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事件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事件

發布時間: 2021-06-01 18:31:38

A. 你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事件

校園暴力事件之所以存在和學校和家長離不開關系。應該多給予自己的孩子關心。

B. 大家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事件呢

對於校園暴力這個問題,首先這是一個古已有之的現象,是心理需要得到認同的孩子,靠著欺凌弱者的行為來獲得一個感知,這種感知就是我很好我很強大,欺凌者得到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種行為恰恰說明他是一個弱者,而其往往是因為家庭的不幸福,需要孩子在外面找到一種認同感,即使這種感覺是通過傷害他人而獲得的。而這種人又往往會將義氣看的很重,若沒有人告訴他且讓他認同這種行為為什麼是錯的,那他往往會繼續錯下去,直到釀成大禍。

最後,學校和家長應該多多注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身作則,告訴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正處於對世界探索的時期,對很多事情的對錯,只有一個朦朧的感受,及早預防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C. 怎麼看待校園暴力事件!

自己不去做 莫與人討論
別人做不看 遠離暴力事件
我們應該做到的,希望你可以.晚安

D. 如何正確看待近年來發生的校園暴力違法事件

最近,國內連續發生五起校園暴力事件,令人震驚扼腕。國外媒體也以此為由頭,大肆渲染炒作,彷彿國內治安一片混亂、惶惶不可終日。那麼如何看待這些事件呢?個人認為應該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

一是雖然連續發生五起,但仍屬個例。非我沒有憐憫之心、正義之感,試想國內有多少所大學?多少中學?多少小學?多少幼兒園?與之相比,加之人口眾多,確實應屬個例,國內校園安全形勢總體上還是安全的,不像國外媒體所描繪那樣。不過這類苗頭性確實需要決策者引起高度重視,果斷採取措施,堵塞漏洞,防範於未然,切實保障學生安全。

二是發展特殊時期的極端個人行為,要強烈譴責。目前,我國正處在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發展特殊時期,這一時期被專家稱之為社會轉型期、矛盾尖銳期、危機頻發期,這一時期個人維權意識增強,國家早就為此拓寬信訪舉報渠道,完全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維護個人權益,但採取極端行為,目標又是學生,這種行為應人人得而誅之。

三是校園極端暴力行為非國內首創,國外屢見不鮮。若干年前,我們就經常看到美國很多校園暴力事件,槍殺多名學生和教師。由此可見這是個沉重的社會話題,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特例,需要共同面對。

四是根治校園暴力非一日之功,需全民動員。根治校園暴力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單靠政府就能做好,需要多管齊下,全民動員。政府要採取有力措施,落實責任,抓好落實;學校也應加強管理,堵塞漏洞,杜絕類似行為再次發生;就個體而言,社會越進步,面臨的社會壓力就越大,要善於自我調適,擺正心態,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長遠與現實的關系,正確伸張自己的權益,以暴制暴絕不可取;社會各界也應對弱勢群體、矛盾集中的相關人和事多加關注,奉獻關愛,防止矛盾惡化。

杜絕校園極端行為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更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以上回答由李均律師提供,如果還有疑問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或者直接追問,樂意為你解答。

E.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事件的即興評述

這個得找校長啊和保安,學長一定不能有暴力事件是學習的地方

F. 怎麼看待校園暴力這件事

一、校園暴力事件發生的根源
校園暴力事件看似個別的、簡單的社會現象,其實有著復雜的社會心理背景,它是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失誤及社會的不良影響所造成的。

G. 如何看待現在校園暴力事件的不斷出現

學生的教育加強吧,因為在學生中覺得暴力就是說話的權利。有的人在面對拳腳的時候,展現了比別人好的身體素質。拿著這些原始的操作,去面對同齡人。可能是從自己看到的影視作品中的「學習」吧,他們以為的只要是自己能夠去敢去打,那麼別人就是怕自己的。甚至,對於某些學生來說,還把這種校園暴力表示成自己的成就。學習那些黑道小說的情節,以為自己就是社會人了。

