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表現校園生活的作品

表現校園生活的作品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26:13

⑴ 描寫校園生活的著作

挪威的森林 算么,也有描寫大學生活,不過是寫戀愛啥的。。。

⑵ 校園生活的作品有哪些

被我砸到的愛情
紫貝殼的約定
薔薇誓言
暴力女之橫掃校園
霸道少爺的極品女友

⑶ 想要閱讀表現校園生活的作品,你則可以推薦他的讀(

想要閱讀表現校園生活的作品,你則可以推薦他讀《淘氣包馬小跳》。

⑷ 如果想要閱讀表現校園生活的作品,可以讀什麼

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饒雪漫的《離歌》

⑸ 求一個反映大學校園生活的FLASH原創作品,

三分鍾的原創作品,估計沒有人會白白地贈送的。僅靠這80個財富值估計難以得到。

⑹ 想要閱讀表現學校生活的作品,可推薦什麼書

我的學習

過去只從歷史認識政治二字的意義,政治和統治在我意識中即二而一,不過是少數又少數人,憑著種種關系的權力獨占。專制霸道,殘忍私心是它的特徵。寄身於其間經營活動的第一手人物,則多不折不扣的官僚。依附強權,諂上騙下,以利相合,以勢相傾是它的特徵。辛亥革命後十餘年的政局變動,更說明這個上層機構,實在已腐朽不堪。我二十歲以前所理會的政治,不過是一種使人恐怖、厭惡,而又對之無可奈何的現實存在。我的空洞的社會理想,即生長於這種環境背景中。
為學習文學和文化,自以為工作宜屬於思想領域而非政治領域,所以對當時政治現狀絕望,但屬於社會科學范疇內的社會思想學說,卻因零散閱讀,從那些作品中,感印到一種洋溢的哲思和詩情。明白一切社會思想著作之所以引人入勝,使世界上千千萬萬讀者,能從作品中得到熱情的鼓舞,實由於這類作品,也是科學也是詩。不斷擴大深入到世界上優秀思想家、藝術家、組織家,以及萬萬千千素樸誠實年青生命中,作成萬千種不同的發展,人類關系才因之完全重造,改變了世界面貌,形成人類進步史奇跡。但是唯心論和唯物論,科學和玄學,當時卻無選擇的陸續侵入我觀念意識中,因此對我的影響,也就混亂而無章次。
這個思想發展,和更長遠一些的生活背景有關連。我生長於湖南鳳凰縣,地方在湖南原屬湘西邊遠落後縣份。地方多外來商人屯丁和苗民混合居住,由習慣上的歧視和輕視,歷來都一例被省中人叫作「鎮筸苗子」。滿清政府為壓迫這個區域的人民,土地早全部收歸官有,小小縣城即駐防有一個總兵一個兵備道。辛亥革命人民起義失敗,城區四郊殺人到數千,犧牲的大部是苗人。由辛亥到五四,在分解中的封建政治,軍閥割據火並,是這個時期的社會特徵,影響到湘西也是一樣。大小軍人土匪的反復砍殺,貪官污吏惡鄉保橫征暴斂,鴉片煙普遍種,普遍吸,上貨時多五百石八百石向下運。
我其時在一個地方部隊中作小職員,記得僅僅一個書記處,就有二十來盞煙燈日夜不息!我原出身於破產地主舊軍人家庭子弟,從這種可怕環境背景中長大,階級本質宜有向上爬意識,生活教育卻使我向下看。我若承認社會現實是對的,即必然變成其中一分子,想方設法騎在人民頭上,用同樣不公不義方式爭取權力和財富,再用鴉片煙,毒害自己。我由於否定這個現實,五四運動的微波余浪,把我推送到了北京城。
北來的目的是習文學和文化,最先具體接觸到的,卻又是鮮明著目的政治。即舊軍閥總崩潰前夕,皖、直、奉、豫、晉以地方為單位的北方軍閥,正用人民作賭注,進行瘋狂內戰,走馬燈一般此來彼去。另一群來自國內各省,代表地主、豪紳、官僚、流氓、買辦利益的八百國會議員,即寄附於這個政治現實情形下,分成若干小派系,縱橫離合,爭吵打鬧。國內因內戰十年,剝削加深,國家財富多轉到帝國主義者軍火商人手中,成為炮灰。人民卻窮困萬狀,無以為生。即在北京各大學教書的,每月也還得不到應得薪金十分一二。一個統治階級最上層,卻終日在討坤角,慶大壽,辦盂蘭盆會一類事情上努力用心。這個現象加深了我對政治二字的厭惡,也妨礙了我後來對政治更深一層的理解。
當時新知識思想領導方面,從五四起,對傳統採取的態度,雖同為否定,卻已見出了分歧。一部分因蘇聯十月革命成功得到啟示,深信中國社會也得全盤打翻,方有個轉機的,即強調階級斗爭為革命基本形式,陳獨秀李大釗是代表。一部分以為社會革命不夠條件,走資本主義民主路線為較有希望的,即提倡學術救國,也還是極力主張打孔家店,卻避開了階級革命的迎面斗爭不提。胡適之吳稚暉是代表。前者最先即組織了學生和工農,特別是鐵路、礦山、海員、紗廠工人。後者卻在學校教育界紮根,並和民族工商業資本家發生聯系,再進而右轉,一部分即成為近二十年舊政治官場中上層文化點綴物,一部分又因之在學校中成為超政治的學者。我到北京時,左右思想陣容分化已明確。英美系學者正在討論科學玄學,為一堆抽象名詞糾纏得極熱鬧。