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園繪畫
A. 小班的繪畫活動彩色的雨教案怎麼寫
設計意圖:
幼兒對顏色有較高的興趣,能大膽而富有個性的塗色。本活動將營造繽紛多彩的語言環境,通過幼兒的想像力,運用多彩的短線和圓點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七彩雨,以引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針對我班幼兒現有的繪畫基礎,引導幼兒從熟悉的小雨點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畫面,同時鼓勵幼兒不斷地變換顏色,大膽地表現。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是否能點出多變的小雨點,即線條、點等認識
1、激發幼兒對顏色繪畫的興趣,積極
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油畫棒、鉛畫紙、各種圖片貼圖、雨的聲音。
2、知識准備:幼兒觀察過下雨時雨的情景。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太陽公公很高興,見到我們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陣風吹來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時播放下雨的聲音)。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麼樣的?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2、操作演示,引出內容
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
A 、 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嘩!嘩!下了一場大雨。幼兒試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B 、 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
2、激發興趣,嘗試取名
A 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小,太陽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麼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B 這么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美麗的雨等)
3、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創作:下雨啦,我們一起來看漂亮的小雨點。(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等),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調換顏色畫的情況。
2)觀察幼兒能否畫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點。
3)能否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花、蝸牛等)。
4、以兒歌方法結束
幼兒聽老師念《小雨點》的兒歌。(小雨點,涼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歡。種子喝了發嫩芽,花兒喝了更鮮艷。)
5、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幼兒的作品,例如:雨點太少了,顏色不夠豐富等情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本人以情景貫穿的手法,把整堂美術課貫穿起來了,幼兒興趣比較濃厚,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也基本能夠區分短線、長線、點的概念,畫的也比較不錯,但是有部分幼兒在用色方面還要加強,顏色可以再豐富一些,提高畫面的質量及美觀效果。
B. 我想畫一個繪畫比賽,請大家幫我想一下應從哪方面構思和畫什麼!
謝謝樓主!
咱正好也畫這個呢!
那天班長來找咱給咱個表沒看清,在這找著了條件。
那咱就提幾個建議吧
按條件來說的話:
1.我覺得可以畫幾個領導啊各界人士啊給學生們一些學慣用品以及畫什麼領導下的減少學生壓力及作業的通知。
2.我覺得可以畫同學們從軍校回來後體質增強啊、或是品質優良啊什麼的,我不知道樓主去過軍校沒有,我們學校是組織去過了。(可以以漫畫的形式來畫吧)
3.這個就簡單些了吧,畫一些家鄉的風景,或者是老師帶領學生去美麗風景區寫生的。
希望能對樓主有幫助!
C. 我想畫一個繪畫比賽,請大家幫我想一下應從哪方面構思和畫什麼
我的願望是讓少先隊員們思想道德不斷深化,少先隊活動豐富多彩,;自身建設在鞏固中不斷壯大,服務了少先隊事業的長遠發展。
為了更好推進少先隊工作的發展,使少先隊工作更加進步,要做好:
一、堅持道德為先,體現實踐育人,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堅持正確導向,體現文化育人,著力打造少先隊文化精品。
三、堅持固本強基,體現服務育人,進一步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
四、處理好機遇與挑戰的關系。
五、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六、處理好活動與理論的關系。
七、處理好成人與孩子的關系。
我想:作為一名少先隊員,只要把以上幾點做好,就能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和少先隊工作者,讓少先隊工作更進一步,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D. 關於校園生活的繪畫圖怎麼畫
你是想把它畫成哪一類漫畫,漫畫就畫得差不多就行,只要好看就行。逼真就要看你用什麼材料表現,素描,水彩,油畫,把它擴印,用復寫紙描下來,然後用彩鉛畫。
E. 關於美術《多彩的紙巾》活動目標怎樣寫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幼兒大膽進行推理與預測,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統計的概念。
2、願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
F. 幼兒園中班美術多彩的紙巾教案
提供一篇類似的紙巾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及反思:扎染紙巾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設計圖稿,選擇材料扎染紙巾。 2.能大膽操作,並積極向同伴展示和介紹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經驗。 3.通過欣賞進一步感受圖案與扎染方法之間的關系,對扎染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進行扎染的經驗。 2.用不同方法製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對應的方法圖譜(圖 1)。 3.扎染材料:白色紙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帶、細銅絲等。 4.師幼共同設計的圖稿和據此扎染的紙巾一塊(圖 2)。 活動過程: 1.欣賞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紙巾,遷移已有經驗,進一步了解與其對應的扎法。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塊扎染紙巾,你最喜歡哪塊?