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台源中學

台源中學

發布時間: 2020-11-22 02:24:05

1. 關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兩所高中:京源中學和九中

很久沒上網路,沒有注意過這個帖子 很多年過去了 現在我想心平氣和的聊一聊這個問題,所以我把年輕的時候太過沖動的回答改了一下:
我初中在京源學校讀的,高中在九中讀的,學姐用親身經歷給你們講講,我從小學到現在研究生畢業 一路一直都可以說是好學生,從來沒有因為學習問題發過愁,但學弟學妹們 在京源學校上初中的三年是我學生生涯中最痛苦的三年,當初京源為了高中留下好生源,強迫我們幾個女生留下,在初三重要的二模考試不讓我參加,把我一個小女生單獨叫到校長室訓話,還在初三沖刺階段一度給我停課,威脅我要在我的檔案里給我留下不良記錄,考試之前不給我我的報考密碼,是我們跑到教育局才強行要回密碼改的志願,我不能說京源學校的所以老師都是黑心教師,但我可以說 至少在我上學的幾年裡的感覺上,京源的老師過於功利,我看有很多人說京源的平均分高之類的,我想說 孩子們 你們知道京源的高中學生是老師如何選拔出來的嗎?他們想盡辦法留下初中的好生源,我想說就這些悟性的孩子 就是自學也能有很好的成績,我的同學們留在京源高中的,有些是原本可以考上四中的學生,最後結果呢,高考考去了一個很一般很一般的一本,老師的水平不是看教出來的孩子最後的分數有多高,而是要看在進學校和出學校的變化差距,本來就是學習優異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老師的什麼水平 就能考上不錯的大學,孩子們你們說對嗎?學姐已經畢業很多年了,京源是我唯一不留戀的一個學校,真的是我活到現在過得最恐懼的三年,老師給的壓力大到我曾經在上課的時候嚇得腿都在哆嗦,試問這樣是良好的教育嗎?京源的作業多到讓我曾經通宵才能完成,試問這樣是良好的教育嗎?我現在也從事教育行業,每每想到我的初中生活都還是會打個冷戰,我不想以後我的孩子再有這樣的黑暗的經歷,我也不希望我的學弟學妹們也遭受這樣的學習生涯,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希望你們能看進去。初中或者高中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極其重要的三年,我只是把我的經歷說出來,希望學弟學妹 或者是學生家長慎重考慮,不喜歡我的回答的同志們,忽略就好,我也不想爭什麼,我現在已經工作結婚了,也是一個母親,我希望天底下的孩子們都能接受到優質的教育,祝孩子們都學有所成!

2. 中央電視台一共有17個頻道,是哪17個

中央電視台抄的頻道分別是:

1、CCTV-1為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2、CCTV-2為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

3、CCTV-3為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

4、CCTV-4為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5、CCTV-5為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

6、CCTV-6為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

7、CCTV-7為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頻道。

8、CCTV-8為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

9、CCTV-9為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10、CCTV-10為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

11、CCTV-11為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

12、CCTV-12為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

13、CCTV-13為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14、CCTV-14為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

15、CCTV-15為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

16、CCTV-16為中央電視台奧運頻道。

17、CCTV-17為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

3. 常盤台中學出自哪部作品

常盤台中學出自輕小說《魔法禁書目錄》、動漫作品《魔法禁書目錄》及其外傳《科學超電磁炮》。

常盤台中學是一所私立貴族女校,是超能力者御坂美琴和食蜂操祈就讀的學校。

常盤台中學位於學園都市中第七學區的學舍之園中,是學園都市乃至全世界中首屈一指的私立貴族女校,學園都市五大名校之一,只擁有國中部。

在能力開發方面處於學園都市前列,入學條件之一為「等級3強能力者以上」,其方針徹底得有將某國王室成員子女定為不合格者並險些發展成為外交糾紛。


(3)台源中學擴展閱讀:

常盤台中學其能力開發注重實用性,實行精英教育,以「於義務教育期間創造國際化頂尖人才」為理念。不僅重在超能力開發,還具備了多方面的教育內容,甚至在家政課中教導散掉的波斯毛毯的修復方法,在音樂課中還有鋼琴和小提琴這樣的內容。