得到一種印象,即這些學者名流對明日社會,怕做不了什麼事。當時文學翻譯介紹佔了國內出版物主要地位,因之十九世紀一些有世界性的文學作家,在他們的時代環境中,如何通過了長時期辛苦勤勞,和傳統政治勢力及宗教迷信作反抗斗爭,把工作推進,與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期的世界文化史、社會思想發展史,發生緊密聯系的情形,中國年青人不免心嚮往之。我是千百青年之一,既深信國家真實進步,是切實有用知識代替專橫霸道權力,理性代替迷信,自然更容易得到啟發,深信通過文學,注入社會重造觀念於讀者,是一個必然有效方式。但是,新的方面雖氣勢壯大,實在成就還不多。想用新文學打倒禮拜六派,打倒讀經復古及香艷詩派,十分容易。想用它來作新的經典,瓦解舊社會上層組織全部,事情就並不簡單。
我個人當時認識,則以為凡事既近於創始,前路實攸遠,必須有人不太注意近功小利,來作長途跋涉。工作有些困難,得戰勝困難。不可免要犧牲,或毀於傳統勢力的迫害,或由於其他矛盾,持旗引路的反而成為後來隊伍的墊腳石。總之,這工作得要人心地比較單純,充滿熱情和耐性,來努力個二三十年。且要有許多人,各帶著殉道者精神,披荊斬棘開發工作中各種不同的道路。人人說時代如一道偉大洪流,求有以自見即偉大,我卻意識到人在其間實在渺小之至。正因為理解到個人的渺小,和工作可能達到的限度,就用一個充滿悲劇性的工作態度,工作下來了。這態度就是用筆學習,試驗,再學習,再試驗。
我弄的原是短篇小說,也即是在文學中最不容易見好,五四以來卻又最引起讀者注意的一種工作。這工作特點,即任何抽象理論都無助於實踐。五四以來人喜說人生如戰爭,照我理解到的說來,這才真是一種長時期的戰爭!一面得戰勝自己文化落後的弱點,一面還得戰勝環境。每到工作陷於完全絕望中時,就用文學史上的古人遭遇來安慰自己。以為古今相去不多遠,德不孤,必有鄰,凡事沉默接受為合理。但如此一來,對於必需聯系政治和社會的群的關系,自然都逐漸的越來越隔離了。由於缺少對政治和文學聯系有深一層認識,我的階級立場自始即是模糊的。我的工作的積累,於是成了偽自由主義者群一個裝璜工具,點綴著舊民主自由要求二十年。而我也即在這個位置上胡寫了二十年。大革命,九一八,……社會新舊斗爭一系列的發展,我都一一見到,越來越復雜尖銳,我卻儼然游離於糾紛以外。生活依存於偽自由主義者群,思想情感反映於工作中卻孤立而偏左。
一面是社會接觸面不出同事和同學,一面是讀書范圍越雜亂。寫作精力正旺盛,而新出版業方興起,讀者群展開到了學校以外的現代企業中,工作受刺激和鼓勵,我成了一個寫短篇的熱鬧人。二十年來大部分作品多產生於這個時間內。
一部分作品,雖比較具進步性,另一部分作品,卻充分反映出一個游離知識分子的弱點,文字華靡而思想混亂,有風格而少生命。大部分是無助於人民革命,對年青人前進意志,更容易形成麻痹和毒害效果的。特別是用佛經故事改造的一些故事,見出是我的雜學的混合物。佛教的虛無主義,幻異情感,和文選諸子學等等的雜糅混合,再發展即成為後來的七色魘等極端病態的、邪僻的、不健康的格式。而促成這個發展的,還顯然有佛洛依德、喬依司等等作品支離破碎的反映。
政治斗爭時有張弛,而文學斗爭上隨之時而飈舉雲起,時而灰飛煙滅。兩種斗爭在曲折發展中又都不免聯合復分化,令人把握不定。我的孤立由此更易成為個人工作的藉口,主觀上且認是唯一進步必由之路。浸透一種感傷的心情,把歷史上一些作者比擬為太空諸星,以為各有照耀,各有千秋,還依然是一個整體。古今人雖相去千年萬里,恰如萬壑爭流,彼此終必到達人類進步的大海。因此雖活到二十世紀波瀾壯闊斗爭激烈的中國社會,思想意識不免停頓在十九世紀末的文學作家寫作意識領域中。政治斗爭的復雜和劇烈,使得大多數在學校里本來熱心政治的知識分子,亦多游離於政治以外,超政治或不關心政治,實非本來,事實只是對火辣現實害怕與逃避。我就是其中之一,卻於文字中還推廣了這個游離意見,以為清明而客觀。然而社會正是兩面逐漸分明,不容許有旁觀者的時候。我頭腦本已不宜繼續工作,情形卻欲罷不能。加之生活上的幾回挫敗,工作上的兩難見好,更嚴重還是一回傷寒,一回心臟衰弱,體力上的機能衰退,因之思想情緒即逐漸轉入一種病態,頭腦的木然低能和亢奮激情,交替而來。生活本極端枯寂,反映到文字反而分外狂熱。生活本退縮到一個極端狹小書房一角,思想又放縱恣肆,空闊無際。國內時正有千萬人為國家生存保衛而掙扎流血,即在我鄉村附近,也可見到一群群壯丁,骨瘦如柴,倒斃於公路旁,無人過問。我卻寫了些誇侈荒誕的戀愛小說。抗戰結束復員前後,國內萬千人都在為一個新社會原則,有所憧憬,和蔣記舊政治各方面作各式各樣的斗爭,且團結成一道戰線,有所行動,與人民革命的解放戰聯系配合。我還只是坐在一個二丈見方斗室中,做我對於社會國家的白日夢。一種完全脫離現實的觀念拼合,作品表面上為對於和平的渴望,事實上只不過是舊社會崩潰前夕,知識分子內怯外驕的彷徨無主處,充分反映到字里行間中。思想混亂情感亦有所滯塞,也說明一點事實,即在這個偉大社會、偉大民族、全面解放的前夕,大部分舊知識分子,精神上無所適從,思想情緒陷於紛亂矛盾,在分解蛻化過程中的意識形態有個相通處。
