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進校園
『壹』 傳承文化進校園主題作文800字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態的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和行為的規范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徵,這種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微風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坐於石凳對月當歌。就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樣,安閑而又恬靜。
等進入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並不是這么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最深處。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什麼傳統,什麼文化了。
傳統文化並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時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痛心,學校開設的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國外大興辦「XX(文豪、科學家等)年」,我們卻津津樂道於超女好男…甚至當端午節成了韓國的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傳統文化的破碎聲清晰可辨…中華文明從古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中國與「古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多麼令人驚羨!而當下,學生們都忙於在「數學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間奔波,遠古的燦爛被還給荒原,泯滅凝成陰風一片,彷彿能聽到羌笛聲嗚咽,聞到記載她的殘頁發出濃郁的霉味…我將她摟入懷中,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確切地說,是每位中華兒女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超女好男」了?我們是不是該提高警惕以防傳統文化沉入歷史了?我們是不是該…
是時候了啊,難道你沒發現,原本評論傳統文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國》《論語心得》竟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表現,而影射出了時人對傳統的陌生、迷茫!
隨著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斷震撼我們的心靈,中華民族百餘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夢想的實現也進入了快車道。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如何復興傳統文化也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我也結識了許多有志於此的同好。我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是需要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閱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穿越了無數深峽險灘,其間有過許多燦爛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不少風雨如晦的朝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在於她歷盡危機而未消殘壯志,在於她屢經考驗而能活潑潑的生存下來。現在我至少已經有些頭緒了:傳統文化是不斷發展的,正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剔除不合時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應當根據時代特點將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的意義和形式,共同構建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
『貳』 傳統文化進校園可以開展的活動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學藝術。
中華傳統禮儀、民俗、節日等。
中國書畫藝內術、容民間工藝等。
古代體育、科技等。
『叄』 廉潔文化進校園資料
廉政文化進校園——廉政小故事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
『肆』 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小故事
「四知」清官楊震
東漢年間,有一個有名的清官,名叫楊震。
一年,他居官荊州,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延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數年之後,他調任路過昌邑。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安頓膳宿,照應得無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楊震官邸拜謁,他見室中無外人,迅即從懷中捧出黃金十斤,端放於楊震的案桌上,說道:「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報栽培之恩!」
「不可,不可!」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他想不到王密會來這一手,便語重心長地說:「以前正因為我了解你有真才實學,才推薦你擔如此重任,可你這樣做,是太不知我的為人了。」
王密自討了沒趣,但仍想力爭,於是輕聲輕氣地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
楊震更氣了,他正色地說:「你送金子與我,外人怎麼會不知?即使沒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聽,羞愧難言,只得挾起金子,謝罪而去。
為政清廉的諸葛亮
諸葛亮功勞蓋世,權傾天下,然而畢生不受不污,廉潔自律。他的高風亮節,讓人感動至深。
在《又與李嚴書》中,諸葛亮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也就是講,他家裡沒有存款,妻子連件像樣的換洗衣服也沒有。