雖然在寒暑假期間則不會給學生留假期作業,但卻會給學生留下一系列課題作業。

常盤台中學設施:

學生宿舍:

學生宿舍有兩個,一個位於「學舍之園」內,另一個位於「學舍之園」外,正式名稱是「常盤台中學第7學區生徒寮」,御坂美琴和白井黑子便住在「學舍之園」外。

沐浴設施:

常盤台中學里有三處淋浴設施,其中之一是校舍附屬的淋浴室,被稱為「返家浴院」,專供學生在放學後離開學校前整頓儀容之用,約相當於五間教室大小,共有將近九十個蓮蓬頭,各自以白色隔板與拉門區隔開來。

4. 台源中學教師是哪些

答--您要了解老師教學的情況,就要用正當的渠道了解的。所以您就要實地看看學校。但所有學校的老師都是在學校備案的,是不公開的。

5. 台源鎮台源中學185班

有啊,在衡陽縣,蒸水河畔的台源寺鎮也叫台源鎮。

6. 雲南省教師資格證一年考幾次

一次。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相關准備工作的通知》(教師司〔2013〕81號)精神,雲南省制定了《雲南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細則》第五章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我省教師資格考試暫定一年組織一次,其中筆試一般在每年11月份舉行,面試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舉行,之後將根據需要增加考試次數。

(6)台源中學擴展閱讀

取得教師資格可在本級及以下等級學校和機構任教;中職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只能在中專、技校、職高或初級職業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與中職校教師資格相互通用。使用假資格證者,一經查出,五年內不得申報。

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可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地級教育主管部門可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各區、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可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和初級中學教師資格。

7. 成都華西中學好嗎

還是不錯,1982年被評為四川省重點中學,198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培養國家體育後備人才(足球)試點學校,系省、市兩級「校風示範校」和省級示範性高中。

師資: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特級教師6人、學科帶頭人5人、高級教師71人、市高三中心組成員12人、市優秀青年教師、市培養跨世紀人才中學青年教師研修班學員

13人。

師資人才:九十餘年來,華西中學廣育英才,為民族振興,為中華騰飛培養了三萬余名各級各類優秀人才。其中不乏飲譽海內外的傑出人士。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陳志讓;著名足球運動員馬明宇等都是從華西中學這座知識殿堂走出去的。




(7)台源中學擴展閱讀

學校辦學設施齊全,擁有先進的網路系統、圖書系統、演播系統、廣播系統,擁有兩塊標准足球場、一塊標准田徑場、體育館、游泳池等先進的體育設施,擁有陶藝室、機器人實驗室、藝術專用教室等設施,每個班級都擁有1台台式電腦和1套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渠道的發展平台,為學生發展個性、培養特長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學校住校條件優越,每間寢室都有空調和熱水,可容納700餘名住校生;學生公寓配備有10餘名優秀生活老師,工作認真負責,態度和藹,管理嚴格。

8. 考教師資格證需要什麼條件

1、報考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專科及以上學歷。

2、申請認定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3、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範本科學校或者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4、申請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以及以上學歷。

5、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以及以上學歷,並應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人工技術等級。對確有特殊技藝者,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其學歷要求可放寬到高中畢業。

6、取得碩士以及以上學位(無研究生畢業學歷)者,申請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可視為具備合格學歷。

7、取得高等學校「小教」、「幼教」專業本科學歷申請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取得高等學校「小教」、「幼教」專業專科(含「三溝通」、「五年制」專科)畢業學歷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資格,可作為合格學歷。

8、經國家有關認定國外學位(學歷)的機構認可的,在國外取得的相應學歷,可作為認定相應教師資格的合格學歷。

9、在校生僅限畢業年級生報考,報考時應提供學校出具的在籍學習證明。

(8)台源中學擴展閱讀:

教學能力:

1、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的人員需參加教育學、心理學補修、測試和教育教學能力測評,成績合格。

2、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並取得相應等次《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3、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經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在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9. 廣東河源客家話,「育」怎麼

