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科學

中學生科學

發布時間: 2020-11-22 05:40:21

⑴ 誰能推薦幾個適合中學生看的科學節目

中央電視自己拍的的很垃圾,如綠色空間,走近科學,完全是為小學生量身定做的.探索發現,動物世界,discovery都是外國電視台拍的,很不錯

⑵ 推薦一個簡單的初中科學小實驗(詳細要求見里)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麼呢?
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鑽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後,5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5股。
講解:
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叉子、液體清潔劑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個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3、向水裡滴一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講解:
1、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表面張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內聚性的連接。這種內聚性的連接是由於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間相互擠壓,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薄膜被稱做表面張力,它可以托住原本應該沉下的物體。
2、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住了。
說明:針有危險,請家長幫助操作。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兩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
1. 將玻璃杯里裝滿水。
2. 用墊板蓋好杯口。
3. 一隻手扶杯子、另一隻手按住墊板。
4. 用手扶住,將杯口翻轉過來,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
講解:
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
創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滿、或沒有水塑料板會怎樣,請你試一試?

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這樣吹氣時,火苗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
材料:玻璃杯、蠟燭、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紙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許、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將塑料管折成門框形,一頭穿過硬紙片
2、再把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將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同時將水注入右邊玻璃杯中
4、在放蠟燭的杯子口塗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紙片蓋上,並使塑料管的另一頭沒入右邊杯子水中。
5、水從右邊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講解: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右邊杯壓力使水向左杯流動,直到兩杯水面承受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注意: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時注意安全,小心燒手

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延伸: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 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 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 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創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動收集其它溶液嗎?

會吃雞蛋的瓶子
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剝去蛋殼。
2、 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 將紙條點燃後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
1、 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
2、 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創造:當瓶子中氣體的壓力大於瓶子外面的壓力時,瓶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瓶子癟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 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 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
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創造:
如果瓶子里氣體的壓力比瓶子外空氣的壓力大,瓶子會變成生么樣子?

會跳遠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⑶ 有什麼適合中學生讀的科學雜志嗎

是說科普類雜志么?
《奧秘》:主講神秘事件或一些至今仍頗有爭議的永熱話題。
《科學世界》:內容很廣泛,有考古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軍事及人文科學,關鍵是資訊權威。
《科幻世界》:連載一些長中篇科幻小說,也有短篇。
《世界博覽》:講述世界各國的人文地理,涉及范圍很廣,歷史、地理、旅遊、風土人情、科技等等。
《中國國家地理》:以述講中國地理風貌為主,以講述世界他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輔。同時也涉及考古、生物、天文及歷史等多個方面。
《自然雜志》:涵蓋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動態性相結合的綜合刊物。
《飛碟探索》:專講不明飛行物。
《環球科學》:專業性很強,而且這本的年齡層里好像未涵蓋中學生,不過有興趣的話讀讀應該也沒什麼壞處。
《科學畫報》:介紹新發現及新的科技產品,圖文並茂,通俗易懂。
其他的還有《中國國家天文》、《天文愛好者》、《物理》、《人文地理》、《地理科學》及《走進科學》……
暫時就這么多吧,有些不大出名的雜刊名就不怎麼記得了。

⑷ 中學生的科學素質存在怎樣的問題

中學生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科學素養,首先要從國家的需要來看。在世紀,中華民族的宏偉目標是實現偉大的復興,到205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為了完成這一驚天動地的偉業,需要培養千百萬各行各業的人才。

第一,必須大幅度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繁榮經濟,增強綜合國力。

1950年代以後,各國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21世紀各國的經濟發展更是依賴於現代科學和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已經成為導致經濟新的增長點的源泉;用高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已經成為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科學技術變為生產力過程,進而導致企業利潤的形成,導致國民經濟的增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技術創新過程。技術創新主要是企業應用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的產品,增強市場競爭的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技術創新已經成為我國21世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工作抓手。為21世紀技術創新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是科學教育的歷史使命。為此就得從現在的中學生的科學素質抓起,只有提高了中學生的科學素質,才能為日後培養造就千百萬人才奠定基礎。