而在《自表後主》一文中,諸葛亮寫到:「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這其實是諸葛亮的一份家庭財產申報單。「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叫陰識,家有四千七百餘頃,比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餘饒」,是指諸葛亮的家人在黃氏帶領下從事種植和蠶桑等農事活動,可保溫飽無虞。至於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維持。而「不別治生,以長尺寸」,顯然是指俸祿之外,沒有別的生計,不搞經營,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財致富。
諸葛亮病危時,立下遺囑:死後葬在漢中定軍山,喪事力求節儉,依山為墳,墓穴只須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時便服。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後要求。
「內無余帛,外無贏財」,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他清正廉潔的理想,他的廉潔自律,在蜀國官吏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史載,他任用的官員,大多勤於政事,廉潔自律。例如,名將姜維,住宅十分簡陋,家裡也無多餘的錢財;而鄧芝不僅生活儉朴,家無私產,連妻子也「不免飢寒」,死時,也是「家無余財」。
父清子廉的胡質、胡威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倆都以清廉著稱於世。
在曹操當政時,胡質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日後他之所以官職顯要,既不靠逢迎拍馬,也不靠賄賂開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任東莞太守,他在東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稱頌;到荊州任刺史後,他的政績依然卓著。他任職之處,形成了「廣農積谷,有兼年之儲」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質病逝時,「家無余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朝廷思其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特下詔褒獎其清廉品德,並「賜其家錢谷」。
胡威受父親胡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從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由於胡質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於胡威去看望父親時,沒有一車一馬,也沒有僕人隨從,只有他獨自一人騎著毛驢上路。途中住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驢。同住客棧的得知他是荊州刺史胡質之子後,無不驚訝而欽佩。在荊州小住幾天後,胡威向父親辭行,胡質很想拿點什麼東西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心意,翻來翻去,總算從家裡翻出了一匹絹。他對兒子說:「兒啊,父親雖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祿,這匹絹你拿著,就算父親給你的路上的盤纏吧。」可沒想到胡威不但不領情,反而責問父親:「人們都說您清正廉潔,為官不貪不佔,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先是一愣,然後解釋道:「這是我節餘下來的。」胡威這才放下心來。
後來胡威歷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職,他也同父親一樣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晉武帝司馬炎聽說胡氏父子為官清廉的事跡後,很感動,馬上召見胡威,對他父子兩人的廉潔奉公行為大加贊賞。期間,司馬炎問胡威:「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親。」晉武帝又問:「為什麼?」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恐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親差遠了!」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績突出,為官清廉,朝廷特追賜他為鎮東將軍。
王衍巧防「貪內助」
王衍是西晉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個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卻是個貪財聚斂的人。王衍知道,「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的妻子,不僅能夠相夫教子,而且能夠遠罪豐家。相反,一個貪婪的妻子,卻常常會將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辦法,以遏制這個「貪內助」。
首先,王衍終身不言「錢」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漸轉化「貪內助」的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試探他,叫僕人用錢把床圍起來,使他無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後,仍不言「錢」字,而是叫僕人「把這些東西拿走」。
其次,藉助外在因素,用強力震懾「貪內助」的貪性。當時,幽州刺史李陽是西晉京都有名的大俠客,郭氏非常懼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這個外力,每當郭氏對錢財起非分之想時,王衍就勸她說:「不只我說你這樣不行,李陽也說不行。」郭氏聽後,果然有所收斂。
上述兩個辦法,雖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卻是文武並用、軟硬兼施,王衍可謂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盡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貪欲,身處亂世的王衍才不至於被貪妻拖累,才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東晉潯陽人,曾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晉代很有作為的官員。
陶侃幼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他的母親湛氏靠紡織供養他讀書,湛氏還教導他要好好做人。
