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南雄中學

南雄中學

發布時間: 2020-11-19 17:42:51

1. 現在南雄一中好還是南雄中學

一中好。。。。。

2. 南雄中學2018年高考成績表

現在高考成績是不允許對外公布的,所以一個學校的高考成績表,外人是不可以拿到的。

3. 南雄實驗中學跟南雄中學相比哪個

在南雄這兩所學校都是非常不錯的學校了。因為他們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他們老師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祝賀你上哪所學校都可以。

4. 南雄中學的大事記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宋淇源任南雄知難而進府時,重修天峰書院,後與凌江書院合並稱道南書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道南書院改為州立南雄中學堂,學制四年,學堂監督(相當於校長)曾淞。
●民國元年(1912),南雄中學堂奉廣東省教育廳命令,改為省立南雄中學,首任校長為陳澤東。
●民國七年(1918),軍閥混戰,北軍侵入南雄,省立南雄中學圖書器具焚毀一空,員生奔逃,學校停辦。
●民國八年(1919),省立南雄中學暫借永南天後宮和興隆庵復辦。
●民國十年(1921),省立南雄中學遷回元寶塘。
●民國十三年(1924),奉省政府令,省立南雄中學改為省立第六中學,學校實際新學制,初、高中各三年。
●民國十四年(1925)12月,代號叫「蘭芝」,後改名為中共南雄特別支部在省立第六中學成立。
●民國十六年(1927),省立第六中學學生會幹部,在共產黨南雄地方組織的領導下,配合農民自衛軍誘殺反動頭目、鎮壓國民黨的改組委員,從而拉開了南雄農民暴動的序幕。
●民國二十二年(1933),校長陸傲霞報請省撥款,開辦高中師范班。
●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省立第六中學為省立南雄中學。
●民國二十七年(1938),學校報省撥款增辦高中普通班。省立南雄中學成為完備的完全中學。
●民國二十九年(1940),學校報請省政府遷往城郊龍華寺新校上課。
●民國三十三年(1944),日寇淪陷南雄,校長黃雲蔚率師生奉令遷往河源縣上莞鄉上課。
●民國三十五年(1946)2月,學校遷回南雄;7月省立南雄中學與南雄縣立中學爭執校舍;9月,遷回元寶塘繼續辦學。
●民國三十七年(1948),廣東省立南雄中學舉行四十周年校慶。
●1949年10月,縣人民政府接管廣東省立南雄中學與南雄縣立中學,合並成立南雄臨時聯合中學,高中部設在元寶塘(原省立南雄中學),初中部設在繁榮路(原南雄立中學)。
●1950年,南雄臨時聯合中學定名為廣東南雄中學,主辦機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廳。
●1951年2月,南雄中學師生演出歌劇《白毛女》,配合土改運動的宣傳。
●1959年9月,南雄中學搬到城東五里山辦學,後因地質問題和缺乏水電,1962年又搬回原校址。
●1960年,語文教研組評為全省文教戰線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
●1962年,南雄師范並入南雄中學,1964年師范最後一屆學生在南雄中學畢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捲入南雄中學,下半年開始停課,師生外出串連和在學校「打派仗」。
●1968年,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揪鬥了一批教師,其中一名教師被迫害致死。
●1970年3月,南雄中學裁撤,學校教師及財產、圖書、儀器等設備瓜分為三,分別搬到主田、黎口、南畝辦校。
●1974年9月,縣委決定城大鎮一中從飛機場搬到原雄中校址辦學,復辦南雄中學。
●1977年7月,南雄中學恢復為縣的重點中學。
●1978年,南雄中學首次評為地區的高考先進單位。
●1981年,廣東省政府文教辦公室35號文通知,南雄中學被定為南雄縣重點中學。
●1982年,南雄中學評為廣東省普教系統優秀集體。
●1984年,南雄中學被評為廣東省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
●1989年,南雄中學被評為廣東省深化改革成績顯著單位。
●1994年,南雄中學成為首批「韶關市一級學校」。
●1999年,南雄中學被評為全國推行《國家體育鍛練標准實施辦法》先進集體。
●2001年11月3日,南雄中學舉行建校九十五周年慶典。
●2002年秋季,實施辦學體制改革,開始裁撤初中部。
●2002年10月,南雄市委、市政府利用城市經營的契機,將學校周邊共22900多平方米的土地,無償劃拔給南雄中學,使學校佔地面積達到148畝。
●2003年1月,南雄中學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3年10月,南雄中學被授予「國家級科研教示範基地」。
●2004年9月,學校南大門落成。
●2005年9月,南雄市委、市政府成立「廣東南雄中學百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2009年8月24日,南雄中學最後一幢老教學樓2號樓成功拆除,將於原址建設新教學樓。

