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

發布時間: 2021-05-29 03:15:54

如何去看待校園暴力以及應對校園暴力

校園該如何應對和防範?

1、告訴孩子遇到校園,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
5、教育孩子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
6、給孩子的穿戴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7、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8、上下學、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9、學校定期開展心理、思想道德課程教育;適當組織同學間的協作活動,加強團隊互助意識。
怎樣讓遠離校園?
1、學校要切實肩負起教育管理的責任,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校園。
2、經常對學生進行青少年保護相關法律知識教育。
3、加強青少年學生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處世經驗和能力。
4、家長要承擔起預防校園的責任。
5、看管好孩子遠離游戲、性動畫片及電視劇。不要沉迷於網路。
6、給予孩子更多家庭關愛、注重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尤其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應付出更多關愛在孩子身上,避免產生自卑、孤僻性格。
7、平日教育孩子時,不要採用打罵等極端行為。否則會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8、對孩子愛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滿足其要求,言聽計從。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堅強品格。
9、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視起校園問題。加強打擊力度。

❷ 怎樣看待校園暴力事件

(一)人的潛在本能——攻擊性是校園暴力的淵源

在校園暴力中,我們會發現產生校園暴力的主要誘因之一是青少年的個體攻擊性太強。根據心理專家的研究,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容易引起情緒上的沖動和憤怒,因而產生對一定的對象報復和攻擊的行為。各種導致挫折感的動因,如受欺辱、遺棄、排擠、自卑等都容易引發攻擊性的行為。據1996年、1997年對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與教育的調查發現,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擊性行為。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寵愛,極易染上心胸狹隘、自私、任性、萬事以我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一遇沖突就會把這種不良的心理帶出來,釀成校園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與家庭的教育很有關系。如果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父母的管教方法過嚴或者過於溺愛或者父母疏於管教;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等情況都會對孩子的健全人格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也極其重要。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許多父母在社會經濟文化轉軌中自身產生的社會心理疾病,例如緊張、恐懼、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潛移默化地傳染給了孩子,使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產生人格障礙,這也是校園暴力的誘因之一。

(三)學校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偏重於知識教育。教師被沉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升學率壓著,學生也被老師布置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師生間處於一種緊張的關系中,很少有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由於他們學習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別人貼上「壞學生」或「差學生」的標簽,時時處處地受到別人的歧視。在這種情景下,這些所謂「壞孩子」、「差學生」從內心經常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他們認為,老師和同學這樣對待他們是不公平的,這樣做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從行動上自覺不自覺地站到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尤其在老師對他們進行批評時,行動上易出現攻擊性。校園里師生間的暴力行為的發生,即學生打老師的情節大多發生在學習不好的學生與老師之間。此外,個別素質低下的老師對待學生不是以身作則,而是以打罵、諷刺、挖苦或體罰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學生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老師的打罵,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擊,校園暴力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社會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會轉軌的變化時期,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也使他們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例如,越來越多的游戲場所,歌廳、舞廳和游戲機室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為了滿足玩游戲機的願望,不顧一切地勒索低年級學生的錢財,如果得不到錢,就實施暴力行為。另外,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書刊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形成影響很大。

❸ 你怎麼看待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一定要扼殺在搖籃里。因為校園暴力對孩子來說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是心靈上的。而心靈上的傷害是最為嚴重看不見摸不著的。

校園暴力是堅決不應該出現在校園里的,學校本來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地方,這里本該是一片凈土,不應該被那些烏煙瘴氣的校園暴力所污染。讓校園暴力遠離校園,還學校一片寧靜,還孩子們一片安全的成長環境。