長大後,陶侃做過管理捕魚的小官,名謂「魚梁吏」。一次,很愛母親的他派人給媽媽送去了一罐魚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誰知湛氏見了,並不領情,她讓來人原封不動地把東西帶回去,同時還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評兒子道:「你在外當差,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是不孝順,你這樣做會讓我為你擔心啊!」
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誨,十分後悔,此後再也不敢占公家的東西。後來,陶侃成為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陶侃的成就,與他母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黃金難換心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去一包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李汰還揮筆寫下一首表露心跡的拒禮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知乾坤有鬼神。」
兩袖清風
明 朝的於謙,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的故事就發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進京辦事,一些同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帶上土特產,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 也是送個人情啊!」於謙聽罷賦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天朝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便是成語「兩袖清風」的來源。
海瑞上任
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縣。他上任時,一不坐轎,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騎著一頭騾子,帶著書童海安,悄悄地進了淳安縣界,沿著茶園小溪一條小路向前走去。
再說茶園小溪,有個姓馮的大財主,方圓十來里都是他的田莊,他又是淳安縣衙馮縣丞的結拜兄弟,平日仗勢欺人,當地百姓背後罵他「馮剝皮」,到縣城裡去,都不敢打他家門前經過。
這天,馮剝皮正和馮縣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聽到門外吵鬧,就綳著一副木板臉皮走了出來。只見七八個家人跟一個騎騾的窮秀才爭吵,馮剝皮站在台階上大聲罵道:「呸!哪裡來的瞎眼烏鴉,竟敢在大爺門前吵鬧!」立即吩咐打手:「快把這個野種拉下來,騾子沒收!」
打手們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就將海瑞從騾背上推下來,把騾子牽走了。海老爺見他們白天打劫,肚皮都氣炸了,跑上前去問:「你做事講不講理?為何無故搶我的騾子?」馮剝皮冷笑一聲:「咦,你這還不懂?你的騾子從我家路上經過,當然得沒收!」海老爺也大笑一聲:「自從盤古開天地,大路一萬八,小路三萬六,哪一條不是老百姓走出來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據,這條路是你家的,拿出憑據來看看!」馮剝皮被問得無話可答,把木板臉皮一放,喝道:「來人啦!掌嘴!」一聲吆喝,就有四五個打手擁上來要綁海瑞。
海老爺站在原地動也不動,說:「慢來!我一不偷,二不搶,你憑什麼綁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憑什麼掌我的嘴?」馮剝皮笑道:「好哇,你以為我無法治你嗎?來人,快請縣丞兄出來!」這時,馮縣丞正在中堂喝得暈頭轉向,吃得滿嘴掛油,一聽有請,連忙理理衣衫,搖搖擺擺地走了出來,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膽,敢在這里吵鬧,打攪本縣吃酒?來人啦,把他拿下!」
海瑞被連人帶物拽進中堂。馮縣丞喝道:「馮爺的房子在這里,屋前的路就是馮爺的。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該牽走你的騾。你喧鬧不休,擾亂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來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
家丁們奪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腳打開一看,只見裡面整整齊齊放著知縣的官衣、官帽和官靴。大家都吃了一驚,馮縣丞看了,也嚇得倒吸了一口冷氣,他想: 「這窮秀才哪來的官服?聽說最近朝廷要補個知縣來,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這時,海瑞從懷里掏出吏部文書和印信,亮在馮縣丞的面前。馮縣丞和馮剝皮一見,「撲通」跪倒在地上,連連磕頭:「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後來,海老爺把馮縣丞革個職,狠狠打了馮剝皮40大板。茶園一帶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說:「海老爺沒上任就給老百姓出了怨氣,真是海青天哪!」
徐文長送壽聯
這是一個春光明艷的好日子,蘇州近郊吳縣的鄉村,路兩旁麥黃秧青,百花飄香。徐文長。悠悠地踱著方步走著,卻見路旁男女都滿臉怒氣,有的還在抹淚。徐文長好生奇怪,就問道:「諸位鄉親父老,有何為難之事?」「與你說也是白說!」「不妨說說廠這時,有位老者見徐文長一片誠心,就說道:「徐知縣五月初三壽誕之日,要我們鄉民為他祝壽。如今青黃不接之時,百姓連飯米都艱難,哪來的錢呀!」
「知縣生日,要鄉民為他祝壽,有這等怪事!」徐文長心裡這樣一想,立即就知道這肯定是個貪官污吏。他略一沉思,接著說道:「不用愁,你們這位徐縣爺,與我徐文長是堂兄弟,既然要你們送禮,我就為大家寫副壽聯,你們送去不就省禮了嗎?」
吳縣知縣徐謙也是三考出身,久聞徐文長大名,壽誕之日,見鄉民獻上徐文長寫的對聯相賀,心中大喜,忙將賀聯攤開。不看猶可,一看可把徐謙的臉也氣歪了,只見壽聯上寫著:
大老爺過生,金也要,銀也要,銅錢也要,紅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稻未熟,麥未黃,高粱未有,青黃兩不接,送甚東西。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雖是大白話,卻含意深刻。徐謙被刺得好不氣惱,大聲叫道:「狂生大膽,竟敢諷刺本官!」說著,驀地丟下一簽,要衙役去抓徐文長。這時,一位書生模樣的人踱上公堂,只見他對盛怒的徐謙一拱手,說:「有勞大人相邀,我徐文長就在這里,何用去抓。徐大人請我相見,有何見諭?」
徐謙有些才學,就故意在對聯上做起文章來,他說:「既然你擅對聯,那我有一上聯,你能對出來嗎?」徐謙心想,如出一個怪聯,徐文長對不上,那就可以當堂對他發作了。於是徐謙接著說:「如不能對上,那就休怪本官不講情面!」
徐文長知徐謙用意,慢悠悠地說道:「真金不怕火,就請大人賜上聯!」
徐謙突然出了這么一個上聯:
雲鎖山頭,哪個尖峰敢出?
