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海原一中校園

海原一中校園

發布時間: 2021-03-26 12:52:15

⑴ 2020小升初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不同的學校及地區小升初分數要求是不一樣的,大部分都是就近劃片入學,不按照分數劃分學校。同學校的具體要求只能到學校查詢。

按照教育部這樣的規定,所有的中小學必須是就近入學,免試入學,不存在升學考試之說。對於民辦學校的小升初,教育部也有明確的規定,主管部門劃定一定的范圍進行招生。 當報名人數大於招生人數時,鼓勵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進行招生,也就是很多家長所說的搖號上學。

公辦和民辦的招生是兩條平行線,家長可同步進行,公辦有藝體招生、大搖號和小搖號三次機會(2020年取消藝體招生了),民辦有搖號和面談自主招生兩次機會。

(1)海原一中校園擴展閱讀:

2014年2月,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19個大城市今年制定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方案。通知提出,「到2015年,重點大城市所有縣(市、區)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

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通知還要求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招收特長生的初中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降到5%以內。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要求,2014年1月26日,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

主要內容有: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單校劃片學校,用對口直升方式招生;多校劃片學校,按隨機派位等方式招生。公辦、民辦學校均不得採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逐步減少特長招生,到2016年特長生比例降到5%以內;公辦學校不得以各類競賽證書或考級證明作為招生入學依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升初政策

⑵ 誰知道《隕落的傳奇》的作者

李學智,昵稱:劍無奈

⑶ 林志良的熱點新聞報道

2009年8月26日,被西安科技大學錄取的張吉,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母親早年得病精神失常,父親因車禍失去記憶。考上大學後,17歲的張吉四處奔波,自籌學費。記者曾以《一份沉重的錄取通知書》為題進行了報道。一直關注海原縣貧困學子的愛心人士林志良,通過中衛日報網獲知張吉的情況後,讓曾在海原支教的廈門市東山中學的黃敬禮老師聯繫到記者,通過記者給張吉捐助學費1000元。
今年暑假,為了讓山裡的老師和學生看看美麗的廈門,看看大海,林志良通過支教教師黃敬禮邀請了海原3名教師和5名學生到廈門旅遊觀光和學習交流。他們在廈門期間,受到了林志良和其他人士的盛情接待。林志良不僅承擔了8名師生到廈門吃、住、行的絕大部分費用,還給他們每人分發數千元慰問資助款。黃敬禮老師在廈門的其他朋友也贈送了許多衣物、禮品給這8名師生。受邀去廈門的海原一中學生南永輝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由於家庭貧困,籌措不到巨額學費,這次去廈門,他獲資助4000元(不含來廈費用),廈門企業家李碧麗女士與南永輝交談後,當即表示今後將資助他上完大學。
黃敬禮老師在海原支教期間,走訪了海原的許多偏遠學校,記錄了許多學習優秀而又家庭貧困的學生資料。林志良先生了解情況後,又拿出2萬元,准備資助這些優秀的貧困生。
2010年8月15日,2010首屆海西奢享會昨圓滿落幕 慈善義拍為災區共籌18.9萬善款 昨晚,在氣氛熱烈的頒獎
盛典中,2010首屆海西奢享會圓滿落下帷幕。作為本屆奢享會的重要活動之一,在廈門磐基酒店舉行的兩場慈善義拍活動給本屆奢享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據了解,兩場慈善義拍共為甘肅舟曲災區籌集到18.9萬元的善款。

2010年10月21日,位於翔安內厝鎮的准提寺迎來了一件特別的禮物——— 由廈門著名書法家林志良親手抄寫的全幅《金剛經》。該寺住持廣普法師將這幅手抄佛經裝入一尊「金剛薩埵」菩薩聖像里,並定於本月28日為其開光之後,永久珍藏。《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經典,共5000多字。這幅手抄作品長達十幾米,已於此前復制3萬多份廣為贈發。

2010年12月11日,林志良個人書法藝術展在福建土樓故里南靖隆重開幕。66幅字體、風格各異的大字型大小書法作品懸掛在南靖縣兩座著名的土樓內庭和外牆上,震撼了到場的數百名觀眾。香港《文匯報》為此次書展出了兩個整版的「特刊」,贊道:樓牆懸巨制,古今第一人。
書法家林志良(右一)向遊客介紹其創作的16米長巨幅書法作品。當日,林志良歷時8個多月創作的100多幅書法作品亮相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土樓。(新華網)