為什麼? 幼:我最喜歡這塊紙巾,它的顏色像塊綠草地。 幼:我最喜歡這塊紙巾,它的花紋像雞蛋,是橢圓形的。 幼:我喜歡這塊紙巾,它的花紋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歡這塊紙巾,因為它的花紋像火車道。 師:像火車道的花紋在哪裡呢? 幼:在紙巾的角上。 (2)師:你知道這些好看的花紋是用什麼方法扎出來的嗎? 幼:像大海波浪一樣的花紋是把紙巾對邊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幼:圓形花紋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來的。 幼:斜形花紋是把紙巾對角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幼:像火車軌道一樣的花紋是在四個角上扎皮筋做出來的。 (教師根據幼兒交流情況,在紙巾的下方出示相應的方法圖譜,見圖1。) 2.回憶經驗,明確設計圖稿與作品的關系,產生設計、扎染紙巾的願望。 (1)出示設計圖稿,引導幼兒觀察設計的花紋,猜測扎法(見圖2)。 師:昨天,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張紙巾的圖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紋? 幼:紙巾中間有一條斜線,斜線兩邊都有一個圓形,兩個角上還有弧形的、像太陽一樣的花紋。 師:怎樣才能在紙巾上出現這些花紋呢? 幼:先把紙巾對角折,然後紮上皮筋,就會出現中間的斜線了。 幼:在紙巾兩邊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兩個角上直接紮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紙巾,引導幼兒比較(見圖2)。 師:這是我們扎染出來的紙巾,看看和設計圖一樣嗎? 幼:有點不一樣,我們設計的兩個圓一樣大,可是這兩個圓一個大、一個小。 師:想一想,這兩個圓怎麼會一個大一個小的呢?怎樣才能讓扎染出來的兩個圓一樣大呢? 幼:可能它裡麵包的珠子一個大一個小,只要選兩個一樣大的珠子就行了。 3.設計、扎染。 (1)共同討論製作要求。 師:今天我們來做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圖稿,扎染一塊漂亮的紙巾。大家先要想好在紙巾的什麼地方染出什麼樣的花紋,然後把它畫下來,再根據圖稿上的花紋選擇合適的材料扎、染。 (2)設計圖稿並製作。 (教師觀察並指導幼兒設計圖稿,根據圖稿選擇合適的方法及材料進行製作。) (3)染色。 (教師幫助幼兒擰干紙巾,並到水池裡沖洗多餘的染料。) 4.欣賞作品。 (1)展示設計圖稿及扎染的紙巾,自由欣賞(見圖3、圖4)。 (2)將紙巾與設計圖稿進行對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師:你們都按照自己設計的圖稿扎出來了嗎?你是怎麼扎的? 幼:我先在紙巾中間包了一個珠子,再把四個角一起紮起來。 幼:我設計了好多條線。我先把紙巾對邊折扎皮筋,可是發現太慢,就把紙巾再對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會出現兩條線,這樣就很快了。 師:看看我們扎染的紙巾和設計圖稿一樣嗎? 幼:我發現這塊紙巾和設計圖稿不太一樣,圓有點扁了(見圖3)。 幼:我發現這塊紙巾的設計圖稿上的線是直的,可是扎出來的線是歪歪扭扭的(見圖4)。 (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兒知道在扎染紙巾時要看清楚設計圖稿上花紋的位置,並把紙巾折疊平整。) (3)產生繼續探索使用多種材料進行扎染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用皮筋和一些玩具設計、扎染了漂亮的紙巾。老師還帶了一樣東西,你們看看是什麼? 幼:是根小棒。 師:小竹棒也能幫助我們扎染出漂亮的花紋呢,以後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在幼兒了解扎染方法及會出現什麼樣的圖案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設計圖稿,有計劃地選擇材料進行扎染,注重培養幼兒在扎染活動中的有意性和計劃性。 為了幫助幼兒解決按照圖稿選擇材料、在相應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難,在活動開始部分,教師有目的地選擇了幾塊紙巾引導幼兒欣賞、匹配扎染方法;然後過渡到讓幼兒根據設計圖稿討論在紙巾的什麼位置運用什麼方法來扎染,進一步明確圖稿與作品的關系:最後,教師讓幼兒自己進行設計與扎染,體驗成功的快樂。整個活動層層遞進,適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材料方面,教師不僅提供了皮筋、各種珠子及小玩具等,還提供了封口帶、細銅絲等一些用於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兒根據需要使用。 雖然個別幼兒在設計圖稿與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還有些懵懂。但在實踐中有了新的感悟與認識,如設計的「線條」圖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現的圖案等。在扎的過程中,細微的變化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們在拆開皮筋、展示作品時都能主動地和圖稿對比,體驗到了設計、製作的快樂。 老師們聽了我的一節美術課《扎染紙巾》,這節課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感受顏色的魅力和我們普通用紙也可以把它裝飾的那麼美麗。豐富的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快樂。 通過我自己的教學及各位老師給我的課點評,我收獲較大。在自己的這一節教學中。講解示範這一環節我認為是很欠缺,我比較緊張也讓自己弄的很著急,心裡想:小朋友,你們千萬可別出錯,快點把今天要學的教給他們,就沒有詳細的去示範如何折疊餐巾紙,教他們什麼是對角折,什麼是對邊折,就想趕著讓他們自己來動手摺紙我再來一一指導,但是又每一個都沒有顧及到。活動結束後,我就覺得剛才講課講的太快了,難怪會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聽明白也不知道怎麼做。 聽了老師給我的點評,我知道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而在講解過程中最需要改進。在大多數小朋友掌握知識的情況下,講解少一點;在多數小朋友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講解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有時要做到集體教學的同時,請個別小朋友說說看,看幼兒掌握的程度。我在教學准備上也沒有做足,沒有考慮到幼兒弄臟手應該准備毛巾的我都考慮的不夠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講解示範的不夠清楚,及給幼兒准備了太多的染料,而杯子的杯口太小應該換用盤子,多數小朋友都沒達到我所要的教學效果。而且開頭的魔術本來是想介紹一下印染「紙巾」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染的「染紙」游戲,感受我國傳統的民間印染工藝,也提及一下雲南的蠟染和扎染,並用圖片讓幼兒感受印染產生的的奇妙的肌理效果,感受朴實、充滿鄉土氣息的對稱式花紋圖案,激發他們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審美意識。又考慮到他們太小所以不合適。就把介紹改為了小魔術。在最後的小結當中我也是草草結尾,沒有深入的分析幼兒的畫品並且做一個比較,讓幼兒互相欣賞一下交流學習。把這個重要的環節忽略了,以後要做到每一個步驟都很仔細。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