語含雙關,有點威脅味道。徐文長也不計較,抬頭只看外面的天,半晌無語。徐謙斷定他對不上,就大喝一聲:「何來狂徒,竟敢冒稱徐文長,還不給我拿下!」眾衙役正要動手,只見徐文長突然哈哈大笑,然後正色說道:「且慢!」
「為何久無下聯?」徐謙氣勢洶洶。不想徐文長用手指天,說:「我不是早對出來了,難道徐大人真不領會?」
徐謙一愣,說:「那就快說!」
日穿洞壁,這條光棍難拿!
徐謙聞聯,目瞪口呆。
王衍巧防「貪內助」
王衍是西晉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個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卻是個貪財聚斂的人。王衍知道,「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的妻子,不僅能夠相夫教子,而且能夠遠罪豐家。相反,一個貪婪的妻子,卻常常會將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辦法,以遏制這個「貪內助」。
首先,王衍終身不言「錢」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漸轉化「貪內助」的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試探他,叫僕人用錢把床圍起來,使他無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後,仍不言「錢」字,而是叫僕人「把這些東西拿走」。
其次,藉助外在因素,用強力震懾「貪內助」的貪性。當時,幽州刺史李陽是西晉京都有名的大俠客,郭氏非常懼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這個外力,每當郭氏對錢財起非分之想時,王衍就勸她說:「不只我說你這樣不行,李陽也說不行。」郭氏聽後,果然有所收斂。
上述兩個辦法,雖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卻是文武並用、軟硬兼施,王衍可謂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盡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貪欲,身處亂世的王衍才不至於被貪妻拖累,才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東晉潯陽人,曾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晉代很有作為的官員。
陶侃幼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他的母親湛氏靠紡織供養他讀書,湛氏還教導他要好好做人。
長大後,陶侃做過管理捕魚的小官,名謂「魚梁吏」。一次,很愛母親的他派人給媽媽送去了一罐魚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誰知湛氏見了,並不領情,她讓來人原封不動地把東西帶回去,同時還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評兒子道:「你在外當差,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是不孝順,你這樣做會讓我為你擔心啊!」
