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揭校園貸套牢大學生

揭校園貸套牢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1-03-28 09:18:07

① 女大學生替父還債陷校園貸七口人在橋洞住13年

非法「校園dai」的危害,大家或許有所耳聞,近日,湖北已發布《通知》,叫停「校園dai」!而在十堰,有一位貧困女大學生,為了替父還債,不慎深陷「校園dai」,一家七口人在橋洞住了13年……

「爽快」的貸款

今年5月20日,李倩一早就回到家。約9時許,李倩聽到外面有人叫父親,她出去一問,是兩個要債的工人。李倩立即給父親打電話,父親說正在向老闆要錢。

11時許,兩名工人又來了,責問李倩,她父親怎麼還不回來,並一直等到下午兩點才走。臨走時,兩名工人讓李倩帶話,他們家裡也揭不開鍋了,再要不到工錢,就要對李奎使用暴力。李倩從對方憤恨的眼神中,看出他們不是說著玩的。

晚上9時,李奎回來了。李倩問父親工人要錢的事,李奎說:「你只管上學,這事別管。」父親剛吃完飯,就有人打來電話要錢。掛斷後電話一直響,父親乾脆不接了。當天晚上,李倩想到父親身體不好,天天為錢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她23歲了卻不能為父親分擔,徹夜未眠。

第二天,李倩決定去銀行辦一張信用卡救急。銀行工作人員說,她還是學生,名下沒有任何財產,不能辦理信用卡。

絕望的李倩回到學校,在一面牆上發現貸款廣告,立即拿出手機,撥了過去。

李倩將家庭情況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全部告訴對方後,對方爽快答應貸款,並介紹了融資平台。李倩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立即按照對方要求,將自己的身份證號及銀行卡號給對方傳了過去,並在6個貸款平台申請了6筆貸款共計11880元錢,5筆貸款當天到賬,一筆在5月23日到賬。

當晚,李倩將5筆貸款取出來後,交給了母親。母女商議後,決定將錢拿給李奎,讓他去還債,並謊稱是張英發的工資。

無法忍受的威脅

因對校園貸認識不夠,張英和李倩根本沒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雖然貸款總額是11880元,但扣除15%提成及其它費用後,6筆貸款實際到手的很少。而且一旦不能按時分期還款,利息以及滯納金高得嚇人。

李倩想先解燃眉之急,貸款可以慢慢還。但按照協議,一個月後的6月20日就是還款期限。隨後,李倩到處借錢,並以生活費的名義在小叔處借得1000元錢,其他親戚則無人肯借。

眼見6月20日就要到了,催款電話一個接一個,借來的1000元,有一部分已作為生活費花了,李倩根本拿不出錢還款。迫不得已,李倩給輔導員郭琴打電話,稱要休學打工。

郭琴大吃一驚,隨後讓李倩向學校申請特困生資助。後經一再勸說,李倩才放棄休學的念頭。之後的幾天,李倩多次打電話問郭琴,申請批沒批。郭琴感覺李倩有難言之隱。

6月30日,3000元特困生資助款獲批。拿到錢後,李倩將其中2000元還貸,剩下1000元給媽媽當生活費。

轉眼到了7月初,因之前有部分貸款沒還,加上利息及滯納金,需要還的錢更多了。催款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眼見到了7月中旬,因無錢可還,貸款公司的電話24小時不間斷。不僅如此,貸款公司還威脅,如果不還款,將給她手機通訊錄所有聯系人打電話發簡訊,告訴他們李倩貸款不還。李倩已無法忍受這種威脅,經過兩天思想斗爭後,於7月17日將校園貸的事告訴了郭琴。

因李倩的問題是家庭困難,學校也無能為力,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求助媒體和社會。

李倩在學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全年級206名學生中,她成績排在10名左右,大一大二都拿到了國家獎學金,大三的獎學金在申請中。大學3年,她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她自己掙的。

李倩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找了多份兼職,可她自己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5元錢,早上吃饅頭,中午吃米飯,晚上一個素菜加一個饅頭。現在的狀況,對於李倩和她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希望各界好心人能幫幫這個孩子。

首先是她父親的工程問題,老闆跑路她父親沒拿到錢?勞動保障出了問題,勞動部門應該負責?然後是建築漏洞導致裝修漏水,要賠錢,這應該是開發商的問題,為啥找裝修的?再往後是看病沒錢,借錢看病?醫療的問題你懂的!再往後才是校園帶,本身就違法的高利貸,監管去哪了?總結:1走到現在不是一個事導致的,是很多社會問題2人善被人欺,老實人總受欺負!