校園暴力的不斷出現,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解決。殺雞儆猴吧,因為別人被欺負了是一種傷痛。但是對於施暴者,因為一些手段的利用,並沒有得到一些相對的懲罰。一方面就是更加助長了他們的焰氣,另一方面也是加強了被欺負的人的絕望吧。有的未成年的保護去維護,有的是學校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於這種處理方式,是怎麼樣的後果他們不會去在意,只是會保全一個學校的所謂名聲。

其實很多學生都是在效仿家長吧,因為家長在很多教育裡面採用了這種方式去給他們說話,也是因為在很多時間裡面去認為這種方式就是對的,沒有做好思想上面的教育吧。另外就是一些家長的袒護,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等為理由去幫助孩子推脫。另外一點就是對於學生的交際,有的學生喜歡去交往一些社會小混混,這些人的錯誤帶領下面就是曲解了對於問題解決的理解。

H. 你怎麼看待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一定要扼殺在搖籃里。因為校園暴力對孩子來說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是心靈上的。而心靈上的傷害是最為嚴重看不見摸不著的。

校園暴力是堅決不應該出現在校園里的,學校本來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地方,這里本該是一片凈土,不應該被那些烏煙瘴氣的校園暴力所污染。讓校園暴力遠離校園,還學校一片寧靜,還孩子們一片安全的成長環境。

I. 怎樣看待校園暴力事件

(一)人的潛在本能——攻擊性是校園暴力的淵源

在校園暴力中,我們會發現產生校園暴力的主要誘因之一是青少年的個體攻擊性太強。根據心理專家的研究,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容易引起情緒上的沖動和憤怒,因而產生對一定的對象報復和攻擊的行為。各種導致挫折感的動因,如受欺辱、遺棄、排擠、自卑等都容易引發攻擊性的行為。據1996年、1997年對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與教育的調查發現,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擊性行為。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寵愛,極易染上心胸狹隘、自私、任性、萬事以我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一遇沖突就會把這種不良的心理帶出來,釀成校園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與家庭的教育很有關系。如果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父母的管教方法過嚴或者過於溺愛或者父母疏於管教;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等情況都會對孩子的健全人格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也極其重要。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許多父母在社會經濟文化轉軌中自身產生的社會心理疾病,例如緊張、恐懼、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潛移默化地傳染給了孩子,使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產生人格障礙,這也是校園暴力的誘因之一。

(三)學校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偏重於知識教育。教師被沉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升學率壓著,學生也被老師布置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師生間處於一種緊張的關系中,很少有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由於他們學習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別人貼上「壞學生」或「差學生」的標簽,時時處處地受到別人的歧視。在這種情景下,這些所謂「壞孩子」、「差學生」從內心經常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他們認為,老師和同學這樣對待他們是不公平的,這樣做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從行動上自覺不自覺地站到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尤其在老師對他們進行批評時,行動上易出現攻擊性。校園里師生間的暴力行為的發生,即學生打老師的情節大多發生在學習不好的學生與老師之間。此外,個別素質低下的老師對待學生不是以身作則,而是以打罵、諷刺、挖苦或體罰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學生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老師的打罵,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擊,校園暴力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社會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會轉軌的變化時期,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也使他們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例如,越來越多的游戲場所,歌廳、舞廳和游戲機室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為了滿足玩游戲機的願望,不顧一切地勒索低年級學生的錢財,如果得不到錢,就實施暴力行為。另外,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書刊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形成影響很大。

熱點內容
有關土地的歷史 發布:2025-08-17 10:59:04 瀏覽:794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8-17 10:24:19 瀏覽:665
2017高考寧夏語文答案 發布:2025-08-17 09:31:14 瀏覽:588
國防教育總結 發布:2025-08-17 07:05:32 瀏覽:317
王珏班主任 發布:2025-08-17 06:33:46 瀏覽:152
語文部編教材 發布:2025-08-17 05:45:28 瀏覽:882
中小學教師述職報告 發布:2025-08-17 04:08:05 瀏覽:879
惠民縣教育局官網 發布:2025-08-17 03:04:32 瀏覽:243
家訪密事 發布:2025-08-17 03:01:40 瀏覽:808
老師來了叫我 發布:2025-08-17 02:02:50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