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情緒特點

中學生情緒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3-28 12:29:20

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特點

1、情緒情感更加強烈,具有沖動型和爆發性
2、情緒情感不穩定,具有兩極性
3、情緒理解力增強,學會用情緒表達規則
4、能採取有效的情緒調節手段

② ,中學生情緒的特點有哪些

暴躁,易怒,逆反

③ 中學生情緒發展的一般特點

中學生的情緒是在活動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教育、機體發育及環境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下,情緒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隨著內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中學生的情緒反應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情緒正日趨豐富而強烈。
一、情緒活動的豐富性
在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不斷產生各種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強度也在不斷增加。由於新的需要不斷涌現,中學生在自我認識的態度體驗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我、自負等,以及友誼等方面的多種情緒體驗。情緒活動的豐富性,也導致了中學生情緒更加趨於復雜化,其表現為情緒帶上了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面部表情不再是內心世界的顯示器。如此時對某件事感到厭煩,但出於某種原因,既可以表現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現出熱心;對一個人明明有好感,願意接近,卻由於自尊心或其他原因,會有意表現出冷淡的態度。
二、情緒體驗的跌宕性
中學生情緒激盪,容易動感情,也容易激怒。這種沖動性與他們的生理發育,特別是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強、抑制過程弱有一定關系。他們喜歡感情用事,遇事好激動,對自己認為不良的現象動輒深惡痛絕,對罹難者則多加惻隱之心。他們對外部刺激反應迅速、敏感,高興時歡呼雀躍,甚至惟我獨尊,失敗時則極端苦悶,悲觀失望,有時為一點小事,或是動怒嘔氣,與人爭吵,或是轉向反面,變得泄氣、絕望。在強烈的感情沖擊下,他們可能會遇事武斷,行為固執,不聽勸告,我行我素。正因為中學生的情緒起伏不定、動盪多變、情景性強、感染性大、來得急而強烈、去得快而迅速,所以,他們既可以表現出驚人的豪壯行為也能因為狂熱憤怒和不冷靜,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三、情緒活動的心境化
中學生的情緒在時間上比小學生有更長的延續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應能夠較長時間的留在心頭,這種拉長了的情緒狀態則會轉為較穩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暢,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會感到滿意,干什麼事都有勁,甚至對平時不感興趣的活動也津津樂道;相反,若心境不佳,則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由於情緒延續性的增加,他們不再出現破涕為笑的現象,在一段時間內,或是歡樂愉快,或是安樂寧靜,或是抑鬱低沉。他們在某一方面得到快樂和高興的情緒,會延續成為良好的心境;由於挫折或失敗引起的不快或苦惱的情緒,也會延續較長的時間,而成為悶悶不樂的不良心境。這種不良心境如果延續下去,不僅會影響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四、情緒變化的兩極性
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具體表現為:
1. 復雜與簡單共存
進入中學以後,隨著環境的改變,視野的擴大,知識的增多,中學生的情緒領域也在不斷拓寬。情緒內容日趨復雜,其范圍已經發展為對學習、生活、友誼等的體驗,以及對一切所熱衷的事物的體驗。但是,由於諸多因素影響,中學生的所有情緒體驗,尤其是高級情感體驗尚存在一定的簡單性,如有的中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僅僅是因為興趣深厚,對學習的熱情僅僅是為了榮譽,把友誼理解為「義氣」等。
2. 強與弱共存
中學生的情緒十分強烈,為一件小事或暴跳如雷,或欣喜若狂,或歡呼雀躍,或垂頭喪氣的現象屢見不鮮。與此同時,他們的情緒還有著溫和細膩的一面,在與知心朋友、所敬重的師長交往時,他們也會表現出溫文爾雅、和顏悅色的形象,即使有令人不快的事情發生,有時也會冷靜理智地對待和處理。
3. 波動和穩定共存
中學生的情緒波動性表現為情緒的大起大落,往往從一個極端走上另一個極端,順利時晴空萬里,受挫時愁雲滿天,今天對某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明天又覺得不屑一顧。與波動性相對的是穩定性,中學生在形成一種看法後,有時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堅持性,不易改變。
4. 微妙的隱蔽性
中學生的情緒不再像兒童那樣天真直露、心口如一,其表現具有文飾、內隱的性質,有時會把自己真實的內心情緒世界封閉起來,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或真實情緒,是否予以表現也時常依時間、對象、場合而轉移。但中學生畢竟閱歷較淺,涉世未深,內心深處存在希望被理解的強烈願望,依然比較坦露、率直,當意志不能完全控制情緒時,也會鋒芒畢露,遇到知己時,也會傾訴真情,所以,情緒的隱蔽性是相對而言的。

④ 中學生的情緒具有什麼特點

有些沖動,有時候覺得說話需要很拽,很酷,喜歡有時候想用拳頭解決一切。內有時候會喜歡非容主流與半長發。覺得自己是對的,需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喜歡別人老是打擾自己,老是對自己指指點點。喜歡有自己的空間,書桌上越空越好,不喜歡堆滿了書,即使是有規律的堆放,對此覺得很煩。
總之在很酷的人面前要裝成很酷的樣子,在很二的人面前要擺出點至高無上的樣子。會很任性。卻在有時候覺得兄弟情義大於一切。有點凌亂,大概就是這樣。

