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治中學
① 舊治鎮的介紹
舊治鎮位於貴定縣南部,是貴定縣原縣址所在地。地處東經107°12′,北緯26°29′,距縣城33公里,東與都六鄉,南與昌明鎮,西與鞏固鄉,北與沿山鎮和盤江鎮緊緊相連,地形北部狹窄,向南逐步擴張,總面各6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92米。地貌類型為盆地,碳酸鹽類分布廣,因而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和地下河系。
邯鄲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建於1945年的「邯鄲中學」。抗日戰爭勝利邯鄲解放後,冀南區黨委決定建立中學,定名為邯鄲市市立中學,校址選在邯鄲市火磨街,是日軍傷兵員醫院舊址。張泊生為第一任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建校初期,僅有幹部和教職工7人。接收舊師范學校學生12人,第二懷幼學校中學班學生19人,這些學生大部分編為第一班,按市委指示,邊區政府和老區保送來一批學生,其中部分是革命幹部子女,編為二班、三班。這時學校教職工編制22人,學生達121人。
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報》創刊,人民日報社在邯鄲中學禮堂舉行創刊發行大會,劉伯承、鄧小平、楊秀峰出席會議。
1946年6月,從中原軍區突圍出來的三十多名青年幹部和部分部隊上的文工團員,編為四班。學校設黨總支,下設學生支部和幹部支部,並建立黨的外圍組織民主建國會。民主建國會後改為毛澤東青年團。在學習文化的同時,積極團結廣大青年學生開展政治斗爭,宣傳民主,宣傳黨的政策為此時學校工作的特點。
1946年8月,邊區政府在邯鄲召開教育座談會,明確了教育方針。進一步確定邯鄲中學要培養生產合作事業幹部,和文化教育事業幹部。平漢戰役,學校備戰。按上級指示,1946年10月遷校至曲周縣公城堡村。根據實際,提出「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方針,調整了課程設置。此時期的單元教學和宣傳群眾為主要特點。
1947年4月,學校遷至邯鄲縣西大屯,部分學生參加了土改工作。此後學校又遷回邯鄲市火磨街。在遷校過程中陸續招收學生編為五班。至此,在校學生達到212人,其中有黨員27人。
因解放戰爭補充幹部的需要,第一批學生於1947年提前畢業,四班以上學生分配了工作,有三十多人參軍。
1948年為培養師資,招收師范一班。當年開始公開向社會招收普通中學學生,編為六班、七班。提出新的教育方針:根據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廣泛地吸收各個革命階段的青年,啟發其民族意識及民主思想,貫徹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思想教育,樹立為人民膽務的人生觀,造就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服務的人才。
1949年2月28日,邯鄲中學成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支部,有團員36人。
1949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原「市」改稱「鎮」,邯鄲專區下轄16縣和邯鄲、臨清兩個鎮。學校改名為河北省立邯鄲中學。招收了師范二班、中學八班、九班,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結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邯鄲中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1950年,河北省立邯鄲中學的師范班與中學分設。中學的校址遷至邯鄲市北門里叢台下,包括現叢台公園部分地段,時有七個初中班。改校名為河北省邯鄲中學。
1953年,招收第一屆高中兩個班。接收了邯鄲鎮師的中學班。同年,因原邯鄲中學的師范班遷到邯鄲市北關,成立師范學校「河北邯鄲師范專科學校」,將火磨街的原校址移交邯鄲中學,遂在原校址設立「河北省邯鄲中學分部」。至此,成為邯鄲市第一所完全中學。
1954年,河北省邯鄲中學移交給邯鄲市。1955年,改名為河北邯鄲市第一中學,叢台校址為本部,火磨街原校址為「河北邯鄲市第一中學分部」。
1961年,邯鄲市第一中學被河北省命名為首批裝備的河北省重點中學。
「文化大革命」中,邯鄲一中的教育教學遭到很大破壞和損失。學制曾改為二二制、三二制。自1977年,學校教育逐步復甦。
1984年,學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全市教育系統首次實行校長負責制,建立校長、黨政、工會(教代會)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明確校長的中心地位和相應的決策權、指揮權。
1986年,學校停止招收初中生,改為高級中學,並由高中六軌制改為八軌制。
2001年,學校領導班子調整。高玉峰出任校長。
2000年購買邯鄲師專原校址,並於2002年辦理移交手續,2003年下半年更名為邯鄲市第一中學北校區。於2004年著手准備新校區異地擴建項目工程。
2005年9月1日,邯鄲一中附小建成位於中華大街南頭,邯鄲縣境內。
2011年9月,學校中華校區主體啟用。
③ 舊治鎮的自然資源
舊治鎮土地總面積為4萬畝,耕地面積9128.55畝,森林面積為57850畝,草地面積為25000畝,可開發荒山荒坡面積9000畝,鎮境內礦產資源有鐵、鋅、煤、大理石等,鎮內水源豐富,大小河流3條,水域蜿蜒近百里,系長江流域的烏江水系。全鎮,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
④ 中國歷史最悠久中學!