客家話 一個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語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語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稱客 方言,客話,客家話,屬於漢語七大言之一。從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台灣,四川 等7個省,海外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具體說,國內主要分布:福建——閩西地區的長汀縣,寧化,連城,上杭等8個縣;廣西羅城、玉林、柳州、貴崗等10個縣市;廣東梅州,惠州,河源等16縣市;江西南部寧都,瑞金,興國等14縣市。客家話的活化石是江西撫州話 此外,非純客縣,如福建南靖,平和,紹安,龍岩;廣東潮州,海豐,韶關,東莞;江西銅鼓,廣昌,永豐等不少縣市的許多地區也講客家話。此外,台灣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著客家話。依據內部的 差異,客家話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以長汀話為主流的閩西客家話,以梅縣話為主流的粵東客家話,以 贛縣蟠龍話為主流的贛南客家話。進一步,可以分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稱閩客片),粵台片,粵中片, 惠州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
[編輯本段]客家話主要特點
語音上:多送氣音,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仄聲,大多變讀為送氣清音,如,「別,步,抱」多讀作 [p『],「地,大,弟」讀作[ t『-],「在,字,坐」讀作[ ts『-],「舊,舅」讀為[ k『-]。古非敷 奉聲母部分字今讀作,而客話讀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f-],「孵,訃」讀[f-],「扶,肥, 飯」也念[f]。古曉匣母合口字,客家話中多讀[f]聲母或[v-],如火,花念[f-],「話黃換」念[v-]。古 是曉組聲母(如「基,欺,希」的聲母),在細音前不齶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讀法;大部分 地區沒有撮口呼韻母,撮口呼韻母混入齊齒呼韻母;古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聲調 上,多數地區是6個聲調,少數地區有5個或7個聲調。閩西長汀話,連城,清流都沒有入聲,剩下平聲 分陰陽,去聲分陰陽,上聲自成調共5個調。粵東客話平聲入聲分陰陽,上去不分陰陽。閩西客家話的永定話,上杭話保留陰入陽入兩個聲調。
在詞彙語法方面,最明顯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漢語詞語。如「禾(稻子),食(吃),索(繩子),面 (臉)」。還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詞,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淚)"等。在語法上,常用一些如「老, 公,子,哩,頭」等前綴、後綴;用一些特定的助詞或詞語(如「黎,咧」等)表示動作時態;通過變化 指示代詞和聲調變化區分近指和遠指等等。
[編輯本段]客家話的活化石撫州話
撫州方言是贛方言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種很有特色、很有影響的地方語言。在國內「撫州方言」和「客家語言」有著神秘關系,受到語言界、學術界人士和客家人的廣泛矚目。三十年代初期,我國著名語音專家羅常培先生敏銳地發現撫州方言有顯著的特點:一是保持閉口韻尾,二是來紐三四等聲母變成[t],三是章昌二紐變同端透。羅常培先生對撫州方言進行了多年研究,並認為撫州方言有幾點和客家話的系統相近,開辟了客家語言活化石研究先河。他認為「撫州音系在南方語言系統中發音獨特,很可能代表北方客家遷徙傳下來的語言流變和當地土著語言的變異,可以作為民族遷徙和發展歷史的活化石來研究。」稱撫州話為客家話的活化石還有一定歷史原因。