北京城是和平解放的。對歷史對新中國都極重要。我卻在自己作成的思想戰爭中病倒下來了。記得二十年前寫過一本小小自傳,提起三十年前初到北京,在旅客簿上寫上了自己名字時,末尾說,從此就來學一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這句話不意用到二十年後的當前,還十分正確而有意義。我在學習。先學習肯定自己得回自己,再否定自己。
向現實學習,明白現實沉重,錯綜與復雜,也明白一個人肉體和神經在極大挫折超過所能擔負重荷後,是種什麼情形。也明白個人以外更具體些。對於一己,則深刻認識只不過是千萬渺小生物之一,渺小之至。過去似乎還有些思想,有些理想,有些對於國家歷史文化和活生生的青春生命,深刻的愛,對於一切新事物充滿了天真的好奇和對人對事無比的熱情,而反映於工作中時,這一切且照例影響到文字,形成一種強烈氣氛,也有我,也有客觀存在種種聲音顏色與活潑生命,以及對於四時交替節令氣候的感觸。一病回復,對世事如有知實無知。對自己,作較深一點的認識,通常只是充滿一種不可解的悲憫。記得阮籍有兩句詩:「時變感人思,經冬復歷夏」,從住處窗前齊檐的向日葵,扭著個斗大花朵,轉來轉去,已經三次看到生長和枯萎。我想到我實忽忽倏倏過了三年,學習了三年。學習中體力稍回復,認識隨之而變,新的認識,即過去對世事若有知,其實為極端無知。
即在這種事事陌生中,得到黨的幫助,工作最先是轉到了歷史博物館,隨後又入革大,和七千人左右一個大群體,共同學了十個月,再回到博物館工作。越學越感覺無知。面對工作實際,只感到知識不夠用。但另外熟人卻一再說,書本知識目前對你沒有多用,應當學點別的。從書本以外活事物學習,特別是從有關國家重要政策文件,和國家進行的政策實施聯系,對你格外有用。
一年來全國性的對於《實踐論》的學習,有過許多文件引申論述,無疑對於現代教育哲學和大學校中高級知識分子的改造,有了極大的顯著的變化。惟就個人認識,則《實踐論》的偉大意義,卻不在乎為擴大闡釋此文件而作的無數引申,實重在另外萬萬人如何真正從沉默無言的工作中的實踐,即由此種工作生活的實踐,檢查錯誤,修正錯誤,再繼續發展和推進,不好的改好,好的要求更好。一切不離乎實踐,在朝鮮前線,在西藏,在首都中一個小小街政府辦事處,在大礦山和工廠中,這里或那裡,萬千種謹慎認真切實負責的行動,且指導了理論,補充了理論。萬千人在一切不易想像的困難中學習,而又得到彰明顯著的成果。後者對於國家面貌的改變,比起知識分子的文章重要多多。
如此如彼的反復學習,使我對於「政治高於一切」,和「集體主義」都有了點比較具體的認識,尤其是最近一些日子,和幾個青年工作幹部接觸,對於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學習文化的精神,都非過去所能想像。更從一個青年翻身農民的工作經驗和文化學習,正如上了一課切實的政治課。這個農民從小在鄉下看牛拾糞,小學未畢業又作了一年銀匠,後來轉到我家做做飯,幫他忙念念書。北京解放,入了革命大學第一班,畢業後分發到河北省一個半老區去作鄉村工作。兩年來用廣大土地和人民作師傅,學為人民服務,忠實謹慎的工作下去,鍛煉得完全變了一個新農民典型。敘述鄉村工作時,分析人事細膩和客觀周到,以及對於文化學習的手不釋卷精神,都遠非在城市中長大在學校里讀書的大學青年能比擬。讓我明白人的重造在過去不過是一些哲學家,一些文學家的單純空想,理想雖美永無實現性。必到這種理想原則和政治實際結合,才有可能。文化科學的進步知識,求普遍提高和展開,也必然得依賴於這種進步的社會制度,從一定步驟計劃中方能實現。任何人類的進步預言和優美理想,如把它放到一個能動的社會中,通過人民集體的實踐,即可證明是否能得到,行得通,而又對於多數人民有無利益。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哲學中的詩意,不僅浸透於文字中,重要還是能鼓勵能教育人成為一個素樸忠實的信仰者,革命實行家,充滿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忘我無私的熱情,去實踐,去斗爭,進而促進歷史發展成為一篇弘偉光榮無比的史詩。從這里學習聯系自己,才明白個人最大的缺點,即是對於實踐精神的極端缺乏。而再學習首先必然是回到人民隊伍中去為人民服務。
這個檢討則是這半年學習的一個報告。也即是我從解放以來,第一回對於個人工作思想的初步清算和認識,向一切關心過我的,教育幫助過我的,以及相去遙遠聽了些不可靠不足信的殘匪謠言,而對我有所惦念的親友和讀者一個報告。