第二,必須切實維護好國家安全。

雖然和平和發展是當代的主流,但是還要清醒地看到,天下並不太平,對我國安全和穩定構成威脅的因素還不少,必須做好軍事斗爭准備和推進軍隊質量的建設。為此,我們必須貫徹科技強軍的戰略,不僅要大力發展先進的武器裝備、利用高技術改進現有的武器裝備,而且在軍事訓練、作戰指揮和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都要努力利用科技進步的最新成果,增大高科技含量。因此,不但要培養大量的軍事科技人才,而且要全面提高我軍幹部和戰士的科學素質。

第三,我國和世界各國一樣,都面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為此必須注意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為了應付全球氣候的變化、防止大氣和水體的污染、治理土地荒漠化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都必須依賴科學技術手段和全體公民良好的環境意識。

第四,從長遠發展的利益來看,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20世紀,科學理論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科學革命不斷發生,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產生導致了20年代的物理學革命,分子生物學的產生導致了50年代的生物學革命,板塊構造理論的產生導致了60年代的地學革命,等等。在科學革命之後,各學科理論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得到迅猛的發展。同時,新的交*性學科(如生物化學等)、綜合性學科(如環境科學等)和橫向性學科(如系統科學等)不斷產生。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對技術的滲透越來越大,技術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在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形成的電力技術、化工技術、冶金技術的基礎上,從1940年代開始,重大技術發明層出不窮,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為主體的高技術群,到1980年代以後,它們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技術。

面向世界,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如果19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自己的「兩彈一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標志。

第五,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科學的、文明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當代,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科學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在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們應該積極地順應這種變化,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導入文明、科學的軌道,形成一種科學的、文明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國自古以來雖然有著偉大而豐富的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文化傳統,但相對來說,全社會的科學精神不足乃是一個缺陷,近幾年來一些與現代文明相悖的迷信、愚昧活動甚至邪教又日漸泛濫,反科學、偽科學活動也頻繁發生,它們日益侵蝕人們的思想,愚弄廣大群眾,腐蝕青少年一代,嚴重阻礙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弘揚科學精神,破除迷信,自覺地識別和抵制偽科學,等等,這些都已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從中學生個人發展來看:三個需要

第一,中學生自身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

中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好是一個人長身體、學知識、培養能力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期。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學素質,是中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學生為將來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的需要。

第二,中學生未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現在的中學生十年以後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屆時正是我國以技術創新為抓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時期。技術創新一般具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品化和商品化幾個環節,基礎研究的主體是科學家,應用研究的主體是科學家與工程師,技術開發和產品化的主體是工程師、技術員和技術工人,商品化的主體是營銷人員,整個過程的完成需要企業家。所以搞好技術創新需要有各種各樣和不同層次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千千萬萬個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技術員、技術工人和營銷人員的崗位等待著現在的中學生。中學生到那時如要成為合格的具有科學發現能力的科學家,具有技術發明能力的工程師和技術員,善於掌握先進技術並勤於改進現有技術的技術工人,具有強烈市場意識和商業運作能力的營銷人員,和具有創新意識和管理能力的企業家,那麼現在就得努力學習、刻苦實踐,逐步養成良好的科學素質。

我們國家事業的發展還需要千千萬萬個領導幹部、教育工作者、文藝工作者、人文工作者和共和國衛士,要做好這些崗位的工作,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仍然需要良好的科學素質,這都對現在的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提出了很現實的要求。

第三,中學生未來參與競爭的需要。

現在,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加入WTO以後我國將全方位的進入世界經濟,這是一個道地的市場經濟。因此現在的中學生在十年以後走向工作崗位時,面臨的是一個充滿著競爭的世界。屆時他們要取得一個好的工作崗位以維持高水平和高質量的生活水準,要使自己的工作在競爭的環境當中取得業績,必須要有較強的競爭力。而科學素質的高低就是這種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確定科學素質內容的三個原則

