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行知中學

行知中學

發布時間: 2020-11-21 06:31:34

㈠ 濰坊行知中學

高中報名通常是中考前報,這時候報好像晚了點,你可以問一下招生辦的人

㈡ 上海市行知中學怎麼

上海市行知中學,原名育才學校,位於上海的北翼輔城寶山區,瀕臨長江,1939年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於重慶創建,1947年搬至上海。
學校擁有一支敬業愛生、業務精良、經驗豐富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努力倡導文明、求真、團結、進取的優良校風和嚴、勤、實、活的優良學風。

㈢ 行知中學怎麼樣

你在深圳嗎?每個學校排名不一樣啊
要看你分數的啦!不過我是讀行知的
我是美術
如果你上的是普高班
就是抓的很嚴的!如果是職高班
老師都不怎麼理的啦

㈣ 上海行知中學

上海抄市行知中學,原名育才學校,位襲於上海的北翼輔城寶山區,瀕臨黃浦江和長江,1939年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於重慶創建,1947年遷至上海。1978年學校被上海市教育局批准為全市26所市重點中學之一,2005年學校被上海市教委批准為全市首批28所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

㈤ 上海寶山行知中學和吳淞有什麼區別嗎

上海市行知中學,抄原名育才學校,位襲於上海的北翼輔城寶山區, 1939年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於重慶創建,1947年遷至上海。1978年學校被上海市教育局批准為全市26所市重點中學之一,2005年學校被上海市教委批准為全市首批28所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
市重點中學。

上海市吳淞中學,創建於1924年10月,是第三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國家級「綠色學校」、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首批示範學校、全國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社會行動項目首批示範學校、上海歷史名校。

㈥ 行知中學的介紹

上海市行知中學,原名育才學校,位於上海的北翼輔城寶山區,瀕臨長江,1939年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於重慶創建。1947年搬至上海。 作為一所上海市重點中學,行知中學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學校佔地130餘畝,有33個班級,學生1700餘人,教職工170人,分教學區、宿舍區、植物苑、校辦企業四部分。學校以其在全市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領先地位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學校環境幽美,綠樹掩映,是「上海市花園單位」。另有湖南省漣源市行知中學。

㈦ 深圳行知中學

官方的:辦學理念:上善如水,誠信辦學;厚德載物,嚴謹治校。
辦學方針: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
辦學宗旨:「有教無類」,職業教育就是要在給予學生自信的同時,提供最適合學生發展的園地和氛圍。
培養目標:主要為藝術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輸送優秀新生。
學校地位:作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作為深圳市羅湖區目前唯一的公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一直受到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教育經費方面,財政予以優先安排。近三年,由財政撥款的日常和專項經費年均2855.7萬元,學校的經費有充分的保證。另外,通過培訓等項目,學校每年自己創收250多萬元。

非官方的:

這學校並不需要高分,以前我的同學的分數低到不能讀書.靠點關系靠點錢就能輕易進去了,那兒的學生都不是真的讀書的.都是玩的多,、
學費:普通生1600左右
擇校生10000
深圳戶口的話就不貴
要是外地戶口還要交10000的借讀費

我是行知高3的 學校里美術老師都很厲害的 只要你肯認真老師都會對你很好的
職高班就差點 但是普高像美術班裡面學習都挺不錯的 裡面文化350到400就算很不錯了
其實行知是不錯的 我在高二時已經有很多其他校的普高生轉過來 因為他們文化好 所以只要過來學專業就行了 因為他們文化有優勢所以較容易考大學 但學美術一定要對美術有興趣才行 因為畫畫也是挺辛苦的

㈧ 昆明行知中學

昆明行知中學[1]位於富民縣舊縣路,昆明行知中學執行校長韓守信介紹,該校在2014年計劃招收初一新生800人、高一新生300人,開學使用富民縣永定中學校舍,2015年7月新校舍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擴建後的新校舍佔地300畝,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辦學規模最大可達10000人、200個教學班。

㈨ 濱州行知中學怎麼樣

濱州行知中學是濱州市特色學校。

學校2015年被濱州市教育局評為濱州市特色學校,2014年、2015年被濱城區區委、區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濱州行知中學成立以來,教育教學成績持續提升,彰顯了學校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現已有百餘所學校共計1300多名教師到學校參觀交流,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贊譽。

(9)行知中學擴展閱讀: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學校出台了《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教材研究,撰寫研究報告,畫出知識樹、能力樹,進行課程整合,提高教師課程能力;在課程研究的基礎上編制適合學生發展的導學案,實現了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

同時學校立足區域實際、學校實際、學生實際和教師特長,指導每位教師都創造自己的校本課程,現已開始「閱讀課程」、「人生規劃課程」、 「體育美食節」、「藝術節」、 「寒假今周我當家」、 「秦台拓展訓練」等200多種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多元化個性需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㈩ 上海行知中學好嗎

100%好學校!