凡事從理解和愛出發①

……手,根本無從下手。特別是許多書都必須放在手邊自由調用,無充分經濟力可作到,正如過渡者無舟楫橋梁,因掌握不住資料,任何理想通只是空空的,無辦法可言!過去以為陞官發財不容易,因為必有大本領的人才辦得到。至於讀書求知識,且一切為人而努力,總還可以希望。現在才明白也不是簡單事。能力強則百事左右逢源,無往不自如。不中用,則什麼事都辦不通。敦煌展兩個月,可惜不曾在會場中見到你。摸索四個月,倒是對於中古美術史中一小部門,學了一課,明白了些些問題。不廣,不深入,但碰著了一些待清理問題。
另外寄篇文章來,望看看。是有關工藝專題的。如何處置都好,不可用,一星期望還給我。抄了十來次,還是廢話一堆。有些見解還好,提出了個問題,只是普通編者看來,會以為不夠政治性的。
我讀書既少專精,又雜而不純,極大弱點是有理想而不善於實踐。不會搞錢,不會在一般性社交中和人應對調和有以自見,在工作中又特別不善於與人合作,或從打趣唱鬧方式聯系群眾。唯一隻是肯學習,不大私心,對人對事有熱情,常在忘我情形下求工作有益於人、有益於事而已。但是在工作中,其實也只是一個永遠敗北者。始終學下去,沒有一種學得好。始終用筆,於自己難滿意,於人更只形成一切隔離原因。時代變動大,由於缺少適應能力,終於如此萎悴毀去,也十分自然,不足異,不足惜,不足道。人的頭腦猶如機器,比較精細也就容易損傷,如經胡亂一拆散,或又毀壞了些零件,不易回復是意中事。國家事大,個人太渺小了,算不了什麼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限度,我已在種種方面盡了個新國家公民責任,更從種種方面學習忘我而利人,如體力神經還是因超過了所能擔負而毀去,也只有聽之。我們常說時代或歷史,這也是時代,是歷史!
國家基礎已確立,任何勢力都不可動遙但因為舊機構打毀,凡事在重新安排,不可免有些不接榫處,千頭萬緒待疏理。但是國家已日益好轉,個人不算什麼的!在革大時,有一陣子體力精神均極劣,聽李維漢講話說,國家有了面子,在世界上有了面子,就好了,個人算什麼?說的很好。我就那麼在學習為人民服務意義下,學習為國家有面子體會下,一 天又一天的沉默活下來了。個人渺小的很,算不了什麼的!
你工作怎麼樣?還忙得有條理沒有?有意義沒有?照我理解到的說來,有好些人雖忙卻並不曾能在工作上把效率提高,更有人因為照一般方式學習,反而把學習應有進度掉落的。說明一切問題實在摸索中,學習也還待改善。統盤籌畫式的學習,不是最合理辦法。望在工作、在學習上多努點力,為國家可多作幾十年事。凡事客觀些,會把工作搞得好些。
多學習文化,要格外努力,用處也多些。照我理解到問題說來,此後記者的工作,實在十分重要,文化知識要提高,才有可能反映到見解中,敘述和批評中。共同綱領常說「愛祖國文化,愛科學」,又說「普及第一」,許多事都得通過記者筆下來傳達。就目下說,普通記者是完成不了這個任務的。要完成,首先得提高自己。比如有關出版物的批評,文學藝術的批評與得失檢討,就需要有更多眼光深遠的提示,向作者向領導兩面常作具體而有益薦議。你年齡正是能廣泛吸收多方面知識時,務必要把興趣放寬些,將來用處多。明白方面廣,也才可望明白許多部門問題的相互聯系性。對別人成就知尊重,能無私心的去鼓勵,也正是愛國家最好而具體辦法。因為一切好處都是有傳染性的,能生長的,對國家向前發展有益有用的。個人如只看自己,不注意以外事情,易失於偏,不免孤立離群。集團如只看自己,不能善於理會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也易成為主觀的,非馬列的,更誤事,即損毀了有用器材而不自覺。馬列說知人,知人也不易!