撫州在春秋時期為「百越」之地;戰國先屬吳越後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屬豫章郡。東漢和帝永元8年(公元96年)開始建縣。因為地理位置介於吳、楚、越之間,受周圍環境影響,當地最早的方言是一種夾雜吳楚語音的土話。唐末的黃巢起義,導致許多中原漢人舉族南遷,來到當時僥幸沒有遭到戰亂的撫州定居,使這里的人口結構和語言音素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原漢人帶來的北方話,便和當地的土話合流,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經過長時間的揉合,才逐漸演變成今天這樣的撫州話—一種既從屬於贛語系統,又同客家話有神秘的聯系,保留了原客家語言的主流風格,為今後學術界繼續探索客家話與撫州的地域神秘關系提供了語言活物研究標本。
[編輯本段]一、客方言形成概況
客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它以廣東的梅縣話為代表。梅縣,這個名字為後起,據溫仲和《嘉應州志》載,梅縣在南朝齊時,開始稱程鄉縣, 是時有南齊時人程旻[ m n]居嘉應州義化鄉,後人思其德,名其鄉日程鄉,名其縣為程鄉縣。到了後晉,程鄉縣原隸屬廣州義安改隸屬為南漢國時,始改恭州為梅州。宋時幾經改置, 至明清時又復稱程鄉縣,隸屬廣東潮州府。至於稱「嘉應直隸州省程鄉縣」之名,那是清朝雍正年間的事情,到嘉慶時,嘉應州升為府。直至民國,隸屬廣東省,廢嘉應州改稱梅州,後改為梅縣。 今梅州市含七縣一區,即梅縣、興寧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和梅江區,均操純客方言。梅縣話是客家話的代表。
梅縣的命名,起自民國。據《梅縣市文物志》所載舊制沿革, 梅縣應當包括舊稱三十六堡,即今現屬梅城及城郊區、長沙、水車、石坑、畲江、扶大、南口、荷泗、瑤上、大坪、石扇、西陽、白宮、丙村、雁洋、城東、鬆口(松東、松南)、白渡、隆文、桃堯、松源等區。 這些區與區之間的語言,其大系當然屬梅縣音系,可是微有差別。以梅縣話為代表的客家方言究竟怎樣形成的? 當代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說:「『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據一九一二年梅縣煥文閣出版《梅縣鄉土歷史讀本》載。「客民本中原漢族,皆河南光山、固始之民。」唐末因戰亂「移徙於汀 贛之間」後轉到廣東,到了宋末,梅縣一帶舊是過客族,「遭元兵屠戮殆盡」,待元亂已定,復由灑贛之間「轉徙於梅」。清詩人黃遵憲《梅州詩傳序》雲:「此客人者,來自河、洛,由閩入粵,傳世三十,歷年七百,而守其 語言不少變」,「守其語言」屬什麼語言?清語言大師章太炎先生《客方言·序》中說:「廣東稱客籍者,以嘉應諸縣為宗」「大氏(抵)本之河南,其聲音亦與嶺北相似。」林海岩《客說》「客音為先民之逸韻」可見梅縣客家 為漢民,客話淵源,自然屬於中原先祖口語無疑,所以客家話保存了大量上古和中古語音。黃遵憲說:「余聞之陳蘭甫先生謂客人語言,證之周德清《中原音韻》無不合」(見《梅州詩傳·序》)。由於社會動亂,中原漢人 大批南遷,在經過長期流徙以後,這批被稱為「客人」的中原漢人最後定居於梅縣地區,其所操的語言慢慢對發展成為一種方言——客家話,客家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定型下來,形成一種有別於漢民族共同語的獨立的、純潔的、 活潑的和豐富的客家方言。
[編輯本段]二、從古代漢語看客家方言的形成
我們知道,語言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分化而分化,隨著社會的統一而統一,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梅縣客家話,是中國社會長期發展的必 然結果。客家話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語言。「客民本中原漢族」,既是中原漢民族,口音當然是中原音系,羅香林《客家源流考》認為「就種族遺傳說,客家民系是一種經過選擇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強化血統」,這就說明了 「客人是中華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縣鄉土歷史讀本》)。