5. 南雄各個學校報考南雄中學和市一中的人數是多少

南雄各個學校報考南雄中學和市一中的人數,
目前尚未公布。
可詢問市教育局。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6. 南雄中學的概述

據《南雄縣教育志》載:「南雄直隸州知州沈之乾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將道南書院改為南雄州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首任監督(相當校長)。南雄中學原校址在元寶塘,即今縣政府招待所。
明清時為道南書院。」由此追溯,雄中淵源可前推至道南書院。道南書院,為天峰書院、凌江書院合並擴建而成。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南雄知州陳侁在小東門(今市政府、迎賓館一帶)劃出地方,辟為「州學」,以教化民智,始開南雄政府辦學先河。
至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南雄知府江璞在「州學」之西創辦大中書院(其後易名宏道書院、天峰書院)。
乾隆三十一年(1765年),調任南雄知府的蘇州長洲人宋淇源,積極倡議地方開明紳士捐錢捐物重修天峰、凌江兩書院,並從州學劃出地方給書院辦學之用,使書院面積增至20多畝。
重修書院工程主要由陳清楊全權負責。此人任官資歷長,工作認真負責,「勤襄厥事」,不到半年工程即全部完工。重修後的書院整合了天峰、凌江書院,建有元寶塘、培風亭、泮池和大觀樓等,整個書院「規模宏敞,氣象整肅」,受人稱贊。宋淇源請時為朝廷大司空制府楊錫為新書院命名,楊錫便命之名為「道南書院」,並言「信足彰嶺表之先聲也」,而「道南」一詞,即有把中原文化推及南方之意。
清代南雄人曹忄賓,,力學經史百家,熱心地方教化,曾執掌於書院,任書院山長(院長),著有《四書詳說》、《十三經解》,訂正《古詩解》、《歷代詩選隨筆》、《柱峰制藝》和《天鏡閣集》等。清代名宦胡定告官回鄉後,主教道南書院,編纂《御篡通鑒綱目測義》,著有《雙柏廬文集》。從北宋至清末,道南書院及其前身,在近千年的歷史中,以講壇和書齋為陣地,以思想和文字為手段,在南雄傳承中華文明、播灑儒家文化,並在弘揚南雄地方文化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清末「廢科舉,興學堂」,道南書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直隸南雄州知州沈之乾將道南書院改名為南雄州立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監督(相當於校長),是為南雄現代教育制度肇始。書院改制後,開設的課程有修身、讀經、算學、詞章、中外史學、圖畫、中外輿地、外國文、博物、物理化學等10多門,學制4年。其時南雄中學堂有教員5人,其中省高等師范學堂畢業1人;學生40人,文化素質較高,而一些中了秀才的人也來此讀書深造。州立中學堂的首屆畢業班有40人,他們畢業後,按《欽定學堂章程》均授予貢生出身。
民國二年(1913年),南雄州立中學堂奉命改為省立南雄中學,直屬省教育廳,並取消中學堂監督,改稱校長,首任校長為畢業於日本宏文書院的英德人陳澤東。
民國七年(1918年),軍閥混戰,南北交鬨,北軍由江西侵入南雄,南雄中學圖書器具被焚毀一空,教員與學生各自奔逃,學校被迫停頓。
次年,南雄中學暫借城外水南的天後宮和興隆庵續辦,至民國十年(1921年)方遷回元寶塘原校舍復辦。
民國十三年(1924年),奉省政府令,省立南雄中學改為省立第六中學,為當時全省十所省立中學之一。是時,廣東高師畢業生、南雄人王鴻淮任校長,把中學階段4年改為初中3年、高中3年共6年,正式實行新學制。但當時只辦有初中而無高中。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山大學畢業生、從化人陸傲霞出任校長,學校報請省政府撥款,開辦高中師范一個班,增招初中一個班,學校班級增至5個班。翌年,改省立第六中學為省立南雄中學。
至此,省立南雄中學成為粵北地區兩所省立學校之一(另一所為省立韶州師范學校),是粵北的最高學府,更加無愧於百年名校的盛譽。 省立南雄中學自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陸傲霞(從化人、中山大學畢業生)出任校長後,走上了一條不斷成長和壯大的曲折之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里,學校也多次受到戰爭烽火的侵襲,雖歷經滄桑,仍如屹立城區的三影古塔一樣巋然不倒。
陸傲霞在任省立南雄中學校長期間,努力籌措辦學經費,聘請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並增設圖書室、理化儀器室,購置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的標本、模型和圖表,加強直觀教學。陸傲霞十分重視體育教學。在其出任校長的第二年,每年4月25日皆舉行校慶運動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廣東省西北區綏靖公署在韶關舉行運動會,陸傲霞與時任南雄縣長姚之榮率領南雄20多名運動員(多為省立南雄中學生)參加比賽,獲得總分第二名。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便利初中畢業生升學,陸傲霞報省撥款增辦高中普通班一個班,並修建校舍。之後,陸傲霞校長參加抗日軍隊,清遠人、中山大學畢業生梁勁繼任校長。其時日寇飛機飛臨南雄上空轟炸,不少飛彈落在學校附近,令師生惶惶不安,於是報請省政府遷校,獲准後在承慶鄉谷樹塘附近的龍華寺建新校舍。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學校遷往龍華寺新校上課,校長為黃培才(龍川人,中山大學畢業)。是時,省立南雄中學已有高中3個班,初中3個班,成為完備的完全中學。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南雄淪陷,日寇肆意橫行,校內器具、圖書皆被焚毀殆盡。時任校長的黃雲蔚(順德人,高師畢業)率師生百餘人,連夜逃往江頭墟,等待省教育廳安排去處,後奉令遷往河源縣上莞鄉上課。
日本投降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省立南雄中學從上莞鄉遷回南雄。因原元寶塘校舍已給縣立中學用去,只得在上關帝廟(今雄州街道八一路小學)上課。後經多方交涉,縣立中學在下半年退出,學校才在9月得以遷回元寶塘繼續辦學。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黃繼植(梅州市梅縣區人,北京大學畢業)任校長,直至新中國成立。黃繼植出任校長的當年5月,省立南雄中學舉行了40周年校慶慶典活動。
抗戰勝利後,社會相對安定,學生來源擴大,省撥教育經費有所增加,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省立南雄中學已有高中4個班,初中5個班,學生310人,教職員27人,其中大學畢業18人,並有一位清朝的秀才楊學縉擔任語文教師。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上半年,學校增至10個班,學生432人。
從民國十五年(1926年)到建國前夕,23年來,省立南雄中學共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和師范畢業生1102人。在這些畢業生中,有不少成為社會傑出人物。如當年從師范班畢業的尹積昌,後來成為廣東著名的雕塑家,廣州市著名的五羊石雕和孫中山石雕就是出自他手的經典之作。
作為粵北最高學府的省立南雄中學,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僅為南雄,還為其他縣(尤其是始興縣)培養了大批人才;也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知識人才,也孕育了一批富有先進革命思想的仁人志士,成為南雄革命斗爭的搖籃,並使之成為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將在《百年雄中·革命篇》中詳述)。