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誨,十分後悔,此後再也不敢占公家的東西。後來,陶侃成為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陶侃的成就,與他母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鄭板橋巧宴貪吃知府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做山東濰縣知縣時,送給巡撫的一幅畫竹上的四句詩,真摯地寫出了他關心人民疾苦的虔誠願望。言出行隨,他當知縣幾十年,從不中飽私囊,巴結賄賂上司。真可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傳說,他在范縣當知縣時,有一年初夏,知府來巡視,這位知府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對吃有一肚子的學問,也非常講究,不管到什麼地方,吃什麼都要事先徵得他的同意。
這一天,司廚問鄭板橋拿什麼菜招待知府,鄭板橋揮筆寫下了「四菜一湯」——「四菜」是「青龍卧沙灘,白皮顏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鵝蛋」。一湯是「門泊東吳萬里船」。鄭板橋還面授機宜,令其報給知府。
知府看過呈上來的菜單,滿心歡喜,認為盡管樣數不多,可都是沒有品嘗過的新鮮佳餚,遂吩咐下去,照此做。
待酒飯端上來以後,知府卻眉頭緊皺,臉上「晴轉陰」,原來「青龍卧沙灘」是麻汁黃瓜,「白皮顏又煽」是酸醋澆粉皮,「一青拌二白」是小蔥拌豆腐,「油酥天鵝蛋」是油炸黃豆粒,「門泊東吳萬里船」則是一碗雞蛋湯,上面還漂著半個蛋殼。
他看了半天,無法下筷,鄭板橋卻在一邊連連相讓,弄得知府不好發作,只得作罷。
『伍』 廉潔文化進校園-----廉潔故事
廉政文化進校園——廉政小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陸』 我國的玉文化
(一)玉文化點滴
礦物學定義中的玉亦即狹義的玉只有兩種,硬玉和軟玉。硬玉也即翡翠,它是鈉鋁透輝石中隱晶透輝石集合體,其中紅的為翡,綠的為翠,合稱翡翠。其名稱來源於紅色及綠色鳥類的名字,所以名稱中的翡翠二字均含有「羽」字旁。而軟玉則是微晶透閃石集合體,比如和田玉系列。
廣義上的玉五花八門,一般把質地堅硬、光澤明亮、色澤喜人的岩石均稱玉,東陵玉(透輝石英岩)、黃龍玉(細晶石英)、梅花玉(含杏仁安山岩)。也有綠色柔和的岩石稱玉,如岫岩玉(蛇紋石)、藍田玉(蛇紋石)等,它們硬度均較低,但也稱玉。此外還有硬度較大的獨山玉(斜長石),更有硬度最小的酸性火山岩蝕變的葉蠟石型和超基性岩變質的滑石型、蛇紋石型玉石,如青田石、壽山石等印章石。
時至今日,我國商界對玉尚無統一的定義,如滇西的黃龍玉就是20世紀末提出,到21世紀初又再次炒熱的細晶石英脈。有的風化染色,有的含少量鐵錳質而發紅、發黃,故取名黃龍玉,把原來幾十元/千克的岩石炒成幾萬—幾十萬元/千克,僅由幾個名家所著的3~5本書,一夜間就產生了一群富裕的石商。
玉在我國文化中,有相當高的地位,所以成語「堅貞似玉」、「美玉無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石俱毀」、「守身如玉」。引申開去後,出現「玉女」、「美人似玉」,把女孩體膚描寫成玉,「玉體玲瓏」、「光滑如玉」等等。幼輩對長輩的問候也以「玉體安康」來代替。反正玉都屬於褒義詞,頌揚其珍貴、堅貞、崇高等品質。
玉龍