2011年4月8日,「中國首善」要來閩行善 陳游標向導報記者透露,行善時間就在今年。6日晚上,導報記者在廈門知名書法家林志良家中見到了這位名揚海峽兩岸的中國首善。陳游標向導報記者透露,此次來廈一方面是受廈大之邀參加廈大90周年校慶,一方面也是來調研福建的慈善事業。他透露,今年將在福建舉行一次慈善活動。
「兩年前海峽導報就報道過我的事情。」陳游標說他很熟悉海峽導報。「我每年都會來廈門兩三次,這次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受廈大之約再次前來廈門。不過,與林老師的相會是慕名而來,一是拜會林老師,二是討一幅墨寶。」
在林志良的作業案台上,一幅題寫著「大愛無疆」字眼的條幅墨跡未乾,條幅上還題寫有星雲大師對陳游標說過的諸多寄語,其中有一句為陳游標做慈善事業打氣的話:「游標,你做的沒有錯。」

2011年11月28日 海峽導報
「我們要把兩個孩子助養成人!」
「老人家,請你們全家放心,您的孫子、孫女,我們會一直資助他們,直到這兩個孩子讀完書、長大成人!」昨日下午,廈門同安慈善會蓮花羅漢山老同志幫扶基金會管委會負責人林志良一行,來到蓮花鎮窯市村樓里137號,看望葉大鋸一家,並送來一萬多元幫扶金。

2012年1月7日 下午兩點第三屆兩岸書法家百副春聯集慈善義賣會活動,在同安蓮花羅漢山舉行!

2012年3月11日導報訊(駐台記者 燕子 文/圖)
廈門書法家林志良是首位到台灣辦個人展的大陸書法家,昨天,他再度在台中辦展,並把專為馬英九撰寫的書法作品「一等人兩件事」贈送給馬英九。而在此之前,馬英九就已經是林志良的忠實「粉絲」了。
據悉,林志良首次在台灣辦個人展時,其作品廣受台灣各界喜愛。馬英九就專門收藏了一幅林志良的「鑄人」漆版畫,可謂林志良在台灣的忠實「粉絲」。而昨天下午,林志良長達三十幾米的書法作品《金剛經》也在台中展出。

2012年5月18日,在羅漢山山慶廟會系列活動的第一天,羅漢山山主林志良先生花費十天十夜的時間完成的書法作品《金剛經》吸引了成千嘉賓駐足觀賞,該《金剛經》高3米,長達30幾米,全經5000多字,皆以爨寶子字體寫成,細膩雅緻,在近年來我市舉行的書畫展中,這樣的書法作品堪稱獨一無二。據悉,今年3月9日在台灣展覽時得到馬英九先生的高度贊譽。

2012年5月18日 晚上,兩岸三地「心貼心」慈善行活動暨林志良先生書法音樂會在蓮花鎮羅漢山隆重舉行,海內外數千位嘉賓共襄盛舉。在當天晚會中再次義賣的三幅精彩的書法作品「福」、「壽」、和現場創作長達八米的著名詩人李白的詩詞「將進酒」,義賣款項高達25萬元,其中10萬元捐給翔安廣譜法師孤兒院,10萬元捐給窯市村身患癌症的貧困母親,5萬元捐給青海、寧夏的幫扶學生。

2012年8月26日 下午,廈門同心慈善會在同安賓館成立了「同心義工團」。這些得到過捐助的學生自發地組成了義工團,意在幫助更多的孩子,他們的口號是:讓有愛的孩子更有希望!

