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第一中學
❶ 阜新市有幾所初中學校幾所高中學校分別在什麼地方應屆畢業生每所學校大約多少人
遼寧省阜新市
類別:初中等教育
1 海洲中學
2 阜新市鐵路中學
3 蒙古中學
4 縣蒙族中版學
5 佛寺蒙中學
6 實驗中學二部
7 第十權九中學
8 縣高級中學
9 市育才中學
10 阜新實驗中學
11 縣高級中學印刷廠
12 十六中
13 阜新市十六中
14 阜新市第二十六中學
15 二十四中
16 阜新三中
17 蒙古縣三中
18 彰武縣三中
19 阜新市十三中
20 第三高中
21 市三高中
22 彰武縣一中
23 阜新市第十一中學
24 阜新市市第一中學
25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26 彰武縣二中
27 阜新市第十二中學
28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29 阜新市二十九中
30 阜新市第二十八中學
31 阜新市第二十七中學
32 阜新市市轄區市第四中學
33 第五中學(平西路校區)
34 阜新市第七中學
35 新邱區第九中學
36 阜新市二十九中 具體位置不是很清楚!
❷ 阜新市第一中學軍訓日記
一眨眼為期七天的軍訓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是辛,酸,苦 ,辣和我們永恆的記憶。結束並不意味著句號,而是漫長的高中生活中的一個逗號。需要我們努力的日子還很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
灼熱的大地,火辣辣的陽光,汗流浹背的學生,構成了一道特別的「吃苦風景線」,若大的體育場在陽光下一點一點的熔化,縮小,直到把我們吞噬。飛舞的蠅蟲流淌的汗水,酸痛的四肢,我們並不在乎,在乎的是我們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吃苦不是時尚,需要用汗水和毅力去交換,吃苦給我們留下無盡的財富,強壯的體魄,雷厲風行的作風,和敢於戰勝困難的勇氣!
我感覺軍訓已把我們這一群十六七歲的人鍛煉成了真正的高中生,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汗水,什麼是真正的快樂,以及讓我們學會怎樣獨立,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困難,怎樣去承擔那份光榮而艱巨的責任。記得才訓練了三天的時候,平日拖拖拉拉的我早已疲憊不堪。剛學立正時,我就疑惑,為什麼體育課中要常做的動作,早已會的動作,教官要如此仔細地講解,為什麼一個左轉一個右轉要教官如此煞費苦心地讓我們練習,實踐出真知,五天的軍訓就讓我明白,小小一個立正所包涵的豐富,幾個轉身所容納的博大。站軍姿,給了你炎黃子孫不屈脊樑的身體,也給了你龍之傳人無窮的毅力。練轉身,體現了人類活躍敏捷的思維,更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偉大。不積滴水,無以成江海。沒有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個完整的,高質量的方隊。訓練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團隊精神的重要。而軍訓更教會了我超出這以外的東西。那就是認真對待自己的錯誤。也許生命中的美麗也就在於袒露自己的錯誤。那是一種真實的美。不刻意隱瞞什麼,不對就是不對。而在這種自然中流露的那種質朴是任何東西也粉飾不來的。或許學到的東西遠不止這些。但是緊張而又愉快的訓練中的親身體驗,嚴格而又平易近人的教官的諄諄教誨,我想,我終身受用不盡了。
教官的勇氣是我們的榮幸.正是在教官的指導下,我們才能獲得優秀班集體、優秀內務的榮譽.這里有我們的功勞,也有教官的功勞和所有關心我們的人的功勞.
對手是最大的朋友,在比賽中我們是對手,在賽後我們是朋友,互相激勵著前進,讓軍訓變得更精彩,更充實更有意義.
❸ 阜新市第一中學的簡介
阜新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55年,經過57年的風雨歷程,它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始終將育人成材、育人成人作為辦學宗旨,得到了社會的認可。1999年11月,被遼寧省小作家基地確定為重點學校,2001年被阜新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學校。
❹ 阜新市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阜新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55年。曾經是一所完全中學,由初中部和高中部共同組成。在2002年全市從新區劃之時,根據學校教學要求和發展需求將高中剝離,成為一所區級直屬中學。
❺ 阜新市第一中學的入學條件是什麼
1有房子2有人3有錢
❻ 阜新市第一中學的師資概況
學校三個年級共有48個教學班,在校生共約3000名,學校教職員工145人,其中一內線教師133人。學校有容國家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64人;一級教師30人,其中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一線教師達80人。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結構合理、搭配得當的業務水平精湛、政治信仰堅定、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❼ 阜新市第一中學2019年有多少名學生參加中考
1.你只要看這個有多少個班級就知道大概有多少個考生了。
❽ 阜新市第一中學
一中校訓:勵學敦行,見賢思齊。一中校風:和諧,勤奮,誠信,敬業。
❾ 有誰知道遼寧省阜新市第一中學的葉青老師怎麼樣人品,教學都怎麼樣我被分到她班了,詳細一點
挺好的,不犯錯誤就沒事 採納
❿ 阜新市第一中學的介紹
阜新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55年。曾經是一所完全中學,由初中部和高中部共同組成。在2002年全市從新區劃之時,根據學校教學要求和發展需求將高中剝離,成為一所區級直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