足見客家人是中華漢族無疑,客方言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而是漢語的一個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從客家 話的紐韻調上可以發現古音系統的一些問題,在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闡述,因為古音與客音的異同,古今漢語專家在專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從它們共同性的對應關繫上談談紐韻情況,至於調的問題,對古漢語調類說法亦 不統一,如古有二聲、三聲、四聲說,當今客話五華口語只有三聲,無去聲,梅縣地區其餘縣都為六聲說,就難以考定「古」「客」真相。我認為客方言的紐韻與古代漢語有一定的共同點和一定的對應規律的,譬如說聲母,客 方言無濁聲母[d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屬精、清、心聲母,無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說「知」為「低」(di),說,「值得」為「抵得」等等都是屬 於上古語音,即清代音學大師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提到的「古無舌頭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這話的意思是說,等韻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徹、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讀「端、透、定」即今人發 「zh」、「ch」、「sh」的舌後音聲母的字,在上古時有一部分讀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這個規律。錢氏又說「古無輕唇音」,認為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凡今人所謂輕唇者,漢魏以前,皆讀重唇」 (見錢氏《音韻問答》)這話的意思是說,凡後代發輕唇[f(v)]聲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讀為重唇音 或[p]或[m],證之於客話,如說「飛」為「卑」,說「負」為「輩」,說「分」為「奔」,說「糞」為「笨」,說「斧」 為「補」,說「無」為「磨」等等,這就是客話中今天還保存下來的上古語音。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中說:「古音有舌尖泥紐,其後支另,則舌上有娘紐,半舌半齒有日紐,於古皆泥紐也。」這話意思是說,今人讀「r」 聲母的字,證之於客話,客人說「汝(r )」為「你(n )」,讀「乳(r )」為「能(n ng)」,讀「挼(ru )」為「挪(nu )」等等,這些都說明客話沒有「日紐」,日紐在古音系統里應屬三十六字母的「泥紐」。
再說客方言的韻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韻部, 如羅 雲《客方言·自序》所說「今考客音耕清韻嬰聲諸字,與真韻因字諸字無以別也;清韻之情、貞、成、盈、呈,與真之韻秦、真、臣、仁、陳,無以別也;青韻之輕、屏、 萍、 ,與真韻之親音與清同;到臻韻這臻音與精同,就如顧(按:顧炎武)說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矣。」這段話說明了客家話韻母系統與古韻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處,所謂「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漢之古音」是合乎事實的。 客方方韻母具有入聲韻尾[- p ]、[ - t ] 、[ - k ]和陽聲韻尾[ - m ]、[ - n]、[ -η ]特點,與《廣韻》系統相符,但韻尾[-η]在[ Z ] 、[ I ]之後變為 [ -n ]、韻尾[ k ]在[ Z ] 、[ I ] ,「痕」與「真」各別。
(二)客方言與古語詞
客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因此客話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著名音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對客家語言系統作一過番研究工作,撰述《嶺外三州語》附在《新方言》後,選取了六十三條客話詞語,用《說文》、《爾雅》、《方言》、《禮記》、《毛詩》、《戰國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證,說明客方言的詞源與客話所本,自志漢民族一派語言,早已如此。現舉幾條《嶺外三州語》例敘說 如次:
(1)《方言》說:「渾、 」皆訓盛,郭 曰:「們、渾、肥、滿也」,《鄒陽傳》言「壤」子,壤即 也。故今三州謂小子曰滿子。 按(筆者,下同):今客方言對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滿子」,最小這女為「滿女」。
(2)《夏宮》「繕人」註:「繕之言勁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謂美曰勁,亦謂之產。〈廣雅〉:「凈,善也。」亦謂之產,鄭公孫僑字子美,亦為產,明美、產同訓矣。 按:「勁」字客話讀[ k no]有美麗,漂亮之意。 ,客話讀[cts Bn],稱美而白凈之意。用於指物,如說「瘦肉」為「 肉」(精肉)。
產,客話讀[csan],多指人(孩子)長得漂亮,也可指物。
(3)《說文》:「 ,白好也。」則旰切。三州謂人白好曰 。按:贊,客話讀[ts『anC],很好的意思,對事物表示贊許,常說「異女贊」、「奇女贊」(蕉嶺)。
(4)《說文》:「桄,充也」古曠切。《樂記》「號以立橫,橫以立武」《注》:「橫,充也。謂氣作充滿也。」《釋文》:「橫,古曠切。」桄、橫同字。三州謂廓大充滿為桄,轉入庚部。 按「桄、橫同字」,但今客話音讀不同;從反切來看,古音是應讀「桄」為[ckuBng],但今管話讀「橫」為[cvBN],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家話說袋子里裝東西裝得滿滿的為「桄桄鼓鼓」[ckUBN ckUBN ckUckU]。
上引章氏《嶺外三州語》,可以證明客話形成的歷史的悠久性,自詩書始,既具先民語言,然經時代的發展和先祖居地的變遷,與當今客話不完全吻合,這很符合語言發展的演變規律,所以客話的形成應該是與中華漢民共同語言並行而不悖。
(三)客方言的音變與古音——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紀元前三世紀,曾居山東、山西,到了秦朝(紀元前249至209)被迫遷於河南、安徽(見王力《漢語音韻學》「參考資料」引)等地。從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來,多為王幾所在,中原冠冕之居,乃中華語源的正宗,客話 則為語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漢語而不少變,如《詩經》第一人稱「 」字,與客話第一人稱口語「崖( 涯)」的本源書面語「我(吾)」是同源字。因為客話「崖( 涯)」的讀音紐韻歸類屬頑母[N]、 拜韻[BI],正好與《中原 音韻》陽平聲疑母[N]、來韻[BI]相吻合。但「崖」的口語為[NB],開口呼,陽平聲。「我」的客話讀音屬頑母[N],在《廣韻》系統里屬牙音疑母[N],韻部為上聲第十二歌[o],上古音屬侯部[o],因此,「我」的 讀音為[No],正合乎今天客話的讀音。但日常口語不說[No],而是說[NB],作物主代詞用,如說「我的書」[cNBkeC csU]這里的,上古音屬魚部,《廣韻》屬麻韻《中原音韻》「家、麻」合韻,汪榮寶《論歌戈虞模古讀》說:「唐宋 以上,凡歌戈韻之字,皆讀音,不讀[o]音·魏晉以下,凡魚虞模之字亦皆讀,不讀音或[ ]音也」「吾」字雖然在今天客話中不能歸韻,但事實上是「我」字口語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如上述「吾」上古為魚部,實際讀音為[NB],「我」 在段氏古音十七部,「 」在十六部,合音最近。可見,現今客家話書面語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應為[NB]。所以客話「崖( 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義,分別為口語、書面語和物主義代詞的三種不同書寫 形式和讀音。而客話「我(吾)[NBN]《詩·邶風》「人涉印否」發生韻尾變化的結果,即「我(吾)」(陰聲)帶上鼻音韻尾則為「印」(陽聲),失去鼻音韻尾則為「我(吾)」,這就是客家旅順保存下來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統 里屬端母[t],上古屬元部[an]。客方言「端」屬癲母[t],不送氣、韻部為還韻[an],合口呼。可見「端」客音與音相一致。「端」即《詩經》中的「掇」字。《詩·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廣雅》:「掇,取也。」,「取」 統言之為「拿」,「掇」[tuat]、「端」[tuan]為「陰陽對轉」,「掇」即「端」。現今梅縣地區(含七個縣)客家話凡「拿」指用「兩手捧著」義常說 「端」,如「端菜」、「端飯」、「端前來」等等,這又證明了今天客話中保存了上古的語音語義。