❹ 應該怎樣看待校園暴力問題

1.社會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會轉軌的變化時期,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也使他們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例如,越來越多的游戲場所,歌廳、舞廳和游戲機室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為了滿足玩游戲機的願望,不顧一切地勒索低年級學生的錢財,如果得不到錢,就實施暴力行為。另外,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書刊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形成影響很大。 2.學校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偏重於知識教育。教師被沉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升學率壓著,學生也被老師布置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師生間處於一種緊張的關系中,很少有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由於他們學習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別人貼上「壞學生」或「差學生」的標簽,時時處處地受到別人的歧視。在這種情景下,這些所謂「壞孩子」、「差學生」從內心經常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他們認為,老師和同學這樣對待他們是不公平的,這樣做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從行動上自覺不自覺地站到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尤其在老師對他們進行批評時,行動上易出現攻擊性。校園里師生間的暴力行為的發生,即學生打老師的情節大多發生在學習不好的學生與老師之間。此外,個別素質低下的老師對待學生不是以身作則,而是以打罵、諷刺、挖苦或體罰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學生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老師的打罵,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擊,校園暴力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3.家庭因素

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與家庭的教育很有關系。如果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父母的管教方法過嚴或者過於溺愛或者父母疏於管教;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等情況都會對孩子的健全人格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也極其重要。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許多父母在社會經濟文化轉軌中自身產生的社會心理疾病,例如緊張、恐懼、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潛移默化地傳染給了孩子,使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產生人格障礙,這也是校園暴力的誘因之一。 4.人的潛在本能——攻擊性是校園暴力的淵源

在校園暴力中,我們會發現產生校園暴力的主要誘因之一是青少年的個體攻擊性太強。根據心理專家的研究,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容易引起情緒上的沖動和憤怒,因而產生對一定的對象報復和攻擊的行為。各種導致挫折感的動因,如受欺辱、遺棄、排擠、自卑等都容易引發攻擊性的行為。據1996年、1997年對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與教育的調查發現,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擊性行為。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寵愛,極易染上心胸狹隘、自私、任性、萬事以我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一遇沖突就會把這種不良的心理帶出來,釀成校園暴力。

❺ 怎樣看待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學校校園,由老師、同學和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1.本校或其他學校高年級學生毆打低年級學生;

2.校外青年毆打在校學生;

3.某些學生的家長因為學生之間的糾紛而到學校毆打其他學生;

4.老師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

5.老師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如要求學生當眾做出一些有損人格尊嚴的動作、辱罵學生等;

6.校內外高年級學生以及社會青年搶劫、勒索學生錢財,使學生不但損失錢財,而且心理受到極大傷害;

7.老師以及校內管理人員針對女學生的性侵害;

8.同年級甚至同班同學之間的斗毆。

校園暴力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問題,其產生原因也是多層次的: 首先,校園暴力從根本上說是社會暴力病態在向校園延伸的現象。社會暴力文化引發了更多的校園暴力行為。近幾年來社會暴力文化的泛濫顯然成為引發青少年實施校園暴力的一個主要原因。很多電視節目不但宣揚哥兒們義氣,而且有過多的毆斗場面,這些場面刺激了青少年爭強好勝、動輒暴力的心理,給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從而使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沉溺於通過侵害在校學生來顯示自身力量的錯誤觀念當中。

其次,剖析眾多的校園暴力案例,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園暴力的根源之一。家庭暴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顯性的,即「棍棒式的強制」;另一種是隱性的,即「溫柔的強制」。它們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此時如果再遭遇父母離異、家庭戰爭、極度貧困等負面刺激,就很容易形成一種「攻擊性人格」。為此他們往往通過欺凌弱小來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校園暴力具有非常嚴重的社會危害,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幾點:

1.使弱小的中小學生從小接受以強凌弱的暴力意識。
2.對受害中小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傷害。