新石器時代有遼西紅山文化中的玉龍、河姆渡文化中的玉片。殷商祭禮中有玉斧、玉璜、玉琮。春秋戰國時期有了帝王專用的玉璽,漢唐時期出現金縷玉衣,明清時期有了玉如意,到慈禧時期出現翡翠白菜和翡翠西瓜,這件件種種都揭示了國人對玉的重視。還有著名寺廟中的玉佛,它們都由白色的翡翠雕琢而成。
至於小說中西王母住「玉宮」、仙界藍田美玉為食、賈寶玉含玉而生、主席詩詞「飛起玉龍三百萬」、「玉宇澄清萬里埃」都是對玉的崇拜。
(二)玉的主要礦物成分
我國正宗的玉石應該是新疆的和田玉,後來才有了藍田玉,後續的應該為岫岩玉、獨山玉。
(1)和田玉。又稱軟玉,屬透閃石型玉,其成因可能屬於熱液交代型,是低溫熱液注入白雲岩層,反應生成微晶透閃石脈(從電視片中認識)。這種由透閃石細長的微晶交織而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韌性。而在區域變質作用低溫綠片岩相環境條件下形成的透閃石,一般屬鎂鈣硅酸鹽,而軟玉成分與透閃石相同,只是軟玉中含微量的鐵,因而有紅色、綠色、雜色等。它們結晶成放射狀、花朵狀,而未見交織結構。所以山西的古元古界滹沱系地層中,雖普遍含白雲岩沉積地層,但經變質只能形成透閃大理岩,而未見具微晶交織結構的透閃岩。
商業上將產於山中和田玉的原生礦稱為「山料」,而被河流侵蝕沖刷堆積到河床中則形成「仔玉」。玉石界認為久經風化水蝕,會改變岩石的面貌和內部結構,使其更加溫潤細膩,因此仔玉的價格高於山料。
《和田玉論壇》里說,中國博大精深的玉知識、玉文化,從古到今都有記載。古書中對於和田玉知識介紹有以下說法,《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說。昆岡玉就是指和田玉。《新疆圖志》載,和田玉有「紺」(紅青)、黃、青、碧、玄(黑)、白數色」。和田白玉名聞中外,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曾譽其為「白玉之精」。歷代進貢皇帝的新疆玉石,多是這種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於這種白玉質地細膩,純潔渾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佼佼者,價格也遠遠高於其他品種。這些古書留下的玉文化都說明了和田玉代表著高貴。
和田玉除新疆和田縣一帶產出外,青海昆侖山上也見產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金牌「金包玉」中的玉就采自青海昆侖玉。當時青海的昆侖玉價格遠低於和田玉,經奧運會獎牌製作選用後,其價格直逼和田玉,它也是以克論價。
(2)藍田玉。產於藍田縣城南,元古界陶灣群白雲岩與基性侵入岩接觸形成,屬蛇紋岩玉。玉色深綠色,色雜而透明性差,極少數為正常綠色、半透明、透明性強。礦石按噸計價,其檔次遠低於岫岩玉。藍田玉之所以名氣很大,是因為藍田縣瀕臨西安市,是秦漢唐的首都所在,文人墨客聚集於此,藍田所產之玉雖資質不高也被喧嚷上去。尤其近代武俠小說大師還珠樓主(本名李善基)的《蜀山劍俠傳》中多處宣揚而使藍田玉名聲大振。小說家把石鍾乳的「乳」當成仙人飲料,玉當成食品。藍田玉名聲之高還與它臨近終南山有關,終南山海拔近4000米,是我國中東部(除西部以外)的最高峰,其高度近雪線。歷來有道家隱居,仙道一體。藍田與之相鄰,所以名氣隨之增大。
(3)岫岩玉。其礦物成分為蛇紋石,遼東古元古界遼河群中的白雲岩與基性侵入岩接觸變質形成。它產自岫岩縣。改革開放前,岫岩主要開采半透明膠凍狀的綠色蛇紋岩,以噸論價,火車發往全國各地,為民間藝人雕刻的石料。那時在各處工藝美術廠中,邊角料可隨意撿,撿上千克蛇紋石亦無人過問,可任意歸私人帶出。而今這類石料中的優質品,至少按斤論價,稍經雕琢,價格成百上千,大件運往外地銷售。今天綠色蛇紋石含量僅佔20%~30%的岩石,就以玉石之價出售,地質上定名為蛇紋大理岩的石料琢成的佛像也稱玉佛。正宗的玉佛應該是翡翠(白色)磨製,如今佛界也濫竽充數。五台山東台頂上寺廟中的玉佛,據廟里的和尚說是從緬甸運來,其實是粗晶大理岩製成(太行山、呂梁山均出產)。