北京一中:八旗官學成新文化先鋒
北京一中的歷史溯源可達清順治年間,為八旗官學。當時政府開設八
旗書院,希望改變八旗子弟在科舉之途上的頹勢。1901年清廷開始逐步改
革科舉制度,書院也就改成了新式學堂。1902年在八旗書院舊址之上創辦
了宗室·覺羅八旗中學堂。首任校長由管學大臣張百熙兼任。辛亥革命後,
更名為京師公立第一中學校。按壬子癸丑學制,不分高中、初中。1924年
按壬戌學制改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五四運動之後,北京教育界第一位教授白話文的教師董魯安就在一中執
教。上世紀二十年代,羅常培、老舍、鄭天挺等人也曾在北京一中執教。
一中校址位於東城區寶鈔胡同,這里原系「延尚書故宅」。光緒十三年
(1887年)八旗官學聯合集資購入了這座院子,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經修整後成為了八旗書院的院址。書院建成後歷經學堂、學校之變,
但校址一直沒有遷移過。
⑤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現在來就好喲。空調安得差不多了,普及了,快到男生寢室來了。清一色中央空調。應該涼快。學校今年有錢老,統一裝潢,換新裝。就是桌子沒換,不給力。食堂有點擠,180km/h神速到達沒問題。飯菜開始還有味,吃三年試試。人都要吃吐。老師嘛,差點的班老師是你朋友,好班的話,除非你成績好點,要不然要遭那些老頭子說死。英語要差些,其他科目講究吧。。。本人就讀楊中高二,如果你現在去,還有可能分到新校區喲。聽說已經修得差不多咯。那檔次就上來了撒。楊中不在是以前的破學校了,因為有錢了,有錢了。新區教委主任一上台。楊中瞬間得到五百萬的資金建設。這還不包括修新校區喲。。。後悔來早了。學校治安好,打架嘛,我反正是沒看到過。。。 晚上回家走前門,後門要遭黑。人多還是沒事。 住校也進出自由。一般不用穿校服。。。 當官的很溫柔,門衛有時候會突然找事,比如開學,一般是不會找你麻煩的。 楊中的電腦課還是舒坦。。。 遇到個好老師,還可以和同學PKcs,運氣差點學點電腦知識。我現在在學做網站了。。。 楊中呢,比鐵好得多嘛,鐵中和哪個爛學校合並了,頓時降個檔次,我以前的同學都後悔去了。。。 當然,能上巴縣中學的分,就去巴縣中學吧。
⑥ 榆林中學的歷史
網路有資料:
榆林中學正式成立於1903年,前身是「榆陽書院」,創建於明代弘治八年(1495年),以榆林別名命名,於明清兩代培養出進士38人(文10人,武28人)、舉人285人(文40人,武245人)、貢生43人。曾改名殖邊學堂、榆陽中學堂等,1913年成為聯合縣立榆林中學。
學校歷史
榆林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深厚辦學底蘊的百年老校,是榆林市直屬的全市唯一的省級重點中學,是榆林市中學教育的「窗口校」和「示範校」。是陝西省首批確定的十五所省級重點中學和十所創建省一流中學的學校之一,也是榆林市普教系統的「窗口」學校。2002年榆林市政府決定在榆林經濟開發區按省級示範高中標准遷建榆林中學,2007年7月完成整體搬遷,老校區移交市政府。
教學設施
校園包括老校區、南校區和西沙高中部新校區三部分(現在只有新校區,即高中部。已升級為高中教育,無初中部)。老校區(現已讓給榆林市第十中學)依山傍街,佔地50畝,建築面積19006平方米。南校區為2000年由行署舊址改建,佔地24畝,建築面積9029平方米。西沙高中部新校區現佔地面積70畝。學校現有教學班59個,其中高中班39個,高中補習班4個,初中班16個。現有教職工202人,專任教師179人,其中高中級教師139人,有本科學歷的139人,特級教師4人。在校學生4373人。固定資產3398萬元。
辦學成績