7. 南雄中學的人物篇

從1906年南雄直隸州知州沈之乾將道南書院改為南雄州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首任監督(相當於校長)始,迄今100年。在一個世紀的歲月長河中,共有近50人擔任南雄中學校長(含清末時期的監督、主持校務的副校長等)。他們當中既有學識淵博、懂得管理的教育家,又有政府委任的官員(如清末時的監督),還有的身兼二職,既為地方政府領導,又是學校校長(如建國初期的縣長等,同時也是南雄中學的校長),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條件下,他們以個人的人格力量和聰明才智影響和管理這所粵北著名學校,在滄海橫流中引領雄中揚帆前進。
曾淞,為清末時南雄州立中學堂首任監督(相當於校長),以分州身份(時為南雄地方行政長官)兼任。同時期擔任過南雄州立中學堂繼任監督的有鄭光棟、韋啟瑞、陳學海3人。
民國二年即1913年,南雄州立中學堂正式改名為廣東省立南雄中學,首任校長為日本宏文書院畢業生、英德人陳澤東。民國時期,共有22人出任南雄中學校長一職,分別是陳澤東、官家瑤、黃道純、林拔萃、鄧懷漢、方新(時為南雄縣長)、陳志雲、鄭廷選、何家愷、范兆祥、陳禹范、江耀春、王鴻燾、陸傲霞、梁勁、黃培才、關照祺、黃雲蔚、黃繼植。其中對學校發展較有影響的是王鴻淮、陸傲霞、黃繼植等。王鴻淮是該校首屆畢業生,南雄人。他在任期間,該校把中學階段4年改為初中3年、高中3年共6年,正式實行新學制。中山大學畢業生、從化人陸傲霞於1933年—1938年任校長期間,報請省政府撥款開辦高中師范一個班,增招初中一個班,使學校班級增至5個;同時,他致力籌措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聘請高水平教師,充實師資力量,並十分重視體育教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辭去校長職務,北上參加抗日部隊。北京大學畢業生、梅州市梅縣區人黃繼植於1947年9月以廣東省督學的身份出任民國時期最後一任校長。1948年5月,由他主持舉行了44周年校慶慶典活動(從1904年清政府實行新學算起),是為該校第一次校慶。
建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南雄中學。因當時該校與南雄縣立中學合並為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由時任縣長的張尚瓊出任第一校長,縣委秘書鄧事型出任第二校長,兩人任職時間均是1949年10月—1950年8月。之後,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恢復為廣東南雄中學,校長由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黃可夫擔任。其後,該校繼任者連續五屆均為副校長主持校務工作,他們是李樹華(1950年8月—1953年5月)、李適存(1953年5月—1955年5月)、葉敬冉(支部書記)、林立(1955年6月—1957年7月)、高永清(1957年8月—1958年4月)。從1958年5月起,該校恢復校長主持工作,至文化大革命前,有三任校長和一任主持校務的副校長,他們分別是王仁順(1958年5月—1959年7月)、周群佇(1959年8月—1962年5月)、梁國泰(1962年6月—1964年10月)、雷聲(1964年10月—1966年5月,時為副校長主持校務)。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軍宣隊於1967年3月— 1968年7月接管學校,無校長主持工作;1968年8月—1970年3月,學校工作由時任南雄縣革委會主任的楊龍負責。1970年後,該校一分為三,搬至主田、黎口和南畝農村分別辦學,主田分校由李仕仁負責、黎口分校由朱鴻偉負責、南畝分校由曾靈飛負責,時間為1970年3月—1974年9月。學校搬回原址後,1974年9月—1977年8月由副校長肖昌源主持校務工作。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改革開放給南雄中學創造了嶄新的發展機遇。期間,李仕仁(1977年9月—1990年7月)、曾靈飛(1990年8月—1994年7月)、鄧根松(1994年8月—1998年7月)、康登生(1998年8月—2002年7月)、朱兆財(2002年8月—2004年12月)和胡鍾超(2005年1月—現今)先後擔任該校校長,其中李仕仁任職時間最長;康登生任校長期內,於2001年11月舉辦了95周年校慶,為該校第二次校慶。這一時期,國家恢復高考、深化教育改革,他們均引領雄中走在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前列,該校多次榮獲國家、省級等各種獎譽,教育教學成績斐然,成為粵北地區乃至全省聞名的省一級重點學校。
自1906年由道南書院改為州立南雄中學堂後,有首批學生40人,至2006年下半年,已發展到擁有4000多名學生的省一級學校。100年間,該校為社會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3萬餘人,僅恢復高考後的1977年至2006年,該校考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達到9612人,考入中專和師范學校的學生1667人,兩項合計11279人。如今,該校校友遍及整個南粵大地,在全國各地乃至港澳地區和海外均有雄中學子的身影,其中不少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人才。
從南雄中學大門走出來的歷屆學子,因處於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也就成就了他們各領時代風騷的輝煌成績。他們當中不乏在科技、文化、教育、藝術、衛生以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個領域中做成非凡成就,成為行業佼佼者和社會精英。恢復高考後,該校幾乎每年都有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學生,甚至有的學生還成為韶關市或全省的綜合狀元和單科狀元。
