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中學
『壹』 漢中市武鄉中學的介紹
漢中市武鄉中學於1956年3月2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廳批准成立。建校以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面貌有了新的變化,從單一的以文化課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轉變成為一個集美術、體育、音樂等多種學科齊頭並迸,共同發展的特色學校。
『貳』 漢中市武鄉中學的發展
建校初期,學校條件十分艱苦,教師不足,教學設備緊缺,當時的領導發揚大慶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堅決杜絕初中生流失,並不斷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始終走在漢台教育的前列,每年都有數十人考入各類中專院校,先後多次得到教育局領導的好評,同時,學校高中部亦曾輝煌一時。進入九十年代後,由於受到城市重點中學的沖擊和地域的限制,高考升學率曾一度跌入低谷,出現了與零作斗爭的尷尬局面。從1998年開始,學校提出了「穩住初中,狠抓高中,卧薪嘗膽,奮發圖強」的口號,上下一心,狠抓管理,狠抓落實,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16人,展現出了武中步入新世紀後的亮麗曙光。在此基礎上,學校抓住機遇,謀求發展,提出了「以生源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指導思想,在全體教師中提出了「我以學校生存,學校靠我發展」的口號,千方百計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責任感。一方面,擴大招生,使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提高了規模效益,同時也使武鄉更多的孩子接受了更高更好的教育,開拓了更加美好的人生之路,學校人數從98年的79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400多人,幾乎翻一翻。另一方面,學校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加強「雙常規」管理,使學校的高考一年一個台階,穩步推進,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由2002年的16人,2003年的36人(含藝術類),到2004年激增到三本人數突破百人大關,二本上線人數62人,本科上線率達36%,二本上線率達22.3%,連續兩年居漢台區農村片前列,同時也促進了高一招生,連續幾年高一招生人數都突破500人,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叄』 漢中市武鄉中學的師資
由建校初的幾名教師、兩個班、一百多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105名教師,一千四百多名學生的較大規模的農村完全中學。學校現有教學班25個,其中高一8個班、高二7個班、高三8個班,另有初中班兩個。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先後被區政府、區教育局授予「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高考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4年,在漢台區委、區政府召開的慶祝教師節大會上,學校再次被漢台區委、漢台區人民政府授予「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稱號。
『肆』 陝西省漢中武鄉高中的相關資料
漢中市武鄉中學位於巍巍天台南麓的武鄉鎮東村,是漢台區教育局直屬完全中學,始建於1956年3月,佔地38畝,迄今已有48年歷史。學校綠樹成蔭,翠柏映院,鳥語花香,是讀書學習的理想境地。在48年的發展歷程中,全體教職工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園丁精神,使武鄉中學在前進的道路上幾經輝煌,不斷壯大,由建校初的幾名教師,兩個班,一百多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105名教師,一千四百多名學生的較大規模的農村完全中學。學校現有教學班25個,其中高一8個班,高二7個班,高三8個班,另有初中班兩個。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先後被區政府、區教育局授予「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高考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4年,在漢台區委、區政府召開的慶祝教師節大會上,學校再次被漢台區委、漢台區人民政府授予「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稱號。
漢中市武鄉中學於1956年3月2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廳批准,在原南鄭縣武鄉鎮建立南鄭縣第三中學(鋪鎮中學為南鄭縣一中,周家坪中學為南鄭縣二中);1959年元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鄭縣、褒城縣、留壩縣、漢中市四個縣級單位,調整行政區建立大漢中市,學校更名為漢中市第七中學(註:現南鄭縣一中為漢中市第六中學);1961年9月,撤銷大漢中市,恢復南鄭縣、留壩縣、保持漢中市縣級建制,學校更名為漢中市武鄉中學;1964年8月漢中市更名為漢中縣,學校又更名為漢中縣武鄉中學;文革期間,因武鄉區更名為紅武區,學校又名名為紅武中學;1971年9月學校招收第一屆高中學生(學制兩年),又稱漢中縣武鄉高中;1980年9月漢中縣又更名為漢中市,學校又更名為漢中市武鄉中學,1993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漢中地區建立漢中市,原漢中市更名為漢台區(縣級),學校仍為漢中市武鄉中學,由區教育局主管。漢中市武鄉中學1956年8月第一次招收初中學生110人,由於校舍正在籌建中,兩班學生寄讀於鋪鎮中學,1957年3月遷回武鄉中學。建校以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面貌有了新的變化。
