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神生命和靈魂,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版精神、制度規范和行為方式權的綜合體現,它是一種浸潤人心的氛圍,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校園文化的本質是塑造共同的價值觀,讓師生在共同的價值觀引導下實現自己人生階段性目標。校長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人物,很多措施實施都是由校長主導決定。
1、讓校園文化變成全校師生的信仰。把社會優質資源變成學校自己的資源。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積淀學校理應傳承。
2、校園環境文化的構建,包括景觀文化、文化牆、樓道走廊、浮雕文化建設等。要充分發揮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建設美好的校園環境。
3、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不落地實施的校園文化是蒼白無力的。
⑵ 學校文化跟校園文化的區別是什麼
以下是整理的回答:
首先,要知道學校文化,就要先了解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它內包括校容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而學校文化包含於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其中個體,綜上我們可以知道校園文化大部分在於文化之呈現,是校園對文化的不同表達方式,其中包括物質硬體和人文的精神文明
但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精神追溯、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由此形成了學校文化。但這其中還包含了學校專屬的特色文化歷史溯源,大到地區,小到個人。
由此可以從地區到個人追溯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到環境建設,最終達到個人成長(師生)
希望能幫到。
⑶ 學校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區別
學校文化概念的界定同文化概念的界定一樣,眾說紛紜。如有的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有的認為學校文化是教育關系和教學關系的觀念形態的總和,有的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還有的把學校文化定義為學校教學及其他一切活動、觀念形態和行為形態的總和等等。我贊成下面這種說法: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以學校群體成員為主體,是他們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共同創造生成的體現時代特徵和社會進步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及其活動結果。學校文化以具有學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質形態為外部表現,並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群體成員的活動方式、精神面貌與文化素養。
學校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內涵基本是相同的。校園文化是人們多年來認同的一個概念。這里之所以稱學校文化,其一是因為這樣稱呼更直接;其二是這樣稱呼在於它更強調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其三學校文化包含的內容更加全面,區別了校園文化的課外活動說、第二課堂說、氛圍說等較單一的內容;其四學校文化除了包括校園文化的內容之外,還包括學校中心工作的載體,即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外化;其五學校文化更加註重學校群體成員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其六學校文化更加強調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
⑷ 請結合校園生活習際,談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有那些
除了美化校園還包括對學校類組織文化建設有很獨到的方法論與實踐經驗,從辦學思想、辦學宗旨等戰略層面,到校風、學風、教風等戰術層面,再到教學理念、管理理念等執行層面系統完善的將校園文化歸納總結並通過培訓等手段讓校園文化真正可宣貫、可落地。
⑸ 校園文化和學校文化是一回事嗎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區別於社會中其他部門所特有的一些文化特色,是大部分高版校都具有的文化。權
學校文化,是指某一所高校區別於其他高校所特有的,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各個學校的文化都有所不同。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所以學校和校園文化是不一樣的。
⑹ 和合的學校教育
哈爾濱市第三十二中學校的陳桂菊校長提出校園的合和文化氛圍。
兩個「Hé」是:合作的「合」,和諧的「和」。
第一個「合」,包含的是一種儒家的思想意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二個「和」包含五個要素:人的和諧是關鍵,事的和諧是核心,物的和諧是保障,景的和諧是窗口,情的和諧是基礎。
⑺ 校園文化是什麼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回主要答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⑻ 如何把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學校文化特色
張 莉 新疆農七師130團中學 834034
摘要 本文對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做了探討。
關鍵詞 特色 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驅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有助於積聚學校的文化底蘊,體現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在創建校園文化時,我們結合新疆團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詳實的建設發展規劃。
一、認真分析學校現狀
我校位於新疆克拉瑪依共青鎮,緊鄰獨克公路西側38公里處,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校舍兩萬平方米。全校現有51個教學班(其中有普通民族班4個,雙語民族班5個),1934名學生(漢族學生1825人、哈薩克族學生109人,住校生713人),教職工24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84人)。我校屬於九年一貫制民漢雙語學校,由原三角庄民漢學校和130團完全中學合並而成。
二、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目標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追求品味」的總體思路,加強校園顯性的文化建設,例如: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見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記。在此基礎上,由顯性向隱性推進,建設學校規章制度、管理機制。 三、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1、應遵循教育性原則。校園文化應把體現學校教育和培養學生作為建設的方向。
2、應當遵循藝術性的原則。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將傳統與時代整合,充實校園文化生活的內涵。
3、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努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群體,提高教育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允許不同的風格並存。
四、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有力的保障機制
1、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責任。
2、加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和落實。
五、確立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思路
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分四部分: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實施:第一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階段;第三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提高階段。
(一)物質文化建設