根據國家的需求和中學生的需求來規劃中學生的科學素質時,還需要考慮如下幾條原則。

第一,力求體現科學本質。

對科學素質的概括應建築在對科學本質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過去,有人把科學僅僅理解為是一種「可確證」的知識體系,這實際上是對科學本質的一種狹義的理解。以這個狹義的觀點為出發點,科學教育僅僅被理解為科學知識的傳授,科學素質僅僅被理解為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顯然這種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現在一種更為全面合理的觀點是,把科學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科學探究不僅涉及邏輯推理和實驗活動,同時還是一個充滿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為了使科學活動健康而有效地進行,科學活動受到科學道德和社會一般道德的雙重約束。這種約束的結晶就是科學精神。科學強調和尊重經驗事實對科學理論的檢驗。科學理論即科學知識是這種探究活動的結果。科學是認識自然最有效的途徑。科學知識反映了人類對自然本質的認識,對自然現象具有解釋和預見的功能。科學知識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不斷發展和進步,它不是絕對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條件與范圍內適用,可驗證性是科學與偽科學的重要區別之一。科學可以轉化為技術,變成改變世界的物質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學不僅是科學家的事業,而且是一項全社會的事業。每一個人都應當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

從這種廣義的觀點出發,科學本質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其過程是科學探究活動,其成果是科學理論知識,其認知主體是科學家,其活動規范是科學精神,其社會功能是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要從這種廣義的觀點出發,把對科學教育和科學素質的理解,建立在這種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基礎上。科學教育不僅要涉及到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涉及到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培養,以及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認識。

第二,全面提高科學素質。

根據上述廣義的科學本質的觀點和科學教育的內涵,科學素質就不只是科學知識一個方面,還涉及到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等方面。

第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相統一。

確定中學生應具備的科學素質的具體內容,應面向全體中學生,而不是少數精英分子,所以它應該具有普及性。同時還應考慮到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中學生正處於學知識、長知識的階段,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其進行科學素質的教育應與這種特點相符。要選擇那些對他們這個年齡段來說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科學素質。此外,還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全面考慮基礎性與現代化的關系,基礎性與發展性的關系,要選擇那些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關,與學生今後終身學習有關,又是他們能夠接受的、能反映時代特徵的新內容。

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內涵:四個方面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根據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認為要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即在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方面的素質。結合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中學生的科學素質應涉及到如下四個方面:(1)科學知識與技能;(2)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3)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4)科學、技術與社會。學校的科學教育要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為核心,以培育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為主導,以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基礎科學知識及其技能的學習為基礎,以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為背景,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養成科學的行為和習慣。

1.在科學知識與技能方面

中學生應該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學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學會或掌握相應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了解科學在現代生活和技術中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中學生應該了解生命科學領域、物質科學領域和地球、宇宙及空間科學領域的基本科學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如了解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認識生物體的基本構造、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以及人、健康、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領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生物體與環境的統一和進化的觀念,認識生命系統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的物質系統;了解物質的一些基本性質,認識常見的物質運動形態,理解物質運動及其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建立關於物質運動和物質結構的觀念,認識能量轉化與守恆的意義,會運用簡單的模型解釋物質的運動和特性;了解地球、太陽系和宇宙的基本情況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了解人類在空間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及其重大意義。了解在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中陽光、大氣、水、地殼、土壤等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整體,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等等。

中學生還應該了解科學上的具有一般性的統一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如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統、結構與功能,演化、平衡、守恆等概念及其相關原理,它們反映了自然界的內在的統一性。