⑤ 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這時期的青少年情緒波動體驗劇烈,情感活動廣泛且豐富多彩,表現出很明顯的心理年齡特徵。豐富性和細膩性。青少年學生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交往范圍日益擴大,學習各種社會道德規范,對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價值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中學生的道德感和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日益豐富和深化,對人際關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也變得情感細膩,對別人的言語和行為變得敏感起來。爆發性和沖動性。青少年學生對各種事物比較敏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心理行為自控能力較弱。一旦激起某種性質的情感情緒就如火山般猛烈爆發出來,表現出強烈的激情特徵,情感情緒沖破理智的意識控制,淋漓極致地顯露出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愛、恨、不滿或恐懼、絕望等。不穩定性和兩極性。青少年學生情緒雖然強烈,但波動劇烈,兩極性明顯,很不穩定,情緒很容易從一個極端劇烈地轉向另一個極端,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比較片面,很容易產生偏激心理。外露型和內隱性。隨著年齡的增大、認知范圍的擴大、個人經驗的積累,青少年學生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現和行為反應。他們既表現出強烈的情感情緒反應,對外界事物的愛怒哀樂喜形於色,淋漓極致的抒發他們的內心感受;又能逐漸掩飾、壓抑自己的情緒。心境化和持久化。一方面青少年會因為成功或收獲而使快樂的情緒體驗延長成為積極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敗會使不愉快的消極情緒延長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許多不良情緒往往具有情緒心境化色彩。

⑥ 中學生情緒發展特點

中小學生的心態發展趨勢父母們就需要分外的留意,由於她們早已進到到青春發育期環節,這一段期內便會顯著的覺得到自身小孩的心態轉變十分大,波動也是非常的明顯,應當要先平穩住自身小孩的心態,能夠 給他開展一些心理指導,在平常日常生活還需要對她們多搞好關注,不必忽略她們的體會。



青春發育期是以兒時到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在生理學、心理狀態上面有很多轉變,如心態非常容易波動,摯愛異性朋友,興趣愛好易遷移等。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狀態是不是身心健康,關鍵反映在下列七個層面:

與他人類似人和人之間都相互類似。當聽見月兒時,想到到太陽光或星辰,全是一切正常的反映。但想到到身亡,就要人難以理解。這類狀況出現多了,就應留意他的心態是不是一切正常。假如一個人的念頭、語言言行舉止、愛好、服裝等,與他人相差太多,則他的心理狀態可能不足身心健康。



與年紀相符合人的行為是伴隨著心身的生長發育而轉變的。各種各樣年紀的人,在念頭、興趣愛好、個人行為上都是有不一樣。青春發育期,應是精力旺盛,活躍性愛動。而老成持重的學員,從精神衛生的視角看來,事實上是並不大身心健康的。

擅於與人溝通每一個人都日常生活在社會發展中,全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組員。一個人不可能擺脫社會發展而獨立存有。在青春發育期,社交媒體范疇擴張。在相處中,相互之間揚長補短,塑造互助合作精神,豐富多彩人群社會經驗,鍛練融入別人的工作能力。



開朗奮發進取心態開心表明心裡健康。樂觀的人,對萬事萬物都不斷進取,不管碰到哪些艱難都不畏懼,即便碰到悲劇的事兒,也可以迅速地再次融入,而不容易長期性沉陷於憂慮煩悶當中。反過來,敏感多疑、心態常常抑鬱的人,心理狀態上是不健康的。並且,心態愈低,心理不健康的水平也愈重。

適當的反映每一個人對事情的反應速率與水平也不同樣。但區別不容易很大。如反映偏於極端化,他的心理狀態就不健康。如學員因考試不成功而一時不爽,是一切正常的狀況;但若他因此而幾日不想吃飯,乃至有尋短見的潛意識,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自然,對考試不成功視而不見的學員,心理狀態也不一定身心健康。

⑦ 簡述青少年情緒具有何種特點

青少年被稱為「風暴期」、「叛逆期」,情緒具有突出的不成熟和不穩定的特徵。

第一,情內緒紛擾而不穩定,容情緒反應的激動與起伏程度較高,同時對情緒刺激敏感多疑;其次青少年的情緒具有易沖動性與爆發性;

第二,情緒具有從易感性邁向穩定性的過度性質,容易受暗示並且傾向從眾,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情緒將趨於穩定;

第三,情緒反應直接,情緒力量強烈,情緒變化快速,也常常壓抑或隱藏,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青少年階段是「情緒高漲時期」。指任何情緒都比平常更強、更持久,受批評會更沮喪,手錶揚更興高采烈。

拓展資料

青少年,是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一段時期,介於童年與成年之間。在這段時期里,人類會經歷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過程。

學者們認為很難給青春期下一個准確的定義,因為它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在當今社會,對青春期的一個全面的理解來源於各個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來自於心理學,生理學,歷史,社會學,教育學以及人類學。 從所有的這些觀點和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解釋青春期是一段改變、轉化的時期。它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為自己成人角色的轉換做准備。

⑧ 中學生心理特點是什麼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

熱點內容
亂碼英語 發布:2025-09-20 17:36:36 瀏覽:446
初中歷史課件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0 17:25:25 瀏覽:605
高一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20 16:10:10 瀏覽:993
南京小學數學 發布:2025-09-20 14:23:56 瀏覽:542
大二化學 發布:2025-09-20 12:26:52 瀏覽:201
路路老師照片 發布:2025-09-20 12:14:17 瀏覽:967
寫老師的評語 發布:2025-09-20 09:55:18 瀏覽:282
校長寄語班主任 發布:2025-09-20 09:40:33 瀏覽:814
遠大諾康生物 發布:2025-09-20 09:06:08 瀏覽:6
金山教育門戶網 發布:2025-09-20 07:44:10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