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

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1-06-01 16:21:53

A. 家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教學工作:
1、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使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進步,將來上一所理想的學校,為一生打基礎。
2、周末按時放學,不要拖課,因有的學生家比較遠,晚上的話路上危險。
3、對後進生多關注,幫助他們分析學習情況,找出關鍵所在,特別是要多鼓勵。
4、幾乎每一位家長都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多關注自己孩子,多提孩子發言。
5、布置作業要少而精,盡量讓孩子在課外時間能按時完成,不影響休息,並不影響書寫。。
6、加強對學生字的書寫要求,希望語文老師拿出專門時間讓學生練字。
二、學校管理:
1、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班主任不要手軟,特別是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希望所有老師都要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部分家長反映學生文明禮貌意識差。
3、注意安全,加強安全教育,孩子出現問題要及時和家長聯系。
4、對學生多鼓勵,增加學生的活動時間,希望學生有一點興趣愛好和特長。
5、希望晚自習能提前一些放,保證學生睡眠時間。
6、希望學校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
三、後勤及其它。
1、加強門衛管理,防止住校生隨意出入,禁止不相關人員未經允許進入校園。
2、希望學校進一步提高後勤服務意識,提高飯菜質量,品種要多,數量要足,價格合理。

3、老師應要求學生講究衛生,教室宿舍不能有異味,要時常通風,並想一定辦法改善局部空氣質量。
4、特別注意學生住宿安全,提醒學生晚休閂門,門壞了要及時維修。
5、教室寢室燈要燈光明亮,不可過於昏暗,以免影響學生視力。
6、家長認為學校應該注意學生上下樓梯的安全。
7、建議學校商店要保障食品安全,不賣三無食品。

B.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十條建議

多開展知識競賽,

C. 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你的建議(重點從精神層和物質層方面角度來談)

一、 抓好物質文化建設,在物質文化建設中,規劃、美化校園時必須考慮到整體化、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多樣化和現代化,在進行校園規劃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徵求學生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重要作用,依靠教師群體成員共同參與、出謀獻計。進行學校物質建設,特別應強調「文化」意識,注重考慮如何發揮學校物質設施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發揮隱性教育作用。使校園物質建設在充分發揮使用功能的基礎上,盡可能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盡可能富於文化意義,盡可能美,以發揮物質形態的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在物質文化建設中突出精神文化意義,物質設施和規章制度層次的建設要體現精神文化意義。

1、要確立校園文化主導價值觀,它是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為此,我們在確定校園文化建設推進策略時,應把它放在首位。學校培養的新一代必須有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既能順應變化,又具有以不變應萬變的精神支柱,有著承受挫折戰勝危機的頑強意志,善於進行自我反思和調控,敢於負責,勇於開拓,善於溝通,樂於合作,具有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獨特的個性魅力,概而言之,學校要培養的是富於主體精神的公民,唯其如此,才能適應未來社會所需,學校教育應以此為目標,校園文化體系的建構顯然也應以有效培養這樣的新人為准,這應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價值觀,以此為導向,並以此為目標開展校園精神觀念文化來促進學校教育的整體改革與發展。

2、需要對校內各種文化形態進行統合,把校園主文化與亞文化、子文化,相對於校園主文化,校園內的子文化亞文化是更為活躍的因素,以不同形態存在的子文化,主要有群體層面的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職員文化、領導者文化;有組織層面上的班級文化,團隊文化,自由群體文化;有其他層面上的課程文化,活動文化,休閑文化等,對這些文化進行整合,使之能補充、豐富校園主文化,構成多彩生動的校園文化。
3、建構開放性校園文化。
4、培植富於現代意識的校園新文化。

三、完善制度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抓好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在制訂規章制度中,應在條文中突出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態度作風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強調人的理想信念、奮斗方向、做人准則,把精神要求與具體規定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軟文化」與「硬制度」熔於一爐,鑄造出剛柔相濟、軟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規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強製作用,又能發揮激勵規范的作用。使師生在執行制度、遵守紀律的同時,享有自尊,實現自我價值。在執行獎勵處罰時,也要注意文化的因素。

D. 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

校園文化建設,其實質就是營造健康的人文化的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是指以學校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織的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並影響和制約著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的最高價值在於促進校園人的發展。因此校園文化不僅僅是校園環境的建設,不能局限在物質建設而應在全面的理解。

校園文化有"靜態文化"和"動態文化"之分,"靜態文化"指的是諸如校園的教育設施,校舍結構布局和一切對學生具有直接或間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動態文化"指的是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娛樂等活動。從表現性上來看,校園文化有"顯性的"和"隱性的"之分。它表現在外是顯性的,有物質、環境、行為、規章等;表現在深層的是隱性的,如校園精神。概括起來說它包括物質文化形態、制度文化形態、行為文化形態和精神文化形態等四個層次。