你詩怎麼不寫下去?應當再寫下去。最有用是寫短篇小說,新時代應當有一種完全新型短篇出現,三兩千字,至多五千字。一切是新的,寫新的典型,變化,活動,與發展。這種新型文學作品,到現在還沒有見到。寫小說有好處,即對人客觀,尤其是因此理解人的善良。某種善良在時代過渡期是不甚適於生存的,適如無用,更可能害事。但一個人的本質總是要從善良發展的。一切文學都有個深度,即看作者對於「人」的理解,以及把它結合到種種不同人事上時的情形,及發展變化中的關系。更重要是善於處理他,表現他。一切作品偉大和深入,都離不開表現和處理。目下說,有政治覺悟似乎什麼都成,其實不成,還要點別的東西,要情感,要善於綜合與表現!這不僅是生活經驗和政治性高度熱情即可成事,還有些應當從更多方面來培養的東西。要一種厚厚的土壤,才可望發芽生根。也近於從人的本質上提高的問題,不是抽象教條和斗爭經驗即可成事。應從一切優秀作品取法,從文化各部門去學習,望把讀書學習領域展寬,會對於人,對於事,對於歷史文化,都可體會得深一些。
凡事從理解和愛出發,比對人只主觀的從打擊出發,會不同得多。因此生命會慢慢的日益豐富起來。因為在個人以外,還有千萬種不同哀樂,在各種不同情形中存在,發生。到真正的如此和文化史上各部門成就接觸時,你也就會得到很多很多啟發的!
文藝座談②還值得細讀,並和社會歷史發展聯系,作新的展開引申。作家和理論家都需要它,即一個記者,也得好好來使用它。馬克思或列寧,高爾基或魯迅,作品中都賦予一種深刻的詩意。這是文化史中極重要的一件事。一個偉大組織者,或一個記者,能把他的工作慢慢從發展中和偉大時代結合起來,一支筆自然得浸透一種詩的感興。就現在看看,文學作家中和記者中,這一點都太缺少了。這種詩的感興,不只是善於作文,還在真正有思想!文藝座談是有詩意充盈的,可惜學它的理論者或領導文運的人,還不甚能發展這個文件。
這個文件經典性,實遠比魯迅高爾基作品重要。
近來在報上讀到幾首詩,感到痛苦,即這種詩就毫無詩所需要的感興。如不把那些詩題和下面署名聯接起來,任何編者也不會採用的。很奇怪,這些詩都當成詩刊載,且各處轉登不已。《光明日報》上次有篇批評一個詩集的文章,看了覺得有同感。因為同樣無價值的詩是到處可見到,在印行,在流行的。使人痛苦不僅是作者的作品能流行,重要還是它有影響。那麼藝術或思想都不好的作品,可以自由出版,另外有些人對國家有益有用的精力,卻在不可設想情形中一例消耗了。這也就是歷史,是時代!文藝座談雖經常在人手邊,為人引用,毛本人和我們作群眾的究竟相隔太遠了。如何把許多有用精力轉到正常工作上,形成新的時代橋梁,更有效的使每一支有用的筆能得其用,不再一例消耗於無何有上,是他想不到的。巴金或張天翼、曹禺等等手都呆住了,只一個老舍成為人物③,領導北京市文運。事情如到只有領導者一人露面,不曾見更多年老的恢復用筆,年青的新成就不斷產生,領導方式還有問題,待改善,是顯明的。這些似乎不是記者的事情,但是記者如同時是一個真正向下看不是向上看的作家,會明白還是要想辦法來努點力,打破這個沉悶呆定情況。
時代十分活潑,文壇實在太呆板!
幾個月來在報上學《武訓傳》費去了萬千人的勞動時間④,你看過電影沒有?目前那麼把《武訓傳》提出來作全面學習,領導方面自然是有計劃的大事。但是國家那麼大的發展,文學思想上領導,正可作正面的用鼓勵和幫助方法,和一個宏抱萬有的偉大涵容和理解態度,讓過去能用筆的將筆重新好好使用,准備用筆的都得到真正扶助和機會來用筆,才是辦法!如只把個武訓來作長時期批評,武訓這個人其實許多人就不知道,少數人提到他時還可能會說是魯迅的……如托古射今,把現在人中有因種種原因工作一時和政治要求脫了節的情形,認為即是武訓的再生,即動員一切可動員的來批判,還是主觀上有了錯誤的結果。因為這個時代,哪裡還會有武訓?當時太平天國之革命,無從使武訓參加,很自然。