⑷ 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是體液免疫還是細胞免疫

海原一中 李彥豹(近年來高考題中考查器官移植相關知識的試題不少,這類題目中一般都會涉及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的本質,但各地命題人員的看法不一,有的認為是體液免疫,有的認為是細胞免疫。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高考試題及其答案: 試題1、(2003年江蘇高考36題)某種哺乳動物的心臟形狀、大小和很像人的心臟,有可能成為人體器官移植的重要來源,但會遭到人體的強烈排斥,這主要是因為該動物有一對純合的基因(AA)能表達GT酶,從而使細胞表面具有一種多糖類物質。人體能夠識別該多糖類物質,從而確定該心臟是外來的異種器官。經過科學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編碼GT酶的一對基因中有一個喪失表達功能的一些新型個體(Aa)。請回答:(1)人體對該動物心臟的排斥,是人類 系統起作用的結果,其本質是人體的 與該動物的 相互作用。(2)上述新型個體能否作為人體器官移植的來源?為什麼?(3)今後用常規的雜交方法能否獲得GT酶一對基因都喪失表達功能的個體?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免疫,抗體、抗原(2)不能,因為該新型個體控制GT酶的一對基因中仍有一個具有表達功能。(3)能,因為現有新型個體的一對GT酶基因中,有一個喪失表達功能,所以雜交的後代會出現一對GT酶基因都喪失表達功能的個體。 從參考答案可以看出:當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命題人員認為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本質上屬於體液免疫。 試題2、(2005年江蘇高考36題)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對維持人體健康極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調可引起過敏性疾病。尊麻疹的起因是在過敏原的刺激下,效應B細胞分泌的抗體分布在 ;當同一種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有關細胞釋放出的組織胺引起毛細血管 變化,進而出現紅腫現象。 (2)器官移植時、異體器官常不可避免地會被患者的 細胞識別並攻擊。為了避免器官移植時的異體排斥反應,醫院建議保留嬰兒的臍帶血,以便必要時 。 (3)接種過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內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學原因可能是 。參考答案:(1)皮膚某些細胞的表面 擴張、管壁通透性增強(2)效應T 利用自身的幹細胞構建組織器官(3)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的壽命比較短;流感病毒易突變,使原來的疫苗失去效用 試題3、(2006年上海高考第40題A)用A、B、C三個純種品系的小鼠進行皮膚移植實驗。移植時, 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膚,將其他個體的皮膚移植上去,實驗過程如右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2的皮膚片移植到A1上,皮膚片存活,這是因為它們屬於 ;從遺傳學角度看,它們的 相同。(2)B1的皮膚片移植到A2上,移植後14天,皮膚片結痂脫落。這表明它們 ,因此,A2對B1皮膚片產生了 反應。這種反應屬於細胞免疫,主要是由 細胞引起的。被生物細胞識別為異物的物質,稱為 。(3)如果B2和C1的皮膚片同時移植到曾移植過B1皮膚片的A2上,移植後,B2皮膚片6天脫落,而C1皮膚片14天脫落,產生這兩種現象的原因分別是 。參考答案:(1)同一品系 基因型(2)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 排異 T淋巴細胞 抗原(3)因為A2已經接受過B1皮膚片移植,體內已經產生對B品系的記憶T淋巴細胞,因此當B2皮膚片移植上去時,很快引起免疫應答,所以排異反應出現快。而C1皮膚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體內沒有能識別C品系的T淋巴細胞,所以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引起免疫應答 試題2的參考答案說明當年江蘇省的命題人員認為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本質上屬於細胞免疫。試題3上海的命題人員更是在題目中明確指出了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屬於細胞免疫! 到底誰是誰非,抑或兼而有之?高中生物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都沒有相應的闡述,高中生物老師真的是一頭霧水。教輔資料中雖然也會選進這幾個高考題,但可笑的是,他們也就是給答案作注釋——講到試題1就跟著答案說這是體液免疫,遇到試題2、試題3,對不起,來個翻臉不認人,馬上改口說是細胞免疫了!弄得高中生物教師左右為難,進退維谷。 怎麼辦?怎麼辦?!上網搜搜看。 搜了一陣功夫,終於搜到了一個有價值的資料——《醫學免疫學》教材!書上是怎麼說的: 二、移植排斥的免疫學基礎 同種異基因器官移植後,由於供、受者之間的組織相容性抗原不同,它們可以刺激相互的免疫系統,引起宿主抗移植物或移植物抗宿主的移植排斥。在實體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中完整的活細胞。脫落的細胞,或由於移植前灌洗不徹底而殘留在器官中的淋巴細胞(又稱過客淋巴細胞,passengerlymphocyte)都可以是啟發免疫應答的抗原。移植抗原誘發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都參與排斥過程。 (一)細胞免疫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 在移植排斥中,樹突狀細胞、單核巨噬這一類抗原呈遞細胞,在啟動移植排斥的免疫應答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們的主要作用是:①攝取、處理並呈遞抗原給TH/TD細胞、B細胞,提供活化第一信號;②分泌IL-1等第二信號分子,導致TH細胞活化。TH細胞一旦被激活,就可以釋放IL-2、IL-4、IL-5、IL-6及IFN-γ等一系列細胞因子。在這些細胞因子的作用下識別了移植抗原的TD細胞、TC細胞、B細胞,就開始增殖、分化為效應TC細胞、TD細胞和抗體分泌細胞,導致移植排斥的發生。TC細胞可通過直接殺傷作用殺傷靶細胞,TD細胞則通過誘發遲發型超敏反應性炎症參與移植排斥。目前認為,細胞免疫應答是移植排斥的主要機制;CD4+的TD細胞和CD8+的TC細胞是主要的效應細胞。 (二)抗體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 抗體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比較復雜。它可以通過傳統的途徑,即活化補體和ADCC作用參與移植排斥。在某些性況下,也可以起到封閉抗體的作用,保護移植物不受排斥。 1.抗體激活補體參與移植排斥抗體與移植抗原結合後,可以激活補體,直接破壞靶細胞;同時也可通過補體-血凝系統的活化,導致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浸泣潤,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性變化,導致移植器官被排斥。參與這種作用的抗體主要是IgM類抗體,超急排斥中最為典型,在腎移植中最為常見。 2.抗體通過ADCC作用參與移植排斥抗體與移植物結合後,可通過其Fc段與具有IgGFc受體的K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結合,導致它們活化,直接破壞移植的器官。參與這種ADCC作用的抗體是IgG的某些亞類,如IgG2。 3.增強抗體與移植排斥抗體除參與稱植排斥外,在某些情況下可保護移植物不被排斥,這種抗體稱為增強抗體(enhancing antibody)。增強抗體可與植入組織上的抗原結合,但不激活補體,也不引起細胞毒效應,卻可阻斷其他抗體或T細胞與這一抗原決定簇結合,從而對移植物起到保護作用,因此此類抗體又稱為封閉抗體(bioking antibody)。 上述資料說明,在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既有細胞免疫,又有體液免疫,但為細胞免疫為主。這就是我們所要的結論。