(4)獨山玉。又稱南陽玉。產於河南南陽縣北山,為黝簾石化斜長石構成,脈狀產出於輝長岩之內,有的呈團塊石,不均勻分布。硬度可達6~7,質底細膩,以綠色為基色,也有黃色、紫色、青色、白色、橙色、棕色等各種色調。
(三)山西也產玉
1.蛇紋石玉—岫岩型玉石
正宗的軟玉、硬玉,山西未見報道,而蛇紋石型玉相當於岫岩玉卻出產頗豐。呂梁山主峰東南,長數山村(屬交城縣管轄)是山西產蛇紋石玉最富之地。該大理岩層中太古界界河口群長數山岩組分布普遍,海拔2600米高的大山,一半為粗晶大理岩。它與南邊關帝山混合花崗岩接觸處受熱力烘烤,造就一處處蛇紋石大理岩及含石棉的蛇紋石大理岩。其中少部分不均勻塊狀蛇紋石大理岩即岫岩玉,以淺綠色為主,半透明,凍膠狀,少部分為紅褐色,塊度不大,僅幾厘米至二三十厘米大小。那裡如今主采蛇紋石石棉,此石棉在岩石中呈條帶狀產出,圍岩多為灰白色到淺綠色蛇紋石大理岩。此地蛇紋石由於形不成足夠的塊度,且非成層產出,屬不均勻小塊產出,所以很難達到工業要求,作為工藝石雕原石,如今仍無人問津。
2.超基性岩型滑石
五台山、太行山(靈丘南山)、呂梁山、中條山均有超基性岩成群分布,它們很可能屬太古宙大洋殘片,經區域變質而成超基性「岩體」。此類超基性岩往往具有環帶構造,外帶為透閃片岩,向中心滑石增多,變成透閃滑石片岩,中心為滑石岩。五台山區有三條超基性岩帶產出,東帶李福海超基性岩帶即屬此型。該區超基性岩個體小,一般幾米到幾十米厚,長數十米到近百米,此帶向東北延伸入繁峙南山,直到靈丘南山的下關一帶。五台山中帶超基性綠青岩帶,超基性岩帶外帶為白雲片岩,中間為灰綠色—綠色片岩、透閃片岩,中心為滑石蛇紋岩。
五台山北帶稱大木瓜岩帶,西起代縣峨口東山,向東延伸過繁峙寺子,到靈丘南山。此帶蛇紋岩不多,岩體多呈扁豆狀,長可達數百米到數千米,厚僅一二十米,在繁峙砂河鎮南山寺子一帶形成滑石礦。
恆山主峰區,超基性岩體規模巨大,長幾千米,寬上百米,經勘探,獲得蛇紋石礦一處、金紅石礦一處,但開采後蛇紋石含量極低,根本構不成蛇紋石礦。那裡超基性岩含金紅石頗豐,亦含少量磁鐵礦,當地把金紅石礦、蛇紋石礦都以磁鐵礦礦床開采,有的將石榴直閃岩以飾面石材開采。
總之,時至今日,山西沒有一處達工業要求的岫岩玉型蛇紋石礦床,只能說礦化而已。
3.透閃石型的和田玉線索
山西的滹沱系,在五台山、太行山、中條山、呂梁山均有分布,呈巨厚層白雲大理岩,有的為透閃大理岩,有的為透閃岩。但其結晶太大而無法成為和田玉。其中以中條山的西南段解州南山透閃岩最佳,屬中條群余家山組白雲大理岩與呂梁期岩體呈侵入接觸,重結晶形成透閃石岩,透閃石形成直徑5~20厘米大花朵狀(放射狀排列構成)的透閃岩,結晶小的也在2~3厘米大小的「花朵」,不見細晶—微晶透閃岩。
呂梁山北段,方山的開府村北、寶塔山下也產嵐河群透閃大理岩,並形成透閃石石棉。靈丘南山的超基性岩、中條山夏縣泗交的超基性岩均產透閃石石棉,當地叫「刺老堯」,石棉粉碎後透閃石呈細纖維針狀,撒入脖頸處刺入皮膚後奇癢難忍,乃當地鬧房時捉弄新娘子之用。
在那些地段的滹沱系大理岩中,有無細晶透閃岩,未作詳細的岩石學調查,因為一般地質路線觀察,只粗略地將其定名為大理岩式透閃大理岩即可,沒有細微到每個露頭、每一岩石均打開作詳細觀察,所以難免有遺漏的可能,只有作和田玉專題研究(找礦)時,才會不放過每一個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