上海市行知職業高級中學由計算機、藝術類為主的愛暉職校與以旅遊專業主為的三門路職校「強強」聯合組建。學校擁有一流的校舍和教學設施,生理化實施室,多媒體電化教室,6個計算機房,電視電教網路、田徑場、體育館等一應俱全。還配置了與專業教學相適應的各類現代化實訓場所。學校採用多模式、多層次辦學方式,先後與同濟大學高職學院,上海大學,華師大高職學院,工會管理幹部學院,蘭生學院,行知學院,閘北業大等聯合辦學,聘用高校師資提升科技層次。並根據經濟發展與社會需要,調整專業,新增動畫製作、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物業管理、物流等專業,學校已試辦綜合高中,建立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相滲透的「立交橋」,即學生進高中的前二年按普通高中課程學習,三年級根據自身發展,可繼續修完普通高中,發普通高中畢業證書,也可選讀某個專業,同時修完普通高中與職業類課程,學制四年,頒發普通高中、職業中專兩張證書,這是一種以「人的發展」為本的高中階段新的教育模式,此外還與高校申辦中、高職六年一貫制的辦學模式。學校與20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定的辦學,學習,就業協作網,兼顧升學與就業兩大功能,為畢業生廣開門路。優化外部環境,加強內部管理,以質量贏得社會信任,為經濟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是學校辦學宗旨。
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徐布均為徐老師或徐校長。徐步均50來歲,但在教育戰線上卻已足足耕耘了40個年頭,任職過5所學校,其間差不多又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從事職業教育,管理中等職業學校。現在,徐布均是上海市行知職業高級中學的校長。作為一個體驗了職業教育種種甘苦的老教育工作者,徐校長說,他有許多經驗要總結,有許多工作要完成,更有許多領域要去探索。
風光職業學校是徐校長接手的第一所職業學校。當時風光職校的基礎薄弱得令早有心理准備的徐步均也大吃一驚。為了增強學校教職員工的凝聚力,徐步均「冒險」在無聯辦單位問津的困境下辦起了財會職業班,之後又根據社會需要大膽辦起了園林專業和烹飪專業。當徐步均再次「轉戰」到本溪職校(現今的楊浦職校)時,風光職校已經成為以委託辦學為特色、為地區培養烹飪人才的一所特色職校,學校有了自己的一支專業師資隊伍,掛鉤單位也從零發展到了100餘家。
徐步均在投身職業教育之初講了三句話,「踏破鐵鞋、磨破嘴皮、感動上帝」,他立誓嘗盡苦辣酸甜,也要辦好學校。此時徐布均又把這股勁頭帶了本溪職校,在他的領導下,學校從一個專業發展到了8個專業,並形成了30個教學班規模,本溪職校在1994年市職教「未來建設者技術大比武」中,汽修專業獲團體第一名,烹飪、餐廳服務等比賽名次也名列前茅,可謂是占盡風光。上海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解放日報、上海教育雜志等媒體紛紛作了報道,徐步均校長個人則第二次榮膺上海市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世紀之交,上海職業教育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勞動力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對職業教育更是形成新的一輪沖擊。此時,徐步均又來到了新組建的上海市行知職業高級中學,一到新學校,他便提出了新主張,普通高中與職業類高中可以溝通,徐步均要建前所未有的教育「立交橋」。徐校長提出,學生進高中的前兩年按普通高中課程學習,三年級根據自身發展,可繼續就讀普通高中課程,直至高中畢業,發普通高中畢業證書,也可選讀某個專業,同時修完普通高中與職業類課程,學制四年,頒發普通高中、職業中專兩張證書。據悉,這一大膽卻又合情合理的創見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肯定。
徐步均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著,回顧20年來自己投身職業教育的辦學生涯,徐步均說自己和中等職業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希望自己的耕耘能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加盟職業教育。徐步均語重心長地說,改善職教目前現況的根本點在於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這要靠上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更要靠有志向、能吃苦的年輕一輩的共同努力。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