⑸ 馬志英的事跡

馬志英,一個普普通通的回族婦女,在她43歲的生命歷程里,曾兩次下崗,因病動了4次手術,可她卻以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母愛,用慈母般的心先後救助了186名貧困殘疾女童,成為她們改變命運的階梯。由於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認為女孩子遲早是別人家的,上那麼多的學沒多大用處,加上家裡很窮,高中畢業後馬志英就沒再上學,但對知識的渴求是她一生最大的願望。

1997年的一天下午,馬志英從農貿市場下班回家,途經海原縣一中時發現一個女孩在校門口徘徊,不時踮起腳尖,向校園里張望。上去一問,原來女孩家裡條件不好,家人讓她輟學,來到縣城只是為了看一眼自己考上的學校是什麼樣子。馬志英被深深觸動了。她拿出100多元錢,讓那名11歲的女孩去交了學費。女孩回到家裡一說,附近村莊又有幾個女孩找了過來。那年,她資助了5個女孩。農村孩子到縣城上學沒地方住,馬志英就把自家的3間平房騰出來給她們作為書房和宿舍,不需繳納任何費用,還能得到馬志英的學雜費資助。馬志英還給這3間平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女童書屋」,自己則和家人擠在一間四面透風的土坯房裡。
「女童書屋」一辦就是11年,其間還改名為「女童之家」。後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資助對象改為高中女生,又更名為「女生之家」。11年裡,馬志英共資助了186名游離在輟學邊緣的貧困、殘疾女童,除免收房費外,馬志英還為她們墊支水、電、燃料、醫葯及學雜費等15萬余元……。為了把這些女娃的生活照顧好,生活並不富裕的馬志英當過清潔工,每月能掙200多元錢。由於患了膽病,她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經常疼痛,但為了照顧這些孩子,馬志英忍耐著、堅持著。
這位曾經獲得全國首屆「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等光榮稱號的普通中國婦女,以她高尚的情操和超人的付出,激勵與支持著這些貧困女學生刻苦學習。這些孩子中,有70多名考入自治區內外的大專院校,有不少已經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一個考入大學名叫張彩虹的女孩,在給馬志英的信中寫道:「媽媽,我很幸運,有兩個媽媽,一個給了我生命,一個給了我新的人生。在我艱辛的求學路上是媽媽您幫助教育我,不斷地給我補充知識和精神營養。媽媽,是您讓我樹立起了求知的自信心,找到了自己應該走的路,在咱們家度過那段日子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已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手捧著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獎杯,馬志英說:「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僅僅是一個開始。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的女娃接受教育,將來她們為家鄉、社會、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熱點內容
地理信息框架 發布:2025-09-21 05:52:59 瀏覽:41
2017年全國高考物理卷 發布:2025-09-21 05:11:48 瀏覽:799
教師反思日記 發布:2025-09-21 03:46:57 瀏覽:193
福建教育學校 發布:2025-09-21 01:31:13 瀏覽:783
初三月考班主任發言 發布:2025-09-20 22:43:29 瀏覽:29
鐵軍老師 發布:2025-09-20 22:09:17 瀏覽:369
亂碼英語 發布:2025-09-20 17:36:36 瀏覽:446
初中歷史課件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0 17:25:25 瀏覽:605
高一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20 16:10:10 瀏覽:993
南京小學數學 發布:2025-09-20 14:23:56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