3.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正常學習。

4.破壞了社會秩序,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心。

❻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事件的即興評述

這個得找校長啊和保安,學長一定不能有暴力事件是學習的地方

❼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作文

校園暴力是個新聞名詞,也是一個社會名詞。這個名詞的誕生,意味著我們已經公開承認,校園再不是什麼桃花源或者象牙塔,而是和成人世界一樣危險的地方。這讓我想到了《哈利•;波特》裡面的魔法學校,那些天真的孩子們曾經一度認為那是最安全,也是最干凈的地方,但是,學校裡面有可以傷人的毒蛇,也有殺害校長的惡勢力,更有時時刻刻想除掉那個被視為「救世之星」的哈利波特的陰謀。
校園暴力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但是,我們在面對這個東西的時候,卻會有一個意外的發現。校園暴力,並不是校園裡面自然生成的怪胎,而是社會上的暴力文化飄落在校園中所長出的惡果。
前不久,有一個片子,叫做《阿嫂傳奇》。所有人看了之後都說這個片子很爛,當然,我也這么覺得,因為那根本不是什麼黑道片嘛,完全是一個教育片,號召人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結果呢,抱著這種信仰的那個小姑娘,死掉了,而為了自己不惜殺掉兄弟的人,活下來了,那個要為丈夫報仇的大姐大,面對著如花少女的死,也懵懂了,就差懷疑自己若干年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
我每天坐車,都會遇到若干學生,也聽到了一些學生對這個片子的評論。大致的說法是,這個片子太差,沒有打鬥場面,沒有黑社會火並的鏡頭,更沒有英雄救美和孤膽英雄。那些學生和社會上的大人一樣,覺得那個死掉的小姑娘,是個「傻×」,因為她不懂得黑社會的生存法則,雲雲。
多透徹的分析!這就是我聽到的學生們對這個片子的看法。他們似乎沒有人覺得,那個小姑娘死得很莫名,死得很可惜,而是覺得她「傻×」。這就是學生們的一種心理。
這種心理,就是校園暴力的文化基因,一種對他人的漠視,對生命的冷漠。
校園暴力,並不止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更是一種群體心理的反應,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校園中成員的意識。
以前也有校園暴力,以前的校園暴力,我也經歷過,比如有一次課間操的時候一個男生抓住另一個男生的頭發,用力往牆上撞,血染白牆,令人側目。現在的校園暴力,和以前相比,有兩個不同的地方,一個就是性別模糊,另一個是模仿傾向嚴重。
我見過這么幾個小孩子,就在我們家附近的小學,有一天,我從那兒路過,那個小學門前有兩三個小男生,大概也就一米五不到的身高,樣子也並不兇悍,他們堵在門口,攔住一個想進去的學生。那個學生好像對他們說了一句「別擋路」之類的話,結果,那幾個孩子中一個比較胖的,字正腔圓地蹦出一句:「你過得了我嗎?」
――要是我沒記錯,這是《天下無賊》裡面的台詞吧。
那不是一個暴力片,但是裡面有一些多餘的鏡頭,比如對小偷盜竊手法的具體表現,對劉德華與葛優最後過招的重點描繪,以及對葛優那個盜竊團伙首領的威風的展示。顯然,那幾個攔路的小孩子,是想模仿一下電影裡面的橋段,嚇唬嚇唬那個要進去的學生。如果接下去雙方發生口角,最後肯定會變成暴力事件。
不能怪影片,也不能怪孩子,那我們該怪誰?
日本漫畫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看的東西,但是就現在中國孩子能夠看到的出版物和網路資源來說,日本漫畫不外乎三個內容:暴力、色情、偵探。但是估計誰都不會去模仿江戶川柯南,因為他們模仿不了,而且柯南的內容情節不夠刺激,相比之下,學生們更喜歡那些血腥的內容。
若干天前,我去一個小飯館吃飯,當時裡面正播放著一個日本動漫,名字不知道,對白聽不懂,也沒有中文字幕,一開始就是一個正義戰士和一個邪惡者的交戰,打到一半,邪惡者被打倒了,然後他突然變身,變成一個比異形還惡心的怪物,站起來和正義戰士繼續打。因為邪惡的怪物過於強大,正義戰士被打敗了,邪惡的怪物哈哈大笑,這一集就此結束。
當時小飯館裡面還有一些正在吃午飯的中學生,他們穿著校服,圍坐在距離電視最近的桌子邊,一邊看一邊跟著大叫。他們似乎並不怎麼同情那個正義戰士,反倒在他被打倒之後大聲喊「傻×」――他們正處於叛逆期,越正義他們越反感,而且,在他們看來,那些正義使者,就應該去死。
我不知道,他們不喜歡那個正義戰士,是不是因為那個戰士有一個性感美貌的女友的緣故。不過我聽說過,好像中學校園裡面因為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案例並不少見。