早在大革命時期,南雄中學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影響,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先進思想和革命思想的進步青年學生,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有曾昭秀(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主席、南雄縣委書記)、李樂天(曾任粵贛邊特委書記)、陳召南(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彭顯模(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兼油山游擊大隊政委)、周序龍(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周群標(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鍾蛟蟠(曾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張尚瓊(曾任建國後南雄縣第一任縣長和南雄中學第一校長)、黃信明(曾任南雄縣抗日先鋒隊隊長、南雄中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等。
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各個領域中,更多地活躍著該校校友的身影。他們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成為經濟領域的技術骨幹,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或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中具有深厚的造詣,成名成家,為社會奉獻更多的精神財富。如1934屆校友、曾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張向明,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一生為黨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40屆校友、廣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其主要雕塑作品有廣州市五羊石雕、孫中山雕像、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廣州解放紀念碑等;建國後曾任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張建勛,1947年在雄中讀書時秘密入黨,就讀高二時上山參加革命部隊;1957屆校友、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工程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擁有多項發明,現任河北省開灤礦務局機電石總工程師,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屆校友、現任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江青粦,曾任南雄縣縣長、縣委書記。此外,該校知名校友還有:1951屆校友、中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水利高級工程師江修恭;1955屆校友、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徐樂泉,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7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祥金;1958屆校友、現為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龔向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9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沈步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3屆校友、教師立法第一人朱源星,現任省人大教科文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65屆校友、現任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葉柏梁;1978屆校友、博士、現為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建文;1983屆校友、現任廣州市國家安全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劉芳;1984屆校友、現為廣州長策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朱定鋒等等。
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該校學生曾曉輝考入清華大學,轟動一時。此後,該校歷屆高考均有學生考入國內一流大學,有的考生甚至成為當年的省、韶關市高考綜合狀元或單科狀元。該校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有黃少洲(1987年)、王虹(1995年)、陳華(1996年)、李家靖(1999年)、鄒緒森(2003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有曾曉輝(1978年)、饒少華(1988年)、賴藝禎(2005年)。1987年後摘取省和韶關市高考狀元的有黃少洲(1987年韶關市文史狀元)、劉明榮(1989年韶關市數學科狀元)、葉飛燕(2000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陳正軒(2000年廣東省物理科狀元)、董秋娉(2002年韶關市英語科狀元)、李微茜(2004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林立婷(2005年廣東省語文科狀元)、李聰(2006年韶關市語文科狀元)、賴志成(2006年韶關市地理科狀元)。