2.在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方面

科學探究是科學方法的核心。通過科學教育,中學生應在小學科學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 發展觀察現象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增進對提出問題意義的理解;(2) 發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設的能力,了解假設對科學探究的作用;(3)發展制定計劃、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和手腦並用的實踐能力,認識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4)發展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特別是通過觀察與實驗獲取證據)的能力,理解收集、處理信息的技術對科學探究的意義;(5)發展科學解釋和評價的能力,了解科學探究需要運用科學原理、模型和理論;(6)發展表達和交流的能力,認識表達和交流對科學發展的意義,認識探究的成果可能對科學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這里還必須指出的是,中學生應當初步形成分析的能力,也要有綜合的能力,從整體上認識自然、觀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同樣是我們必須對他們提出要求的。

3.在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方面

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容。通過科學教育,中學生應初步具有如下的科學精神:(1)熱愛自然,對自然界保持較強的好奇心,養成與自然界相協調的生活態度;(2)熱愛科學,反對迷信,不斷提高對科學的興趣,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3)勇於創新,獨立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新見解;(4)崇尚真理,尊重反映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科學原理;(5)嚴謹求實,依據客觀事實得出結論,能夠根據科學事實修正自己的觀點;(6)養成善於與人交流和協作的習慣;(7)增強社會責任感,形成用科技知識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意識。

4.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方面

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是現代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內涵,通過科學教育,中學生應當:(1)了解科學與技術的區別和聯系;(2)初步認識科學推動技術進步、技術又促進科學發展的相互關系,初步認識社會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3)了解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成為一種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4)了解科學技術不僅推動物質文明的進步,也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科學技術是一項重要的社會事業,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關心這項事業;(5)了解技術也會對自然、人類生活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初步懂得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6)初步形成關注環境、資源等社會重大問題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知道應當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⑸ 中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中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七步走: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過程中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考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不懂的問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1.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和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
4.作業要獨立完成。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
5.作業要規范。切忌塗改過多。書寫工整,步驟簡明有條理。
6.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復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復習。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
1.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並且要同時復習頭一天學習和復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2.單元復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後,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
3.期中復習。期中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特別應著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
4.期末復習。復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復習。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重點復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試。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
1.要正確對待考試。考得好,可以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
2.做好考試前的准備工作。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認真的復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
3.答卷時應注意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答題先從簡單的開始,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後分析。拿到老師批閱的試卷後,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復習時參考。
六、課外學習。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原則是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閱讀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實驗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准備,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測定數據,做好記錄。
4.實驗完成後,要認真且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告。

⑹ 初中科學包括哪些學科

初中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

官方中物理,化學叫物質科學,生物叫生命科學,地理叫地球、宇宙、空間科學。

中考180分中物理佔35%,化學佔35%,生物佔23%,地理佔7%。

(6)中學生科學擴展閱讀

科學是小初高中一門重要的學科。

從2017年秋季開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未分科);在小學,科學課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激發學生探究世界的興趣。

從2017年9月開始,小學一年級將科學課作為基礎性課程;在中考中佔有較高的分值(各地的總分不同),其包含了物理 化學 生物三科內容;高中將科學細分成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在高考中(理科)佔300分。

⑺ 適合中學生的科學雜志

推薦看看以下這幾種雜志 奧秘、探索發現、大自然探索。都是不錯的選擇!

⑻ 作為中學生,要具備哪些基本科學素養

在運用高素質的科學素養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運用高素質的科學素養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應該運用自己對一些近期流行的科學概念和常用的一些科學名詞的內涵的認知和理解。
審視自己的工作過程、程序、目標、環境、范圍、邊界、影響和關聯,要考慮運用新的科學概念和新的科學知識對原來的過程予以調整,對原來的程序作出修改,對原來的目標進行提高,對原來的環境進行適當的變更,使其更趨和諧,對原來的范圍作出新的界定,使其更趨合理,對原來的邊界考慮重新勘定和劃分,以便更加清晰地反映界內與界外的不同

熱點內容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