(四)客方言語法特點與古代漢語——這里所談客方言語法特點,只是舉隅之談,從此透視出客話的構詞特點與古漢語有相通之處,並非偶然撮合,而是繼承和發展了古代漢語,藉以說明客話早已形成。
(1)同義復詞在古代漢語里早已出現,也不乏其例,據王念孫《讀書雜志·史紀第四》 「數讓」條載:「《廣韻》曰:`數,讓`責也,數讓邊文,猶誅讓連文,古人自有復語耳。」所說「連文」「復語」是同義詞連用,即是同義復詞,古已有之。客家方言中,同義復詞 的繼承應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說「雨篤濕」(即「雨濕衣」),其實「篤」 就是「濕」,「濕」也是「篤」,這是客話中保存下為的上古語音與構詞特點,因「濕」是輕唇,「篤」是重唇(見上引錢氏《音韻問答》,客話讀「濕」在古音系統里則為「篤」,由此變可見古今客話演變之一斑。客話繼承了古漢語同義詞復全使用的規律, 今天還保存在口語里;又如客話有「行嫁」一詞,事實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義復詞,這在古漢語中也能得到證明。《儀禮·喪服》鄭玄註:「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人曰適人,」《高唐賦》:「赤帝女瑤姬,未行而亡。」這此 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今天客家人說嫁出之人到男家說成是「行嫁」,正是繼承了古代漢語這種說法特點同義復合的構詞方式。
(2)動詞重疊的構詞 方式,古漢語與客話無異中《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句中「行行」是動詞的重疊。 表示事物的狀態。客話中如說「目昌昌(客音[mau ]」,「眼瞠瞠(客音[ctaN」、「眼 (客話)[cmo]」、「頭眈眈(客音[ctBm])」等等構方詞式,非常豐富。
[編輯本段]三、結束語
梅縣客家話的形成,從上述上古和中古漢語語音系統與客話對比看來,客話保存了大量古音,可以說它的形成應該在有中華漢民語言對已開始,至於發展和定型下來的客話,那又經過了多少漫長歲月?試從梅縣地區客家人的搬遷史看,現有較早的族譜「嘉應州黃姓家 譜載」:自豫南遷,二千二百年前已到江夏。」這說明梅縣黃姓客家先祖居地在今河南省,約在東漢建安年間遷往在今湖北地方;又興寧縣「廖氏族譜」載:「五世誠希公,原籍汝南,因五湖之憂,太元九年復遷江南。」這是說廖氏客人從河南汝南縣,因五胡之憂,在 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約在公元944年)再一次遷徙到江南之地居住。兩姓族譜均未說到南下廣東,什麼時候?很難確切,至於客家人南遷的約略時間,應該是「及到晉朝(紀元後419)他們又不於於豫皖,於是徙於江西、福建多山區域。唐初,復經變亂,他們又被迫南移 ……在宋代(960—1278)他們當了兵,1279年與蒙古人(辦按:即元軍)戰於澳門之西,與宋之末主同死難者數萬人。大約在此時,他們也遷徙至廣東沿海各地,但直至明朝(1368)才算住定了(見王力)《漢語音韻學》「參考資料」引)」,後又從汕頭沿東而上至嘉應州 (今梅縣地區——梅州市)。客人由北至南的大遷徙,客居幾個省區,原屬中原先祖語言,所操客家口音,經沿途漢方言口語的影響,吸取了外來方音,到了廣東梅縣山區以後,口音逐漸定型下來,這就形成了今天的梅縣客家話。
關於客家話,試舉如下著述,以供參考:
羅美珍《客家話概說》,黃雪貞《客家話聲調的特點》,楊恭恆《客話本字》,楊時逢《台灣台源客家方 言》,羅美珍《福建長汀客家話的連續變調》,李作楠《客家話的幾個語法特點》、《客家話和普通話在 詞彙上的主要差別》,橋本萬太郎《客家話基礎語匯集》羅肇錦《客語語法》黃雪貞《客家話的分布與內 部異同》等。
[編輯本段]粵西桂南客家話核心區的周邊語言環境
粵西桂南的客家話,在經過數百年的異地發展後,一方面是來自不同省、縣的客家話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如哥豪不分,「高老好」等字,原鄉大約有兩種音韻o和ao,現在基本上合並為o。「周州」等字,原鄉本有u與iu兩大類,到了粵西和桂南,全部合並為iu。
粵西桂南客家話的核心區范圍:廣西的玉林市、羅城縣、博白縣、陸川縣、合浦縣,廣東省的廉江市和化州市,共5個縣市。與之相鄰的語言主要是粵語,在學術劃分片區上分屬三大類:高陽片、欽廉片、邕潯片。
1、東南部的是廉江市、化州市,屬高陽片粵語。