1、第一階段的目標為營造干凈、優美的校園環境文化。因為,校園環境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階段的具體措施為:
(1)制定出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化目標及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方案。
(2)對校園實行凈化。
(a)堅持做好每天三小掃,每周一大掃的常規化衛生清潔工作,由值周班協同團委、學生會監督校園衛生的情況。
(b)適當增加校園內外的垃圾桶數量。
(c)定期清理校園內外的衛生死角,牆面衛生等。
(d )聯系團相關部門,清除學校周邊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網吧,流動攤點,加固校園圍欄,凈化學校周邊環境。
(3)對校園環境實行大面積綠化。從學校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在校園內植樹,栽花,種草,將學校建成「綠色」學校。
(4)做好校舍的維修與新建工作。
2、製作統一的校園標識
第一階段:制定並懸掛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統一製作校徽;創建綠色學校宣傳欄。
具體措施有:(1)首先在師生中徵集,然後在教代會上審議並確定。(2)製作成黑體的鈦金字,配紅色的鋁合金板,安裝於教學樓大廳正前方。(3)裝裱為條幅、卷軸或橫批,根據需要,懸掛於校長室,會議室,圖書館等場所。(4)定製6個不銹鋼框架、玻璃蒙面的大型宣傳櫥窗,安置於學校正大門
第二階段:在學校的重點部位張貼導示牌、安全通道指示牌、警示牌等;牆面設置園丁譜,值周欄,公示欄,通知欄,學校全景圖;發動全校師生設計出班牌、功能教室牌。
第三階段:發動全校師生設計校徽、校歌、校旗;因為,它們是學校形象不可缺少的象徵。具體措施是在校內徵集,自主設計與專家參謀相結合,最終由校委會審定。
3、在學校里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點
第一階段目標:統籌布置校內走廊,形成初具規模的走廊文化,一樓以愛國,愛家鄉,愛學校為主題;二樓以中華國粹,傳統文化為主題;三樓以放眼世界為主題;四樓以展望未來為主題。
具體措施有:(1)按照樓層主題,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學校的文化建設小組統一設計內容和圖案,選擇名人、名家名篇、名人名句、格言等內容,由噴繪公司印製後,統一裝框懸掛在各樓層的牆壁上;(2)在走廊的牆壁上布置學生的繪畫、書法等作品;(3)在廣大師生中廣泛徵集原創詩歌、散文,裱糊上牆。(4)利用廣播站、校園網、校報、櫥窗、宣傳欄等,大力宣傳校風和學校涌現的好人好事,形成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第二階段目標:布置教室、辦公室,形成各具特色的室內文化。
具體措施有:(1)在辦公室內張貼教風、黨的教育方針或者師德名言警句;(2)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設計班級宣言、宣傳園地,圖書角,衛生角;搜集適合室內文化的名言警句,名人或風景的圖片或者師生原創作品。
第三階段目標:整修籃球場,修建800米塑膠跑道及其附屬設施; 美化操場景點
(二)制度文化建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具體措施有:
1、在學校章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的各類制度、考核量化細則。
2、充分發揮值周班、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的組織優勢及學生社團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
(三)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有助於實現制度與人性化管理的和諧統一。
第一階段目標:
(1)規范辦學行為,培養我校特有的群體風尚。
(2)注重培育優良教風和學風,樹立起為人師表、認真負責的教風;引導積極向上、尊師愛校、舉止文明的學風。
(3)加強學校圖書室建設,學校圖書配備要達到國家的標准。開設閱讀課和開展各類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
(4)建立校史成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增強師生對學校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5)將廉政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能提高師生廉潔奉公、誠信守法意識。
(6) 根據學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如:網路探秘課、棋類課、國畫課、書法課、舞蹈班、合唱班、籃球課、足球課和武術課)滿足學生的需要,鍛煉教師的專業能力,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7) 注重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和發展,用身邊的英雄、校友的事跡、學校榮譽激勵學生。
(8) 德育活動以「四大節」、「十二個主題月」為抓手,突出學校的亮點。每年舉辦一次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和讀書節,每個月都有一個教育主題。具體措施是:①四大節活動的內容既要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又要有娛樂性和實踐性的,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②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社團活動,如:組織學生深入連隊、社區幫助孤寡老人,把愛心獻給社會。
第二階段目標:(1)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了解130團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 在課堂教學特別是思品課、語文課、歷史課、心理輔導等課以及主題班團隊活動中,注重培養師生熱愛校園的精神。(3)抓好文明班級、文明學生及學生宿舍和食堂文化建設。(4)分別以DVD格式和PPT 形式製作學校的宣傳片 ,對外展示學校的文化風貌和形象。(5)在校園文化的積淀過程中,逐漸形成教師自我更新主動發展的校本教研文化,讓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和生活方式。
第三階段目標:(1)建立英語角,創辦校刊。(2)建立科學小基地:在校園綠化帶栽種一些科學學科相關種植類內容。(3)重視綜合實踐課: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活動。
(四)行為文化建設
建立健全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實行制度化管理,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注重組織和參加「四大節」。
1、打造教師行為文化
(1)教師儀表:黨員入校要佩帶黨徽、教師衣著要整齊大方、無怪異外表等。(2)加強師德建設;(3)強化校本教研,加強課題管理,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
2、建設學生行為文化
(1)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2)加強學生會,團委建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認識和了解中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革命家的先進事跡入手,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五、建立解說員隊伍,制訂解說路線,編寫解說詞
如今,校園文化已經升華為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我們這樣一所團場學校已經成為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園地,共青人的觀念、品味、學養……也都在逐步升華,校園文化建設也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
⑼ 校園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校園文化是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文化,增加知識,能夠促進他們的學習與成長,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⑽ 校園文化和學校文化是一回事嗎
以下是整理的回答:
首先,要知道學校文化,就要先了解校園文化。內
校園文化它包括校園建容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而學校文化包含於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其中個體,綜上我們可以知道校園文化大部分在於文化之呈現,是校園對文化的不同表達方式,其中包括物質硬體和人文的精神文明
但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精神追溯、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由此形成了學校文化。但這其中還包含了學校專屬的特色文化歷史溯源,大到地區,小到個人。
由此可以從地區到個人追溯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到環境建設,最終達到個人成長(師生)
希望能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