❽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

關於校園暴力,常在網路上看到,小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到大學校園的大學生,無論是偏遠農村,還是發達城市,輕則傷身,重則致命,那我們究竟怎樣正確看待校園暴力呢?筆者來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和一些防治辦法。
首先學校要加強管理,合理預防。
學校要把此類事件的預防列入日常管理中,老師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防治,告訴學生遇到此類事件如何正確面對;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學生的情緒和思想動向,防患於未然;住宿制學校豐富課餘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釋放他們過盛的精力;開展理想教育,利用名人事跡和故事進行正確引導。
第二,被暴力者要勇敢面對,機智自保。
在暴力和威脅面前,沉著冷靜,要相信邪不壓正,施暴同學內心大多焦慮不安,和他們平靜交流,不要激怒對方,談話時多描述事實,談感受,盡量不貼標簽。更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不安全的情況下,「惹不起躲得起」也是明智之選。
第三,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課。
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洩是產生施暴者的原因之一,開展心理健康課,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宣洩負面情緒的方法。比如,內心壓抑,就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聲的喊出來,喊出來所有讓你不快的事情;做拳擊運動,內心煩悶不能殃及無辜,拳擊運動用拳頭發泄你的不快;哭出來。可以藉助慢歌和悲傷的歌讓自己的情緒通過淚水流出來;買自己喜歡的零食,通過咀嚼舒緩情緒壓力;吃巧克力,買那種比較好的巧克力,入嘴即化,讓心情變美麗。
第四,家庭、學校、社會要齊心協力,創造一個有利於成長的環境。
學校要加強法制教育,將法律學習列入教學計劃,讓學生從小知法、懂法,學會用法,心中要有所畏懼;最好和社會上法制部門結合,對家長對社會普及法制教育,通過立法來加強對校園暴力行為的預防和懲罰,青少年暴力犯罪不僅要讓家長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施暴未成年人也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讓施暴者體會到法律懲戒所帶來的震懾。
第五,家長要率先垂範,做好溝通交流。
現在留守兒童增多,家長過多注重孩子的物質需要,忽視了親情溝通和交流,忽視了孩子的問題,所以,家長要與孩子親溝通,與時俱進,學習積極教養方法 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另外不能忽視社會環境的影響,要加強對網路游戲、影視作品等的過濾審查,減少暴力影視劇、網路游戲對未成年的影響。

❾ 你怎樣看待校園暴力

面對校園暴力,向老師求助是最好的方法。老師是學校的監護人,他有權利與義務管理校園中的違法時間,如果老師不予理會,那我們有權利控告學校的不作為。如果由於面子等問題自己無法向老師表明,就應該找家長求助,要知道沒有哪個父母會不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否享受到應有的權利。

熱點內容
民辦文綺中學 發布:2025-08-18 20:34:33 瀏覽:355
中學師德培訓總結 發布:2025-08-18 18:26:55 瀏覽:634
恥辱2教學 發布:2025-08-18 17:44:56 瀏覽:612
教師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 發布:2025-08-18 16:13:14 瀏覽:594
哪裡有買床 發布:2025-08-18 13:17:51 瀏覽:388
老師配圖 發布:2025-08-18 13:16:58 瀏覽:748
故宮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18 12:15:42 瀏覽:435
籃球裁判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11:42:44 瀏覽:660
野外生物起義 發布:2025-08-18 11:26:41 瀏覽:230
初一數學全冊 發布:2025-08-18 10:50:16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