至於現在革命,哪是太平天國可比?革命者還自信不過似的比作太平天國,已不大近情,如再把時下人來比武訓,未免更遠了。因為事情明明白白,參加或擁護則活得事事如意,學武訓則倒霉到死,世界上還會有人學武訓來尋倒霉?如果有人始終和社會發展要求有游離情形,求解決問題還得從理解入手。使過去武訓追隨太平天國,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推理。但使一個現代人信仰當前的黨的一切領導,沒有絲毫困難。一檢查偏向,去主觀,再莫把自己當成太平天國的英雄,也莫把人當成武訓來有意作踐,就什麼都不同了。
你歡喜音樂沒有?寫短篇懂樂曲有好處,有些相通地方,即組織。音樂和小說同樣是從過程產生效果的。政治中講斗爭,樂曲中重和聲。斗爭為從矛盾中求同,和聲則知從不同中求諧和發展。唯其不同,調處得法反而有個一致性,向理想奔赴如恐不及。這才真是藝術!政治藝術的最高處,應當是指揮者與作曲家共同的長處都能領會,實用,而將兩者長處集於一身。不想辦法鼓勵更多新作品代替《武訓傳》,來通過藝術娛樂方式教育千萬人民,只作破題令萬千人學習誦讀檢討,費力多而見功少,似乎不大經濟。即把一個導演、一個演員,並一個在墳墓中的武訓,完全罵倒,新的優秀作品還是不會憑空產生!
自然可能還有更深意義,我們一點不了解。但就學習情形說來,讓我想起五年前寫的一個短短文章,適如預言。當時很庄嚴的提出藝術宜從屬於政治,但如何從屬方式值得考慮。更重要是政治設計者對人毋必、毋固、毋我,知就器材解決問題,使人能善用其長,雖勞而不怨。如指揮一套交響樂,執事者各能盡職,各就崗位上表現自己。從全面政治設計,我們得承認毛澤東的偉大思想是在那麼運用到各方面的,歷史發展也即是在這種情形下躍進的。
但是在文學藝術問題上,對全國作家動員言,還不像是已組織成一個大樂章。希望慢慢的會可以轉好,即到了領導者真正理會到,領導的意義當如作曲,當如指揮樂隊時,許多事就不同了。目前罵武訓,許多人文章都隨聲附和,對武訓究竟是什麼,可並沒有知道。正如贊美魯迅,魯迅文章好處何在,有些什麼文章,也從不仔細認真看過。這也就是一種測驗,一種學習,世人多附和而少真知。
你們學認識武訓怎麼樣?看過別的電影沒有?只聽朋友說,電影方面實缺少優秀底本配合時代需要。但是一面上海還有許多游資投到新片上,一部分新片或比《武訓傳》還不如。公營片則在獨占方式下存在,不曾想辦法得到更多方面合作工作,主事者想不到國家政權還是人民同有的,影片攝制還有許多方面可以著手,比如文化教育短片子,在國內外也就還有作用,也能從教育觀眾中還賺錢!不從各方面打算,自然只好等傑作,不然倒是映梁山伯故事了。昨在《人民日報》正式來談牛郎織女,可見新的東西太少了。領導方面自己在走回頭路。牛郎織女掌故弄不清楚,說神話傳說當然也不透。沒有教育效果。其實就還有多少歷史短片,文化短片,和近三十年小說可以選製成短二三卷片子,且對於這些作者,是一種用力少而效果大的團結統戰工作,並對於他們是一種大鼓勵!那麼經濟的事無人考慮到,《武訓傳》討論還在占報紙可貴篇幅,事自然就難說!也許我們知道的事太少了,實際上正有百十種大革命歷史性劇本在排演。
我在這里每天上班下班,從早七時到下六時共十一個小時。以公務員而言,只是個越來越平庸的公務員,別的事通說不上的。生活可怕的平板,不足念。真正可念的,還是那幾十萬為守中國大門而掙扎於炮火下的志願軍。應當對這些英雄表示無比敬意與?/