②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年利息超過20%是否合法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

民間借貸只有雙方事先在書面或口頭協議中約定為有息借款,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還本時支付利息,否則,一律視為無息借款,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

再者,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以及《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民間借貸不得超過央行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因此20%是合法的。

③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年利息超過20%是否合法

月息0.99%存貓膩 實際年利率超過20%

【法律解讀】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民間借貸只有雙方事先在書面或口頭協議中約定為有息借款,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還本時支付利息;否則,一律視為無息借款,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再者,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以及《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民間借貸不得超過央行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因此20%是合法的。

④ 校園貸是如何「套牢」大學生的

招學生幹部「地推」 最快3分鍾審核 推分期購物節 實際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視頻網簽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

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

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⑤ 校園貸,裸貸,騙貸,暴力催收,多少大學生被騙

校園貸七宗罪1.增加負擔。由於貸款需要支付利息,貸款導致學生經濟狀況惡化,雪上加霜。2.暴力催收。經濟狀況不良導致學生逾期無法還貸,導致放款人通過非法手段催收。3.人生安全。暴力催收可能導致大學生人生安全受到威脅。4.財產安全。大學生不熟悉貸款套路,容易陷入強制貸款,搶劫事件中,導致財產損失。5.名譽損失。部分學生無法還貸,借款人公開照片,影響學生的名譽。6.過度消費。部分大學生缺乏自製力,盲目貸款導致過度提前消費。7.影響學習。大學生的主業是學習知識,增加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⑥ 校園貸款如何套牢大學生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內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容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民間借貸只有雙方事先在書面或口頭協議中約定為有息借款,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還本時支付利息,否則,一律視為無息借款,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再者,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以及《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民間借貸不得超過央行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因此20%是合法的。

⑦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 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

小小借條:基本上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大學生貸款平台,快速,有保障

⑧ 把大學生逼上絕路的「校園貸,究竟有多可怕

那麼,「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
銀監會表示,首先在監管方面,銀監會指出將完善監管規則,為規范校園網貸行為提供製度保障。
2016年10月,銀監會會同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與工商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別從加大校園網貸業務整治力度、加大違法犯罪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風險警示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網站監測管理、做好輿論監測引導、加強工商監督力度等六個方面對校園網貸整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其次,在整治方面,銀監會指出將開展分類整治。
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銀監會將校園貸納入P2P網貸專項整治重點對象,制定整治方案,開展全面排查,梳理風險隱患,重點對涉嫌惡意欺詐、非法拘禁、綁架、暴力催收、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切實規范校園網貸平台的營銷展業行為。
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銀監會多次下發風險提示,培訓指導各地在分類處置的同時,視其情節輕重採取暫停、整改、移交公安等處置措施。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範風險蔓延與疊加。
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於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熱點內容
亂碼英語 發布:2025-09-20 17:36:36 瀏覽:446
初中歷史課件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0 17:25:25 瀏覽:605
高一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20 16:10:10 瀏覽:993
南京小學數學 發布:2025-09-20 14:23:56 瀏覽:542
大二化學 發布:2025-09-20 12:26:52 瀏覽:201
路路老師照片 發布:2025-09-20 12:14:17 瀏覽:967
寫老師的評語 發布:2025-09-20 09:55:18 瀏覽:282
校長寄語班主任 發布:2025-09-20 09:40:33 瀏覽:814
遠大諾康生物 發布:2025-09-20 09:06:08 瀏覽:6
金山教育門戶網 發布:2025-09-20 07:44:10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