內經》知識大賽、《本草綱目》知識大賽等,既可以學習先賢對疾病和健康的認識,又能體會其中的哲學思維、古漢語知識。」

與此同時,大學與中學的合作在加深、加強。在「中醫文化進校園校長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與北京中醫葯大學、東北育才教育集團與遼寧中醫葯大學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東北育才教育集團校長高琛表示,將圍繞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觀豐富拓展國家課程,把中醫葯知識滲透其中;同時,將開設選修課程,把中醫葯文化中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治療觀、養生觀等內容編制為校本課程。「中醫葯大學、高校醫學院要加強對中醫葯文化進校園的支持,並在培養師資力量、合作編寫教材、共同舉辦活動等方面提供好服務。我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小學生能夠自覺認同和熱愛中醫葯文化。」徐安龍這樣暢想。

7. 中醫葯進校園你有什麼看法的作文

中醫葯是秉承中國的哲學文化而生的,只是中醫葯進學校沒太大意義,還需要中國古典哲學文化進校園。

熱點內容
歷史會考題 發布:2025-05-01 11:59:34 瀏覽:261
2016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發布:2025-05-01 11:40:02 瀏覽:762
吉他伴奏教學 發布:2025-05-01 10:55:30 瀏覽:675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生字表 發布:2025-05-01 10:37:17 瀏覽:251
七年級英語學案 發布:2025-05-01 10:25:45 瀏覽:83
舞蹈初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01 10:15:53 瀏覽:815
哪裡學吉他好 發布:2025-05-01 09:51:00 瀏覽:558
怎麼查qq 發布:2025-04-30 22:36:31 瀏覽:575
如何訪問外網 發布:2025-04-30 21:13:09 瀏覽:679
什麼犬什麼什麼 發布:2025-04-30 21:08:56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