⑺ 有沒有反映青春校園生活的漫畫作品

安達充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青春校園啊~
除了Touch,還有Rough、四葉游戲、H2…………

⑻ 校園生活的文學作品

八月未央的《你好,舊時光》很不錯。

⑼ 適合小學生讀的描寫校園生活的文學作品

窗邊的小豆豆 郁雨君的書http://ke..com/view/966837.htm
伍美珍的書 http://ke..com/view/182733.htm
楊紅櫻的書http://ke..com/view/23370.htm
她們都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作品關版注少年兒童的成長,我從小權就是看她們的書長大的,多以校園生活為主

⑽ 有哪些描寫校園生活的優秀作品

因為我是復80後,所以有一本是制要強烈推薦的,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雖然是女作者寫的,但與那些單純的言情小說很是不同,感覺很大氣。追憶的是80後那些課外生活,游戲機室,溜冰場桐華細膩的筆觸將人物勾勒得活靈活現,心理描寫更是一絕,文筆清新脫俗,讀來賞心悅目。毫不誇張的說,該書是熟悉80後生活及80後自己追憶的最好的一本。

熱點內容
六年級班主任隨筆 發布:2025-07-02 04:38:58 瀏覽:324
中學英語網 發布:2025-07-02 03:14:56 瀏覽:977
教育的情懷 發布:2025-07-02 01:17:44 瀏覽:807
e推教學 發布:2025-07-01 20:16:22 瀏覽:492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