榆林中學歷史悠久,英才輩出。張季鸞、李鼎銘、杜斌丞、魏野疇、李子洲、王森然等眾多名師碩彥都曾執教榆中。劉志丹、謝子長、高崗、劉瀾濤、杜聿明、柳青、高景德等一大批在中國現代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都曾在榆中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榆林中學人文積淀極其深厚,孕育了一支嚴謹勤奮、敬業愛崗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279人,專任教師257人,本科以上學歷佔到98%,高、中級職稱佔到60%,特級教師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國家級優秀教師4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省級教學能手4人,省級「三五」人才1人,省級勞模1人,市級「一五二」人才6人,市級拔尖人才3人,市級教學能手25人,許多中青年教師已經成為全市中學教學的學科帶頭人。
學校教育
榆林中學堅持常抓教育、狠抓管理、重抓質量、穩抓建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各項工作成效顯著。高考升學率穩步提升。校園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校黨委被陝西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和「文明校園」,被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規模
榆林中學新區,堅持按省級示範高中標准建設。辦學規模為90個高中班,每個教學班56人,容納在校學生5000人左右。市政府劃撥校園用地320畝,其中代征、綠化80畝,建設用地240畝,校園綠化面積達到35%。總建築面積112000m2,總規劃建築16棟,總投資1.8億元。
學校環境
榆林中學新區,規劃超前,設計合理,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教學樓、實驗樓、圖書信息樓、音樂藝術樓等教學場所共計47753 m2,配備先進的電教、閱覽、實驗設備,能夠滿足課堂教學、語音、計算機、科技活動、勞動技能、音樂、美術、舞蹈、選修等教育、教學的各種需要。學生公寓和師生餐廳共計43475 m2,配備規范先進的管理系統。學生公寓802間,可以提供5052人住宿,內設電話、網路系統以及儲物櫃、書架、寫字桌等必要的生活設施。師生餐廳採用先進的電子售飯系統,配備800套餐桌,可供5200名師生同時就餐。學校400米標准田徑運動場,人造草坪,塑膠跑道,水泥看台,在省內達到了一流水平。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場地50餘塊,可以承擔市級各類運動項目的比賽。校園監控和周界防範系統為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提供了保證。
榆林中學決心抓住喬遷新區的有利時機,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創建省級示範高中而努力奮斗!
⑦ 大連中山區第三十三中學破舊不堪操場慘不隱睹大連市中心最破爛不堪的學校操場鐵皮維護風大
我感覺大連市中山區第三三中學破舊不堪的操場,可以找到有關的部門,是讓他們反映一下,有關部門一定會處理的。
⑧ 大名老一中要在舊治建分校嗎
ID個性
⑨ 「舊政治制度」指的是什麼
這是相對而言的,比如,舊政治制度」是指封建專制制度;「新社會的政治制度」是指資產階級專政。 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相比,資本主義制度又是舊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