2、西南部的是合浦縣,屬欽廉片粵語。
3、北部的是博白縣、陸川縣,屬邕潯片粵語。
下面分析這三大片粵語的主要特點,並分析其對粵西桂南核心區客家話可能存在著哪些方面的影響。
1、三大片粵語大部分有邊擦音sl聲母。
其周邊的客家話有的沒有此聲母,如博白縣新田鎮、陸川縣橫山鄉、合浦縣公館鎮(下面在出現博白、陸川、化州、合浦名稱時省略鎮名)、廉江市石角鎮等地區,沒有sl聲母的佔多數,說明客家話核心區對這個外來語音有較強的抗拒力。但相對邊緣的客家話區則難以避免地受到了粵語的影響,接受了sl聲母,如化州市新安鎮、廉江市的青平鎮。核心區之外的除信宜市外,如高州市、陽春市、陽江市、電白縣、北流市、玉林市,基本上都有這個邊擦音。
2、高陽片和欽廉片粵語止攝開口精庄知章不分,基本合為一類,無舌尖母音韻母。而邕潯片粵語部分點有舌尖母音韻母(如南寧市、平南縣),精庄知章兩分(如南寧市)。粵西桂南核心區客家話周邊的粵語如博白、陸川、玉林(城區除外,屬勾漏片粵語)屬於邕潯片,但目前缺乏相關語音資料。
高陽片和欽廉片止攝開口精庄知章不分的特點,和粵西桂南的客家話同,這也是粵西桂南客家話比較一致的地方之一,不同於原鄉梅州市屬各縣有精庄知章不分(梅州市區、梅縣)和精庄知章區分(五華縣、興寧縣、大埔縣、豐順縣),擁有兩大類的現象。粵西桂南客家話的精庄知章不分的特點,應該是其自身融合演變的結果。
粵西桂南核心區有些地方的客家話有舌尖母音韻母,如博白、陸川、廉江青平鎮。有些地方沒有舌尖母音韻母,如化州、廉江石角鎮。沒有舌尖母音韻母是大部分粵語的特點,而與之相反,舌尖母音韻母是大部分客家話的語音特點。因此可以推斷,沒有舌尖母音韻母的客家話應該是受到粵語影響的結果。至於博白、陸川的舌尖母音韻母,應該是對原鄉語音的保留,不可能是受粵語影響的結果。
3、粵語大部分方言點,欽廉片粵語無撮口呼韻母[y]。如信宜粵語有,高州、化州、廉江、合浦、欽州粵語沒有。而邕潯片粵語大部分有撮口呼韻母[y],如南寧市、平南縣、貴港市。粵西桂南核心區客家話周邊的粵語如博白、陸川、玉林(城區除外,屬勾漏片粵語)屬於邕潯片,但目前缺乏相關語音資料。
粵西桂南核心區有些地方的客家話有撮口呼韻母[y],如博白、陸川。廉江和化州沒有撮口呼韻母[y],梅州市的客家話也都沒有撮口呼韻母。博白、陸川的撮口呼韻母應該是來自包括邕潯片在內的其他粵語的影響。
圖中3為高陽片粵語,4為勾漏片粵語(玉林市城區屬勾漏片粵語,郊區為邕潯片粵語,博白、陸川為邕潯片粵語),6為欽廉片粵語。
根據《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的調查資料顯示,屬於粵西-桂南客家話核心區的客家話的聲調,與非核心區的客家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相對來說,位於核心區的客家話的聲調與梅縣客家話相同點較多,非核心區的客家話與周邊粵語有較大相似性,原因可能是受其影響,也可能是由原鄉帶來的。
粵西桂南客家話分布略圖
根據《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以及我的母語桂南防城港客家話(聲調類型與博白、陸川相同),比較一下位於粵西-桂南客家話核心區與非核心區的客家話的聲調異同。
1、古全濁聲母上聲字,新安、石角和青平三點一般讀去聲,例外的如「跪」,其餘六點讀上聲。「混」字較特殊:聲母大多為k-,聲調幾乎全部讀為上聲(塘口讀為陽平,思賀一點除「戶」字讀為陽平外,「禍、蟹、李、柿、市、以、抱、紹、藕、敏」等字俱讀為陽平,這種現象很少見)。
2、古全濁聲母去聲字新安、石角、青平今讀去聲,其他六點全濁聲母字和大部分次濁聲母字今讀上聲,小部分次濁聲母字今讀去聲。
3.jpg (90.42 KB)
2008-5-3 13:17
3、「坐、簿、弟、被」等二十個左右的古全濁上聲字在梅縣等地今讀陰平,但下列六字在粵西客家話中則很少讀陰平。
參考 Gao Yo平聲

10. 衡陽縣台源花灘中學校長是誰

衡陽縣台源花灘中學校長是誰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人事處。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熱點內容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
尹鵬老師 發布:2025-07-15 01:14:31 瀏覽:713
蘭山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5 00:33:48 瀏覽:173
新登地理 發布:2025-07-14 23:28:29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