校園文化具有教育性,對生活於其中的校園人起著指導作用、陶冶與規范作用。同時,校園文化還具有管理性。校園文化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新的學校管理理論,是組織文化理論與學校組織特點結合而成的新的學校管理理論。它在學校的建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我們在學校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管理實踐中,要十分注重校園文化理論的運用與研究。

對於一所全封閉式管理的學校尤顯重要,學校環境包括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休閑環境。營造人文化的環境,一切從學生出發的以人為本的環境,感化學生形成良好品質、行為習慣是我們的目標。
1、建立人文化環境的迫切性。學生在一個封閉的、跟外界相對隔離的環境中學習、生活等,每天面對的是一樣的同學臉容,一樣的生活環境,幾乎一樣的生活、學習規律,做為這一階段的學生,正是習慣、性格養成的關健時期。對新事物的求知慾和繁感度,甚至超過老師,特別是在這個事物快速更新、急速發展的時代,學生更顯的迫不急待。如果是一陳不變,缺乏活力的一個環境,他們已耐不住寂寞。這不利於學校的管理,更不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個性的發揮。
2、本校為民辦學校,每位將子女送到學校就讀的社會各界人士,他們以最實際的行為對學校給予最大的支持,對學校寄以厚望,加之他們送子女讀書的投入相對地都比較多,這樣,他們對學校要求就比別人高,有時甚至是一種苛求。因此,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對子女在校的學習、生活等方面上稍有不慎即會引起社會的極大不滿。
培養學生的性格、習慣,學校以硬、軟體為基礎,營造人文化的環境,感化人的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使學生得到主動、活潑、健康、全面的發展。

人文化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整改綱要

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學設施、生活資料等,是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它屬於校園文化的硬體,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物質形態的。

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系,無不反映出某種教育價值觀。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氛圍,無疑會使人產生一種向上的激情。為此,我們分五方面:
1、凈化。
凈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校園凈化要做到"五無",即地面無雜物痰跡,牆面無污漬,桌椅無刻印,門窗無積塵,衛生無死角。培養學生愛護校園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樹立凈化校園、保持校園衛生人人有責的思想。
2、綠化。
蔥綠的樹木,艷麗的花草,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使人精神煥發。學校根據校園建築規劃設計綠化布局,如:教學區綠化、生活區綠化、休閑區綠化、運動區綠化等,根據功能設計各具特色的綠化,使學生進入各功能區能溶入其中,構建人文化的花園式學校。校容校貌體現出美的韻味,滿足師生的教學、生活、活動和審美需求。
3、美化。
創造美好的環境是培養學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園靜態自然環境的美化,應符合青少年的審美要求,才能達到美化的目的。教室、辦公室、寢室等校園環境的布置,應以新穎、美觀、大方、實用為原則,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和美的享受。
4、規范化。
反映學校個性與特色的六項標志,校徽、校服、校訓、校刊、校旗、校歌齊全規范。從我校看,這一點作的還不夠,需要做出相應的規范。
5、教育化。
育人是學校環境建設的目的所在。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說:"努力使學校的牆壁也能說話。"學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傳窗、閱報欄、黑板報、廣播、學生會辦公室的同時,學校應將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上牆,寫於學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畫像、名人雕塑、學校標志性雕塑和激勵性名言警句掛於校園適當的位置,這一點尤其初中、小學、藝術館和多功能廳這方面需要加強。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前進和發展的永恆的主題,校園文化直接影響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僅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學校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促使學校更健康、穩定的發展。
反思

我校校園文化正朝著健康方向發展,但是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加強,要真正做到以"正確輿論引導導人,正氣氛圍感染人"。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需人人共同努力,堅持不懈的奮斗。 校園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E. 如何提高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

針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

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路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路的建設必須立足於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並可能形成熱衷於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製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

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

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

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多種技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還可以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為以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F.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

專業的團隊 木心文化 聽介紹還是比較不錯的

熱點內容
有關土地的歷史 發布:2025-08-17 10:59:04 瀏覽:794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8-17 10:24:19 瀏覽:665
2017高考寧夏語文答案 發布:2025-08-17 09:31:14 瀏覽:588
國防教育總結 發布:2025-08-17 07:05:32 瀏覽:317
王珏班主任 發布:2025-08-17 06:33:46 瀏覽:152
語文部編教材 發布:2025-08-17 05:45:28 瀏覽:882
中小學教師述職報告 發布:2025-08-17 04:08:05 瀏覽:879
惠民縣教育局官網 發布:2025-08-17 03:04:32 瀏覽:243
家訪密事 發布:2025-08-17 03:01:40 瀏覽:808
老師來了叫我 發布:2025-08-17 02:02:50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