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的意義
㈠ 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2.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極大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說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築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築全員共建的校園文化體系。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師生員工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在高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著它不是單靠學校內部某一部門努力就能收到應有效果,它與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關系。
3.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㈡ 建設校園文化有哪些好處
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將起到如下作用:
(1)陶冶學生情操。
(2)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3)規范師生言行。
(4)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學校的文化建設,是以集體為單位,班級團隊要素、個體成員為基礎,這就要求每個學校成員要處理好與他人、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之間的協作,構成一種友好互助、相互信賴的群體氛圍,從而真切地體悟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集體的力量,人格的偉大,營造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集體觀念。
㈢ 校園文化設計有哪些意義
校園文化牆是每一所學校精神文明、校園特色的核心之一。
校園文化是利用學校所專有的牆壁因屬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題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入了知識、教育、藝術性於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
校園文化牆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 用。如詩如畫的校園牆壁風光,布局合理的校園牆壁藝術、文明健康的全面教育宣傳等等,不但會 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還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力量。
㈣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組成。所謂校園文化,概括地講就是發生在校園范圍內的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全方位地抓好校園文化建設,以培養和造就合乎社會需要的人才。
校園文化的功能
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凝聚功能。這是指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學校目標、准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於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
激勵功能。校園中凸現出來的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校園榜樣真實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於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養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認識整合功能。研究表明,學生的認識是在不斷地模仿,進而比較、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圍正是他們模仿的「藍本」。與此同時,校園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生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通過不同思維的不斷碰撞,在尋找個人與集體、社會的結合座標的過程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思想與價值體系,從而逐步深入地認識社會、認識人生,並獲取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與技能.
㈤ 校園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這個參考: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㈥ 校園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校園文化是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文化,增加知識,能夠促進他們的學習與成長,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㈦ 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意義
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意義在於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加強文化道德修養,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整合現有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形成聲勢和規模,打造新的文化活動品牌,創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和校園氛圍;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努力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需求,使高等學校成為發展。
(7)校園文化的意義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藝術節在首屆藝術節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開拓創新,更加緊密地結合廣大同學的課外文化需求,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精品活動,為廣大青年學子提供了一個觀察美、欣賞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廣闊舞台,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身特長。
在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舞台上不斷提高科學和人文精神,提高文化和藝術品味,傳承文明、展示個性、放大亮點,充分展示當代大學生的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本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將是對我校文化的又一次大檢閱,她將進一步推進我校校園文化活動向更高層次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林大學校園文化藝術節
㈧ 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意義
和實踐方法,都必須為培育現代公民起到應有的作用。訓育公民意識,打造公民精神,確應成為新時代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3.創新的文化品格
學校文化必須體現出創新性。學校文化不能消極的接受前人創造的傳統,也不能被動的承受外來文化的沖擊,而要不斷根據時代要求和新的形勢,在繼承優秀傳統中推陳創新,在開放學習中汲納各類新鮮文化氣息。學校文化雖然是社會文化的一種亞文化,但並非社會文化的簡單照搬,而要根據育人目標和發展要求,緊跟時代的前進步伐,對復雜的社會文化進行選擇提煉,在批判繼承、吸納整合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4.獨特的文化個性
學校個性的核心是文化個性,學校的文化個性,既體現在精神上,也體現在實踐上;既體現在個人和群體的活動中,也體現在學校的物質風貌上。學校文化個性,其實質是指辦學的特色化,學校文化就是要體現出各校的鮮明特色,只有有了獨特的文化個性和特色,才能創造出教育品牌,才能擁有強大的教育競爭力。強大的教育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優良的教育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上,還體現在鮮明的品牌個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上。
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其實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文化是一所學校凝聚力、親和力、滲透力和創造力的總和與根本概括。學校文化不僅是凝聚和激勵學校成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激勵機制,是學校發展的強大內驅力,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文化建設,乃是最高層次的學校建設;對學校文化的管理,乃是最高層次的學校管理;沒有文化品味的學校,不可能成為高質量的學校;沒有文化品味的學校,其實是另類的薄弱學校。因此,要培育優質的學校文化,我們除了充分認識到學校文化建設的深遠意義,高度重視學校文化建設之外,還要努力探索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原則、過程和動力機制,並在此基礎上,通過選擇、整合與創新,確立合宜的學校文化建設目標、體系和方略,全員參與,長期實踐提升,以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富於時代氣息的現代學校文化。
㈨ 校園文化牆建設有什麼意義
校園文化牆是每一所學校精神文明、校園特色的核心之一。
校園文化是利用學校所有的牆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題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入了知識、教育、藝術性於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
校園文化牆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 用。如詩如畫的校園牆壁風光,布局合理的校園牆壁藝術、文明健康的全面教育宣傳等等,不但會 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還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力量。