近年來,學校硬體建設初具規模,現佔地25,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0平方米,有教學樓三座,宿辦樓一座,有可容納600人的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兩個,教師食堂一個,學生浴池一個,綠化帶一處,教學設備齊全,現有電腦教室兩個,語音室一個,圖書室一個,電教室一座。學校還將積極籌措資金新建一座四層綜合樓,其頂層設計為垂直採光美術教室,新建一個多媒體電腦教室,在所有教室安裝閉路電視系統,興建高標准學生實驗室兩個,保證學生能親自動手做實驗,另將積極爭取資金興建一座學生公寓大樓,以徹底解決學生的住宿問題,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建校初期,學校條件十分艱苦,教師不足,教學設備緊缺,當時的領導發揚大慶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堅決杜絕初中生流失,並不斷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始終走在漢台教育的前列,每年都有數十人考入各類中專院校,先後多次得到教育局領導的好評,同時,學校高中部亦曾輝煌一時。進入九十年代後,由於受到城市重點中學的沖擊和地域的限制,高考升學率曾一度跌入低谷,出現了與零作斗爭的尷尬局面。從1998年開始,學校提出了「穩住初中,狠抓高中,卧薪嘗膽,奮發圖強」的口號,上下一心,狠抓管理,狠抓落實,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16人,展現出了武中步入新世紀後的亮麗曙光。在此基礎上,學校抓住機遇,謀求發展,提出了「以生源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指導思想,在全體教師中提出了「我以學校生存,學校靠我發展」的口號,千方百計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責任感。一方面,擴大招生,使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提高了規模效益,同時也使武鄉更多的孩子接受了更高更好的教育,開拓了更加美好的人生之路,學校人數從98年的79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400多人,幾乎翻一翻。另一方面,學校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加強「雙常規」管理,使學校的高考一年一個台階,穩步推進,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由2002年的16人,2003年的36人(含藝術類),到2004年激增到三本人數突破百人大關,二本上線人數62人,本科上線率達36%,二本上線率達22.3%,連續兩年居漢台區農村片前列,同時也促進了高一招生,連續幾年高一招生人數都突破500人,使學校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伍』 漢中市武鄉中學啥樣
可以好里
『陸』 漢中市武鄉中學怎麼樣
簡介:漢中市武鄉中學於1956年3月2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廳批准成立。建校以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面貌有了新的變化,從單一的以文化課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轉變成為一個集美術、體育、音樂等多種學科齊頭並迸,共同發展的特色學校。
注冊資本:576.9萬人民幣
『柒』 漢中市武鄉中學的鄭縣第三中學
漢中市武鄉中學於1956年3月2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廳批准,在原南鄭縣武鄉鎮建立南鄭縣第三中學(鋪鎮中學為南鄭縣一中,周家坪中學為南鄭縣二中);1959年元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鄭縣、褒城縣、留壩縣、漢中市四個縣級單位,調整行政區建立大漢中市,學校更名為漢中市第七中學(註:現南鄭縣一中為漢中市第六中學);1961年9月,撤銷大漢中市,恢復南鄭縣、留壩縣、保持漢中市縣級建制,學校更名為漢中市武鄉中學;1964年8月漢中市更名為漢中縣,學校又更名為漢中縣武鄉中學;文革期間,因武鄉區更名為紅武區,學校又名名為紅武中學;1971年9月學校招收第一屆高中學生(學制兩年),又稱漢中縣武鄉高中;1980年9月漢中縣又更名為漢中市,學校又更名為漢中市武鄉中學,1993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漢中地區建立漢中市,原漢中市更名為漢台區(縣級),學校仍為漢中市武鄉中學,由區教育局主管。漢中市武鄉中學1956年8月第一次招收初中學生110人,由於校舍正在籌建中,兩班學生寄讀於鋪鎮中學,1957年3月遷回武鄉中學。建校以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面貌有了新的變化。
『捌』 關於漢中武鄉中學
乘23路公交即可到達,現在只有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