8. 南雄中學2018年高考成績表

南雄中學2018年高考成績表
可問學校教務處和辦公室。
學校的解釋是最權威的。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9. 南雄中學的新時代

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教育戰線的改革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深化。1984年,南雄中學進行管理體制改革,調整並加強了學校領導班子,始設校長辦公室、教導處和總務處。當時的領導班子由正、副校長4人和處、室正副職主任10人組成,校長李仕仁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其他成員分管各項工作。
1985年至1987年,南雄中學深化教育改革,積極開展教學工作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和推廣「啟、讀、議、講、練」五字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和導讀法,同時學習和推廣黎氏最優教學法,皆取得了較好成效,教師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1987年,全校143名教師中,達到本科學歷者39人,專科學歷者82人;在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時,有高級教師14人(含特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50人,二級教師25人,三級教師2人;教職工156人中有中共黨員43人,共青團員49人,民盟3人。
辦學規模得到進一步的擴大,至1987年,該校共有26個教學班,學生1700多人,其中高中12個班學生812人,初中14個班學生889人。
教學質量逐年得到提高,從1977年至1987年10年間,該校高中畢業生被錄取上大、中專達2018人(其中大學本科600人),僅1987年高考錄取本科105人,專科68人,中專48人,高考平均分、錄取數及升學率均居韶關市各縣重點中學之首,是韶關地區(市)高考先進單位。
八十年代是南雄中學快速發展時期,學校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好成績,獲得省級榮譽稱號有:1982年、1984年全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1984年省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82年、1983年省長跑活動先進單位,1985年省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單位,1986年市貫徹《體衛工作暫行條例》優秀學校等。
1988年後,南雄中學不斷發展壯大。1994年,該校被評為「韶關市一級學校」, 2002年12月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同年9月,該校進行辦學體制改革,實行初高中剝離辦學,取消初一級,停招小學畢業生,高中擴招6個班。
師資力量雄厚,全校有專任教師166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46人,評為先進教師的有國家級2人,省級19人,韶關市級15人,其中2人為韶關市「名教師」,4人為省級骨幹教師;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本科93人,專科73人;共有教學班51個,學生2928人,其中高中40個班2251人。
1998年至2002年,南雄中學校共獲得各種榮譽稱號23個,教師獲各種獎勵44人次,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有57人次獲獎,其中國家級10人次,省級20人次,地級市27人次;教師撰寫並發表在國家、省、地級市刊物上和獲獎的教育教學論文50多篇。5年間,該校共培養4900多名初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專院校1034人,其中本科591人,專科443人。
期間,南雄中學校一手抓常規教學,一手抓教改教研,教學科研成績顯著。2000年至2002年,該校承擔4個國家級別(中國教育學會)立項的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均取得良好效果。
1977年至2002年,李仕仁、曾靈飛、鄧根松、康登生和朱兆財先後出任南雄中學校長,其中李仕仁在任時間最長。如今,南雄中學的校長為胡鍾超。

熱點內容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
中考語文復習ppt 發布:2025-05-17 15:09:09 瀏覽:434
師德萬能演講稿 發布:2025-05-17 12:55:25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